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800000030

第30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诸葛亮(3)

第二层继续进谏,诸葛亮希望后主刘禅能够“执法公平、亲贤远佞”。因为当时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诸葛亮担心后主年轻懦弱,在小人的唆使下分不清是非曲直,所以很担心在自己离开后,后主偏听偏信,使自己亲手制定的法令遭到破坏,所以他特别向后主指出:宫中的事情和府中的事情要视为一体,不要有所偏私。为此,诸葛亮还向刘禅举荐了郭攸之、费神和董允等人,称赞他们善良诚实,忠心耿耿,希望刘禅在自己出征后,以后宫中的事情不管大小,都要和他们商量。而军营中的事情,要多问问公正贤良的将军向宠。接着,诸葛亮语重心长通过列举前后汉兴亡的历史教训来向刘禅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希望刘禅能够看到这些前车之鉴,充分信任朝中的一批忠贞贤良的大臣,只有这样,汉室才有兴隆的那一天。这一层意思借古鉴今,成败并举,虽然是对后主刘禅的教诲,但丝毫没有生硬之感,说理委婉深曲,用语非常谨慎谦恭,在劝导刘禅的同时,也没有失掉臣下尊上的分寸。同时这一层意思,也充分表明了诸葛亮一贯的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主张。

第三部分,诸葛亮由人到己,文章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先是追忆了自己身世,再回顾了先帝对自己的“三顾”之情,这次“三顾茅庐”,使自己由一介布衣一跃成为重臣,这段叙述看似和上面的进谏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其实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正是有了自己和先帝的这段知遇之恩,才能不忘先帝的遗愿甘心辅佐幼主刘禅恢复汉室基业。接着叙述自己跟随先帝转战南北二十一年,这段叙述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刘禅要了解其父创业的艰难,不要半途而废。最后,说明正是有了这一段知遇之恩,且自己在白帝城受到刘备临终的重托之后,在粮草准备充足之际,才决定出征,进行北伐。

统观全篇,第一层的进谏,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已经具备了出师的条件,至此双线归一,提出可以出师北伐了。

诸葛亮的这篇《出师表》,表现了他对汉室的忠心耿耿,可昭日月。同时在这道表章中也可看出他对北伐事业的鞠躬尽瘁,对刘禅的用心良苦,并且,这篇奏章写得情深意切,再次显现出诸葛亮和刘备之间深厚的感情,也透露出诸葛亮确实是为了蜀汉天下尽忠全力。

七次北伐鞠躬尽瘁

第一次北伐,公元228年1月,诸葛亮率领十万蜀军发动了对曹魏的战争。此次战争,诸葛亮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先攻占距魏国较远的陇右地区,扩大自己的地盘,再以陇右为根据地,配合汉中两面夹击关中地区,最后争取联合吴国夹击魏国,最后消灭魏国,与吴国平分天下,最终力图完全统一天下。但战争一开始,蜀军就受到曹魏的顽强阻击,魏国派出了曹真和张邰等大将。

对于此次北伐的失利,后来许多专家分析,应该是诸葛亮的指挥失误和用人不当上。首先是诸葛亮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判断错误,高估了蜀军的攻城和山地防御能力,低估了魏军的快速进攻和突击能力。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这一点上来说,诸葛亮犯了兵家大忌。其次,诸葛亮在关键时刻分兵作战,导致最终被魏军各个击破。本来如果是对双方的实力判断准确,那么分兵作战未尝不可,但是由于判断失误,低估了魏军的实力,导致了让对方攻到了自己的软肋。最后,作战过于谨慎,诸葛亮率领的中军距离交战前线太远,使后备力量不能及时投入增援,也是导致这次北伐失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再来说用人不当。在这次北伐中,诸葛亮重用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造成战争形势的逆转,最终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其实早在蜀主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托孤之时,就曾告诫过诸葛亮说:“马谡此人,常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对于此人你一定要认真考察。”

但由于诸葛亮对马谡的才学非常赏识,尤其是在平定南中、收服孟获的过程中,马谡提出了“攻心战”的策略,诸葛亮更是对马谡厚爱有加。所以,在这次北伐该选派谁当先锋军的讨论中,诸葛亮力排众议,推举马谡当先锋,马谡也是立了军令状。但由于马谡的疏忽大意,丢失了重要战略要地——街亭,导致了这次北伐的失利。

对这段历史,后世学者和文人也极力渲染,留下了历史上经典的一个镜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话说诸葛亮的北伐战争开始,突然袭击祁山,守在祁山的魏军抵挡不了,纷纷败退。魏国朝廷文武官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吓得没了主意。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睿还比较镇静,立刻派张邰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看到这个阵势,诸葛亮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作战的据点。在派人时,诸葛亮没有选派身边的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将,如魏延、吴懿等,而是偏偏看中了参军马谡。委派马谡为先锋,王平做副将。

再说,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此时张邰率领魏军也正从东面杀过来。马谡观察了地形后,对副将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正好有座山,若在山上安营扎寨,布置埋伏,魏军一来,我们居高临下,定能一举将他们击破。”但王平提醒他说:“我们在出征前,丞相曾嘱咐过,作战要求稳,一定要当道扎寨、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实在有点冒险。”但马谡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自恃熟读兵法,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见马谡一意孤行,无奈之下,就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扎下军营,彼此之间好有照应。过了一段时间,魏将张邰率领魏军也赶到了街亭,看到马谡在山上安营扎寨,却放弃了山下现成的优势位置,心中不禁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团团包围起来。

战争开始了,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由于张邰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只好一次次都被逼退了回来。接着魏军又切断了山上的水源,又沿着山放起了火,这下蜀军可先乱了起来。就在此时,张邰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也控制不住战争的局势了,最后,只好自己弃军逃跑,主帅一跑,下面的兵士更是无心恋战,也都四散奔逃。山下的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看到这个样子,得知马谡已经兵败,立刻想出个解救的办法,让手下的兵士们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邰怀疑蜀军设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借此机会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兵一卒都没有损失,还收容了马谡手下的败退下来的不少散兵。

此次战役,街亭失守,蜀军不但失去了重要的据点,还在此次战役中丧失了不少人马。街亭一战的失利,把诸葛亮的北伐大计给整个儿打乱了,蜀军被迫无奈退回汉中,损失惨重。

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调查战争失利的情况,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的刚愎自用,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因为马谡在出征前曾立下了军令状,所以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投入监狱,定了死罪。这时军中有许多人来为马谡求情,劝说诸葛亮,此时正是蜀中用人之际,不要轻易杀掉主将。

诸葛亮也是左右为难,但是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还是痛下狠心,挥泪斩马谡。这段历史还被后世的很多剧作家搬上了舞台。仔细分析,诸葛亮的这个“挥泪”也包含了很多的因素。其中既有对街亭这个战略要地丢失的痛心,也有为即将杀掉马谡这员爱将的痛惜,更多的也是对自己用人不当的追悔莫及。尤其是想到当初主公刘备曾经叮嘱过自己在用马谡时,一定要慎重,自己却没有听从。所以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战争形势的逆转在于马谡的刚愎自用,但诸葛亮在用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对此次北伐失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战后,诸葛亮反思失败的原因,认为是自己用人不当,才造成失败的结果,得出结论,作战取胜的关键不在士兵数量的多寡,而将帅是否得力,即正确的指挥才是取胜的关键。因此,他做出重要决定,减兵省将,并承担了这次失败的罪责,上表成都,自贬三等。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诸葛亮总结失败的教训,埋头操练兵马、研究战术,计划重整军威,再伐曹魏。

同年十二月,诸葛亮得到消息说,魏军曹休攻吴,被吴国的大都督陆逊大破于石亭(今安徽潜山县东北),兵败。张邰东下救援,关中虚弱。乘此时机,诸葛亮急忙率领数万军士进行第二次北伐,还沿着上次出兵的路线,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围攻陈仓(今宝鸡市东)。不料遭到魏将郝昭的抵抗。这次的战役打得非常激烈。史书上记载“诸葛亮先让郝昭的同乡靳详来到陈仓城外劝郝昭投降,但遭到郝昭的严词拒绝。接着,诸葛亮又根据敌对双方的实力分析,判定自己拥兵数万,而陈仓城内郝昭的军队才有数千人,而且估计魏国的援军也不会很快到达,于是决定强攻。派赵云架起云梯和冲车即刻攻城。但是上面早有准备的郝昭命人用火箭猛射蜀兵的云梯,结果点燃了梯子,一时间梯毁人亡。又用绳子拴上巨大的石磨向下猛砸诸葛亮的冲车,很快,用于攻城的冲车都被砸折了。接着诸葛亮又命士兵担来很多泥土填满围绕城墙的护城河,打算直接爬过城去,这个计划又被郝昭发现了,他就命令士兵在城墙里又砌起一座城墙。一计不成,诸葛亮又生一计,打算挖地道,钻过去,郝昭发现后,在城里也挖起地道,又一次阻截了诸葛亮的进攻。”双方相持了有二十多天,蜀军粮草没有了,诸葛亮只好退兵。

在此后的六年当中,诸葛亮又先后五次进行北伐,但都由于缺乏粮草而宣告北伐失败。

蜀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由于连年的军旅劳顿,积劳成疾,在第七次北伐的过程中病逝于五丈原。

巨星陨落光照万代

蜀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天,诸葛亮终于因为心力交瘁,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的军营之中。诸葛亮的去世,犹如巨星的陨落,他的死给蜀国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在他去世后短短三十年,蜀国就灭亡了。

所以在蜀汉衰落的期间,人们更加追怀他们的诸葛丞相。

于是,在诸葛亮死后,蜀国管辖下的许多地方纷纷给朝廷上书要求给诸葛亮建立祀庙。终于在蜀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在汉中地区靠近诸葛亮坟墓的地方修建了祭祀诸葛亮庙堂。据史书记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座纪念诸诸葛亮村:位于兰溪城西18公里,古称“高隆”,村中有3000余人是诸葛亮嫡传后裔。葛亮的祀庙刚刚建成,魏国的大将军钟会就统兵征蜀,敌国的统帅钟会还亲自到该庙中祭奠。就在这一年冬天,蜀汉就灭亡了。这怎能不让后人感慨万千。

蜀汉灭亡之后,诸葛亮的名声反而越来越大,身价也随着人们的敬仰而日显增高。西晋的君主司马昭在灭掉蜀汉后,马上叫手下的将领们学习诸葛亮的兵法。从晋代推崇诸葛亮开始,后世的统治者都开始给诸葛亮升官晋爵,来表示对其的尊崇和敬仰。如唐代封诸葛亮为武灵王,明代朱元璋给其赐庙加号,并钦定“帝王庙”,到了清代,这股风气更加浓郁,很多的地方都重新修整了纪念诸葛亮的祠堂。康熙和乾隆帝更是撰文来表达对诸葛亮的赞叹。由于最高统治者的倡导,文人们更是争相为其著书立说,一时间,歌颂诸葛亮的文集层出不穷。

现在在四川成都的南郊,有著名的武侯祠,这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这座祠堂始建于西晋末年,到唐代已具规模,占地56亩,也是成都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最初与刘备的昭烈庙相邻,明初的时候,武侯祠并入昭烈庙,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武侯祠君臣合庙。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缮。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此处庄严肃穆,松柏青青,唐朝大诗人杜甫游览过武侯祠后,曾赋诗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若是诸葛亮在天之灵看到人间的这一幕,他的魂魄肯定会在这里停留片刻,也许会再一次重温当年和先帝刘备携手重整汉室家业的壮举。

千百年过去了,诸葛亮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智慧、才能和与刘备之间的那段深厚的君臣情谊一直被人们传颂。而诸葛亮也不愧为一代帝师,他的名字永垂史册。

同类推荐
  •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之后,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思想热潮。本书立足于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分为政、干事、做人三个篇章,围绕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从理论到到实践、从党性修养到个人品行,用生动可信的文字语言阐述了杨善洲精神作为我党宝贵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对于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用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雷军:世界需要我的突围

    雷军:世界需要我的突围

    《雷军:世界需要我的突围》记录了雷军从大学时期,到毕业后参加工作,一直到小米手机成功的历程,揭露了雷军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他的每次转折的心路,最真实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了解雷军及其团队。从带金山打市场到创立卓越网,到投资凡客诚品和乐淘,投资YY语音,到亲自创立小米手机并获得成功。雷军一路走来所经历的困惑、喜悦等心路。雷军创业的迷茫,成功的激情,压力下的坚持,理想的牵引,全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雷军和他团队的风采。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名人传记丛书:麦克阿瑟

    名人传记丛书:麦克阿瑟

    名人传记丛书——麦克阿瑟——有着狼一样性格的“五星上将”:“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热门推荐
  • 叶少独宠前女友

    叶少独宠前女友

    曾经辉煌的圣曼帝都企业瞬间坍塌,一夜之间失去所有的叶少绫,背负着女友柯玖玖的背叛,从零开始。四年后,重新站上行业之巅的叶少绫,却在夺回“夜神的微笑”的拍卖会上偶遇了柯玖玖。曾经的背叛,如同心上的一根拔也拔不掉却会不断引起疼痛的毒刺。为了报仇,他不断接近她、试探她,却又一次次迷失在自己的心里……明明那么相爱,明明那么想靠近,可是迷雾一直萦绕在两人中间。去世爸爸的信件突然出现,一切谜题水落石出,那么沉重的“背叛”背后,居然是如此深沉的爱。真相大白后,伤痕累累的柯玖玖选择了逃避。霸道总裁叶少绫马上开启“狗皮膏药”模式——曾经错过的真爱,怎么可能再次放走呢?
  • 哈佛口才课

    哈佛口才课

    150年来,很多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人,进入美国军界、政界和商界等领域,获得显赫的职位。
  • 苏联末日观察

    苏联末日观察

    本书从总体上记叙和分析了当年世界第二超级大国沦落过程中的内外重大事件,反映了作者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 那年篱下应是花红

    那年篱下应是花红

    命运是纵横交错的,她的父兄被残忍杀害,母亲被逼自杀。姐姐远嫁徐州。而她,被指给了他做他的王妃。大婚当日便被一群刺客刺杀,她原本心如死灰的接受死亡的到来,到最后拉她上来的那个人,还是她要嫁给的那个人。他是杀死父兄,逼死母亲的杀人凶手的亲弟弟,她是家破人亡,在算计中嫁给仇人的逍遥王妃。他们之前该如何一同渡过一生呢?【想虐又想甜的那种emm纠结君】
  • 聪明人?傻瓜?

    聪明人?傻瓜?

    每一种能走、能呼吸,能理智处理信息的生物,都有自己不断更新的故事,故事里有着或积极或者消极,或理智或不理智的结论。我们能在生命中取得最惊人的进步,也经常灵感涌现,然而,我们也都是有缺点的凡人,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缺乏激情,经常以满足一己私利为目的,直到我们一无所有。斯蒂芬·克拉克·布兰得利在17年时间里游历了35个国家,包括巴基斯坦、伊拉克、土耳其和西非。他就是这样一部活着历史。他是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他是传教士、教师、无家可归者、作家、政治家、环游世界的旅人,那个最聪明的傻瓜。
  • 雪狼

    雪狼

    一个狼王朝的背影远去。被儿子赶下王位并驱赶出族群的老狼王,捉杀到一头雄壮的马鹿拖曳回领地,以证明自己没有老,最后悲伤壮地死去。狼王后不肯下嫁新狼王,没跟族群迁徙,带着老狼王的遗腹子孤独地在香洼由生活,它从雪窠里叼回一个人类的孩子哺育;一个逃兵从猎人钢夹救下一只母狼,逃兵遭追捕时,母狼勇敢地站出来;人类的母亲突然出现在狼孩面前时,狼孩将怎样做呢?当狼群从自然界消失,人们缺少的不仅是一位朋友,而是人类自己的故事。
  • 澈通大捷

    澈通大捷

    王宏章笔直地站立在一张长方形桌前,接受国民革命军新编22军军长李昌莆的一番指令后,他说了一声:“是。”不是很响亮,听得出他接受得有些勉强,他咽了一口唾液,很大的喉节上下滑动了一下。他没有立即坐下,心想,你李昌莆这不是成心要我老婆当寡妇吗?屋里很静,弥漫着皖北土地上干燥呛人的烟草气味,坐在身后的两个女机要员偶尔发出细嫩的咳嗽声。
  • 改法(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40项意识改革哲学)

    改法(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40项意识改革哲学)

    本书详细地披露了日航复兴过程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细节。本书作者历经一年时间,听取了稻盛和夫名誉会长、大西贤会长和植木义晴社长等多位人士的真实声音。并采访了从集团公司的职员、飞行员、客舱乘务员到地勤工作者(负责行李和货物的装载)、航行管理者等涉及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为日航的崛起挥洒汗水,贡献了一己之力。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逐渐了解到,意识改革究竟以何种形式渗透到他们的内心并使之发生变化。日航的重生看似是个奇迹,其实这并非意外。从职员到董事,每个人内心的变化,以及意识、行动、组织和企划的变化是实现其快速崛起的关键力量。
  • 特工悍妻:王妃难娶

    特工悍妻:王妃难娶

    她精心设计,步步为营,只为助他登上至尊之位,登基之日,她等来的不是白首之约而是他和姐姐的大婚。不堪受辱的她,选择一头撞死。再睁开眼睛,已然换上来自二十一世纪强大的灵魂。“丢了的东西就不要再捡,脏了”“那些曾经泼过我冷水的人,我一定会烧开了还给你们!”足够有资本狂妄的她,试问谁敢拭其锋芒?
  • 天眼秘径

    天眼秘径

    姜源坐在火车上,两眼默默地望着窗外。三月的西北高原,依旧定格在冬季萧条的景象里。孱弱的阳光下,斑斑驳驳的残雪嵌印在荒茫无际的原野上。远处灰青的山峦和偶尔掠过的树影,逆透出一种原始而苍凉的色调。他并没有在意外面的景物,面色凝重地沉浸在一份思绪中。他是昨天因获得减刑而刚刚走出监狱大门的。六年前,他的妻子因被两名歹徒强奸而无脸见人愤而自杀。他含着满腔悲愤安葬了妻子,发誓不报此仇决不罢休。经过半年多的苦苦搜寻,他终于找到了这两个家伙,并严厉地惩罚了他们。由于彻骨痛恨出手过重的他差点要了一个家伙的命,就此被送进监狱,判了整整八年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