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7100000004

第4章 中医学概述(3)

《黄帝内经》将五行学说引入医学,将五行配属五脏、五体、五志、五官等来论述其间相互生克制化的规律,用以解释医理。这种生克变化已经脱离了事物本质而存在,与五材说有本质的不同。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医理,脱离了研究对象“人”本身来谈医学,不是对人体本身进行研究,而是将人体的生理、病理在五行生克变化之中加以阐述。当这一理论确立之后,《黄帝内经》的框架基本形成,即通过对五材自然属性的观察及五行相生相克的联系,总结出五行的特点,用五行的特点代替五脏的特点,这便是五行学说对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形成的影响。

《希波克拉底文集》的理论依据是四体液学说。四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四种基本的液体组成,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各按一定的比例处于人体之中,保持一定的平衡时,人体便不发生疾病。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人体就会产生疾病。这种思想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学说,但它又超出了四元素学说的限制,对人体进行积极的探索,通过研究对象“人”的四种体液来解释说明各种疾病,以及确定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这就允许人们对人体内部的可实证可研究的物质进行研究,这看似简单的一小步,却为日后东西方医学千差万别的结果提供了可能。

《黄帝内经》中对解剖的论述散见于各篇中,主要集中于《灵枢·骨度》《灵枢·肠胃》及《灵枢·经水》,其中有很多结论与近现代解剖学十分接近,如《灵枢·肠胃》所记载的消化道与食管长度之比为55.8∶1.6,这同现代解剖学斯巴德何辞的《人体解剖图谱》中的885∶25基本相等。但由于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及自身的知识结构、观念等的束缚,《黄帝内经》指出的解剖学方向没有被很好地继承下来,凡是不能纳入阴阳五行体系之中的东西,尽管它们是客观真实的内容,也一概加以闲置。所以,中国古代医学的解剖学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仅停留在研究对象外部的类比及纯理论的研究,而对研究对象内部认识不清。这些都注定了中医学不可能突破2000年前确立的阴阳五行的理论体系框架,使得此后的中医学发展只有量的扩张,而没有质的飞跃。

《希波克拉底文集》在《古代医学论》《神圣病论》和《头部外伤论》中对于解剖有详细的论述,加之在《外科论》《骨折论》《关节论》《整复论》这四篇中通过对外科及伤科疾病的认识,以及间接地对解剖的论述,都表现出其对人体结构知识的掌握。虽然有些论述我们今天看来并不完全正确,但却为后世指出了研究医学首先要研究人自身内部结构的方向。希波克拉底在解剖方面的论述与他的四体液学说结合得并不是很紧密。因此,其后的医家选择解剖作为研究方向,摆脱了四体液理论的束缚,通过对人体构造的正确把握,才使得西方医学的发展继续沿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张之洞《劝学篇》:“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东方文化从整体、宏观上“归纳”,西方文化从微观上“分析”。中医诊断归纳出“证”来,西医用仪器诊断出微观的“病”。中医治病以调理平衡为目的,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西医以对抗为主,如抗菌、消炎。中医防病以精神调理为主,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西医以消灭病原微生物为主。总的来说,中医对待疾病是以人的整体为基础,由整体、宏观入手进行疾病的辨治。西医对待疾病是以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为基础,由局部、微观入手进行疾病的治疗。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得出患者的证候,就如感冒,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热感冒和冷感冒,其实这也就是中医上的风寒和风热,这里的风寒和风热就是证候。即只有先分析出是风寒还是风热,才能决定用祛寒药还是散热药。只有分析出患者的证候,才能决定用药的方向。不仅如此,中医在治疗已有症状的前提下,更注重的是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还会考虑自然与社会的因素,其目的是维持人体功能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保证人的身心健康,这也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其实,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也就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俗话说:“多吃神造的,少吃人造的。”中医药来源于自然界的万物,是大自然的馈赠,其本身就蕴含着大自然的和谐。另外,“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思想,也就是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平常会感觉身体不舒服,但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又都正常,这种情况往往会潜伏着危机,这时我们应及时用中医的方法调节。与中医相比,西医治病更贴近患者症状,侧重于局部,可以说是哪痛治哪,这就会使患者的症状很快得到减轻,这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西医以高科技成果为基础,在外科手术、传染病控制、动物实验、免疫技术、器官移植、基因工程、干细胞工程、新药物筛选等方面,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西医对人的特殊性不够重视,侧重人的生物性,忽视人的心理、感情、行为、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过于侧重人体的局部直至微观机制,而忽视人体的整体相关性与宏观调理,导致其虽救活了一些人,但也使不少人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1.3.2从东西方文化看中医和西医的差异

文化的核心是观念的共识,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观念,产生了不同特性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东方文化的核心是人本主义的核心论,它重视人的存在和生存问题,对个人的成就比较忽略,重集体轻个人。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强调个体自由度的发挥,具有个体性特性,所以,西方文化可称之为“个体文化”。整个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希腊古典神话》与《圣经》的基础之上,整个东方文化是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上,也受后来的佛教与儒家思想影响。《圣经》记载,神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在圣经中神的形象被定义为父神;而东方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却是女娲造人,神的形象被定义为母神。整个西方的数学、哲学,包括语言体系都是向外衍生式的;而整个东方的数学、哲学,包括语言体系都是向内归纳式的。可以说,文化是有性别的,东方文化属于阴性文化,西方文化属于阳性文化。

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两种医学体系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上仍有很大不同。中医对待疾病采取调解性治疗,而西医则采取对抗性治疗。西医一定要找到病因然后采用有针对性的手段将其杀灭,如病因不明就很难下手,其注重的是外来干预;中医则不然,中医的治疗思路是改变患者机体内环境,使有利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条件发生改变,从而达到延缓疾病进程或治愈的目的,中医注重的是唤起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肿瘤治疗如果以直接杀灭癌细胞多少为指征,中医的疗效肯定比不上西医,中医的长处在于改变产生癌细胞的身体内在环境,调整因癌症的发生和进展导致的各种生理功能的紊乱,间接达到抑制癌细胞演变和生长、改善机体健康的目的。中医治癌症虽然没有直接杀灭癌细胞,但却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西医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一般民众的观点来看,西医治疗就像硬碰硬,中医治疗则像打太极,以柔克刚。有观点认为中医看病注重整体状况的调节,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医治病则更为看重局部病变的解决,相对忽视全身状况的调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有人说西医治病,中医治人。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重视整体、重视宏观,西医重视具体、重视微观的学术特点。也可以说,中医是整体的、联系的;西医是分析、还原的;中医更注重关系,西医更注重实体。

1.3.3从医学的学术思想看中医和西医的统一

虽然中西医的思维存在巨大差距,但其学术思想是统一的。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治疗对象的统一。中西医的治疗对象就是一个,那就是人类本身。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不论从整体观还是从微观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也不管是用什么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去治疗疾病,我们的治疗对象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只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利用了不同的方法研究而已。这种方法上的不同造成了学术流派的差异,但从整体角度上来说都是在各自不同的历史长河中的产物,是有历史继承性的精华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二是治疗目的的统一。中西医不但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而且研究和治疗所达到的目的也是统一的,目的都是让患者通过治疗,恢复身体的各项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

医学的进步在癌症的治疗上卓有成效,其治愈率由50年前不到10%已上升到50%以上,但仍有相当多的癌症患者没有获得理想的疗效。在临床上,为什么同一种治疗方案对同样的癌症患者效果明显不同?为什么同一类癌细胞具有不同的侵袭与转移能力?为什么同一种抑癌基因却有着不同的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目前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即癌细胞的个体化特性。肿瘤生物学的个体化决定了癌症治疗的个体化。由于患者后天生活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心理、体质和生活习惯的改造,以及父母先天遗传特质不同的影响,直接导致肿瘤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过程的差异,也决定了癌症治疗的个体化。当今所提的“个体化医学”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生化研究所所长威廉斯所著的《生化学个体性》一书,但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个别文献有所提及。直到2001年,基因组学工作的巨大进展才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个体化医学的重要性,一个完全以每位患者为中心的现代个体化医学的新时代才真正逐渐开始。但个体化医学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中医强调个体的独特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会考虑患者的先天禀赋与后天因素、年龄、性别、体质,患病后所表现出的病理性体质和病症属性不同,故需要“因人制宜”地为患者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这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个体化医疗思想。中医与西医在治疗个体化这个平台上站到了一起。

21世纪的医学将更关注预防,西方医学亚健康概念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中医在“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经过了实践的验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同样适用于现代西方医学的预防与保健,所以在未来健康管理及预防医学方面,中医与西医将有更多的合作与互补。

中国传统医学经历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替和数千年的历史变迁,能够流传至今且依旧兴盛不衰,说明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来源于古代先人的生活实践,所以简单实用,能够为广大民众接受;它的理论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精气、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所以它并不缺乏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它经过了数千年中国文化的沉积,经过了各代医家的发展和丰富,其理、法、方、药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时更加注重人体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也就是其优于西医的最重要之处。

同类推荐
  • 将甲型H1N1流感抗击到底

    将甲型H1N1流感抗击到底

    甲型H1N1流感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它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一旦被感染之后我们如何应对……对我们来说,有太多的疑问。于是,《将甲型H1N1流感抗击到底》一书应运而生。本书结合墨西哥等国的流感疫情以及我国目前的防疫状况,从认识流感入手,深入浅出地为您介绍了如何应对此次疫情的一些基本知识。
  • 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凡药涉巨毒,方涉峻烈者,或有其他注意事项者,均在【说明】项下对其详加说明。这些方剂屡试屡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书集众家之所长,聚新方于一鉴,可供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研究、学习、使用。
  • 中西医结合治病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西医结合治病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资料丰富翔实,系统地阐述疾病的中医病因、病理,及其常见症状的辨证论治和常用治法方药。对各种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概况作了精要介绍。本书体现了现代中医学的特色,既有传统中医药的治疗特点,又适当介绍了现代医学有关的诊疗知识,使读者在宏观、微观两方面对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丰富了中医的诊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内容编排恰当,理论阐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对患者及其家属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既具专业性,也具科普性,有较广泛的实用价值。
  •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它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
  • 精选妙用中草药减肥、美容、养生

    精选妙用中草药减肥、美容、养生

    肥胖系指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尤其腰部和臀部的肥胖,不仅影响体型美,而且还会伴发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古人在40岁以后以“轻身”为美,这“轻身”包含现代所说的“减肥”。古代学者对轻身的食物研究十分重视,发现了许多食物具有轻身作用。这些食物减肥,不同于节食减肥,也不同于用其他药物减肥,不但不伤耗身体,而且使身体更加健美,更加充满活力。中医认为,肥胖多与痰湿有关,治宜化痰利湿、消脂减肥。
热门推荐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女帝在上,腹黑帝君快过来

    女帝在上,腹黑帝君快过来

    叶莘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穿越到一个女尊王朝!身边美男环绕,腹黑帝君月皓宸暗自施计让冷血女帝一步步走上歪路。宫女:“王上,帝君病了,说是无药可救。非要您亲自去一趟才行。”龙椅上,某王上慵懒的抬眸:“那就准备好棺材吧。”宫女:“……”两人相杀相爱,从一开始的互相看不顺眼再到最后的白头偕老。冷血王上和腹黑帝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凤回巢

    凤回巢

    新书《一品容华》发布了,欢迎老读者们跳坑。顾莞宁这一生跌宕起伏,尝遍艰辛,也享尽荣华。闭上眼的那一刻,身心俱疲的她终于得以平静。没想到,一睁眼……--------小情建了书友群,群号六九三九二六八四九,欢迎大家加群~(#^.^#)~
  • 神谕

    神谕

    《神谕》是一部反映我国清未帮会政治历史的长篇小说。描写洪门天地会一代枭雄阮大成趁机而起,旋即覆没的史实。
  • 重生农村狗大户

    重生农村狗大户

    重生1990,安立东承包了山林,种竹种树种药材,养鸡养鸭养竹鼠,一不小心成了农村狗大户。
  • 雏鹰展翅

    雏鹰展翅

    在国人的记忆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次正式公开亮相是在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全体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将近30万各族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透过头顶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们目睹了声势浩大的开国阅兵式。阅兵式的高潮是:当地面的炮阵分队和汽车坦克分队经过主席台上,天空中同时出现了飞机方阵,人民空军共有26架各型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稍稍了解一些空军历史的人们都会知道,人民空军正式成立的时间是在1949年11月11日,也就是说是在开国大典一个月之后才正式建立。
  • 狼帝溺爱

    狼帝溺爱

    孟浅夕,本是二十一世纪超级女警花,一朝穿越,变成了尼姑庵的光头小尼姑,却还是地位最卑微的,整日受师叔师姐们欺负的小受气包。本是人民公仆,最嫉恶如仇,惩奸扬善的她怎么可以接受这样的安排?她奋力反抗,拼命崛起,却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幸好在山中捡到的一只幼狼能为她保驾护航,披荆斩棘。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跟她朝夕相处,日夜相对的狼崽会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一丝不挂的极品美男?********北宫玄琛,本是天汉王朝至高无上的太子殿下,却因为幼时的一场阴谋,变幻成了一只人人喊打的天狼灾星,此后他便一直是狼身人心地活在这个世上。本是万尊之躯,最高洁傲岸,一枝独秀的他怎么可能向命运低头?他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却还是摆脱不了恶狼的身份。幸好在山中遇到的美丽小尼,还能将他重新带回人世间,给他久违的温暖。可是当狼身褪去,他要如何从人生的最低谷,一路往上攀爬,走到权利的最巅峰,夺回本该属于他的一切?********【庵堂篇】“听说她给那只狼崽取了个名字叫阿狂呢!”尼姑甲说。“听说阿狂昨天把法能师叔给咬了!”尼姑乙说。“听说现在没有人再敢给她气受了!”尼姑丙说。某小尼姑傲娇的抱着手中那只名叫阿狂的狼崽,从一众小光头面前走过,自从有了阿狂,再也不用担心她会被那些光头尼姑欺负啦!阿狂:嗷呜!我们是美尼与野兽组合!【乡村篇】“听说她家男人叫阿狂!”村民甲说。“听说阿狂很厉害呢!发起狠来把村长儿子都扔进河里了!”村民乙说。“听说她现在的头发是假的,是阿狂剪了自己的头发给她呢!”村民丙说。某小村姑傲娇地甩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假发,从一众无知村民面前走过,自从有了阿狂给的假发,再也不用担心别人说她是尼姑啦!阿狂:我的小美尼,正在长成倾世美人!【将军篇】“将军!孟姑娘把王大人送来的那十名美人儿都绞了头发,送到庵堂里面去做尼姑啦!”管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禀告。某将军不慌不忙地看着从前线传回来的急报,说道:“做得好!下次若还有人往府里送美人儿,都让孟姑娘这么处理!”“啊?”管家惊得下巴都要掉到地上去了。某将军无视管家的惊愕,继续说:“那些女人就该好好送去庵堂修身养性,我的浅夕就是从尼姑庵出来的,你看她多完美!”“啊?”管家的下巴彻底掉到地上。【宫廷篇】“陛下!皇后娘娘不肯接受您的册封,撕了宝册,丢了凤印,说要再度做尼姑去!”小太监惊慌失措地跑过来禀报。
  • 血刃黎明

    血刃黎明

    这是一本不一样的末世文!!!人类文明突然遭遇重创,丧尸,变异怪物,外来入侵者,以及。。。我靠,地书?人参果树?诛仙剑?那百米高的巨怪也是变异兽??!!这到底是末世,还是神话啊!面对着成为废墟的城市,嚎叫的怪物,酷寒的人类,血色的刀刃渐渐浮现在薛礼的手中。“这个世界,还没有那么快结束呢!”
  • 浴火狂妃

    浴火狂妃

    她,只是因为怀了不该怀的孩子,爱了不该爱的人,却被他害死,一尸两命。她,只是宅院庶女,爹不疼,娘不爱,却因为一道圣旨,变成了十五王妃,却在王府里香消玉殒。一朝醒来,她亦是她,睁眼所见之人,竟然是他。只是一颗炽热的心早已被伤的体无完肤,再见,已无爱,只剩下恨。一纸和离书摆在他面前,冷傲逼人。“王爷既然不爱,那便签了这份和离书吧,从此嫁娶婚否,我与你毫不相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牌替身的君宠

    王牌替身的君宠

    曾经那么爱着的两个人,只是女人爱说违心话,怀孕后,她兴奋地想去和他和好,不再继续这个谎言。却不曾想,一个和自己神似的女人出现,带着一个神似他的小男孩。他冷言“你的替身期结束了。”她笑靥“给我五千万佣金就可以了。”转身她潇洒地离开,一切不过是个玩笑。不想在二年后。他只身一人闯狼窝,见她被拥在怀,冷眼“这个女人,不是谁都可以碰。”她的命运似乎从一阵风开始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替身的开始,体验自己的爱情。那些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