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2800000004

第4章 先秦儒学(1)

儒学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虽然有人把儒学的渊源追溯至尧舜禹时期,但儒学的真正诞生还是应该从春秋战国说起。

这一时期涌现了孔子、孟子、荀子三位儒学大家,也出现了许多儒学思想、著作,这一时期的儒学被称之为先秦儒学。

一、总论

先秦时期是儒学的开创时期,在这一时期,儒学领域出现过八大派别,儒墨显学等。

在孔门72个贤人弟子中,还分为四科十哲等。这些知识都是先秦儒学里非常重要的常识。

儒学起源

“儒”的起源甚早,后人认为古代之儒,其职为祭祖事神、经理葬事、为人相礼等。尽管如此,作为一个以有体系的思想为坚定理论基础的儒家学派,乃是到春秋末叶才由孔子创立而成,是孔子“把从前由贵族所占有的知识普及到民间”,促成了“儒的职业化或行帮化”。

由此可见,在考察儒的历史起源时,虽可将视野一直投放到殷商时代,但若论儒家学派或作为其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学,则只应从孔子开始,因为正是孔子才真正把儒术变为儒学并据之创立起儒家学派。

从创生出儒学,并进而为儒家学派奠定下坚实理论基础角度来论究,孔子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其提出的礼论和仁论。

前者是对古代诗书礼乐传统的继承,却又并不拘守传统礼制的形式而有所休整,更充实以仁的精神,遂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普泛意义的政治论理学;后者则是依据着礼乐传统而作的理论创造,是一种反映了社会变革时代精神、弘扬着人性的新兴哲学。

在孔子那里,礼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乃是仁。礼只是一种相应于现实需要而酌予损益的形式,并且,这种形式只有透过内蕴着的仁的精神,才能获得价值意义,才不致于流为形式的具文。

如果说仁与礼相为表里的结构观念是孔子所创生的儒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并且这个核心性的结构观念又奠定了整个我国儒家学派的思想理论基础,那末,在这个结构中,仁为体而礼为用、仁为本而礼为末,仁体礼用或仁本礼末是孔子思想最重要的特征。

儒学发展

孔子之后,另一位儒学大师是孟子。孟子除了进一步发展孔子以仁修身的思想外,又以推行仁政学说而著称于世,而其所论的仁政内容,同样也是十分具体的。而所称的“正经界,”就是“分田制禄”,“制民恒产”等。

孟子对为什么要行仁政和为什么可能行仁政,也进行了理论上的说明。但他的那些理论说明,大都是感性直观的。

如他认为,因为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先王同样也有“不忍人之心”,此心发之于政,即是仁政等,来论证行仁政的根据。

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他认为,人的本性并不是那么美好的,顺着人性的自然发展,必然造成社会的争乱。

因此,必须用礼义法度等去化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所称的“化性起伪”,然后才能使之合乎群体社会的公共原则和要求。所以,荀子在强调自我修养、道德自觉的重要的同时,更为强调“师”与“法”的教育与规范作用。

同样,荀子设计的治国原则:“明分使群”、“群居和一之道,”包括理想的王制与具体的富国、强国之策,乃至他的“礼论”、“乐论”、“君道”等,可以说都是非常富于现实主义的。

它都是在肯定当时已经形成的社会等级和职业分工的基础上,来规定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名分和位置,并要求其各尽其职,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一致。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荀子提出的治国原则中没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成分。因为,如果它的学说中一点理想主义成分都没有,那么,他的学说就不会有什么感染力,而他也就不能称为一名思想家。

儒家八派

孔子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学生众多,有所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誉。而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

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至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

子张之儒

子张之儒,战国时期以孔子弟子张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子张是孔子门下最著名学生之一,孔子死后,便成为儒家八派之一。

子张之儒在道德伦理方面,明确反对“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言不忠信,行不笃敬”,提倡“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的理想人格。

子思之儒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关于子思之儒的学术或政治主张究竟如何,现在已难知其详。

按大多数宋儒的观点,子思之儒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把儒家道德范畴“诚”这一精神实体提高到世界本原的地位,对儒家的心性之学有重大贡献。

宋儒之说,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表示怀疑。

颜氏之儒

后人综合《论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等文献资料的记载,孔子弟子中姓颜的共有8人,他们是颜无繇、颜回、颜幸、颜高、颜祖、颜之仆、颜哙、颜何。

《颜氏之儒》究竟是其中何人之学所传,今天已难确断,学术界一般认为是以颜回为代表的。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学派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安贫乐道,重在下功夫实践孔子的仁德思想。

此外,在《庄子》一书中,也提到过颜回之学的“坐忘”、“心斋”等修养理论。

孟氏之儒

后人一般认为,“孟氏之儒”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论,以及施行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等。

漆雕氏之儒

据后人统计,孔子弟子中姓漆雕的共有3人,他们是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学术界一般认为“漆雕氏之儒”是以漆雕开为代表的。

漆雕开是孔子弟子,孔子曾让他去做官,他说对做官没有信心,孔子听后表示很赞赏。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漆雕氏之儒”不愿做官,好勇任侠,属于孔门弟子中任侠的一派。

这一派主张人性有善有恶,宓子贱、公孙尼子、世硕等都是这一派的主要成员。《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漆雕子》、《宓子》、《世子》、《公孙尼子》,说明他们当时都有著作。

此外,《孟子·公孙丑上》称善于“养勇”的北宫黝,也当属于“漆雕氏之儒”。

孙氏之儒

学术界一般认为,“孙氏之儒”就是以荀子为代表的一派。荀子是战国晚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的治学传统,是儒家经学的主要传播者之一。

在政治思想上发展了孔子的礼学,倡言礼法兼治;哲学上主张“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孙氏之儒中除那些传承荀子经学的弟子之外,有名者韩非和李斯,但他们两人已经突破了其老师荀子的儒家学派的界限,而成为法家中的代表人物。

仲良氏之儒

战国儒家八派中这一派不可考。据郭沫若推测,“仲良氏之儒”或许就是《孟子·滕文公亡》所说的陈良一派。

陈良的弟子有陈相、陈辛等,后来欣赏农家许行的学说,曾遭到孟子的严厉批评。

《礼记·檀弓上》所记载的仲梁子一派仲梁子,东汉郑玄在《礼记注》中说是鲁人。

《毛诗传》中引有仲梁子语,而《毛诗》源自子夏,所以这一派可能兼有曾参、子夏二家之学。

乐正氏之儒

战国儒家八派中这一派也不可考。据郭沫若推测,“乐正氏之儒”或即孟子弟子乐正克,因此当属“孟氏之儒”一系。

据主要从事《韩非子》、《吕氏春秋》研究的著名学者陈奇猷推测,乐正氏之儒或为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因此当传曾子之学。

儒墨显学

儒墨显学,指先秦时期以孔子和墨子为代表的儒墨两家著名而有极大的影响的学派。这两个学派在如何对待传统的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的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

墨家主张“兼以易别”,即以平等的无差别的兼爱去取代墨家所倡导的区分亲疏厚薄的亲亲之爱。孟子认为如果按照墨家的主张去做,势必从根本上否定父子关系。

墨家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糜费财务、厚葬久丧、繁饰礼乐的习俗。荀子认为墨子只看到功利的一面而不懂得文化的作用,只片面强调社会的均等齐一而抹杀了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

儒墨两家是先秦最早形成的两个学派,他们的争论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影响极为深远。汉武帝以后,儒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墨家作为一个学派逐渐消失无闻。

孔门“四科十哲”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10位学生,分别是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孔门十哲又被细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类别。在德行科的是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在政事科的是子有、子路;在言语科的是子我、子贡;在文学科的是子游、子夏。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我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其中,“四书”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子思、曾参,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为“四书”。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作“六经”。

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二、儒学名家

先秦时期是儒学思想的创立期,这一时期的儒学名家首先是圣人孔子和他的一些著名学生,如曾子、颜回等。其次还有后来的孟子、荀子等继承者。

有了这些儒学名家的存在,儒学思想在这一个时期逐渐成为了一个理论体系。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贵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死,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追杀,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20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自20多岁起,他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鲁定公九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

孔子治理中每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但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削弱三桓,与三桓的矛盾随之暴露。此后对局势日益失望的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6岁。

周游列国中,孔子先后到过卫国、宋、郑、陈等国。直至68岁时,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才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十六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故。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记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颜子

颜子(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名回,字子渊,也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春秋末鲁国人。他为人谦逊好学。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他以德行著称,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6年),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他16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曾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师从曾子,孔伋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我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同类推荐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知行合一:洗心禅5

    知行合一:洗心禅5

    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不是缺乏快乐,而是缺乏一颗感受快乐的心,正是心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本书中贤宗法师向读者讲授如何在生活中用心感受,用心修行,发现生活的规律,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走向快乐的人生殿堂。
热门推荐
  • 师父大量吾乃小屁民

    师父大量吾乃小屁民

    清州,是图国最有名的商业城市。它地处浪沧江和运河的交汇冲要之地,与吴旭国隔海相望。因交通便利,清州物资交流频繁,经济迅速地繁荣昌盛。全国各地的商人来此经商贸易,富商大贾,动辄数百。其中最富的当属盐商。清州是产盐要地,盐业是高利润行业,它让清州人迅速发家致富,积累了巨额商业资本。用“富得流油”来形容他们最为恰当不过,而其中,又以世代盐商冷月……
  •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名门重生禁欲总裁放肆宠

    名门重生禁欲总裁放肆宠

    前世,她不顾家人反对引狼入室,错把渣男当良人,错把白莲花当闺蜜,最后坠楼身亡。这一世,她要守护好家人,顺便了结前世的恩怨。只是上辈子那个禁(禽)欲(兽)的总裁怎么经常喊她?[本文全文架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THE LAW

    THE LA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临九天

    凤临九天

    穿越苍穹大陆,木槿汐偶获上古宝玉,从此痴傻废材变身女战神!虐劲敌、控灵兽、修功法、登顶最强佣兵女王。现代顶级特工异世重生,且看无能弃女如何逆袭,在强者如林的苍穹大陆,运筹帷幄,一步步走向巅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黄帝内经灵枢略

    黄帝内经灵枢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永不褪色的优雅:杨绛

    永不褪色的优雅:杨绛

    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此外,杨绛先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翻开本书,你将看到一串串精彩的故事,学会如何守护内心无穷无尽的力量,如何在躁动的世界建造温润的生活,在繁杂的世事中锻造超然心境。
  • 知识结晶

    知识结晶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真武神帝

    真武神帝

    元夕大陆,以武为尊,传承无数年来,修炼有成者无一不是以修炼内功为开始,凡修外功者,终生不能踏入武师境。一个地球上的杀手之王,转世重生在元夕大陆,成为不能修炼内功,只能修炼外功的少年李牧。谁说修外功便不能踏入武师境?李牧便要做那个第一人。且看他如何打破元夕大陆传承无数年来的桎梏,修外功入先天,一路斩妖兽,灭仇敌,成就一代神帝!
  • 庶女不傲

    庶女不傲

    她好好的一个特种兵,死后穿越不算,还被人夺清白,被迫成了八岁孩子的“娘子”。她挣扎在生与死的边沿时,一身黑衣的他总会如期而至,她对他说:“我做你的解药吧,没有条件!”,却在他靠近时,一把拉下他的黑面纱,他竟然是前世的爱人,可他起身提剑指着她吼:“滚!”前世的恩怨,今生的痴缠,是缘还是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