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2400000003

第3章 秦汉帝国的扩张与崩溃

自从秦始皇一统中国,中国就进入了帝国阶段。所谓帝国有两层含义:第一,一个国内只有一个皇帝,国家是统一的;第二,对于四邻而言,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绝对是主控力量。这两个条件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的帝国就是天下帝国。理论上天下帝国没有边界,边缘和核心的关系只有远近,没有敌我。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国还是有不属于它管辖的邻居,尤其是北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很少被纳入中原的管辖体系,更常见他们向中原挑战,侵入、征服甚至统治了中原。著名的五胡乱华①和金、元王朝,就是较为显著的例证。

秦和两汉是一个连续体

直到秦帝国的出现,才真正为中华大帝国的核心划下基本的疆域。我们有时候称之为中原,可是中原的范围常常会改变,实际上中原的核心又时时转移。不过,以中国和欧洲的大帝国来对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国有一个相当固定而且坚实的核心。因此,中国对外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地理单位,往往这核心本身比任何一边的边陲之地都要广袤富足很多倍。这么庞大的核心,自然有它自己的引力,核心可以抓住边缘,边缘则很难挑战核心的地位。

秦和两汉应该是一个连续体,不必当做三个朝代来看待。正所谓“汉承秦制”,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两者都被汉帝国继承。秦帝国的内建系统是从上而下、从核心向外缘扩散的。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军队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①直道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命大将蒙恬主持开筑,北起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南至云阳甘泉宫(今陕西淳化西北),是联结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由于道路较直,故名直道。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整体而言,秦帝国在秦始皇时代,运转并没有太大困难。

秦王朝筑长城、开直道①、建宫殿和陵墓,再加上戍守边疆的兵役,用尽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力量。秦始皇在世时,由于他常常巡视各处,可能还可以得到地方的讯息。秦始皇一死,包括六国之后裔和陈胜、吴广、刘邦这一类农民在内的起义风起云涌,中央根本无法得到预警,也无法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所以这一短命的王朝,它的兴盛是由于三代经营,建立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战争机器。但这并不是一套很好的管理体系,在资源力量用尽之时,中央完全无法应付,庞大的帝国就垮下来了。秦代的兴和衰,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汉代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续,《史记》和《汉书》都很坦白地承认这一点。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上,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了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的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的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这套讯息传递系统至少在西汉大半的时间里面,能为中央的种种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使这么庞大的帝国基本上能够稳定地运作。

西汉的崩溃,也是由于大规模的内乱。那是因为王莽这个书呆子,他并没有理解汉代设计这套讯息内馈系统的功能,以为只要中央不断地下命令,就可以将一个设计好的“新政”,落实成儒家思想向往的理想国家。有人以为王莽是一个空想的社会主义者,其实不然,他至多是一个以皇帝身份来抚育子民的专制帝王。王莽得到皇位并不合法,所以他和拥护他的人发动或制造大规模的舆论,以此来支持他的政权。由于舆论是经过制造的,中央从此不能得到真实的回馈讯息。王莽的种种措施,调动了许多资源,使得天下骚然,许多农民脱产投入变乱,而政府的反应既不恰当也不够快。于是,王莽接手的一个庞大的汉帝国,就因为大规模的民变而瓦解了。

西汉帝国的扩张策略

从西汉的对外关系来看,中国最大的挑战者是草原上的匈奴,这个部落集团可说是历史上罕见的游牧帝国。匈奴骑兵部队来去如风的速度,使得汉代的长城沿线必须处处设防,这是以少击多的战略。汉代费尽心思要制伏匈奴,最后是以取得良马马种,训练了可以跟匈奴对抗的骑兵部队才最终取胜。霍去病号称骠骑将军,他所采用的战略就是以快速行动的马队千里奔袭,深入匈奴腹地,再由卫青统领大量的步兵部队,沿着长城各路并进,从而一举把匈奴打垮。

中原和匈奴的战争,基本上是用大量的资源来抵消匈奴灵活机动的战略。从那以后,中国北方的战争都是依靠钱粮和补给取胜,这种战略也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如果因此引发内部资源不足而发生民变,王朝也许就会垮台。西汉的胜利,就是因为内部的资源可以用到相当紧张的地步,而政府能够随时应变,才不至于蹈秦代的覆辙。

汉帝国在西南一带的扩张,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进展过程。其基本形态是先打通道路,建立若干据点;汉人用贸易和移民一步一步渗透,直至填满南方和西南各地本来由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这中间发生过一些战争,但规模并不大,而帝国的扩张却是持续和稳步地推进,最终西南和南部大体上都与中原核心地区联结为一。这一扩张策略和罗马帝国不同。罗马是先用军队征服一个地区,然后将罗马兵团留在当地,与当地的旧有势力共同执掌政权,自己的核心地区常常因此被掏空;而罗马兵团驻守的各处新领土,并没有和中央融合的机制,结果就是边缘逐渐脱离于核心地区,最终独立。

因此,西汉帝国的对外扩充,是建立在有充实的核心,而且有一个相当顺畅的信息回馈制度之上的。

东汉地方势力的膨胀

东汉是西汉王朝贵族的复辟,可是有一些相当重要的改变。这个王朝的核心地区和西汉王朝的核心地区,基本上是一样的。精耕细作的农业制度,经过西汉的发展,构成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这种经济制度,最重要的资源是劳动力,以此来调动资源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这种制度建立在完善的道路系统上。灵活的市场交换,施行察举制度的文官系统,在东汉发挥了更灵活的讯息回馈作用。

汉代的地方层次,因此有相当大的自治空间。可相对而言,这并不是民主制度意义上的自治,必然造成地方势力集团的膨胀。汉代地方的巨室大族,就是这种地方势力集团,可能延续好几代。于是,本来可以有助于中央地方平衡的机制,却转变为地方力量的坐大。再加上中央为了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在郡的上面添上了一层监督郡县的“州部”,可是“州部”权力的制度化,反而使每一个州有足够的资源和力量分割中央的权力。发展到后来,十三个州就不再是代表中央来控制地方,而是挟制地方,挑战中央。

东汉的外患也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留在草原的南匈奴,本来和汉朝相当友好,可是在西部又出现新的力量。在河西走廊一带一直到青海大草原,出现了一些不太大的部落,当时称为羌人,他们正好扼住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对汉朝的国际贸易及汉朝与西域的交通都形成威胁。这一批人数不多的羌人,并没有很严密的组织,却为汉朝增加了不少困扰。

可能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包括匈奴)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另外一个可能性是当时中国东方和中南部出现长期的瘟疫,究竟是什么疾病现在已经不清楚,至少可以判断的是天花和某种从中亚传入的不知名的疾病,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疾病共同作用。这些疾病在气候比较温和与潮湿的地区蔓延很广,维持很长时间,造成人口的大量变动,少数民族地区最受影响。在东部和中部的汉人地区,可能因为死亡的威胁,人们都想逃避,于是侵入今天湖南、江西直到广东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地,造成许多纠纷。汉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武装力量,一方面企图制伏羌人,另一方面也想打开南方。帝国的资源,因为这两项持续很久的战事,也颇为紧张。

前面说过,十三州部的逐渐独立,使中央能够运用的资源相对减少,以至于西面和南面本来规模不大的战争,却使得中央政府疲于奔命。两汉对比,制度上一点小改变,就可以使得帝国承受压力的能力有很大的不同。

“五胡乱华”和全球气候改变有关

西汉是儒家思想由成熟走向正统的一个阶段,道家思想和阴阳家思想也已经被融合在儒家的体系之内,从此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困扰。东汉开始,经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佛教,逐渐取得一般老百姓的信仰。在人民生活困难或者对于不可知的命运有所畏惧的时候,新进入的佛教向他们提供了儒家无法提供的心灵安慰。和佛教思想相当接近的道家,在这种环境下也忽然有了复兴的动力。尤其是在翻译佛家经典时,道家的名词,作为“格义”①被佛家借用,佛道两家因此成为既对抗又联盟的思想系统,足以挑战长久独尊的儒家。

从此之后,中国不仅仅只有儒家这一家意识形态,而是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裂是有社会阶级性的,处于权力核心的人群一般都信奉儒家,处于权力圈边缘或以外的人则常常站在佛道一边。这种核心和边缘分裂的现象与罗马帝国崩溃前夕的状况极为相似: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②认为,基督教的出现,首先也是在边缘人群中得到传播,从而削弱了罗马本身的传统理念。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东汉中期几次大规模打击匈奴的时候,恰逢北方温度剧降,以至于匈奴人大批的牛羊死于大雪,连牛犊、羔羊都接不上明年的春天。同样寒冷的西北地区,羌人和其他的少数民族也大量渗透进入汉族地区,甚至取代了当地居民,其根本原因也是气候变化。所以在东汉末年,西部边防军董卓跋扈,启动了东汉的崩溃;而中原东部,在今天山东、河南和苏北地区爆发的黄巾军起义,却是宗教教派发动的大规模变乱。这一地区,在中国也是比较寒冷的地方。稍微南部一点的百姓可以向更南移动,而这些华北的老百姓,后面有北方少数民族的压力,前面无路可走,又有宗教信仰作为结合的动力,于是“黄巾之乱”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整体而言,秦代和两汉三个阶段可当做一个大帝国来看,它延续了四百多年。到三国以后,中国长期扰攘三百多年,局面才逐渐澄清,开始隋唐帝国的时代。“五胡乱华”的几百年,也正是世界气候史上中古的大寒冷时期,在欧洲历史上引发了所谓“蛮族大入侵”,而中国历史上的五胡乱华,其实都和全球气候改变有关。气象学专家,例如竺可桢先生等人,根据冰川遗迹、格陵兰冰层、加州红木年轮等各种资料,都认为这一段时期是北半球最寒冷的时期,也是中国动乱最剧烈的时期。

同类推荐
  • 勇闯天涯

    勇闯天涯

    因家族恩怨纷争受到陷害锒铛入狱的吴铭,艰难逃出监狱,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吴铭奇遇和艳遇连连,狼行千里,勇闯天涯,终于成就一番惊世骇俗的事业!======至今为止,天子已经完成《铁骨》、《傲气凛然》、《越境鬼医》、《热血燃烧大时代》、《光速领跑者》、《再生传奇》等九部作品,每一本都完本,值得您的收藏和阅读!天子书友一群:103782777,谢谢好友Dark贡献的这一个千人群!喜欢天子作品的书友皆可加入!天子超级铁杆群:203480385,真正喜欢天子作品并订阅消费的书友请加入,入群需要验证粉丝值。天子会下达能够换取积分奖励的神秘小任务,积分够了天子就会赠送小礼品,什么牛肉干之类的最有爱了!
  •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皇宋锦绣

    皇宋锦绣

    宋朝在文治上面做到了顶峰,诞生了无数可以铭刻到历史上的人物,大文豪,政治家,圣人,军事家,却被蛮族攻破,历史沉沦。穿越本应该死掉的仁宗二子,改变必死的命运,改变将靖康之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一介皇子如何,祛除弊政,强悍自身,追亡逐北,一统天下。
  • 从古代开始的科学生活

    从古代开始的科学生活

    本以为会被系统附身走上人生巅峰,却不想和系统一起穿越到了古代,最惨的是系统还失忆了,墨知只好在这个架空的朝代,从零开始制造现代科学的产物。
  • 吴越争锋

    吴越争锋

    公元前497年,越国老王允常驾薨,勾践登基。次年阖闾南征伐越,范蠡用“敢死队”以少胜多,打败吴军。阖闾在败退路上死于脚伤,遂其长孙夫差登基。夫差为报国仇,于三年后重燃战火。伍子胥和孙武用五行八卦阵法杀死越国大将,将越王君臣逼上会稽山。然而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伍子胥的次子伍辛被自己的胞兄杀死……
热门推荐
  •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丧尸不修仙

    丧尸不修仙

    跨越时空只为爱恋?误会。收获神兽抢夺机缘?没用。步步修仙逆天而上?容易。别样修真别样仙途,别样的女主带来别样的精彩。异数年年有,今年到我家。QQ书友群:511701499。
  • 遗失的仙茶香

    遗失的仙茶香

    古丹潍和蓝叶子二人因为旅游遇到了名叫凝葿的仙人。出于古丹潍祖婆婆的预言,二人将会有劫难,所以受托于凝葿亲身保护。自从凝葿仙人出现后,各种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也接连发生。
  • 宫囚将军

    宫囚将军

    单纯的爱与单纯的恨,都不可怕,可怕的爱与恨的纠缠,爱到至深处,恨到至深时,爱与恨,蒙蔽着本来的真心,伤害彼此至最深…她,一个绝色的美女,却有着一个男人的名字,应龙生,她是天龙国的护国侯,掌握全部兵权的兵马大元帅。她睿智,艺高,勇猛,果断,战场上,敌人闻风丧胆,称为“铁血阎罗”。对峙中,没有一个男人敢轻视这个女人,否则一定会付出血的代价…有她这么强势的一个人在,应该能保得天龙国的安宁,可是,那个君王啊,自私,任性,残忍,暴戾,好色…为了一个女人,出无名之师,将她辛苦战来的结果拱手让人…他,滕飞雨,烈炎国的君主,为了换回被那个女将军俘虏的弟弟和五万兵将,只能痛心将自己的心爱的女子送给那个天龙国那个好色的君王。他的爱人,不甘受辱,行刺天龙国君未果,竟被他残忍地强暴后被手下的军士轮奸至死.而他最亲的弟弟,竟也在回朝途中,被那个女人刺杀,他和应龙生,此仇不共戴天。最终,大势已去,就算她有天大的本事,也扭转不了现实,她成了亡国将军,成了他报复的对象.,数万人前的当众奸污,残酷至极的刑罚,挑去手筋脚筋,他将她变成一个连大小便都无法自主的废人…这样的残酷依然打不倒她骨子里的那股倔强与傲气,那么,他就让她的心痛,让她的心碎…然而世事难料,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一切,爱与恨,情与仇,离与合,生与死,起起伏伏的跌荡下,心呢,在何处…甲胄散,长剑断,羽翼折,望天啸,何时天地由我任逍遥......应龙生:"滕飞雨,你做到了,我爱上你了,你想要的我都可以给你......只要你一句真心话:你是真的爱我吗......"应龙生:"滕飞雨,曾经,我放弃了所有的一切去爱着你......你伤了我的心,绝了我的情......在我不再爱着你的时候,你却跑来告诉我说你爱我......"滕飞雨:”应龙生,我爱你......就算是日月星辰会变,我对你的爱,也不会变......“史樵:”龙儿,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守护着你的幸福......“一个不一样的女人,一段不一样的恋情,希望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思忖......-----------------------------------------------------------------------------------------------推荐自己的完结文《虐爱残情》
  • 凤枭

    凤枭

    她是楚国第一公主,她是貌压后宫的美人,她是权力阴谋的轴心,她更是天下一统的凤枭公主。她是四大诸侯王子的心中人,她是权相纳兰冥枫一生的魔障。女主强大,男主腹黑,美男多多,轻松诙谐,结局不定。正剧剧情,小白风格。皇权旁落,狼烟四顾,横刀立马者,唯我凤枭,凤驰,万里云空。挑尽,世间风云。踏平,江山苍茫。皇图霸业,风云起时,红袖轻拂,独揽乾坤。且看一代绝世红颜,如何统一皇权,平定四方。转世的她成为了楚国公主,裴书颜。六岁的她已经让四位王子心动,更成为权相纳兰云天的眼中钉。长大后的书颜容颜娟秀,一顾倾城,再顾倾国,完美的外表下却有着铁血般的手腕、阴柔的手法,挽实权于红袖。【简介】纳兰冥枫,楚国权相,舒雅若静川明波,便是出口冰毒,面上却仿佛玉树映碧水,朗月上东山。“裴书颜,今生你只要老老实实听本相安排,便得保一生富贵。”他笑若春风,言谈间从容高雅,仿若施恩。“枫哥哥,你想名正言顺的拥有楚国江山么?那就做我的驸马吧。”裴书颜满面纯真,娇俏耳语。某枫落荒而逃北辰王子辰洛,意态娴雅,衣袂纷飞,他那一双秋水似的双眸中,总是温存一片却又幽深难言。“书颜你这辈子只能做我的女人。”“江山美人,不可兼得,更不可相容。”书颜黛秀神飞,眸底却却隐含一丝冷淡。东邵王子邵千浔,小小年纪便已初露锋芒,当他静立时,恍惚间,让人有种错觉,他是一把利剑,只是隐于鞘中。某夜,书颜突袭邵千浔寝宫,一把掀开被子。"哈哈,这回让我看光了吧...啊,邵哥哥你怎么什么都没穿?"邵千浔星眸璀璨,眉眼迷离,一展双臂。“颜儿,邵哥哥等你好久了。”南萧王子萧清夜,妖媚无双的脸庞,桃花美目,秋波荡漾,风流成性如斯,但是面对裴书颜那双晶澈如水却又幽深黑沉的眸子,他却是失了心神。西仇王子仇煦,外表冷酷冰冷,一把铁枪威震九州。“书颜,原来喜欢一个人可以永远埋在心底。”“心灵的执拗,是一个坟墓。”书颜丰神冶丽,眸深似海。某煦笑容闲淡,怎样的放开才是解脱。------------------------------------------------------------奉天花了三个小时做的视频。亲们看看哦,《凤枭》视频。&pstyle=1
  • 六十种曲西楼记

    六十种曲西楼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绝色美女员工

    我的绝色美女员工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男学生女学生,男女学生生男女……幽影龙,一个曾经从事秘密职业的人不想再过以前的生活,拼死逃出后被一个当铺老板娘所救更是将当铺转手给他,让他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生活。金银财宝当得,破棉烂袄当得,香车美女更当得!当当当!当出个钱来,当出个权来,当的个美女围着转,当的生活乐无边!
  • 网王之余生里的温柔

    网王之余生里的温柔

    网王穿越文、游戏竞技文,一对一非NP,女主低调却不可欺,本以为可以白色不染尘埃,可却如墨一般隐藏。
  • 殷小萱大闹三王爷

    殷小萱大闹三王爷

    party过后深睡,不料竟然穿越,不知何年何月何地,既来之则安之,但是宫廷之中满是算计,真的能安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代谋圣:张良

    一代谋圣:张良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管宝超编写的这本《一代谋圣:张良》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这位汉朝文臣谋士的传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