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2500000002

第2章 三大传统节日(1)

1.春节

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在口语中多被俗称为“过年”、“过大年”等,是对农历新年的称呼,古又称“元旦”“正旦”“岁首”“新年”等。采用西历纪年以后,“元旦”被挪用为西历新年的第一天,原来的农历新年则以“春节”命名,而“春节”原本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兼用两套历法,就出现了“元旦是年,春节也是年”的情况,为便于区分,人们在口语中还常常用“阳历年”和“阴历年”的直白说法,来分别称呼在短时间内先后而至的这两个“年”。按理,“阴历年”更准确的说法应该为“农历年”或“夏历年”,因为夏历本身为阴阳合历,是通过置闰方式来统合月亮和太阳的运行周期。民间习用的“阴历年”主要是针对“阳历年”而言,非学理名词。这里重点要说的“年”即是俗名又叫阴历年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节期长,节俗内容丰富,分布的民族和地域也都十分广泛。据查,我国有近40个民族有过春节的习俗。至于春节的节期,相对宽泛一点说,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为年忙活,从腊八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甚至是“哩哩啦啦”拖到二月二“龙抬头”日,才算是把年彻底过完。在这一时间段里,有一系列相对突出的民俗事象依次标示出年的起承转合与习俗的博杂等,它们是腊八、小年、除夕和大年初一、正月十五等。这些节日民俗活动的次第登场,共同酝酿出的年味才浓得化不开。

年味之一主要体现在辞旧迎新的诸多仪式里,年味之二则蕴涵于“以吉求吉”和“避祟求吉”的祈福期待中。劳作终岁,必求一扬其精神。整个过年期间的习俗,体现最多的便是这种张扬的精神。

这最后一句“猪肉饺子管你造”的“造”是东北方言的记音,意指“吃”,又不同于一般的吃,可以理解为“不必斯文着讲究吃相,尽管敞开了吃”;“管你造”就是要“随你吃个够”。

小时候在东北老家,每逢腊八前后,常常听小叔子、小姑子们这样念叨着笑谑大嫂,我们小孩子听多了,记牢了,不管眼前有无大嫂,闲着,玩着,都会随口念叨出这些顺口溜来。在以“猪肉饺子”为上等美味的年月,只因为“年”的到来,就不仅仅拘泥于偶尔解解馋层面上的浅尝辄止,还完全不限量地“管你造”。对于那个年代里终年为温饱生活奔忙的家庭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实实惠惠的享受与满足。当然,被安抚“别馋”的“你”,随时都可以顺口换成大嫂之外能轻松对话、无冒犯之嫌的任何合身份之人;对说者和所有听者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指日可待的先期安慰。这期待从腊八开始,因为“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进入年期的一个临界点。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汉代的《风俗通义·祀典》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先祖也。”就是说,腊是指用打猎得来的野兽做供品以祭祀先祖的行为。腊祭是我国古代的岁终大祭,曾作为朝廷大礼盛行,官民同庆。在年末岁尾之时,陈设祭品,以感谢自然神灵和先祖等一年来的恩典佑护,并祈求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能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腊祭在酬神祀祖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辞旧迎新意味,通常在农历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腊日的具体日期最初不固定,至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在腊八节,除了敬天法祖,庆丰年,辞旧迎新外,还有一个重要节俗就是送寒逐疫。时至腊日,寒气将退。为加快寒气退隐,促成阳气及时上升,自先秦以来就有岁末傩舞逐疫的习俗。“傩”即人戴着面具舞蹈以逐疫鬼的仪式。东汉时期,逐疫仪式在腊八的前一夜举行。届时,“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领百二童子执鼓歌舞,另有神兽相协,于宫中驱疫鬼。将屋中的疫鬼驱除以后,要在门上画上神荼和郁垒两个神像守护门庭,诸鬼祟就不得入了。

近现代以来,傩舞逐疫仪式总体上呈衰微之势,但在现代仍有部分遗存,尤其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犹盛。如今在河南濮阳等地农村还有腊八晚上擂大鼓以驱邪,除旧迎新的习俗,民间流传的“腊鼓鸣,春草生”谚语说的就是腊八节鼓舞仪式的除祟迎新功能。

逢腊八,如今最盛行的一个食俗是喝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由来,说法不一。

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传说跟佛祖释迦牟尼相关。相传,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一位王子乔达摩·悉达多29岁时,削发出家,六年里苦于修行,后陷于饥困。幸得一牧羊女的杂粮米粥解救,他才恢复体力,在一棵菩提树下苦思静修,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

佛教将这一天作为“佛祖成道日”来纪念,每逢腊八,各寺院都要朗诵经文,举行浴佛活动,并用精心熬制的“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来供奉佛祖,腊八粥因此又叫“佛粥”。供佛之后,寺院再施粥于众以扬其义。后来,于腊八日熬制腊八粥的习俗传出寺院,为民间效仿。

腊八是佛祖成道的纪念性节日,随着佛教的传入与影响,宋以来,我国的腊八节中又多了一些礼佛的神秘色彩。明清时期,敬神供佛甚至取代了原先祭祖、庆丰收和驱灾祸等节日传统,而成为腊八节的主要内容。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收的家宴等。

清代《燕京岁时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从中不难看出腊八粥用料的讲究与熬制的精细,亲朋之间的温情暖意也在午前送达的带有“巧思”的腊八粥中迅速升温。能在“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隆冬时节,喝上自家熬制或亲邻相送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暖胃,更暖心。以腊八粥祭神、赠友,实现人神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融通对话,这是腊八节具有的一项重要民俗功能。同时,也不忘让家禽家畜等分享一些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另有一类较有代表性的民间传说。大意是说,早年间,有一对夫妻老来得子,孩子都长大成人了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生活,不思劳作。老两口死后,这个年轻人懒惰依旧,整天靠父母留下的粮食维持生活,没多久就坐吃山空。到了腊八这天,所有的粮食都被吃光了,从早晨一直饿到晚上,实在难以忍受,他只好把家中所有米缸和粮囤里的残余米豆等搜刮到一起,煮成一碗杂粮粥勉强充饥。这次挨饿的教训促使他痛改前非,他开始用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腊八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再到腊八时,他又像前一年那样用几样杂米熬粥,以自我警戒。当地人得知他转变的原委后,也纷纷效仿于腊八熬粥,提醒自己要勤俭。这样,逢腊八熬腊八粥的习俗就被流传下来。

与前面的“佛粥”传说相比,后面的传说使腊八粥少了一份神圣性,那个先懒后勤的“他”浑身散发的都是市井俗人的气味。有着类似经历的“他”,在古今中外的民间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与我们身边的某某某似乎也有几分相似。也许正是“他”的世俗与常见,易于被人接受,才使“他”在民间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以至成为腊八粥的“形象大使”或曰“代言人”。因“他”而生的腊八粥的传说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民间喝腊八粥习俗的有效注解。传说与习俗之间,先天就存在着这种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双方又在互相印证中同时得到了加强。在解释腊八粥的由来时,不管哪类传说,都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一个“合理化”解释。当然,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对腊八粥的由来,还会有更多的传说与之相应,此不多引。

北方一些地区,有于腊八日泡制腊八蒜的习俗。把蒜瓣放到罐子里,倒入米醋,把罐口封好,放在阴凉处。约半个月左右,即可启封享用。自享外,也是送人的上佳美味。

季节更替中,腊八粥、腊八蒜的出现,也是年关临近的符号提醒。年关又是民间清算账务的“关口”,北京有句俗语,“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吃了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和欠债的都要积极想办法,为在年前了断账务而努力;债主逼债、欠债的躲债情况也时有发生。依俗,债务追讨截止于除夕,以保证有钱没钱都可以安心在家过年。出外躲债的杨白劳相信俗规,于除夕回家过年;黄世仁却犯俗大年夜上门逼债,这不合时之举加重了他的“恶”。除了年底,端午节和中秋节也是约定俗成的清账日。从鲁迅的《孔乙己》中可以看到这种习俗描述: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小年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装壶酒;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这首很多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民谣,同时也称得上是一份不折不扣的年底日程“忙碌表”。在我国的南北西东,都能找到这样主旨的民谣。虽说对不同的民族和地区而言,可能在具体日期和忙碌事项之间会另有对应,也许还要为别事忙碌,但这并不能从总体上影响人们忙碌状态的一致性和忙碌内容的大体相近。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点出了过小年的日期和习俗内容。腊月二十三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小年”,是腊八之后更逼近“大年”的一个重要节日。小年习俗的主要内容是祭灶送灶。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已有祭灶习俗,历经朝代变迁,祭灶的时间和灶神形象、身份等也都数有变化。至今日,时间上多集中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灶神的形象有一男性神、一夫二妻神,更以一夫一妻神为多,俗称“灶王爷”“灶王奶奶”。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歇后语:“灶王爷”贴腿肚子——走哪哪是家。这里的“灶王爷”之所以成为家的必要依据,有一纸灶王爷神像在,就有家在,形象地道出了灶与家的紧密关联。民以食为天,灶是加工果腹食物的专用场所,司灶之神自然为民重视。

灶神是谁?历来说法多样。有说是黄帝始做灶,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灶神的。也有的传说没指名道姓,只含糊说灶神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一位神灵,从年初开始,负责监察每家每户的日常言行。到小年时,灶神返回天宫,向玉帝一一汇报各家情况。玉帝据此汇报斟酌奖惩,为每家下一年应得的吉凶祸福作出批示。

在山东、东北等地流传着这样一类灶王爷传说:有一个张郎,娶了个会勤俭持家的妻子丁香,家道日渐殷实。后来,张郎与海棠相好,便休了丁香,娶进海棠。丁香只好离乡他嫁。话说张郎和海棠两人开始时,靠丁香以前留下的积蓄,日子过得挺好;但海棠只会挥霍,不久他们就坐吃山空。玉帝看到张郎和海棠这种情况,很是气愤,就给张郎家发了场天火,海棠被烧死,张郎虽活下来了,但眼睛却瞎了。他只好靠乞讨活命。没想到,张郎一路行乞竟来到了他的前妻丁香家。丁香认出了张郎,并没直言挑明,而是在端给他的面条碗里放了自己的一根长头发。张郎吃面时,觉察出对方是丁香,他越想越惭愧,越想越后悔,就一头撞向灶台,死了。丁香没想到会是这结果,不久也忧郁而死。他们死后,被封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负责监察每家人的善恶俭奢。有些地方还把海棠也加入其中,出现了两个灶王奶奶,共祀三位灶神。

灶王爷神位多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有神龛的人家就把神像贴在神龛里供奉;没有神龛的,就直接贴在墙上。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像的上方书写“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等,更多的是“一家之主”字样,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各书“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的对联,祈求灶神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吉祥。

祭灶日期北方多在二十三日,南方以二十四日居多。时间是在晚上。祭灶时,要给灶王敬香,在神像前摆上又甜又黏的糖瓜等祭品;再备好灶王“上天”途中所需的纸马、草料等物品。烧香叩头敬献之后,就把灶王像揭下,放到纸马草料中,点燃,送灶王上天。同时,祭灶人要说一些送别祈愿的祭灶词。这些祈愿话有不同版本,基本风格是严肃和幽默兼有。北方广大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版本:

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筐,秫秸草料备停当。今天是腊月二十三。送你老人家上西天,人家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降吉祥。

短短的几句话,就将灶王爷的身份、形象、使命等一一道出。对这“一家之主”的敬畏中有一丝调侃讨好的努力。有些祭灶词甚至是以调侃为主调,不仅要讨好,还要讨灶王的同情。湖北地区有这样的祭灶歌:

一个萝卜两棵葱,我送灶爷上天宫。你爷对着玉皇说,就说我家真是穷。多带皇粮少带灾,再带财宝下界来。多带福禄喜寿财,少带瘟病火星阳世人间来。

同类推荐
  •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一书披露了好莱坞电影业同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大牌军火承包商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阿尔福特在书中分析探讨了近年来拍摄制作的100多部各种类型影片,向我们表明有些貌似开明的影片,如《夺金三王》、《卢旺达旅馆》,其实常常同美国军方插手拍摄制作过程的影片一样(如《黑鹰坠落》、《钢铁侠》和《变形金刚》),只不过是一些墨守成规、具有误导作用的影片。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本书内容包括:性感,何为性感?:性感是一种欲望的表达、头发乱了、什么是男人的性感?不平等的性感、和老公一起看美女、财物与祸水:男性中心社会里的女性。无处不在的性感——商业与风化;无处不在的性感——出版中的性;无处不在的性感——色情文艺;无处不在的性感——性感的药物;性爱与革命;让我们享受健康、坦荡、明快的性。
热门推荐
  • 无上地狱

    无上地狱

    无上种子根植灵魂本源。浩瀚泰坦世界任我遨游。虚空本源随我征战四方。……然而最后,当我打遍天下无敌手,才发现一切都是阴谋。所有人都死在他的谋划之下,我也不过是苟延残喘。
  • 总裁别太坏

    总裁别太坏

    未婚夫私会闺蜜,她来不及伤心便被别的男人推到……一段他们的JQ视频流出,她成了未婚夫和闺蜜口中没有节操的女人。一夜之间她身败名裂,父亲横死,弟弟消失……而那个男人,作为C市最年轻的总裁,搂着他的未婚妻郑重的对外宣布——他即将和未婚妻大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底两万里(经典译林)

    海底两万里(经典译林)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天外天机

    天外天机

    让生活的点滴充满在玄幻之中,愿人生也找到了真谛,让幻想的绚烂融入生活的地气,让情趣实在没有太多的虚无。把段段的历史故事融入今世的人们进入,把尘世的种种融入想象去捉摸人生的密码,把当代人退回到过去的遥远,把当代人融入到未来的将来……凡此种种,拥有也许多多,失去也许多多,付出也许多多,意义也许多多,更想用如下这首诗表达对今世的感悟:为财已欲人间事,树木花草各生心。人生有幸也有苦,人生有苦也有幸。先甜别走后生苦,先苦会将甜后生。心为财心成孤心,圆了此心成孤心。法有青天之日眼,凡心云雨雷警声。见恶罪恶义镇恶,见罪罪恶正镇罪。人生立树风风雨,人生流川曲曲折。
  • 文学体验导引(名家文学讲坛)

    文学体验导引(名家文学讲坛)

    这部批评经典,如同一场精彩的文学史之旅,从古希腊戏剧家到当下,一路陪伴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博雅的智慧之一。阅读这本书,也就相当于聆听哥伦比亚大学最著名的文学教授讲授的一门英语系概况课程。
  • 高冷仙尊:萌徒太难追

    高冷仙尊:萌徒太难追

    他,在仙界等了千年,等到她的归来。她,从一个活泼捣蛋的小女孩,变成了无情无欲的圣女。前世他曾对她许诺,“永生永世,不负卿”。可这一世,她却被他伤的绝望。他和别人成婚的那一日,她差点自毁一魄,选择遗忘:“如果忘掉你,我或许是不是就能活的轻松一点?”上一世,他为神,她为圣。这一世,他为师,她为徒。“既然你前世已经夺我性命一次,那么这世,你再夺一次也无妨,不是么?”他沉默很久,才说“我欠你一条命,我会还的。”欠一个答复,我也同样会还。一个月后,神界传来消息神界帝君突然殒命六界各主,共悲万年。她抱着他,久久不言。没有流泪也没有哭泣。耳边响起他的话语:“既然上一世你追的我,那这一世,换我来追你。可好?”
  •  美容秘方

    美容秘方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耐瑟瑞尔的辉煌

    耐瑟瑞尔的辉煌

    主角纯法师,冷血谨慎黑暗无情,全程无女主,没有扮猪吃虎,没有生死关头爆发,只有稳步前行,没有遍地强敌,主角总是别人的强敌,全心向耐瑟瑞尔的辉煌进发,欢迎各位加群548859662
  • 穿越者系统

    穿越者系统

    一个孤儿,刘洋,却在家中看电脑的时候,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各个位面:奥特曼,铠甲勇士、爱情公寓、天龙八部、西游记、武林外传。。。。。(都是小时候爱看的,大家可以继续补充.新人,新书,写的不好,大家原谅。大家请进穿越者系统QQ群138579993,互相交流发言。也可以给我提意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