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5500000015

第15章 北京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特色探索篇

全民健身的实践来自于群众之中,各地方群众体育的活动、方式、模式的特色探索和创新是形成新的理论的源泉。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和体育的中心,在为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提供经验、开拓领域和先行探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的尝试。本篇是作者承担部分北京等地研究项目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的部分成果。

新中国建国50余年,尤其是近20余年来,我国的群众体育得到了举世公认的发展,民族体质、民族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东亚病夫”一去不复返。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的中心,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北京群众体育的开展状况和质量高低,北京人体质状况和体育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民族素质。江泽民同志1999年在北京考察时语重心长地指出:“要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我们一直强调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包括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最后离不开人的素质。”因此,系统、全面、科学地了解和评价北京市群众体育的现状,总结全民健身工程的经验和教训,掌握和发现北京市现阶段群众体育的特点和规律,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条件和环境,新世纪将采取哪些有利措施和对策等,都将是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亟待了解和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北京市体育局与首都体育学院联合对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的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这是改革开放20余年来对我市群众体育领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这个课题较完整地回答了有关我市群众体育现状的主要问题,为科学地制定北京市群众体育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和实施方案。

1 北京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市18个区县为研究范围,在这一前提下区分城市、乡镇、机关、学校为主体研究对象,并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分层随机抽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近百篇,为本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1.2.2 调查法

调查法包括问卷法、专家调查法、座谈会法、访问法等。

1.2.3 数据统计

本课题所收取的有关数据资料,全部用中文Windows98环境下运行的EXCEL或SPSS软件进行相应的处理。

2 北京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过程与内容构成

2.1 研究过程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与任务,整个调查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立项阶段。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有序性、探索性以及问卷调查的回收率等。第二阶段为研究的实施阶段。根据本研究的任务先设计问卷20份,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确定正式发放问卷18份;问卷的调查范围包括北京市18个区县;对象包括城市居民、农民、体育干部、居委会干部、教师、学生等;年龄包括老年、中年和青少年。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3份,回收问卷7496份,获得有效问卷7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1.1%。经过数据统计处理,数据约100万个,获得原始数据1万余多。第三阶段为研究成果的撰写和分析研究阶段。共形成研究主报告1份,专题研究15份。

2.2 研究的内容构成

根据研究的目的、任务和计划,本研究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北京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对策(主报告);(2)北京市体育人口的现状调查与研究;(3)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4)北京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5)北京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研究;(6)北京市群众体育市场构成及其发展趋势研究;(7)北京市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期工程的现状与研究;(8)北京市群众体育社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的初步研究;(9)对实现北京市群众体育发展近期与长期目标研究;(10)北京市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11)北京市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调查研究;(12)对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13)北京市群众体育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4)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调查与研究;(15)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法规制定及执行状况的研究;(16)北京市成年人体质测定工作现状分析。

3 北京市群众体育取得的重要发展成果

3.1 体育人口突破40%,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本研究表明,截至2000年,北京市体育人口为41.83%,其中男性占55.17%,女性占44.83%,与1996年全国15.46%的体育人口相比较,高出26.37个百分点;截至2000年,北京市16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参加至少一次体育活动的总数为67.46%,与1996年全国33.26%的参加至少一次体育活动的总数相比较,高出34.20个百分点;在年龄结构上,北京市体育人口现为“两头大,中间小,偏老年型”的特征;在文化结构上为较高学历结构,其中大学文化程度占25.32%,高中文化程度为39.15%,两者总计达64.47%;在体育人口职业结构上,表现是智力型职业大于体力型职业的特征;北京市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选择方式上呈现多样性特征,活动场所上偏重公共福利性场所,在活动形式上呈现出较高程度的组织化特征。

3.2 北京市城乡体育快速发展、城乡各具特点

北京市城市体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网络性特征,其主要的组织形式为普通活动点(33.27%),体育项目或协会,体育活动站,有固定室内活动场地的体育中心(室、站)和全民健身工程活动点。其中各组织的活动网站(点)占64.57%;社区体育活动点的管理方式以街道居委会管理方式为首位,占38.94%,以体育部门和各级体育协会管理方式分别为13.20%和10.23%。这一特征表明,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已经开始步入有序的组织管理性时代,为群众科学的体育活动和锻炼奠定了十分有利的基础。

北京市农村体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0年与1995年相比,北京市农村乡镇体育社团由178个增加到320个,增加了79.77%,体育指导站由273个增加到572个,增加了109.5%,到体育指导站活动的人数由64270人增加到294794人,增加了358.68%,体育活动点由493个发展到1389个,增加了近两倍,参加活动的人数由79870人,增加到439280人,增加4.5倍;北京市农村体育人口的锻炼方式以个人活动为主的约占76%,活动场所以自家庭院、住宅区室地、农间路旁为主的约占88%;活动内容与方法为民族传统健身方式的如散步、秧歌、慢跑、气功、太极拳等约占65%,利用健身器械、球类等健身方式的为11%左右;北京市农村体育人口中,女性高于男性,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以夏季和冬季锻炼者为多。2000年伴随延庆县被授予“体育先进县”,北京市全部农村县均达到“体育先进县”的标准,标志着北京市农村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3 北京市落实《全民健身一期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北京市在实施全民健身一期工程以来,全市18个区县有近70%的区县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2000年与1995年相比,体育行政部门单位数没有减少,体育事业单位数增加了33.3%,全市体育干部人数由1854人增加为2029人,增加9.44%;社会体育组织为341个,比1995年增加20%;群众体育部门的经费总额由1990年的1281.24万元增加到1999年的近4000万元,提高幅度达134.56%;群众体育场馆设施达到1727个,其中一期工程中新增960个,占55.59%;场地面积达2806951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中新增1964287平方米,占70%;一期工程期间,市体育局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全民健身工程”的经费为6171万元,修建工程面积近10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北京城乡市民的体育活动条件。

3.4 北京市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与体育传统校呈良性发展态势

北京市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情况良好,100%的学校都能按计划开展早操或课间锻炼,近90%的学校开展课余体育竞赛活动,70%的学校开展有班级课余体育锻炼、体育节、课余体育兴趣小组,学校体育俱乐部、课余野外体育活动是近期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活动的新的形式。

北京市现有体育传统校355所,其中市级传统校149所。自1995年以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向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67人,向市级运动学校输送后备人才150余人,向各区县业余体校输送3028人,向体育院校输送630余人。本调查表明,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运动项目设置基本符合北京市整体体育布局和规划的要求,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学历、职称结构趋向合理,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进展良好,起到了良好的体育传统校的示范作用。

3.5 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法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1995年国家颁布《体育法》后北京市加快了群众体育政策法规建设的步伐。其主要特征是:(1)群众体育立法数量大大增加,截止到2000年,北京市已制定颁布体育法规40个,其中1996~2000年制定颁布27个,是解放后前46年的近3倍;(2)1996年以来制定和颁布的法规效能高,其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颁发1项,市政府3项;(3)区县级颁布人大法规2个,政府规章13个,体委规范性文件35个,部门联合规章16个,共计66个,这在北京市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北京市地方体育立法的发展,不仅是对国家立法的具体化和地方实施细则的运用,而且不少的法规还被国家体育总局吸纳,促进了中央体育立法的进程,丰富了国家体育法规建设的内容。

3.6 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成年人体质测定队伍建设形势喜人

截止到2000年底,北京市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502名,他们活跃在北京市群众体育的各个场所,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中承担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北京市近几年培养出来的一支重要的群众体育指导队伍,受到了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的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尊重。

北京市成年人体质测定工作从1995年至今,已经建立起了以市成人体质测试中心为龙头,各区县成年人体质测试中心为支架,二级、三级检测站为基础的体质测定网络体系。至2000年,全市18个区县体委的体质测试中心全部经过审批,全市共注册三级体质检测站200多个,申请二级检测站16家,1067名检测员取得了合理等级证书,并实行了等级审批注册制度。目前北京市各体质检测站除完成体质测定工作任务之外,还以此为基础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完成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从而使北京市国民的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效果的测试、评定工作,与追踪测试、监测工作,有机系统的并行运作,为北京市试定、公布市民各人群体质状况,制定体质测量标准,为政策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7 北京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与网络基本建立

“95”期间北京市体育社团管理和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到2000年北京市市级体育社团达到29个(其中“95”期间新增14个)。从管理类型上看,人群体育协会占31%,单项体育协会占42.3%,体育总会占26.7%;从管理的隶属关系上看,60%属于民间体育组织,24%从属于体育行政部门,16%属于事业单位;从内部管理体制上看,56%的社团有专职人员管理,68%的社团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100%的社团有较为完善的章程和议事制度,84.5%的社团采用会员制。

北京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与网络形成了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街道办事处、体育活动中心、晨晚练点5种有机的管理模式,构成了目前北京市群众体育管理的网络特征。5种管理模式的职能体系、任务目标、经费来源、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管理机制均有其自身的特征,构成了目前北京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多元化特点。大约30%的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尝试走实体化、产业化的道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8 北京市群众体育社会化与产业化发展走上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路

北京市群众体育社会化的程度大为提高。北京市民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和健身意识认同的比例高达90%;体育场馆(包括大、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率超过90%;体育场地设施和人均拥有面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人均拥有体育锻炼面积高达0.9%平方米,位居全国领先水平;体育人口大为增加,达到41.8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超过10000名;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基本形成。

与群众体育社会化的发展相适应,北京市群众体育产业化水平大大增强。具体表现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已经形成,进入经营化体育场所的已经达到每年近4000万人次,人均体育消费超过20元;体育彩票,体育用品市场的空间日益拓展,已经成为北京市群众体育产业化的支柱。

3.9 北京市群众体育市场的构成将成为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研究表明,北京市群众体育市场已由无序发展进入了有序、良性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其市场构成包括体育彩票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体育竞赛与表演市场、体育休闲与娱乐市场、体育人才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广告市场、体育科技信息与咨询服务市场、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市场、体育中心市场、体育金融市场等。本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彩票、体育用品、体育休闲娱乐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北京市群众体育市场的支柱,例如,体育彩票市场1995~2001年6年所销售体育彩票总额超过15亿元;体育彩民超过100万人;体育用品市场的年总产值超过17亿元;体育休闲与娱乐市场年营业收入近10亿元;体育旅游市场作为新兴朝阳市场近年来发展态势迅猛,在蓬勃发展的北京旅游市场中大有异军突起之势。体育竞赛与表演市场逐步规范,1999年观看职业体育比赛与表演的人数达45万人,门票收入1350万元;2000年观看比赛与表演的人数达50万人以上,门票收入近1500万元。据初步估测,北京市群众体育市场总额超过40亿元。

3.10 北京市公有体育设施建设是首都建设的一道新的亮丽风景

1995~2001年期间,北京市以跳跃性发展使公有体育设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本调研显示,1995~2001年间北京市公有体育设施的投资总额近2亿余元(不包括大型体育场馆的资金投入),仅2000、2001两年投入全民健身工程的总投资额超过1亿元。到2000年底,北京市公有体育设施的总面积达到约12亿平方米,人均达到0.9平方米。体育设施的种类发展,尤其是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来,呈现出了发展规模大、器材全、档次高、与环境规划、绿化相匹配、与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展现城市发展现代化、高品位、重视人本因素等多维方向发展。可以说,北京市公有体育设施的发展已经开始由传统的、民俗的、一般的发展向科学的、现代的、显示北京大都市特色的阶段发展。

4 问题与差距

4.1 北京市体育人口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尤其是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相比,体育人口还有较大差距,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的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而北京市目前的体育人口只有41.83%;在体育人口的结构中,北京市呈现“两头大、中间小,偏老年型”的特征,31~59岁的体育锻炼人群只占北京市体育人口的29.93%。31~59岁人群是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首都经济发展和建设的主力军。这一人群体质和身体素质的强弱实际上是决定着首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十分重视这一人群的体育锻炼和参与体育活动的问题。

4.2 北京市体育事业的规模还不大,总体水平还不高,同首都城市的地位还不相称,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还不适应。2000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460亿元,人均GDP达到2700美元,财政收入342.4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之相比,北京市的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市场的贡献率还远达不到应尽的份额。此外,体育投入,尤其是群众体育投资与北京市GDP的增长率相比,仍然很低,增长的比重远达不到GDP增长的比率。

4.3 国民体质,特别是青少年体质同发达国家首都城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近些年来,北京市青少年中肥胖儿童增多,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参与体育活动或严格执行学校体育标准的学校与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中年人,尤其中年知识分子的体质和健康问题还没有明显的好转,这一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重还不高。

4.4 体育设施尤其是群众健身设施同发达国家首都城市相比还很落后,与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还不相适应。

4.5 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群众体育管理网络还不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还达不到群众体育发展的总体水平,农村体育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城乡体育间的差距还在拉大。

4.6 农村体育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指导水平不能适应北京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农民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仅占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5%。

5 北京群众体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

5.1 奋斗目标

北京市体育局制定的“十五”体育发展总目标是:建设同首都地位及经济发展相适应、居于全国前列的一流体育事业。群众体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体育参与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投入体育健身的人口达到60%;国民体质的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成年人体质良好率达到55%,青少年体质明显改善;全市城乡普遍建有能够基本满足群众健身活动的需要的体育设施,人均公有体育设施面积由目前的0.9平方米提高到1.0平方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育筹资机制和多渠道社会投入机制基本形成,体育投入有较大幅度提高;体育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组建部分体育产业龙头企业(集团),使体育产业成为北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5.2 发展对策

5.2.1 建立与北京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首都群众体育概念

1997年12月,北京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概念。首都经济概念的提出,是北京在经济发展思路上的重大突破,反映了北京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的首都群众体育,必须要构建出与首都社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能够为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大思路。首都群众体育的概念,要站在向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思考,要有超前发展的意识和眼光,要立足于服从和服务于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以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广大群众的身体素质为总体目标;要充分挖掘和展示首都群众体育在北京市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积极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实际功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培育并建立起与首都社会与经济相适应的群众体育组织体系网络;建立起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锻炼需求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能够满足首都群众健身需要的、具有体育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和国民体质监测人员队伍。

5.2.2 加快构建面向大众的具有首都特征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中国加入WTO,首先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加快与世界经济服务体系的对接。北京作为一个快步走向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应以学校、社区和乡镇体育为重点。学校体育应以提高中小学学生的体质水平为服务重点,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基础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在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前提下,尽快组织力量制定具有首都特征的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健康监测标准,使我市学生的体质水平在“十五”期间有重大提高;社区体育要以提高群众的体育锻炼意识、丰富群众体育的文化功能、增强群众的健身水平为服务重点。不断推进“三边”工程,使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逐步引导社区体育朝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家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乡镇体育要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体育内容为重点,以各级农民体协为纽带,充分发挥文化站(文体站)的作用,把乡镇体育纳入建设小康农村的发展规划,加强乡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农民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5.2.3 牢牢抓住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推动首都群众体育再上新台阶

北京2008奥运会申办成功,不仅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给体育带来更为直接的发展机遇。首都群众体育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首先,要大力提高和提升北京市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对群众体育的认识,加强领导作用;其次,要大张旗鼓地营造全民健身的浓郁氛围,扬全社会体育健身之风;再次,要把传统的体育节,大型群众体育赛事的水平和影响进一步提升,要每年有大活动,大活动要主题鲜活,动员的人群、人数、面积要大;第四,群众体育活动要与市政府每年的重大活动相配套,要积极渗透到首都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之中;第五,积极动员和引导首都全社会支持、关注群众体育的开展,主动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全民健身活动。

5.2.4 集约首都体育市场,大力发展首都体育产业

北京是一个消费型城市,北京的消费需求弹性远居全国之首,消费潜力很大。这就为首都体育市场的形成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在我们调查研究中发现,北京的体育市场已经开始形成,但市场份额还不大,种类不多,且比较分散,还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体育竞争市场。因此激活新的条件下的市场运行机制,集约首都体育市场,大力发展体育消费群体,是未来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北京作为首都,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在消费者收入水平、文化背景、消费理念、消费习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体育消费市场要有大的发展,必须扩大市场的需求总量,提高供给水平,提升供给结构,改善市场环境,只有改善体育市场的供给现状,才能强有力的拉动体育消费水平的总体提高。

首都的体育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但还远未进入首都经济的主打产业行列。我市体育产业要成为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首要的问题是要加快内在机制的变革。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必然加快与世界主流经济融合的步伐,首都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必然会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变化中,首都体育产业的机遇大于挑战。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将关系首都体育产业与市场的未来前景。改善体育产业的投资环境(包括法律、法制和政策导向),加快市场运行机制的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或重组首都体育(尤其是群众体育)核心产业,主动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规模投入,进一步提高北京市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改进刺激体育消费的策略等都是目前亟待进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5.2.5 加速改善北京市群众体育基本物质技术条件,征集首都群众体育“口号”或“格言”

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北京市在改善群众体育的物质技术条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受到了首都群众的好评和认可。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程的管理,做到建设、管理、使用、维修和服务指导一体化,提高首都群众科学健身的意识;要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市民”的管理理念;使首都群众都能掌握1项以上自己喜爱的健身锻炼项目和方法,让全体市民都有均等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让所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能享受体育的快乐。北京要紧抓2008奥运会的契机,使全体北京市民关心奥运会,关心群众体育,关心健康。为了做到家喻户晓,通俗、上口、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口号或格言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征集和普及首都群众体育的宣传口号或格言,既是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层次的需要,也是首都群众体育深入人心的重要象征。

5.2.6 加快体育行政部门群众体育的职能转换

体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能和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要体现行政工作的有序性、层次性和高效性,要引导群众体育走社会化、市场化道路。

5.2.7 加快农村体育的发展速度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水平。在制定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规划时,要保证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一定的比例。

5.2.8 进一步关心弱势群体

为人人参与体育创造均等的机会,保障所有人群参加体育的权利是未来首都群众体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和内容。弱势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和实际水平已经是国际上评价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5.2.9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首都群众体育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

未来大众体育的特征是组织的有序性,管理和群众锻炼的科学性。

(发表于《体育科学》2002年6期)

同类推荐
  • 全能经理人

    全能经理人

    2004-05赛季,洛杉矶F4轰然解体,奥尼尔东游迈阿密;连续加冕两年得分王却无法突破首轮,麦迪远走休斯敦;纳什去太阳,卡特赴篮网,这一年的NBA格局大变,硝烟四起。看被神(zuo)秘(zhe)力量附身的柯艾梦回2004开启属于自己的神奇之旅。
  • 棋争龙凤斗

    棋争龙凤斗

    《棋争龙凤斗》一书,是第一部以棋争斗为主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的作品,本书以棋局变幻、男女主角的各种奇思异想、棋争场上、场下、场内、场外的描述,栩栩如生地将中国象棋、揭棋中所涵含的东方智慧、孕养出人的道德、品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四大城主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相生相克更是将这棋局相斗上升到一个政治的层面来剖析社会现象种种的光怪陆离,而主人公庞浪与任真慧的爱恨情仇的成功描绘,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真实写照!时事如棋局局新,棋争龙凤斗,不仅仅是一部棋类运动的小说,还是一部借己喻人的小说!
  • 我爱足球之信仰力量

    我爱足球之信仰力量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农村少年木紫枫和他的小伙伴们,怀着对足球的挚爱与信仰,在绿茵场上,他们向着心的方向出发,为胜利而战;在学业上,他们一起互帮互助,进入理想的象牙塔;在事业上,他们怀着进取之心不断超越;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怀着对生活最热忱的爱,一起创造崭新的历史!主人公机缘巧合,获得黄老传承;从一个家徒四壁的山村少年,踏上人生一个个崭新的阶梯;在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展露才华;带领西北狼冲入中超联赛、夺得首冠;在意大利翡冷翠,创造传奇之路,成长为国际巨星;梦圆伯纳乌,创造足坛神话;带领国足勇夺2022大力神杯,傲立世界巅峰!亲情,友情,爱情,家庭,事业,一切都可以尽善尽美!
  • 绝世大球王

    绝世大球王

    落魄的英超球员意外获得一个大球星系统,逐渐成为巨星,一步一步成为绝无仅有的球王,笑傲整个足球界!
  • 头号前锋

    头号前锋

    足球文,无系统。主角穿越回到2009年的德国,以成为“头号前锋”为目标,开启了自己的传奇生涯。
热门推荐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一场玉石俱焚,二十岁的天才美少女夏迎、夏黛结束了她们多舛的命运,却重生在历史上大大清朝,红楼的世界,分别变成了二木头贾迎春,病西施林黛玉。前世,亲情,除了两人,她们从来没有感受过,友情,她们依旧只有彼此,爱情,二十岁的她们还没有来得及触碰。贾迎春,二十一世纪的夏迎,孤傲,坚强,高雅,犹如凌寒留香,铁骨冰心的梅花,由于前世的孪生妹妹夏黛自小身体瘦弱,因此对医术颇有研究,来到异世,遇上成为林黛玉的夏黛是她最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玄随清和爱新觉罗·胤禛,一向果断的她也开始陷入迷茫。林黛玉,二十一世纪的夏黛,优雅,纯洁,美丽,仿佛清姿雅致,度冠群芳的芙蓉,因为前世的孪生姐姐医术精湛,身体孱弱的夏黛却对毒药情有独钟,芙蓉,亦为断肠草,这是一脸无辜的夏黛最喜欢的解释,身处异世,遇见成为贾迎春的夏迎是她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爱新觉·胤禛和玄随清让她一向明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开始出现迷惑。玄随清,身份神秘,来无影无无踪的高手,笑容如清风般醉人,人如阳光般温暖,只是,向来心明如镜的他,为什么明明觉得林姑娘令自己疼惜,却又会觉得二姑娘让自己牵挂,他很肯定自己是一个专情的人,玄随清也弄不清了。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大帝的第四子,面像千年木头般冷漠,人似万年寒冰般冷冽,可是,向来目标明确的他,为什么会觉得二姑娘与自己志同道合如知己让自己欣赏,又会再看见林姑娘之时心动不已,就算身处皇宫,他也可以肯定,自己不是多情之人,胤禛也开始迷糊了。亲们,新开的文文,请大家多多的支持,多多的收藏,多多的留言,补充一下,四人都是主角,没有一号二号之分,呵呵,喜欢的亲们敬请支持,感谢!
  • Jenny flower

    Jenny flower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那是一个繁荣糜烂奢华并存的地方,罪恶的笑容,充斥着歹毒计谋的算计,生活如同装在玻璃瓶里的洋酒,你要好好享受它,但是不能先醉了,因为这一醉,你有可能再也无法醒来,永远无法睁开双眼看着这世界里朦胧的光亮。灰蒙蒙的天正酝酿着雷雨,夏日里的闷热带着一股子压抑的气息。阮家的大门紧闭,仿欧式的金属栏精致繁复的花藤雕刻环绕而上,表面才补刷了一层暗金色的油漆,和这栋古老的宅子有些不搭调,里院的爬山虎遮住了二楼的部分窗户。
  • 邪王嗜宠:逆天狂妃不好惹

    邪王嗜宠:逆天狂妃不好惹

    “殿下不好了!太子妃把六皇子打了!”“哦……知道了,太子妃打的高兴么,不高兴就再打个王爷,就说是我的意思。”“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带回来好多金银,说是六皇子的赔礼!”“哦……给太子妃上一杯人参茶补补身子,打六弟挺累的,辛苦了。”“殿下不好了!太子妃……”“怎么了?”某太子终于舍得从书里抬起眼皮。他的宝贝太子妃又干啥了?“太子妃说嫌您养的十级魔兽太吵,给……炖了。”太子殿下唇角微勾,小东西,胆子还挺大,他是太惯着她了是吧?不过,他乐意,怎么着?“炖了一只十级的够不够?不够就再来一只十三级的吧。”
  • 不再让你孤单

    不再让你孤单

    《不再让你孤单》这本书,读全稿,是一种想哭又觉得欣慰的奇秒感受。掩卷良久,我最后用了这样一句话概括:在我们跟生活的较量中,红尘恋事令人璀璨,四面楚歌也让人觉得充盈。在这10个故事里,每个故事的主角,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在读这些故事时候,我们触碰着他们的内心,读着可能属于很多人的秘密。
  • 思忆漫长

    思忆漫长

    从学校到家,需要经过三条马路,两条小巷。你总是在我前方陪我走过半程。三年的时光,在那个六月我们彼此分离。我去了你的城市,想让你知道我这个女孩。
  • 假妻真爱:误惹不良帝少

    假妻真爱:误惹不良帝少

    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另外一个女人,自己的老公也变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做梦还是穿越?路小丫就这么神奇的被人当成了另外的女人,豪门少奶奶,英俊多金的老公……梦一般的生活让她慢慢的对那个腹黑霸道的帝少不能忘怀的时候,灰姑娘始终还是灰姑娘,她被打回了原形……刚失去了孩子,那个女人说:“不要再让我看见这张脸!”她的脸就那么变成了另外一张脸,在黑暗中度过了两年痛不欲生的生活,支撑她的唯有报仇的信念……涅槃归来,她成了微笑女神二妮,她要的就是将那个男人抢到自己的手里,她要夺去那个女人最在意的一切!
  • 旧制度与大革命(精译·珍藏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精译·珍藏版)

    托克维尔所著《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著述。这不是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而是一部研究大革命背后政治制度变化与影响的著作。通过深入研究法国大革命相关的文献、档案和事件,托克维尔开创性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旧制度最繁荣、最开明的时期,革命却加速发生;大革命为什么在压迫最轻的地方首先爆发;为什么革命者要愤怒地摧毁一切现行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和言论自由,是否导致人民对政府百般苛求;为了实现酷爱的平等,人们为何宁愿不要自由,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托克维尔在普遍意义上,厘清了民主、专制、自由、平等这四个重要政治概念之间的关系。
  • 逃跑的木偶

    逃跑的木偶

    年轻的高层主管驾驶滑翔机遇到偷猎团伙,是明哲保身,还是选择为迷途的鹤群领航?一群蒙受龙卷风阴影多年,创伤未愈的人们再次遭遇飓风,他们该如何面对重演的噩梦?二十年过去,容颜不改,生命永远停留在十八岁的小学老师,又藏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平静的湖面波光潋滟,而一群为夺宝而来的人却在湖底掀起了一股暗涌,他们会揭开哪些尘封的往事,又会得到怎样珍贵的宝藏?一具普通的木偶,忽然从舞台上挣脱,是谁赋予了它生命?又是谁最终将其俘获?一个个精彩离奇的故事,就在本书中一一为您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