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2900000025

第25章 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最初文献(4)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与当时流行的各种共产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指出这种共产主义只追求财产的平均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23],是私有财产的一种表现形式。马克思还批判了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指出它也仍然受到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马克思反复强调,共产主义与私有财产是不能并存的。共产主义就是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在消灭了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中,“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2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经济关系出发,深入地探讨了许多哲学问题,对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作了评介,阐述了唯物主义的许多原理,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写道:人们的认识依赖于实践,作为整个科学基础的感性,是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25]理论难题的解决必须以实践为中介,真正的实践是理论的条件。他指出生产活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决定的作用,并支配着政治、宗教、艺术、科学等一切活动。全部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类的解放即共产主义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献。《手稿》全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被压迫被剥削的处境,阐明了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强调了实践和行动的决定作用。《手稿》的内容表明,马克思的世界观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异化劳动理论中,可以看到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萌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1927年用俄文发表了手稿的部分内容。《手稿》全文于1932年第一次发表于苏联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第3卷上。《手稿》出版后,在国际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西方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混淆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对《手稿》断章取义,把青年马克思说成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把《手稿》说成是“真正彻底完美的马克思主义”,并且制造所谓青年马克思与晚期马克思的对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胡克写道:“马克思第二次降世的时候,不是以《资本论》作者、风尘仆仆的经济学家的姿态出现,也不是作为革命的恐怖党、具有鼓舞力量的《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出现的。他穿着哲学家和道德家的外衣走出来,宣告关于超阶级、政党或派别的狭隘界限的、人类自由的消息。”[26]这个评论是完全错误的。应该指出,《手稿》虽然使用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马克思虽然使用费尔巴哈哲学中人道主义等概念,但这只是表明他当时正处在思想转变的过程中,还不能不像所有一切创新思想一样,利用历史形成的一些思想材料。从《手稿》到《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马克思思想和理论不断成熟、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把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立起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政治上是反动的。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异化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加以抛弃。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从历史和逻辑上看,马克思的早期思想,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不应该割断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脉络,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既不经过形成阶段,又不需要发展的“终极真理”。不能够贬低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科学意义,只看到马克思使用的某些旧哲学的术语,而忽视了其中所包含的全新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允许把反映马克思早期研究成果的异化劳动理论等从马克思主义的宝库中加以抛弃。认真研究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学习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过程,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45页。

[2]同上。

[3]莱克:《致马克思》(1845年2月24日),《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360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89页。

[5]同上。

[6]同上书,第90页。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69页。

[8]同上书,第52-53页。

[9]同上书,第106页。

[10]同上书,第90页。

[11]同上书,第155页。

[12]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64页。

[1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7-18页。

[14]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53页。

[15]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29-30页。

[1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8页。

[17]同上书,第90页。

[18]同上书,第93页。

[19]同上书,第93-94页。

[2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

[21]同上书,第101页。

[2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40页。

[23]同上书,第118页。

[24]同上书,第121-122页。

[25]同上书,第127页。

[26]转引自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资本论:哲学与现时代》。

四、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神圣家族》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在马克思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最初文献中,《神圣家族》具有重大意义。这部主要由马克思执笔写成的论战性著作中,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同时,论述和阐明了一系列唯物主义思想。

青年黑格尔派同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思想家一样,鄙视人民群众,认为少数“有教养的”英雄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他们把自己说成是“精神”、“绝对者”,具有“批判的批判”大脑的“天才”,是历史发展的积极因素;而把群众说成是粗野的、无知的、精神空虚的群氓,是历史发展的消极因素。布·鲍威尔说:“到现在为止,历史上的一切伟大的活动之所以一开始就是不成功的和没有实际成效的,正是因为它们引起了群众的关怀和唤起了群众的热情。换句话说,这些活动之所以必然得到悲惨的结局,是因为作为它们的基础的思想是这样一种观念:它必须……指望博得群众的喝彩。”他竟然公开宣布:“群众”是“精神”的真正敌人,现在精神已经知道它应该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唯一的对头——就是要到群众……中去寻找。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1]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不是少数英雄人物,而是广大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说来,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民群众的活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正是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阶级斗争,推动着历史的发展。随着社会革命越广泛、越深入,作为这个革命的名副其实的参加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将不断提高,因而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必然越来越大。因此,否认群众的作用,就是否定以往全部的历史,也是否定未来历史的发展。

同历史上一切唯心主义者一样,青年黑格尔派也认为:“精神创造众生,肉体则软弱无力。”在他们看来,少数“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推动历史发展,是因为他们具有批判的大脑。因此,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精神,是那些天才人物的思想。这是非常荒谬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思想是客观实际的反映。先进的思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代表着进步阶级的利益,指导了正在进行历史活动的群众,从而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但是“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2]。离开了群众的实践活动,任何思想都是毫无作为的。在阶级社会里,思想又具有阶级性。只有代表先进阶级利益的思想,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代表没落阶级利益的思想,则不仅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而起着相反的作用。因此,抽象地谈论什么“思想”的作用,是完全错误的。

针对布·鲍威尔之流对群众运动的攻击,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群众运动具有伟大的力量,是历史上一切伟大活动取得实际成效的重要原因。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正是由于广大群众的积极参加而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对资产阶级来说并不是不成功的;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实际利益,“这种利益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顺利地征服了马拉的笔、恐怖党的断头台、拿破仑的剑,以及教会的十字架和波旁王朝的纯血统”[3]。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这次革命虽然没有使他们获得实际利益,但这决不是因为他们参加了这次伟大的历史活动,而是因为这次历史活动按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的主导原则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革命的果实又被资产阶级所窃取。“所以,如果说能够代表一切伟大的历史‘活动’的革命是不成功的,那末,其所以不成功,是因为革命在本质上不超出其生活条件的范围的那部分群众,是并不包括全体居民在内的特殊的、有限的群众。如果说革命是不成功的,那末,并不是因为革命‘唤起了’群众的‘热情’,并不是因为它引起了群众的‘关怀’,而是因为对不同于资产阶级的绝大多数群众来说,革命的原则并不代表他们的实际利益,不是他们自己的革命原则,而仅仅是一种‘观念’,因而也仅仅是暂时的热情和表面的热潮之类的东西。”[4]广大群众的实际利益,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群众运动。由于它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因而最大限度地引起群众的关怀,唤起群众的热情,这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立场。马克思指出:“德国资产阶级发展得如此委靡、畏缩、缓慢,以致当它同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对峙的时候,它本身已经是同无产阶级以及城市居民中所有那些在利益和思想上跟无产阶级相近的阶层相对峙的了。”[5]因而,这个阶级不相信群众,害怕革命的群众运动,特别害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正是德国资产阶级这种立场的理论表现。但是,正如德国资产阶级这个没有眼睛、没有牙齿、没有耳朵、衰颓不堪的老头子必然要被革命群众运动所冲垮一样,青年黑格尔派这个“年老色衰、孀居无靠……干瘪得令人厌恶”[6]的老太婆,也必然要被革命群众运动的洪流所淹没。

工人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实践因素

在英、法、德等欧洲主要国家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支产业大军不断成长壮大。青年黑格尔派这些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吓得心惊肉跳”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竭力贬低和诬蔑无产阶级,胡说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是“神学教条”,宣称要对无产阶级进行“完全而充分的批判”!

青年黑格尔派反对无产阶级的观点,在埃德加尔·鲍威尔的《弗·特利斯坦的〈工人联合会〉》一文中表现得最为露骨。法国社会主义者特利斯坦说:“工人创造一切,生产一切,但是他们既没有权利,又没有财产,简单地说,一无所有。”埃·鲍威尔在评论这个观点时写道:“为了创造一切,就需要某种比工人的意识更强有力的意识。……工人什么东西也没有创造,所以也就一无所有;他们之所以什么都没有创造,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始终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的某种单一的东西,是平凡的工作。”[7]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青年黑格尔派的论点“简直就是疯话”[8]。在唯心主义者看来,精神的活动才是创造活动。由于工人创造的是可以感触到的、具体的、物质的东西,所以在他们看来是“无”;只有“批判的批判”的精神活动、思想创造,才是“一切”!事实正好相反。工人阶级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精神财富。其实,真正什么也没有创造的,正是“批判的批判”自己。他们仅仅能玩弄一些抽象的公式,但是“公式除了公式便什么也没有”[9]。由此可见,“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英国和法国的工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工人甚至创造了人,批判家却永远是不通人性的人……”[10]

同类推荐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一路阳光一路歌

    一路阳光一路歌

    几十年来,她一直用自己的笔为央行激情吟唱、纵情高歌,她把央行人、央行事、央行情融进了自己的血液,刻进了自己的年轮,无怨无悔,笔耕不辍地传递着正能量,让人心生敬佩和感动。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没有冲锋在战场上,却指挥千军万马战胜强敌,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一生与祖国不可分割,他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记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生事迹。本书由许丁心著。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史实做基石,以想象为补充,描述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细腻刻画了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再现了他由炮兵少尉到法兰西帝王,乃至最后在囚禁地去世的传奇经历,穿插了一代战神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文治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传》在1925年首版后,很快风靡全世界,并荣登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位,此后几十年长销不衰,被称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拿破仑传》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出版,是最新,最经典,最忠实于原著的权威译本。
热门推荐
  • 战国策(中华国学经典)

    战国策(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把你自己还给你

    把你自己还给你

    湄、萧亚轩等29位名人强力推荐!“那些年,你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些年,你发现别人和自己没什么不同……”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如何做回你自己?哪怕是一分钟的自己?”“如何成为一个不可以被替代的人”虽然只有27岁的周昊,却已久经沙场颇有成就。他在《把你自己还给你》一书中,将这几年的人生经历和职场态度,分享给大家。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更有与演艺界超级大咖们过招的趣事……本书除献上一份心灵鸡汤外,还公开了很多直击要点的社交方法,是那些成功人士不会告诉你的秘密,一试便知……
  • 公考的那些日子

    公考的那些日子

    比真实更真实的“公考”故事;比现实还现实的“公考”真相!回味小平民跨过“华夏第一考”的喜怒哀乐!品味小草根考取“镶钻金饭碗”的酸甜苦辣!
  • 吾家小狐妻

    吾家小狐妻

    传说九尾狐一族一旦爱上一个人便一心一意,此生不变,阿月想,这应该是个诅咒。
  • 重生:溺宠太子妃

    重生:溺宠太子妃

    将军府内,嫡女重生。上一世,她错把鱼目当珍珠,误信豺狼;这一世,她要揭穿姨娘的佛口蛇心,撕烂庶妹的伪善嘴脸。这一生,且看她如何护双亲,保幼弟,斗姨娘,踩庶妹。谁负她,她必将百倍还之,阴谋阳谋统统灭掉!本想远离皇室,永不为妃,却不想挣不脱他的情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洛阳烟雨

    洛阳烟雨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追逐爱情的高门贵女,得到自由后奋不顾身进入洛阳,从此丞相府中多了一个夫人、还多了一个小姐。夫人得到了幸福,但不如意的是,她就是那个小姐。 (不是宅斗,只心怡宅斗者勿入)
  • 婚不可测

    婚不可测

    即将完结,放心进坑,欢迎点赞收藏,各种求~【傲娇白领VS冷情BOSS】相亲偶遇极品男,却是她的空降大老板,这男人是她初恋男神,促使她患上恋爱恐惧症,这次重逢他百般纠缠,无论什么都要经过批准。衣服太短,不行!裙子太薄,不行!妆化太浓,不行!她厌他、躲他、只因为当年,告白后,却发现他已经有了未婚妻!他发生车祸,她幡然悔悟,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停止爱过他……**************她怀孕了!劲爆豪门丑闻从天而降:他是她的哥哥。她可以为了孩子,不顾一切跟他在一起,只是人言可畏,即使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旧爱相携,她从他身边溜走,留下的只有恨。一朝生变,她父亲死在他母亲手中……*************这是一篇治愈系暖文,保证暖心暖肝暖肺暖胃,如果能博你会心一笑,麻烦动动手指按按收藏推荐~
  • 史上最强初级魔法师

    史上最强初级魔法师

    她是洛家的败笔,异类,是洛家最不愿意承认的存在。从出生开始自身拥有的魔法元素为零,魔力微弱,几乎是一个普通的人类。而对洛家来说,她就是废物。她是卡斯学院有史以来最耻辱的污点,她被取笑为永远的初级魔法师。一次被戏弄,落入就算是高级魔法师都无法全身而退的迷失森林。生死之间,洛晴的命运之轮终于开始运转。体内强大的魔力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出。从此,卡斯王国开始流传一个不可思议的传言。一名初级魔法师从迷失森林全身而退,还拥有了传说中的神兽。拥有了魔兽,不就意味着她有了召唤师的能力吗?!整个欧雅大陆震惊了。洛家后悔将家族天才赶出家门,开始四处寻找她的下落。却已寻不到她的踪迹。“既然已经抛弃了我,我就是自由身了。我要去寻找对我来说重要的东西。”永远穿着破旧又不合身的魔法长袍,肩上站着一只白毛虎纹猫。洛晴开始了寻找的旅行。当洛晴到达魔法师的巅峰境界的时候,有人问她。“你为什么不去改变你的称谓?相信只要你开口,魔法协会会很乐意将你的称谓提升。初级魔法师早就不适合现在的你。”洛晴笑了笑,“称谓什么的,很重要吗?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的伙伴。是和我生死与共的人!其他的,都不重要!”
  • 穿越动漫之无限职业系统

    穿越动漫之无限职业系统

    看似生活美满的周易,却一直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命中注定下被系统绑定,开始了一场中二冒险。
  • 识事之见

    识事之见

    本书是作者姜忠彦根据自身的学习和对生活的体验而写成的一本识事之见。世界的根本问题,永恒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是问题的发起者,制造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这一切都源自人们的思想,源自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认识是行动之始,行动是认识的延伸或表现。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其行动正确与否的前提条件。全书围绕着认识决定行动这个主题来探寻现实生活中的识本求正,行是止非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