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1300000004

第4章 萧衍的难题

南方政权自齐明帝以来的将近四十年中,除却最东面的郁洲等地外,一直与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孝文帝数次南征,争夺的也一直是淮南的重镇:钟离、寿阳、义阳,以及西头的南郑,这个我们在前头是多次强调过的。这条防线对于南朝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北朝军队轻松占领了寿阳这座防线的桥头堡后,又顺手夺取了合肥,如同一把利刃插入到南方统治的心腹地带,也打破了双方的势力均衡。何况,合肥、寿阳离南梁国都建康已然不远,不是南方重振旗鼓,夺取失地,将这把利刃顶回去,就是北方席卷江北,全面开花,直捣建康的皇帝老巢。这是一场没有选择的争斗。

战争的第一阶段,北魏的军队显示出强大的攻击能力,几路并进,多点开花。唯一的一处挫败是当东路元澄的军队试图攻打边镇阜城时,遭到南梁轻骑兵的突袭,被切断粮道。不过问题并不大,元澄下令撤军后,便转而以主力围攻重镇钟离。

陈伯之和萧宝夤的两支偏师也表现不俗,令南梁的军队无处突破。南梁将军姜庆真倒是想出了一条“围魏救赵”之计,他乘元澄攻打钟离之际,率部偷袭其后方的寿阳,攻下寿阳外城,一部分守军投降。

问题在于,姜庆真的破敌妙法不能得到决策层的充分支持,或者说没有其他友军及时的后续支援。外城被占领后,双方形成攻守之势,寿阳还有不少军队,主要包括裴叔业献城时的南齐将士,以及北魏接受时派出的将士。这些士兵在组织严密性上值得质疑,北魏将士对于南齐将士颇不信任,南齐将士的忠诚度也大打折扣,不愿死心塌地地为北军守城,再加上主帅元澄在外,对于后方战况尚不知情,寿阳城处在一个最为脆弱的节骨眼上。梁国军队若能大举支援姜庆真,在寿阳局部占据攻城的优势兵力,那么可能产生的两种战果无外乎:城防危在旦夕,元澄回援,钟离之围自解,并可觑机转入战略反攻;如若更加顺利的话,寿阳城一举拿下,元澄老巢被端,梁军便可形成包夹之势,吃掉元澄的军队。

两种可能因为南梁的决策失败没有成为现实。姜庆真虽一时迫使寿阳魏军婴城自守,但却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城中的守军缓过劲来之后,由元澄的母亲孟氏出面主持大局。这位老太妃身为女流,却有几分草原民族的英豪气。她临阵并不慌乱,一方面撤掉防守外城不利的官员,一方面指派将领严守内城,并激励全城士兵,不分新旧老幼,都一视同仁,赏罚分明。一切布置完毕,她又亲自登城检视,指挥作战,不避矢石。这些举动果然大大提升了守城官兵的士气,主帅不在城中,却多了一位更令人敬佩的“女指挥官”,众人不再有异心。(花木兰的故事出自北朝传说,绝不是偶然的)

梁军没捞到任何好处,附近萧宝夤的军队得到了寿阳的情报,发兵来救,魏军内外夹击,激战一日,将姜庆真打得落荒而逃,彻底粉碎了南梁主动还击的力量。

让梁武帝感到焦头烂额的还在后头。面对钟离和义阳的两路吃紧,他分别派遣冠军将军张惠绍和平西将军曹景宗、后将军王僧炳出兵支援。张惠绍的任务是领兵五千押送粮草前往钟离,然而在邵阳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中)一带遭到北魏平远将军刘思祖的拦截,一败涂地。张惠绍等十余名将领被擒,粮草也都做了见面礼(梁武帝生后来用俘虏的魏兵,才换回了张惠绍等人)。

曹景宗和王僧炳的一路主援义阳,步骑兵共计三万(可见南梁的兵力还是有不少的),对北魏的攻势应不处下风才对。王僧炳分拨两万军队前往凿岘(今河南信阳南),曹景宗以剩下的一万人为后继,企图扰乱魏军的行进计划。魏军西路统帅元英获知梁军行踪后,派遣冠军将军元逞等人在樊城(今湖北襄樊一带)阻击王僧炳的梁军,双方一交手,王僧炳大败,南梁士兵战死、被俘的就有四千多人,其余人做鸟兽散。(这个时段的南朝军队让人失望,几万的士兵,感情是豆腐做的?)曹景宗听说前师挫败,便裹足不前,不敢再增援义阳。

好容易撑到夏天,东面的钟离才传来一条所谓的好消息,由于降雨量增加,淮水水位暴涨,攻城的魏军无法驻扎,只好撤还寿阳。

西面淮水上游的义阳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司州刺史蔡道恭手中的守城士兵不满五千人,粮草也只够吃半年的,援兵迟迟不到,只好勉力硬扛。魏军攻城日夜不息,蔡道恭也毫不示弱,拿出守城的各种方法,一次又一次地打退魏军的进攻。战斗居然从天监三年的四月一直持续到七月,魏军死伤不计其数,连元英都要快绝望了。谁知城里又发生了变故,蔡道恭病逝了。义阳城转由蔡道恭的堂弟骁骑将军蔡灵恩和侄子尚书郎蔡僧勰代为防御。

正想打退堂鼓的元英可不会放过这个“彼竭我盈”的机会。他下令猛攻义阳,重新展开大战。

义阳的守军虽然众志成城,但毕竟是肉做的人,眼看着弹尽粮绝,回天无力,只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建康方面的援军身上了。(曹景宗那支完全成了观众的军队是指望不上了)

梁武帝真的又给派了一支军队,这次由宁朔将军马仙琕率领,一路转战向西,直接支援义阳。马仙琕乃是梁初名将之一,以作战勇猛闻名,梁武帝是想凭借他的战斗力扭转颓势。

对手元英也不是吃素的,此人是魏文成帝的弟弟南安王元桢之子,自小“性识聪敏,博闻强记”,武艺高强,更难得的是他吹笛子也是一把好手,还懂一点医术,是个高智商的全才。他父亲元桢因为参与了穆泰的那次谋反行动(参见《明主昏君》),被削夺了王爵。数年来元英憋足了劲,就是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一雪前耻。这场南北战争中,他对付南朝援军的手段十分对路,其诀窍就在于:重视情报工作,预做充分准备,截断援军和守军的联系,各个歼灭敌人。张惠绍和王僧炳的失败都是他的杰作。

第三次轮到了马仙琕。元英在义阳城东的士雅山(此山原来叫作大木山,东晋祖逖北伐时,曾送家属去此山避难,后人便以祖逖的字“士雅”来命名,以纪念这位北伐英雄)构筑营垒,先命诸将埋伏在山中,再派小股军队出阵,向马仙琕示弱。

马仙琕是个缺少心计的大将,这一路来也没遇到什么真正的抵抗,心里早就放松了警惕。他还以为魏军就如此不堪一击呢,便直扑元英大营。元英佯败,率部北退,顺势将一心想要生擒自己的马仙琕的追兵引到了山间的平地上。

元英见马仙琕乖乖地钻入了自己的包围圈,忽然掉转马头,发出信号,漫山遍野的魏军同时杀出,向梁军袭来。马仙琕准备不及,拼死抵抗,才逃出一条性命,一个儿子则死于乱军之中。

马仙琕遭此大败,一时半会儿也没法恢复元气。眼看义阳就要被攻下,他又硬着头皮继续进攻魏军,结果又是损兵折将。

当年八月,内外交困的蔡灵恩开城投降。义阳南面有三座关隘:平靖关、黄岘关和武阳关,义阳一失,三关守将都弃关而走。北魏占领义阳后,在此设立郢州。与东面以寿阳为中心的扬州(北魏设立的扬州,不是南朝的那个)呼应,在淮南地区形成一对钳子。

南梁在此窘境下,将防线又南移到南义阳(今湖北安陆),淮水一带的重镇就剩了一个东面的钟离还在控制之下。

倒霉的事并没结束。一年后(公元505年),本是裴叔业旧部、镇守汉中的夏侯道迁向北魏投降。北魏以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迈过秦岭,攻占了汉中。梁州十四郡,皆入于魏,南面的益州,也岌岌可危了。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当前的窘境是由于什么造成的呢?

南朝在刘宋初期,曾与北魏划河而治。宋武帝刘裕死后,丢失河南四镇,到宋文帝刘义隆时,尚有实力多次发起北伐,虽然败多胜少,但好歹稳固住了河南防线。宋明帝时由于举措不慎,才丢失了淮北四州,与北魏划淮而治。南齐二十多年间,南北大战四次,没有一次是南方的主动进攻,而全都是北魏孝文帝的南征(与宋文帝的三次北伐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嘿嘿)。南齐灭亡,寿阳又失,防线再移,这时候能保住淮南的一座重镇都成了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我们如果细心比较这些战争的过程的话,就不难发现。北魏每次南征,都是发动北方几个州的兵力,经由精心准备,分几路入侵,几方协调,相互呼应;而齐梁的这几次应对,都是以守城为主,各自为战,偶尔的支援和出击,也是头疼医疼,脚疼医脚,没有完备的全局规划,所以不仅是城池一座座的丢,援军也是一支支的败。因此到目前为止,抛开步骑差异、士兵战斗力以及统帅综合能力不提,南朝的战争动员力,就与北魏相去甚远。如果用现代的词汇说,北魏有能力打赢一场全面战争,而南朝只有能力打赢一场局部战争。这样的差距,焉能不败,防线焉能不一退再退?

所幸,梁武帝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有能力扭转乾坤么?

同类推荐
  • 南北史通俗演义

    南北史通俗演义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而蔡东藩专著的《南北朝通俗演义》便介绍了南北朝时期各国存亡之时,他们之间的战争、兴衰。
  • 英语民族史:不列颠的诞生

    英语民族史:不列颠的诞生

    大英帝国雄踞19世纪,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新生的美国则称霸20世纪,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地影响着20世纪历史进程。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相续雄霸世界达200余年,这绝不是偶然。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其历史名著《英语民族史》,再加上其回忆巨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几乎完整地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
  • 三国之孙氏强敌

    三国之孙氏强敌

    三国,穿越+系统流,孙策主,会有许多历史武将出来,但并不是无脑出。世界观不局限与华夏,但也不会写到欧洲那么远。感情线不会很多。谋略和战争是主线,不会有热武器(包括土炸弹)。有一些阴谋论。炼钢什么的作者不懂,不会去写。且看且论吧(特别叮嘱:本书不适合十八周岁以下、只看三国演义、想看爽文的) Ps,感觉前面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小白,往后四五十章会好点,前面过剧情和框架就行了
  • 盘庚迁都

    盘庚迁都

    商朝第十九个王阳甲死后,其弟盘庚继位。为了摆脱混乱局面,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政权,盘庚决定把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虽然这个决定遭到了一部分大奴隶主和贵族的强烈反对,但盘庚最终冲破了大奴隶主贵族的种种阻拦,成功迁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都”。
  • 戏诸侯:把历史活成段子的春秋狂人们

    戏诸侯:把历史活成段子的春秋狂人们

    春秋年间,不管是英雄还是恶棍,都有把历史活成段子的特殊技巧。仅仅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周幽王就在烽火台点火忽悠诸侯前来救驾?然而不作死就不会死,被幽王赶走的正宫申后从娘家搬了救兵收拾渣男和小三儿。这回狼真来了,再喊可没人信了……于是,列国争霸的春秋乱世就此开始。倒了血霉的郑庄公“难产”,妓院祖师管仲,爱上哥哥的文姜公主,丧家犬重耳、为了称霸天下装了九年孙子的“楚装王”……说尽春秋时期奇葩人、奇葩事,这些极品风云人物决定了历史!
热门推荐
  • 福建通志列传选

    福建通志列传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病毒在召唤

    病毒在召唤

    安迪洛克斯表示他很无辜。一觉醒来,竟到了虐杀原形的纽约,A哥正四处肆虐。被感染了,好不容易把A哥干掉,终于能睡个好觉。一觉醒来,到了生化危机,这下好了,变成跟着A姐满地球跑。千辛万苦终于怼死大丧失保护伞,安迪终于能轻松了,但他想到一个问题:一觉醒来之后呢?出乎意料,他来到了平行地球,可惜,这时却发现因为一个A妹,变成了通缉犯。安迪:“艹!我跟A有仇啊!”
  • 蜀山仙侣传

    蜀山仙侣传

    陈年旧事引起新一代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谁知天赐良缘,配得才子佳人成双结对。事从此行,其中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姻缘之中难免一次次劫波厄难!这段情比金坚的爱情是否可以顶得住天昏地暗?这就要看主人公们的造化如何了。江湖恩怨,难了难断,修理还乱,甚至会惹火自焚!天下真的会永远太平么?江湖就真的永远不会有恩怨纷争了么?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天下不足称之为天下,也就更没有所谓的江湖了!因为,悲欢离合,情仇恩怨就是江湖!
  • 至尊剑客

    至尊剑客

    这是一本传统武侠,没有系统和金手指也没有特异功能,只有凡人的智慧和勇气,不懈拼搏的精神,和生死度外的仗义。
  • 三冈识略

    三冈识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次元公会群

    次元公会群

    穿越者:我要回家寒灵:你好先生,我们是次元保护局的人,这是证件,你已经触犯了《次元法典》第一条:违法穿越判以死邢。托尼:会长什么次元保护局还有《次元法典》我怎不知道。寒灵:刚想的,有逼格吧白胡子:会长不好了我们这边有穿越者。寒灵:兄弟们抄家伙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单挑

    单挑

    "作品五度入围直木奖,在日本人气比肩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未来三部曲”,多线条烧脑短篇连作,每个情节都别有用心,你敢不敢一个人去拯救世界?"
  • 卑微的枯竭

    卑微的枯竭

    【新书《肥女翻身:我的王妃是大佬》已开坑,欢迎大家踊跃入坑!双强,轻松文!】 母亲对我的态度,让我发现了我的亲生父亲。那时候,李顾瑜就是我的港湾。我自以为是的给母亲顶罪,她却逍遥的渡过我难熬的三年。我出来后,那个女人对我完全不在乎,只在乎那个名义上的哥哥!我不喜欢他,我想要逃离他,甚至忘记那些人。他却死死的不放过我。那天,他说,我甘愿做一颗小草,在你心中慢慢成长,直至枯竭。我需要对你们摇尾乞怜博得同情,还是在别人的心里真真正正的成为了那个最后卑微的人……还是……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