登陆注册
3476900000008

第8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反腐败斗争(1949-1956)(2)

新的反贪污运动

“三反”运动结束不久,贪污现象又重新抬头,到1954年已经相当严重。党在领导“新三反”运动的同时,又开展了新的反贪污运动。

1954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国务院监察部党组《关于“三反”后所发生的贪污情况的报告》。报告分析了“三反”运动后贪污现象的特点,主要是:大部分发生在直接管钱管物的一般干部中,基层合作社的贪污现象尤为严重;贪污分子中,重犯占很大比重;贪污款数百万元以下者占多数,但也有1亿元以上的大贪污犯;贪污行为更为隐蔽。针对这些特点,各地在严查新的贪污案件的同时,加强对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树立爱护国家财产的道德观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积极堵塞发生贪污现象的漏洞。

经过数次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成立之初那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腐败的大案要案大大减少,党风政风进一步端正,社会风气得到净化。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廉洁从政的光荣岁月。

三、防治腐败的法律制度建设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定者,也是一系列反腐倡廉制度的奠基者。他们清醒地看到,私有制和封建专制制度是万恶之源,也是腐败现象的根源。他们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摧毁了旧中国人剥削人的经济制度,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摧毁了旧中国人压迫人的政治制度,通过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的掌控和监督,从而限制了大规模腐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与此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包括具有惩治和预防腐败功能的具体制度,并在反腐败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制定惩治腐败的法律规定

1952年4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共18条。该条例主要内容是:(1)规定了贪污罪的概念,即一切国家机关、企业、学校及其附属机构的工作人员,凡侵吞、盗窃、骗取、套取国家财物,强索他人财物,收受贿赂以及其他假公济私违法取利之行为。

(2)根据个人贪污数额的大小及其他情节,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量刑标准和从重、加重或者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

(3)规定凡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介绍贿赂者,收买、盗取国家经济情报以谋取私利者,非国家工作人员侵吞、盗窃、骗取或套取国家财物者,按情节轻重,参酌贪污罪的规定予以刑事处分。

(4)明确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现役革命军人犯贪污罪,适用本条例的规定。

(5)明确规定领导对下属人员的贪污行为负有纠举的责任。该条例第13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企业、学校及其附属机构的领导人员,凡发觉其所属工作人员贪污而故意包庇或不予举发者,应依其情节轻重,予以刑事处分或行政处分。这个条例使惩治贪污法律化,使“三反”运动后期的追赃定案有法可依。它规定:“一切国家机关、企业、学校及其附属机构的工作人员,凡侵吞、盗窃、骗取、套取国家财物,强索他人财物,收受贿赂以及其他假公济私违法取利之行为,均为贪污罪。”

《条例》对贪污罪的惩治作出了明确规定——个人贪污的数额,在人民币一亿元(旧币,本节下同)以上者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其情节特别严重者判处死刑;个人贪污的数额,在人民币五千万元以上不满一亿元者,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个人贪污的数额,在人民币一千万元以上不满五千万元者,判处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徒刑或一年至四年的劳役或一年至二年的管制;个人贪污的数额,不满人民币一千万元者,判处一年以下的徒刑、劳役或管制,或免刑予以开除、撤职、降职、降级、记过或警告的行政处分。集体贪污,按各个所得数额及其情节分别惩治。贪污所有财物,应予追缴;其罪行特别严重者,并得没收其财产之一部或全部。

1952年3月11日,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对于犯官僚主义错误的处理分别性质、情节、后果以及认识程度等情况,作了具体规定。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规定一切国家机关人员必须“接受群众的监督”,赋予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者口头控告的权利。这对于打击和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财经制度

腐败行为主要是同“钱”相联系。为了管住钱,克服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违法失职现象,不使腐败分子钻财经制度的空子,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财经制度。

1950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国家现金管理规定》。11月,又颁布了《财政部设置财政检查机构办法》,规定了现金与票据的管理办法。建国初期,机关生产引发了严重的贪污浪费现象。1950年4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关于禁止机关部队从事商业经营的批示》。1952年政务院发布《统一管理机关生产的决定》。1952年3月,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问题的若干规定》,对集体生活的超支和铺张浪费作出了专门的政策规定,要求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直接参与生产经营,防止权钱交换,以权谋私;要求采取措施压缩不正当的集团消费。1952年8月,党中央作出《关于财经部门增加专司政治工作的副职的决定》。各项财经监察制度的制定及初步完善,使财经系统的工作人员受到经常性的严格监督检查,大大减少和防止了消极怠工、贪污贿赂和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

制定干部管理和待遇制度

为了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搞特权,1953年10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关于党政军群负责人视察、参观、休养、旅行时地方负责人不许接送、宴会和送礼的规定》,要求:今后各级政府、军队、党派、团体的各系统的任何负责人,凡赴各地视察、参观、休养、旅行时,当地负责人一律不许接送、宴会和送礼。当他们在某地停留时,除因视察工作须有当地有关人员随同前往外,一般参观游园可由招待人员引导,无须当地负责人员陪同前往;各系统的负责人员亦不得向当地负责人提出上述各种要求。这个规定具有重要的反腐倡廉意义。

建立人民监督制度

反腐败必然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党执政以后,毛泽东提倡加强党内监督,说“谁监督我们这些人呢?互相监督是好办法,可以促进党和国家的事业迅速进步”。他还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长期共存”。邓小平讲,共产党要接受人民的监督。毛泽东崇尚“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所以他非常重视人民监督。他提出,扩大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公开批评。扩大群众参与,公开揭露问题。他认为,公开批评比私下批评更有力量,更有利于执政党保持自身肌体的健康,更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指出:我们的党已经领导着全国的政权,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危害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由于政权领导者的地位,领导者威信的提高,就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在党内党外拒绝批评,压制批评。为此中央决定:“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了确保这种公开批评不受压制并取得成效,还明确规定,“凡在报纸刊物上公布的批评,都由报纸刊物的记者和编辑负独立的责任。”这一《决定》还指出:“只要报纸刊物确认这种批评在基本上是正确的,即令并未征求或并未征得被批评者的同意,仍然应当负责加以发表。”“批评在报纸刊物发表后,如完全属实,被批评者应即在同一报纸刊物上声明接受并公布改正错误的结果。如有部分失实,被批评者应即在同一报纸刊物上作出实事求是的更正,而接受批评的正确部分。如被批评者拒绝表示态度,或对批评者加以打击,即应由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予以处理。上述情事触犯行政纪律和法律的部分,应有国家监察机关司法机关予以处理。”

这一决定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在报刊上进行公开批评蔚然成风。在刘青山、张子善因巨额贪污被处决的一个月前,一些党员群众就投书《人民日报》,批评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他们质问道:“刘、张小集团进行贪污行贿已有一年之久,而天津地委同志和李克才等亦不断有过检举、报告……河北省委为什么长期没有发现这件事情?”“像他们这样大规模地贪污、盗窃国家财物,在天津专区闹得风声很大,为什么河北省政府竟长期没有发觉?”在党内外的公开批评下,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马国瑞、河北省政府主席杨秀峰分别代表省委、省政府在《人民日报》上作了公开检讨。1952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河北省委书记的妻子弓彤轩的检讨:“检讨我接受刘青山、张子善礼物的错误”。因检讨不彻底,中共保定市委办公室李春、谷雨投书《人民日报》,要求“弓彤轩应重新作检讨”。1952年2月6日《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加编者按予以支持。当时,这种公开批评虽然涉及高级别领导干部,但党内外并没有感到有什么特别和不妥之处,也没有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相反,倒给广大干部群众一种振奋、一股力量,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信任党,拥护党的领导。鉴于这种实践效果,毛泽东在1953年进一步提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从毛泽东倡导公开批评的实践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公开批评显示的是人民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以及党的强大生命力和自信与睿智——一种更重要的力量。

同类推荐
  •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对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八项规定给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八项规定昭示的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以及中国梦蓝图进行了梳理和论述。既是一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也是一本在党的建设方面起教育、普及作用的通俗理论读物。
  •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月底,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联合召开的“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治理”概念的产生、含义、特征、功能等方面做了理论上的论述,并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本书收录了16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参会文章,是国内知名政治学专家、学者有关“治理”问题的最新学术成果合集。
  • 博弈与合作:冷战后墨美双边与媒体关系

    博弈与合作:冷战后墨美双边与媒体关系

    从殖民地时期的依附,独立时期的民主抗争,直至目前的区域性合作,墨美双边外交政策不断发生着变化。冷战后,随着墨、美两国几届总统的更替,双边关系也因合作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得到改善。
  • 走进怀仁堂(下卷)

    走进怀仁堂(下卷)

    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形象”问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大问题,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党的生命。因为共产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在党员个人修养中,应该而且必须始终注重“形象”这个问题,真正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探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重视自身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塑造并提升自身形象”等问题的专著。
热门推荐
  • 呐喊与彷徨(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呐喊与彷徨(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至尊皇女之驸马凶猛

    至尊皇女之驸马凶猛

    身为皇长女,因皇后早逝、外祖家被贬,阿凤十三岁了连封号也没有。江老夫人“最疼爱的儿子”江铭立下泼天大功,却因先皇后指婚成了阿凤的准驸马。一个想借着大婚出宫开府,一个谋算借公主摆脱“江家太上皇”,没料到条件还没有谈好,准驸马居然就被公主姐妹看上,有明抢的有暗夺的,还有那贵勋千金来说什么青梅竹马...
  • TARTUFFE OR THE HYPOCRITE

    TARTUFFE OR THE HYPOCRI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Market-Place

    The Market-Pla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阴阳店

    阴阳店

    位于尚武中学附近的长生店,是一家神鬼之店。一次无意的闯入,方逐白成为长生店的外送员,从此徘徊于阴阳两界之间,一脚踏阴,一脚还阳。尘世间种种,生死定数,似乎都跟这间阴阳店能扯上联系。活着的人,在这里寻找归属。死去的人,在这里寻找慰藉。方逐白徘徊于生死之中,游荡在两界之外,而生生死死……这人世间的寻常中,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翻开此页,书中自有分晓。
  • 聪明做人智慧做事的7张底牌

    聪明做人智慧做事的7张底牌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没有人愿意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也没有人愿意在一把椅子上坐到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做人做事方面成熟而圆润。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在有关做人做事的一些问题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其实,聪明做人、智慧做事并不难。要知道,社会的运行与发展不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有些人就是认识不到这一点,或者不能正确理解这种现实法则,因而导致做人做事出现了偏差,甚至犯错。事实上,只有理解了现实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且让自己的思维乃至行为规范于这个基本原则之内,我们才能真正看清世事的真面目,才能实事求是地指导自己该如何做人与做事。
  • 后宫有个大姐大

    后宫有个大姐大

    穿越而来,却因着一张容颜,成了当今炫朝之后。*若干年后,斑驳城墙之上,那一袭水色飞舞,战鼓连天。硝烟起,八方玲珑。女子以双掌击响战鼓,势如破竹,助我夫君……一统天下。
  • 饥饿游戏3:嘲笑鸟

    饥饿游戏3:嘲笑鸟

    在“饥饿游戏”系列结篇里,伊夫狄恩·凯特尼斯——燃烧的女孩,她的家乡十二区被无情摧毁。打猎伙伴盖尔逃离了虎口,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恋人”皮塔被凯匹特抓走。传说中的十三区真的存在,那里出现了反抗和新的领导者,革命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本书主要从历史与社会、人文与生态方面对动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动画的组成元素进行理论分析,挖掘其蕴藏的艺术内涵。让读者逐步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动画的神圣殿堂,去探索这种独特文化带给我们的无与伦比的动画艺术之美。其次,在动画影片的实践研究中,讲述动画艺术的人文与生态,评述在动画作品中存在的生态伦理观,从而让艺术作品体现深切的社会意识和高度的人文关怀。在本书的最后,对当前动画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极度自由

    极度自由

    他只身走向前方,世界一片漆黑,魔法强大的能量砸在每一寸土地上,爆炸的亮光映出他抽剑的手。世人曾把他当做希望,如今,他看着那些照进黑暗世界里的光,说,那才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