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9100000008

第8章 以城市为主的近代文明的发端

上一章我们谈论16世纪到18世纪近代欧洲科学的开始,这一章我们讨论为什么在那段时期,科学竟然发展得如此迅速和传播得如此广泛。我们已经说过,宗教革命以后产生了许多观念上的改变,而科学发展直接向传统神学观念挑战,开拓了新的思想天地。

现代研究机构和大学纷纷形成

我们要问:为什么有这么一群人,可以投入如此崭新的心智活动?我首先想要指出的是,这群人的涌现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有相当大的关系。

我们必须注意到,从17世纪开始,几个重要的国家都有学术团体的出现,英国有皇家学会,法国建立了法兰西学院,类似的组织在荷兰、德国等地也相继出现了。与这些学术团体相配合的,则是一些重要的大学,教师们在教学之外还投入学术研究。中世纪的大学,主要传授知识,并不完全专注于研究工作。到17世纪至18世纪的时候,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法国的索邦[1],德国的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等,这些学校纷纷成立,甚至在美国也出现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这些大学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教员们也有相当的时间投入研究工作,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上述学会和大学的出现,意味着有一大批学术精英,可以受各方面的支持进行专业的研究工作。有些学科还必须要有实验室。比如,剑桥的化学研究室曾是这一学科的重镇。其设备,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粗糙的,然而在当时,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自己在家里维持的。

学术研究氛围的形成,不能单单仰仗精英。在顶尖的精英下面,还要有一大批对学术有兴趣的普通民众,他们可以不必挂念生活而专心探讨学问。不必用正式论文来支持我的说法,我简单举一个例子: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描写的是一群无所事事的乡绅,他们的子弟不再留在乡下,而是群居伦敦。他们彼此之间结合成为团体,讨论学术问题。有这广大的一批对学术有兴趣的群众,才能在他们上面的尖端,出现那些有重要贡献的学术精英。

我们下一个问题要问,这些对学术有兴趣的人口——我们姑且称之为城市中产阶级——他们以何维生?他们的生活资源从何而来?回到前面提过的匹克威克先生,那位胖胖的、似乎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年轻人,好像并没有任何职业,可是他能够整天去问一些问题,去进行一些似乎是可笑、笨拙的研究计划。回头来看,我们就发现,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经济有了全盘的改变,才能支撑这些中产阶层的年轻人进入城市,投入学术研究社群。

专业生产和区间贸易形成新的经济形态

现在再逆向问一个问题:欧洲当时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变?第一,欧洲的农业进行了一次革命。过去的农村,林业、牧业和农业三环配合,提供一般人的食物——树林里采集的果实、牧场上牧养的动物和农业生产的谷类,构成了欧洲当时食物的三大来源。

17世纪至18世纪的时候,由于大瘟疫人口减少,欧洲的劳力一直没有恢复常态。人口减少了,劳力就减少了,消费人口也减少了。因此,农村的土地没人耕种,也没人消费。在人均土地分配数增加的情况之下,欧洲发展了三圃轮耕制度,也就是三分土地,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这种轮耕制度,使得土地能够得到更合理的使用,也能发挥更高的效率。在同一片土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这些作物吸收的养分来源并不一样,每年轮到新的作物,都和去年耕种的作物不冲突。整体讲起来,耕种面积依旧,而农产品的总数却增加了。相对而言,林业、牧业供应的食物不足,可能要依赖别处的供应。

因为有这样的农业革命,整个欧洲出现区域性分工。比如说,东欧的波兰就是以大马深耕发展的大田制,使用较少的人工劳力出产大量的谷类。而法国温暖潮湿的西南部,就成为种植葡萄的理想地区,葡萄酿制的酒,其市场价值比粮食高。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可理解,欧洲在大范围之内出现区域性分工,构成活泼的区间贸易。意大利的橄榄油,法国的酒,东欧的麦子,可以互相流通,构成一个很复杂的流通网络,刺激了区间贸易的发展。这对于交通要道上的城市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这是重商主义的第一步。

由于劳力缺乏,而且有了专业生产与区间贸易的观念,欧洲人也开始在地中海的南岸,也就是北非地区和中东地区,开展区间贸易,将这些地区的特产运到欧洲,也将欧洲特产运销各处,将区间贸易扩大到欧洲以外。事实上,大洋航道开通以后,非洲西岸、美洲大陆和印度洋以及太平洋的古老文明地区,已有活泼的远洋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运销到欧洲,欧洲的商品运销到太平洋、印度洋。中国的小件工艺品,也一样经过航道运销到东南亚和印度洋等处。这些跨洋贸易的商人,基本上以欧洲人、阿拉伯人为主,印度人、中国人、日本人为辅。活跃的全球贸易,应当可以看做是今天所谓全球化的第一个阶段。

远洋贸易的航道上,最活跃的商人早期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主要由地中海地区的活动(集中在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半岛这一带的港口)扩大到远洋航线上的贸易。紧接着,荷兰人和英国人代替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他们把持远洋贸易,在远洋建立转运港口。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欧洲港口,就是在英国、法国、荷兰一带的进出口集散中心。欧洲区间交通要道上的城市,也发挥了商品集散的功能。这些活动,是近代资本主义贸易制度的起始。

一条远洋帆船出海,经年累月,才带回运销欧陆的商品,成本虽大,但利润可有本钱的数十倍。一条大船出海,中间可能遭遇海难,也可能因为其他种种原因不能回来。如何筹措第一笔资金,是重大的问题,筹措资金这一需求推动了银行和股份公司制度的产生。投资者投入大量资金,要到相当长一段时期之后才有结果,不是回收巨利,就是完全落空。如何使大量投资不至于完全落空,这一需求也发展出了一个同行保险的制度,彼此合作,分担风险,也分摊利润。银行和保险业务,只有在交通要道上的城市,才有财力和经验可以组织和承担起来。

除私人的力量以外,必定要有更大的力量来支撑这个大资金、大风险的事业。于是,荷兰和英国就出现了海外公司,譬如说,荷兰的非洲开拓公司,东印度公司。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等,都是以官家或者王室贵族的力量作为后盾来维持这些大企业的。在天主教的国家,教会担起了对外扩张的后援任务。在大洋航道刚开通的时候,天主教的教宗,曾经把地球分成两半,东半边属于葡萄牙人,西半边属于西班牙人。所谓把地球分成两半,意义相当模糊,狂妄地说,可以解释成教会秉持上帝的意旨,把东半球、西半球欧洲人以外的地区,划归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各自所有。第一阶段就是由不同的差会[2]在各地展开教会的传教活动,随着教会团体而建立的基地,其实是有组织的商业活动。荷兰、英国和天主教世界,以宗教或国家力量作后盾的贸易活动,就不是个别老百姓零散从事能比的了。这些大公司,像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既是商业活动的机构,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东方的工具。

东印度公司的资金,并不完全来自皇室或者政府,一般的老百姓一样可以投资,投资者每年分红可获得巨利。因此,远洋贸易的利润,可以维持这些对外开拓国家的中产阶层,使得这些中产阶级不再仰赖自己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而可以在城市之中靠股利的收获维持悠闲而优裕的生活。从劳动中释放出的大量的中产阶级人口,其中相当的部分,就是依照个人兴趣,转入了新兴的科学研究的行列。

因此,科学发展的背后,能够维持这么一批学术人口的基本条件,还是因为重商主义的区间贸易,开拓了各处的远洋贸易,发展了新的经济制度,也就维持了新兴的市民人口。至于第二步,欧洲人如何移民进入美洲和各处殖民地,在将来我们讨论帝国主义开拓时,会有更多说明。

以热能推动的工业革命

有了富裕的城市,以及大量有余钱消费的人口,对于商品的需求又提高了,商品有了市场,但是劳力不足,于是就发展了节省劳力的机器。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带动静止的机器或者活动的车辆,是人类开拓能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过去的能源,不是靠人类自己,就是依赖动物的劳力。当然,水力也有相当的使用,水力可以推磨,也可以将低地水提到高处。然而,水力的使用受天然地形的支配,不易普遍应用。过去,热能的使用,除烹饪以外,最多用于冶金和陶瓷烧胚。在瓦特发明蒸汽机以后,以煤作为燃料产生的热能,几乎无处不能随时使用。第一步的使用是在开矿,过去以马力和人力拉动矿车,现在是以蒸汽机推动。同样的,过去以水力推动的机件,也可以蒸汽力量来推动。这就是工业革命的第一步了。以热能推动的工业革命,也就引发了新的金属冶炼工业。譬如说,烧煤出来的焦煤,就可以和生铁合成精钢,精钢灌模制造的机械,抗磨耐用,比竹材、木材制作的机器要好得多。于是,工业革命的第一步,就是煤和铁的使用,这两种新资源的需求,又引发了新的生产业,亦即矿业和冶金业。新的工业产生了一定的利润,当然也就维持了一定的人口,使得欧洲的富足程度又更加提升一步。如上所说,兴起的经济条件,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到海外贸易,经过三个阶段的连环发展,使得当时欧洲的城市拥有的资源比任何时代的农村都要丰富——财富从农村转到了城市。人类的文明成为以城市为主的文明,是近代文明的重要特色。

总的来讲,科学研究与大量投入科学研究的人力,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力量的提升和转变,这些经济条件,使得近代文明中科学和工业这两根支柱,能够稳固地维持数百年。

注释:

[1]索邦1257年,神学家罗伯德·索邦在巴黎创立索邦学院,是一所神学院,后发展为巴黎大学的核心。索邦本人也自1258年起任巴黎大学校长,故“索邦”一词变成整个巴黎大学的代称。

[2]差会西方各国基督教新教派遣传教士对外进行传教活动的组织。产生于17世纪中叶,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逐渐向美洲殖民地和亚非各国伸展。

同类推荐
  •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记录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厮杀,内容包括阿莱曼之战,突尼斯战役,撒哈拉奔袭,北非补给线争夺战、克里特岛大厮拼,反击意大利等。
  • 南北史通俗演义

    南北史通俗演义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而蔡东藩专著的《南北朝通俗演义》便介绍了南北朝时期各国存亡之时,他们之间的战争、兴衰。
  • 大唐女装大佬系统

    大唐女装大佬系统

    贞观元年。这是一个美好的清晨。此时李二陛下初登大宝。此时薛仁贵还在长安城混着社会,绰号飞猪。此时的王玄策还是终南山中一个贪财的小胖子。此时在长安城常乐坊里,一个穿越到唐朝地狱模式开局的宅男叶小娘……开始了他没羞没躁的女装大佬人生。
  • 换个世界做皇子

    换个世界做皇子

    几百年前,北藩大陆赫然鼎立于世界八大家族,薛家称王“那代表着薛家的野心,那是一个足以改变世界的秘密”几百年后薛家没落,族人分裂,但却暗中密谋,誓要重振族风几百年后陆羽穿越成四皇子来到这里本想着开开心心做皇帝未曾想这四皇子身上居然有如此多的秘密当一层一层揭开真相大白的时候究竟是,真有此事,还是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陆羽将如何在这个时代里面历经人世险恶“乱世复生,问鼎苍穹!”
  • 南北朝

    南北朝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3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热门推荐
  •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本书记录了罗兰在美国拓荒热潮中,从两岁开始跟随父母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到拥有幸福的生活。书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他们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每个家庭和孩子思考学习的。
  •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念念生香

    念念生香

    灵女和狐族以及和人类的爱恨情仇恩怨情仇不是注定是自己的必然
  • 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荒神王

    太荒神王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绝代枭雄重生于三千年前,得盘皇道统,炼至强肉身,再战前世诸多强敌,横扫无尽大地……
  • 网游之枪侠

    网游之枪侠

    二十三世纪,虚拟网络世界发达,一款有众多国家联合研制开发的世界级网络游戏《世》(《LiveAndLife》)逐渐进入世人眼中。情路失意的大学生杨子云,走进游戏,借助自己幼年在戏班学习长枪招式,征四方,战群英,灭仙魔,杀神鬼。游戏内外,闯天下,逗美女,杀BOSS,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人生传奇之路。新人新作品,欢迎订阅收藏。By单调de流水
  • 假装爱过

    假装爱过

    七岁以后,她的目标就是能找到他,嫁给他。辛苦寻找多年,她都没有放弃,后来,那个男人站在自己身边说,苏染,你嫁给我吧。她认为自己是开心的,可是找不到一点兴奋的理由。程浅阳说,苏染,你就假装相信我爱你,这样不好么?不好。
  • 速疾立验魔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

    速疾立验魔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往情深

    一往情深

    用力的感觉就是藕断丝连的生死拉扯,费尽心思的满满套路,这些年我和你一直搀扶着向前奔跑,却始终在偏离彼此的轨道,几年前的幻想,几年后的原谅,为了一张脸养一身伤。秦言:今年我不想再做你的“闺蜜”了,我想做你的爱人。林欣:我并非没有爱过你,原来人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在我眼里你配得上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而我不过是一朵浑身长着刺的野玫瑰,一旦靠近就会被扎得体无完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小神农

    绝世小神农

    工地搬砖意外开启一纸神秘画轴,少年得圣土,获仙水,修传承,做人上人,成就传奇人生。绿树荫浓、瓦台倒影,阵阵蛙鸣入耳,好一处绝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