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4400000006

第6章 形形色色的随手武器(1)

战争曾经是以人的力量执兵器来进行的,那时候,人不仅仅是武器的使用者,而且武装起来的人本身也是武器。战争发展到现在,人作为武器的作用已经几乎没有了,在战争中直接利用人的力量决定战争的情况已经消失了,但曾经的经典将永存。

狰狞“虎牙”——M9式刺刀

现代最有名气的刺刀无疑是美军的M9式刺刀。号称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大兵当然也不会忽视刺刀了,其装备的M9式堪称最成功的刺刀之一。

M9式刺刀的特写

M9式刺刀是在巴克马斯特狩猎刀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刀身用不锈钢制造,经锻压加工,厚实坚固,表面呈暗灰色。刃口部位经局部热处理,刀口锋利,能砍树枝木棒,切割绳索。刀背较长一段有锯齿,锯齿坚利,角度合适,能锯断飞机壳体和50.8毫米厚的松木板。刀身前部有一长孔。

该刺刀的刀柄为圆柱形,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暗绿色ST801尼龙制造,表面有网状花纹,握持手感好。刺刀的横挡护手上有枪口环,刀柄尾部开一小卡槽。与枪的结合定位方法与M7式刺刀相同。

M9式刺刀的刀鞘也用ST801尼龙制作。刀鞘下端的镶件上有驻笋和刃口。刃口角度设计合理,硬度高。刀身上的长孔套到驻笋上时,刀身和刀鞘刃口处贴合紧密,用它可剪断铁丝网。刀鞘上装有一块磨刀石,并用织物制作的盖片加以保护。刀鞘末端还有螺丝刀刃口,可作改锥使用。

标准型M9军刀的主要用途:刺、割、砍、削、劈都可以。通过刀刃上面的过孔与刀鞘上的驻笋相配合,可以剪切直径4毫米以下钢丝网。刀背开有锯齿锉齿,可锯锉木头、钢筋等,可在3500伏特下带电剪切高压电线;可用刀鞘卡头上的钢质凸起拧螺丝。刀尖经高强度化处理,坚固耐用,可以轻松打开铁皮罐头。护手开有双面启瓶槽,可以轻易开啤酒瓶盖。刀鞘背面设置应急用磨刀石。

美军与M9刺刀的缘分

美军在1961年开始装备M7式刺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差的刺刀之一。该刺刀只能用作枪刺和匕首,功能较少,且刀颈部易锈蚀,因此在苏联、英国等国军队采用多用途刺刀之后,美军提出了装备新刺刀的要求。

1985年12月,美陆军部正式提出对新刺刀的战术技术要求。1986年初,美国国防部提出招标后,有3家美国公司和3家外国公司参加竞争。经过对6家公司55把刺刀的野战试验,美国罗比斯公司的刺刀获胜中选,被命名为M9式多用刺刀。此后在本宁堡美国步兵学校进行的步枪突击连刺刀突击科目训练中,又对M7式和M9式刺刀进行了广泛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在抗损坏等方面,M9式刺刀比M7式刺刀有明显的优越性。1986年10月,美国陆军部批准了一项价值1560万美元的合同,购买315600把M9式刺刀。1987年3月,M9式刺刀开始装备美陆军和特种作战部队,主要用于步枪,也可作匕首和野战工作刀。

1989年9月,罗比斯公司完成美陆军M9刺刀第一个合约后,授权在西班牙的一家公司继续生产其改进型M9A1刺刀,但遗憾的是该厂改进的M9A1刺刀未被美军采用。1991年年中,巴克公司向罗比斯购买了部分M9刺刀制造权,生产带有本公司标志的M9刺刀,售于民间市场和出口。

1991年,巴克公司曾经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制作过一批M9,是做工最细也是最贵的一批,曾售600美元左右,直接供应美国海军陆战队、海豹特种部队、三角洲特种部队使用,数量极少。

军刺刀又叫做枪刺,日本人称为铳剑,是装于单兵长管枪械(如步枪、冲锋枪)前端的刺杀冷兵器,用于白刃格斗,也可作为战斗作业的辅助工具。刺刀由刀体和刀柄两部分构成,按形状分为片形(刀形或剑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两种;按与步枪连接方式,分为能从枪上取下装入刀鞘携行的分离式和铰接于枪侧的折叠式两种。分离式刺刀多呈片形,有的刀背刻有锯齿,并能与金属刀鞘连接构成剪刀,具有多种功能。现代刺刀一般刀长20~30厘米,它在近战、夜战中仍有一定作用。

致命“疯狗”——高级战术突击刀

疯狗”是美国著名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配置的制式刀具。

巅峰之刀

除了完美之外,实在难以找到另一个词汇来形容这种刀具。

“疯狗”(Mad Dog)刀具使用了一种性能优越的特种钢,经过非常专业的淬水挤压回火热处理流程,使每片刀刃达到理想的层变硬度:刀锋硬度为HRC62-63,且可以长时间保持锋利;而刀尖、刀脊和柄芯的硬度则在HRC50-54,可保持良好的弹性,防止刀尖折断,并且增强了刀刃的韧性。除此之外,所有的刀刃都经过电镀处理,加上厚厚一层坚硬的铬合金,具有很强的抗腐蚀和抗磨损能力。

“疯狗”刀具的手柄都经过人体功能学设计,形状独特,把握时极其舒适。它的食指凹槽让使用者即使看不见它,也能凭手感找到握刀的位置。手柄材料是一种不公开的黑色环氧玻璃,可承受极高压力和高温,这种材料可以轻易地承受0.45口径枪子弹的冲击,而且几乎不被化学溶剂腐蚀。其全隐藏式柄芯确保使用者在工作时不会触电。

·“海豹”为什么用“疯狗”·

在1992年由西岸海豹部队所做的残酷测试中,“疯狗”是唯一通过测试的刀。测试的内容包括将刀夹在两片木片中,由225磅(约100千克)的海豹队员握住刀柄来做引体向上的动作,而“疯狗”毫发无伤;其他还有切割砍剁各种材质、刀身防腐蚀测试、握柄防火测试等。在这一系列测试中,“疯狗”独战鳌头,因此该刀为海豹突击队所选用。不同于一般公发装备,每把“疯狗”都刻有流水号,出动前若有需要使用必须登记领取,任务结束后交回。

军用刺刀,简称军刺,是安装于枪械前端的锋刃类武器的总称。

刺刀的雏形出现在17世纪。当时,火绳枪在欧洲国家陆军中开始普及,但由于技术条件所限,早期的火绳枪每次射击后,要花上好几分钟时间才能完成下一发子弹的装填。这一缺陷导致装备火绳枪的部队在近战中难以发挥火力优势,反倒被使用冷兵器的对手杀得溃不成军。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便于携带、短小精悍的新武器便应运而生了。

现代军用刺刀的发展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欧洲,在当时西班牙的都灵地区出现代刺刀的雏形。

军用刺刀的出现,改变了当时的战术,因为当时欧洲部队是以火枪步兵和长枪步兵为作战主力,但当时的火绳燧发枪,每次射击后,必须花上近两分钟才能完成再装填的动作。刺刀的出现,使火枪步兵在最后一轮齐射后,突然以刺刀进行近身肉搏战。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刺刀仍是相当重要的军械,士兵们人手一把,制造数量庞大,至今仍有大量留存。但是在真正战斗中,两军以刺刀对决的情况愈来愈少,在二战时候,只有中国军队和日军还有大规模使用刺刀拼斗的例子。其他军队,多是以刺刀作为吓阻工具,或是多功能的战斗刀,其长度也逐渐缩短。

手掷地雷——M24式手榴弹

德国的M24长柄手榴弹,为广大的中国人所熟知,手持MP38腰挎M24是曾经的德国兵在军事影视剧中的典型造型。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曾广泛使用过带长柄的这类传统造型的手榴弹,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德军对其进行了多次改进,于1924年改进定型。

简单的重要装备

M24式的弹壳将原型的整体式铸铁弹体改为薄钢板冲压成型,弹体内填充TNT炸药,弹体安装在一个中空的木制手柄上。依靠杠杆原理,M24式可以比卵形手榴弹投掷得更远。

M24的拉发火管是一个独立的部件,由拉线、铅管、小铜套、摩擦线圈、延期药管(雷管套)和雷管等零部件组成,靠摩擦发火引燃雷管,摩擦线圈放置在小铜套内,摩擦线穿过小铜套,与延期药管相连,使用时旋开木柄尾部的金属盖,拧开后露出一段涂有瓷粉的拉火索,往外拉拉火线索,摩擦线与线圈摩擦发火,点燃延期药管,进而引爆雷管和主装药,整个过程约有四五秒的延迟。

手榴弹当地雷

M24手榴弹体积较大,在战斗中,德国士兵通常将其插在皮带上或插入长筒军靴中。大量搬运时,可使用一种薄金属板包装箱,每箱可以容纳十四枚。在反坦克和阵地攻坚作战中,M24手榴弹还可以集束使用,以增加破坏力。德军士兵常用铁丝将七枚M24绑扎在一起,周围六枚去掉木柄,以减轻重量,中间一枚保留木柄,以作为起爆引信。也可以将中间的木柄去掉,换上压发引信作为地雷使用。

1939年和1943年,该弹又进行了两次改型,但基本结构未变。到了战争后期,由于战争物资匮乏,德国的长柄手榴弹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变形,曾用混凝土或木头代替最初的金属弹体。

·抗日战争中的手榴弹·

上世纪初,中国兴起仿德国武器,毛瑟枪、驳壳枪,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们常见而不知根底的木柄手榴弹,其实也是仿照德国人的木柄手榴弹而来。当时大量装备抗日军队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是小型木柄手榴弹和晋造木柄手榴弹,形制不同,而实质都一样,都是跟德国人学的。德国的武器设计合理,结构严谨,是当时中国军人所乐见的。

在抗战期间,八路军使用了近800万枚手榴弹。日军在扫荡八路军时,会尽量避免近战,就是畏惧于八路军手榴弹的威力。整个抗战期间,大约40万日军士兵因手榴弹伤亡。

·手榴弹源起中国·

认真说起来,手榴弹的起源在中国。

手榴弹,顾名思义,是一种用手投掷出去的弹药。从这一特点看,在中国最早出现手榴弹。早在宋代,中国就出现了可被看做手榴弹雏形的“火球”,它用多层纸、布等裱糊为壳体,点燃后用人力抛出,球体爆炸并生成烈焰以杀伤敌军。13世纪初,中国军队又装备了包有生铁外壳的爆炸性火器──“掏火炮”(又名“震天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铁壳手抛弹药,与现代手榴弹已颇为相似。

在欧洲,17世纪才出现把火药和铅弹丸或金属碎片装入铁筒内的铁壳手抛弹药。因其外形和碎片很像石榴和石榴籽,故得了“手榴弹”之名。尽管现代手榴弹的外形与当年有很大区别:有的是柱形,有的还带手柄,其内部也很少装有石榴籽样的弹丸,但仍沿用了旧称。

潜伏杀手——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

1996年香港拍摄的动作片《飞虎》中,叛逃的海豹部队为逃脱飞虎队追击,在必经之路上埋设了地雷,造成多名飞虎队员伤亡,这种地雷就是M18A1。

朝鲜战争促发的地雷

朝鲜战争中,加拿大人设计生产出一种地雷。这种地雷结构颇为简单,通过引爆装在钢板后的炸药,使其破碎,产生破片,从而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但由于未采用预制破片技术,地雷爆炸后所产生的有效破片太少,只能在20~30米的距离杀伤敌人,而且这种地雷过于笨重,单兵携带有点困难。

美国人在加拿大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研制一种体积更小、杀伤威力更大的反步兵定向地雷。数年后,美国人的努力才有了结果。这种实验型号为T48的地雷以钢珠代替了钢板,使其有效杀伤破片大大增加,有效杀伤距离与加拿大的原型地雷相当,同时地雷壳材料由钢改成了塑料,使其重量大大减轻了,只有1.1千克重,单兵就可以携带和布设。这种地雷打动了美国国防部的采购官员,很快进入了美军的装备序列,并被正式命名为M18反步兵定向地雷。

设计师们并没有因为M18地雷性能优异而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地进行改进。经过4年努力,改进型号M18A1于1960年正式定型并装备部队。

地雷中的经典

M18A1地雷可以人工操作引爆,也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拉发、绊发、压发发火具引爆,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数枚地雷并联成一个地雷阵。

M18A1的布设方法灵活多变,使敌人防不胜防。按美军的布雷规范,雷场一般按三角法或直线法布设。按前法布设时,通常设置成绊发雷,每组有3个呈三角形布设的绊发雷。整个雷场由多个地雷组构成。如按直线法设置时,一般使用压发雷,成行布设,每行设置1~4个地雷,相互间的间隔约1.8米。而M18反步兵定向地雷的布设则比较灵活:既可以布设在阵地正面,对冲击之敌予以正面杀伤,也可以布设在阵地侧面,对敌人侧翼进行打击,这样的布设方法可以保证覆盖其他步兵武器无法覆盖的死角。

M18A1地雷在越南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也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苏联、以色列、瑞典、越南等许多国家纷纷仿制或引进,甚至连游击队和恐怖分子也在用各种方法自制土定向雷。

同类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元帅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元帅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鹰击长空展雄姿

    鹰击长空展雄姿

    该作品集犹如一只“万花筒”,把共和国航空事业创业者头顶蓝天脚踏荒地的壮志豪情传承给读者,把强5飞机飞过天安们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K-8飞机飞出国门的飒爽英姿等一幅幅壮丽画卷展现给读者,把崛起于这方沃土的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创造出辉煌业绩的航空精英推介给读者,把几代洪都人用无数心血和汗水铸就的“献身航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洪都精神”和“自强自立、求实创新、百折不挠、团结奋进、献身航空、勇攀高峰”的“强5精神”奉献给读者。
  •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分六章介绍孟子、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墨子等先秦诸子的军事思想,重点在军事理论、战略谋略方面的研究。并对诸子军事思想的异同和特点作出了分析研究。观点与材料结合,史论结合,内容有所创新。
  •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人类社会中原就充满了不可避免的争斗,如何在这场人性的战争中上立于不败之地?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让你快速领会《孙子兵法》的精要。该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配以生动有趣的漫画。全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一本军事、政治、商业、为人处事的最佳指导范本。
  •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热门推荐
  • 风云七域

    风云七域

    茫茫穹苍,七域并存,身怀神秘血脉,在上古天龙族的后裔帮助下,和他并肩作战,征战六大天域,共闯神秘的上古神域,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一则尘封的古老神话,一段离奇的凄惨身世,一种无奈的纠结情感,一个意外的悲惨结局,是结束,还是开始,都无法预料!
  • 痴心不愧:皇后别跑

    痴心不愧:皇后别跑

    请问世上什么事是最不可能的?买彩票中奖500万元?豪门公子对你青眼有加?出门路遇外加灾难穿越?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如果你选一,对不起你out了。如果你选二,对不起你已经out了。如果你选三,对不起你还是out了。那么问世上最不可能的事是什么?答:世上最不可能的事一、暴君老公和贴心蓝颜知己是一人。世上最不可能的事二、娇滴滴的红颜知己是家中早已记不得是圆是扁的正牌老婆。问世上有没有倒霉的人专门遇上不可能的事?答:世上没有不可能只有一切皆有可能,且看现代精英女,如何纵横后宫,笑傲江湖。如何把妻子与知己这两个角色玩转的游刃有余。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为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

    今日中国学人的历史责任就是为中华复兴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看到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集体陷入欧洲中心论的语境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有必须重新审视一下世界史。 近五百年来兴起的资本主义其实是一场运动。只不过是这场运动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的特异性进步,使得金融资本膨胀成席卷世界的力量,差一点殖民和统治全球。 中国也受到严重伤害。值得庆幸的是来自外部的伤害使得中国社会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反弹力量,这力量逆转了中国社会下坠的轨迹,让中国重新回到复兴的轨道上。
  • 陌上枝头

    陌上枝头

    莫关关曾经用一个五年去做一场梦,梦醒后,又用了另一个五年背着回忆流浪。风餐露宿。她去过最远的远方,爬过最高的高山,邂逅过最美的男子……兜兜转转,走走停停,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昔日背叛的恋人,拥在她的耳边,一次一次沉沉唤着,回来吧,回来我继续爱你,不让你受丁点儿委屈。曾经只远远站在身后的温柔男子,如今一招一式,步步为营,一点儿一点儿走进她的心里……为了拿命救过她的女子,她选择嫁给那个站在高处,指点江山的男人,他说,容你一个窝,免你四下流离。可惜他给的,不是她的安乐窝,娶了她,又虐着她,一次又一次的逃离,逃到他再也找不到的地方……*****当我站在瀑布前,觉得非常的难过,我总觉得应该是两个人站在这里。莫关关,不如我们重新开始。但是你又在哪里……我走过高山,穿过荒原,天涯海角,依旧是找不到。是不是错过了就再也寻不回。
  • 重生之小民有田

    重生之小民有田

    升斗小民,名叫高有田。他的人生打拼,从红莲湾这个边远村庄开始……这是一个年轻人成长奋斗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 你可爱到犯规

    你可爱到犯规

    莫怼怼和苏皮皮每天都在互撩的路上,真·不要脸和真·皮各种激烈摩擦碰撞。只要有情侣半价就跟他天下第一好?明明是男朋友却要地下恋喊他哥哥?女朋友是真的皮。莫时凛表示:算了算了,自己宠的。从小宠到大的小祖宗,还不能从大宠到老吗?
  • 九霄长歌

    九霄长歌

    两年前网络游戏里的一场背叛,不仅让沈眉娇在虚幻的游戏世界里失去所有,更让她在现实里失去唯一的亲人。她自责又悔恨,将自己放逐,自暴自弃。两年后的今天,她以全服公敌之姿再次纵横在《仙修》,并再次收下一个徒弟。而她一直在逃避的那场背叛的另一个主角薛锋扬也重新出现,祈求她的原谅。可是,她一直恨的人,是自己。随着虚拟世界的危机降临,各大势力纷争不断,沈眉娇逐渐以全新的身份开始熟悉游戏。
  • 卧龙峡风云

    卧龙峡风云

    开封古称汴京,五代赵宋,均曾建都。城北有北宋故宫遗址,居民叫做龙亭,楼阁矗立,下接长堤。堤左右各有一片湖水,俗称潘、杨二湖,昔年水面甚宽。每值端午,必赛龙舟,到日倾城往观,车马云集,为每年一大盛举。承头的人,大都是些喜事土豪富绅,以及地方上以豪侠著称的有名人物。开封地势低洼,形如锅底,附近黄河,只一决口,便被淹没。近河人民,本极迷信龙神,稍为见到异样一点的小蛇,如额有朱点字纹之类,便疑龙神化身,宁受毒噬,不敢伤害,还须花红香烛,盛仪恭送入河。吃河饭的忌讳尤多,简直无可理喻。
  • 昏君,我才是祸国妖姬

    昏君,我才是祸国妖姬

    还有没有天理啊!她居然穿越成寡妇,背了一身债不说,老公的影子都没有。好,你既然不仁,我便不义,不给你多带几顶绿帽子我就不姓红!什么?现在跑出来认她这个妻子了?不好意思请靠边站,姑娘我得挑挑,看谁合我意。是拥有全天下至高无上权利的他?还是邪气痴情的他?还是默默守护的他?还是原装正版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