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8300000002

第2章 执著——顽强的“造车梦”(1)

偏执梦想:“不抛弃,不放弃”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

是不是应该放弃

花开花落又是雨季

春天啊你在哪里

——《老男孩》歌词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一首《老男孩》让很多人潸然泪下,那是青春与梦想碰撞的共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梦,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寄予一定的期许,也曾为心中的那个梦想奋斗过、拼搏过。然而,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实现了梦想,迎来了梦想在现实扎根的喜悦。这是因为,我们之中很多人在奋斗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自己的初衷,抛弃了原来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他们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相反,他们的梦想足够远大,然而他们缺少对梦想的执著,不具备许三多式的“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和不服输精神,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执行力不足。

成功者需要有坚定追求梦想的勇气,不被现实的残酷所吓倒,无论前方道路有多艰险也不选择退缩,认准了目标就一路走下去。他们在苦难中保持足够的韧性,能够承受一切不可知的打击和磨难……李书福19岁开始下海经商,从做照相生意开始,到涉足冰箱行业掘得第一桶金,再到搞房地产栽了一个大跟头,从而坚定了走实业之路,然后进军摩托车制造业。1994年之前,李书福的汽车梦还没那么清晰,起码人们还未看出他想造汽车的端倪。但从他“屡败屡战”中,可以看出他对创富愿景的偏执。

1994年,李书福一头扎进汽车行业,开始践行一场旁人看来天方夜谭般的“造车梦”。造车,这个梦,一做就是数年、十几年,直到现在,李书福还在追随他的“造车梦”。

2005年,由W钱·金、勒妮·莫博涅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在全球管理界引发了一场轰动,先后获得“《华尔街日报》畅销书”、“全美畅销书”等称号,并迅速火遍中国,给中国企业家灌输了“蓝海”这个前所未闻的“舶来”词汇,“蓝海战略”也随之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这本书告诫企业家们,在商业竞争中要开拓思维,不必死守固有市场;应跳出传统的“红色血腥”竞争,大胆开辟新的“蓝海”,这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

早在“蓝海战略”问世之前,已经有很多人选择了投身“蓝海”。李书福就是其中一员。民营企业家选择造车,他是第一人,汽车行业对于当时的中国就是一片蓝海。有时候,商海中缺少的不是蓝海,而是发现蓝海的敏锐眼光。李书福盯准了这片蓝海,并让自己的“造车梦”稳稳地走进了现实。

但在政策不允许民营企业生产汽车的年代,李书福无法获得汽车“准生证”。这种来自政策的障碍,往往是最难以突破的,也是最容易让企业家灰心的。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压力很大,其致命根源在于民营企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开放中,缺乏自主人格。很多政策走走,看看,停停,甚至有时会骤然更改风向。而脱胎民间的民营企业,很多时候站在政策风险的第一线,他们反复突破旧政策,又反复违规,极有可能背负上原罪,于是无数悲剧上演。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规避政策壁垒的过程中都会上演悲剧。李书福采取“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的“赌博”策略,一路闯“红灯”,最终为自己的“造车梦”杀出了一条生路。

实现梦想不是一时兴起、瞬间点燃的星火,也没有任何捷径可循,梦想的实现需要长期细致、踏实、毫不畏惧的坚持。同时,破釜沉舟的勇气、卧薪尝胆的隐忍以及坚忍不拔的追逐,也是必不可少的。

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鲁夫充满传奇的一生印证着他的那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而李书福的造车之梦也印证了这句话。这位从浙江台州一个贫困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家,用他那偏执的特殊性格,为我们抒写了一个由草根走向富翁的传奇故事。他像“疯子”一样,顽强地追逐自己的“造车梦”。他无所畏惧,自然可以甩开膀子大胆地大干一场。商海如战海,一旦踏入,就是一片汪洋恣肆,而最终的成败往往就在于能否坚持到最后。

人与人之间差别并不大,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是一个人的耐力和坚持力。这个“草根”民营企业家的造车梦想就是凭借他与生俱来的偏执实现的。他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的这种个性会让他走得更远。

案例1汽车——我选择了你

选择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番审慎的思索,也需要作出割舍。选择是通往辉煌的必经之路,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番曲折和坎坷,犹如产妇分娩前深入骨髓的阵痛,让人辗转反侧,刻骨铭心。如果选择正确,会为自己的人生带来璀璨未来,那么阵痛就是涅槃;如果选择失误,则会走入迷途,那么当初的选择便如同指错方向的路标,使我们与成功背道而驰,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

选择的过程是艰辛的,特别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有些人犹豫不决,害怕失败,不敢迈出第一步。然而,李书福却坚定地选择了从事汽车制造业,尽管他的家人极力反对、周围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不少人在抉择的时候往往不是心血来潮,他们都有自己的根据,例如经验、情结甚至别人的游说。李书福能够在摩托车生意红火的情况下毅然选择进军汽车这个陌生的行业,甚至愿意为此倾家荡产,这与他早年的汽车情结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他小时候“特立独行”的行为中看出一些端倪。

李书福小时候,会把随处可见的泥巴收集起来,然后捏出各式各样的玩具。可能是天性使然,他捏得最多的就是汽车。李书福至今还记得童年的这段往事:“小时候玩的车,是我用泥巴做成的,汽车、拖拉机都有。因为床底下比较凉,泥巴放在下面不容易开裂,我就把它们统统放在床底下。爸爸发现以后打了我,说床底下是我们家放粮食的,却被我的泥巴车堆满了。”

或许在幼年用泥巴捏汽车的时候,汽车情结就悄悄地在他心中扎根了。只是那个时候的梦很模糊,只能算得上是对汽车的懵懂喜爱。而真正让李书福萌生造汽车的想法,则要追溯到他买第一辆车的时候。李书福也直言不讳:“从买第一辆汽车以后,我就想造汽车了。”

1989年,在深圳进修的李书福买了他有生以来第一辆汽车——深圳市中华汽车制造公司造的国产中华牌轿车。机缘巧合,当人们对洋汽车趋之若鹜时,这位当时已经身价上千万的老板却买了一辆国产轿车。当时,中华牌轿车价格相对便宜,但从性能、安全性以及口碑等方面来看,与世界顶尖品牌尚有一定差距。然而,可能就是因为这辆轿车是国产的,才吸引了他。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汽车市场几乎被进口车辆占据。因此,这辆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轿车让李书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辆中华牌轿车。

同时,这辆中华牌国产轿车也点燃了李书福“造车”的火花,如今火花已成燎原之势。

李书福从深圳一路开着中华牌轿车回到浙江台州老家,同时,这次南下深圳,他也带回来了新的商机——一种做装修要用的镁铝曲板。之后,李书福成立了黄岩吉利装潢材料厂,做起了建材生意。这种镁铝曲板在当时被认为是高档货,大陆市场上流行的基本上来自台湾,一张价格为220元,然而到了2005年,这种建材的售价每张只要10块钱左右。由此可以管窥李书福家族当年因为这个生意所产生的高额利润。

之后,李书福在海南的房地产生意一下损失了几千万元,但是,也坚定了他走实业这条路的想法。然后,他辗转进入了摩托车行业,一样干得风生水起。

尽管摩托车生意让李书福获利丰厚,但是他的目标和想法并不在此,不安分的个性注定他要实践自己的汽车梦。或许李书福觉得造车的时机已经成熟,不能再让那个梦还停留在想象阶段,必须马上开始着手付诸行动。

李书福偏执而倔强的性格决定了其“言必行,行必果”的行事风格——找准了目标马上行动。虽然他的决断有时候会出现偏差,比如海南的惨败。但这些年来,他辗转于冰箱、建材、摩托车等多个行业,都证明了其具有精准的战略眼光,也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获得了切实的利益。

当他提出造汽车的想法时,除了家人反对之外,大多数人也都认为他有些不切实际,甚至觉得是天方夜谭。因为当时他在造车方面一穷二白,从哪里看都不具备造汽车的条件。原一汽党委副书记方劼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他当年对李书福的选择表示很大的质疑:“你搞个个体、搞个私营,在我的脑子里,你卖鸡蛋、缝个衣服、开个布店,大概就差不多了。你要干汽车行业也可以,开个修理店、维修店,或是造农用车就差不多啦。他要造汽车,我不敢投信任票。不但我不投信任票,更多的比我资格还老的人,都不投信任票。一句话,意料之外。”

当时很多人都没有料到李书福能造出汽车,更多的是质疑,甚至嘲讽。但是,他就是在周围人的一片唏嘘声中开始了汽车之旅。不过,他的选择并非出于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明智决策。

如果将现存的市场划分为红海和蓝海,那么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即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而蓝海则代表未知的市场空间。汽车工业在当时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李书福正是看到了这片蓝海:“其实中国想造汽车的人很多,因为它有巨大的空间,所以实现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另外,在那个时候,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闲置,这是我们所了解到的。因为外国人不用中国的工程师,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有一汽、二汽,包括其他汽车厂,培养了不少工程师,这些工程师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所以有很多客观的条件,给我们这个决策带来了信心。”

他对汽车饱含热情,除了看到这片蓝海之外,还看到了汽车市场的巨大利润。

拆了那辆中华牌轿车之后,他发现汽车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复杂,技术堡垒并非难以攻破。技术完全可以复制的汽车售价竟高达6万元,可见汽车行业有着惊人的利润。因此,李书福的造车梦要一直向着现实的土壤延伸下去。李书福去美国考察时,发现美国的汽车要比中国多很多,这让他看到了商机,并断言中国的汽车行业一定可以做大。于是,他坚定地选择了汽车行业,并且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也!”李书福曾经走在“钢丝线”上,随时都有粉身碎骨的危险。不过,他最终冲破种种阻碍,坚持了下来。选择了汽车,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坎坷不平的路。他本可以安于已有的成绩,即使这样也能生活得很自在。然而,他喜欢跋涉,对挑战富有激情,也喜欢追逐梦想的过程。多年之后他感慨:“人生的过程是美好的、彩色的、斑斓的,但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是黑白的、枯燥的,关键是追求这个过程。”

案例2巧为无米之炊

做出了选择,就应为自己的选择进行前期的准备,并付出努力。如同厨师做饭菜一样,如果他打算来一桌中国传统的四菜一汤,那么,在做菜之前,首先必须准备好做这些菜和汤所需要的材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做菜和汤的材料,即便有再高超的厨艺,也不可能烹饪出一桌美味的佳肴。

造汽车也是如此。首先,李书福必须为造汽车准备足够的资金。因为造汽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只有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造车的计划才有可能得以践行,成为现实。同时,制造汽车所需要的人力、技术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那么,当时李书福为自己的造车计划到底做了哪些准备呢?

到1996年为止,李书福通过做冰箱、搞建材、造摩托车等生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有钱人。但是,如果把他的这些钱用来造汽车,却显得有些寒酸。

而且对于汽车行业,李书福还是个门外汉。在他计划造汽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与之相关的行业。摩托车生意算是和汽车有关联,但李书福做得也并不久,造摩托车的难度与造汽车的难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在技术、经验等条件皆不具备的情况下,造车所需的要素只能用钱来购买。因此,巨额投资是资本高度密集型汽车产业的血脉。没有大量的资金做支撑,造汽车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时李书福兜里揣的钱不过才1个亿左右,虽然他对外界宣称是5个亿。要知道,1996年投产的桑塔纳轿车,国家为此投了十几个亿,而且当时上海汽车制造厂已经拥有了十几年的造车经验,并拥有一批成熟的设计师。相形之下,李书福的吉利集团还在蹒跚学步阶段。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1994年对地方政府进入汽车产业规定了15亿元的准入门槛,并且前提是得到政府的批准。这样的规定一直延续到2005年。从2005年开始,政府在政策层面对民营企业打开了生产汽车的大门,但是准入门槛也随之增加到了20亿元。

李书福要想造汽车,在资金投入方面显然是捉襟见肘的。即使暂将“准生证”的问题搁置一边,单看准入门槛这一规定,李书福拥有的资金也相差甚远。

资金如此短缺就开始要大刀阔斧地造汽车,自然会受到外界的嘲讽和鄙夷。李书福也因此被冠以“疯子”的称号。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为他人所不敢为,即使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仍励精图治,绝不退缩。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一个让世界为之改变的大国之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创造财富需要智慧,需要胆略,每一位大富豪的历史,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上著名的大富豪,他们不但为自己创造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创造财富,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飞跃的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
  • 阶下囚:宋徽宗

    阶下囚: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其人很有文采,但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最终落个国亡被俘、折磨而死的下场。当政期间,他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大肆搜刮民财,大建宫观,并且信奉道教,发给道士俸禄,自称是“道君皇帝”;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对外进行战争,在1120年,与金朝订立盟约要夹攻辽国。结果导致后来金军南下攻宋。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阶下囚徒:宋徽宗》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宋徽宗的一生。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下)

    铁血宰相俾斯麦(下)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热门推荐
  • 散户操盘实战:低买高卖的赚钱法则

    散户操盘实战:低买高卖的赚钱法则

    在股市中,股民的最终目标并不是盈利,而是盈利的最大化,而要想实现盈利最大化,就需要实现在最低价买入、最高价卖出这一目标,但其实现起来并非易事。本书介绍了K线分析法,走势图形分析方法,趋势线买入卖出的方法,成交量买卖信号的预测,MACD、KDJ等常见的技术分析方法。全书对每一种技术方法应用的条件和它们自身的局限性都加以详细的解释。
  • 惊心后宫路:懿妃传

    惊心后宫路:懿妃传

    那一夜,她甘心献身于他,只因他是自己珍爱之人。宫砂之印褪去,却换来他的一句,朕最恨你这种心机深重的女人。红绡帐暖,夜夜承恩,他让她担尽狐媚之名。在那无数个刀口舔血的日夜,真爱还是利用,信任还是背叛,他们如何区分的清?惊心的后宫之路,诡谲的权力巅峰,这脆弱的感情又当何去何从?影儿为您奉上宫廷版无间道,精彩的猫鼠游戏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共分为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矿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四部分内容。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万古第一龙

    万古第一龙

    天阶龙脉?噬天武脉?异种武脉?......我统统都有!炼丹、炼器、铭纹、阵法、符篆,傀儡?......我统统都会!我就是全能。我就是无敌。吾为龙族,万古臣服!
  • 通灵实录

    通灵实录

    一座深山中的客栈,一个神秘的通灵少女,一位美丽的老板娘,一串来自亘古的铃铛,一宗宗离奇古怪的案件。有的时候,最可怕的不是阴间的鬼魂,而是阳间的人心。
  • 极品魔鬼啃小羊

    极品魔鬼啃小羊

    新婚夜,她看到自己那坐在轮椅上,有着一张恐怖的脸的丈夫。“我妈花多少钱,让你愿意嫁给我一个废物?”他说的。“这只是我给你打的烙印,记好了老婆,你自愿为我守活寡,就不要让别的男人碰你一下,要不,我会咬死你的。”也是他说的。脖子上那鲜红的血迹告诉她这不是梦。她想用她的真心去温暖他,可是却总是被他的冰冷挡住。直到她和别的女人吵架,大声喊道:”妈的!谁再说我老公是废物,我就咬死她!”他看着记者拍到的视频笑了,自从出事之后,第一次笑。“老婆,我们试试吧。”他说的。她怀孕了,可是妈妈却给她灌下了流产药,认定了她肚子里的孩子是一个野种。“难道我们夫妻之间的事还要向你们做汇报表演吗?”他吼着。可是她还是流产了。看着她在充满阳光的大学校园中笑着,跑着,他第一次觉得,即使他有着身价千亿又如何,他保护不了她,他给不了她幸福。可是,在她选择放弃他,带走他的钱离开的时候,他不再爱她。他要报复这个让他付出爱的女人。一个高大帅气、强悍不羁的他重新出现在她的面前,对她说:“好久不见了。”她道:“对不起,我不认识你。”很好,复仇就要开始了。不过却是一场让他和她都痛苦一生的开始。亲们,在这里推荐好友的文:《残酷总裁毁颜妻》复仇之火熊熊燃烧,他如炼狱中归来的魔鬼,将她吞噬。深深的恨,抵不过浓浓的爱,他在爱与恨之中,苦苦煎熬。终于,他决定放下往日仇恨,原谅她,却不想竟招来了她的再次欺骗…
  • 综漫之遗憾补全行动

    综漫之遗憾补全行动

    既然上天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那么他怎可能再将心中的遗憾继续留存。不娶何撩的俺妹,善意谎言的四月,还想吃面的小泉,遥遥无期的剑舞,无尽辉煌的缪斯......那就上吧少年,将遗憾补全!滑头鬼之孙、四国篇-end未来日记-end博多豚骨拉面团-end声之形-end天降之物-ing
  • 从神魔时代归来
  • 酒过剑留痕

    酒过剑留痕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名震天下的浪客,放荡不羁的强者,却始终怀揣一个武侠情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的故事且听我娓娓道来。传说中的书友交流群来了:106148306有兴趣的读者欢迎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