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6200000012

第12章 杂于利害——邓小平外交谋略的最高准则(1)

中国古代兵圣孙子有句名言:“合于利而动,不和于利而止”。其意是说,有利可取则采取行动,无利可取则要停止一切行动。这样,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所以,“利”是一切谋略的宗旨,也是一切谋略的目标。邓小平的外交谋略,也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他反复强调:“我们都关心自己的国家,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问题的。”可以说,国家利益,是邓小平新时期外交谋略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他考察分析国际战略格局和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依据。他的许多重要谋略思想都是由此而形成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关于维护国家利益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

——题记

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论的观点来研究人类利益问题,从而使得对利益问题的认识有了科学的基础。马克思明确指出:“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利益对政治权力具有决定作用。”一般认为,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在国际环境中求生存和谋发展的总和。国家利益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强烈地表现出来。因此,国家利益,就成了外交谋略所追求的最高目标。1989年10月30日,邓小平同尼克松谈话时坦率地说:“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邓小平认为,以自己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这是最现实的态度,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态度,而且也是最坦诚的态度。因为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就要尊重对方的国家利益;只承认自己的国家利益,不尊重对方的国家利益,最终会损害自己的国家利益。

一、我国的国家利益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国家利益的涵盖范围十分宽泛,既包括物质内容,又包括精神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地理等诸多领域。因此,比较难以认清它的本质属性,并且难以从理论上比较确切地将其解释清楚。有人将它看做是“国家需求”;也有人将它看做是“国家的目标”或追求国家目标过程中的一种“价值与需求的确定关系”;还有人将它看做是“能够提高所希望的事务状态的价值的一些要素”。美国国际政治理论家、现实主义学派创始人摩根索提出,国家利益应当用权力来界定。他有一句名言:“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构成,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实际上,国家利益与国家、阶级、民族等社会集团的主体需求密切相关,包含有这些社会集团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社会集团,由于它们价值观念和需求对象不同,他们所认定的国家利益也不尽相同,他们对国家利益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和对国家利益概念的解释,也不可能一致。就是说,每个国家对自己的国家利益有自己的理解,每个阶级对自己所在国家的国家利益有自己的看法,每个民族对自己所在国家的国家利益也有着自己的认同方式。

邓小平在谈到有关国家主权、国家统一等国家利益问题时,常常与人民的需求、愿望、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在1982年9月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香港问题时说:“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邓小平在同一个印度代表团谈到中印边界问题时说:“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你们有人民感情的问题,我们也有人民感情的问题。只有采取‘一揽子解决’的办法,才有可能各自说服自己的人民。”他在谈到大陆与台湾统一问题时还指出:应采取“一国两制”的方法,“这样能向人民交代”。他在谈到维护国家利益的政策时说:“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政策不会变,谁也变不了。因为这些政策见效、对头,人民都拥护。既然是人民拥护,谁要变人民就会反对。”通过这些论述,可以看出,邓小平所说的国家利益,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分不开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实际上,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向我们指明了我国国家利益的本质属性,即人民性。

这种国家利益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或者说,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通过国家利益集中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我国国家利益与无产阶级、各个民族以及各个社会团体利益的一致性。我国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正是人民群众最为需要和最为关心的那些事情。邓小平多次谈到了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些事精。他说:“人民生活确实好起来了,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了,国际信誉高起来了,这是最大的事情。”邓小平所说的这些最大的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兴衰”和“荣辱”,正是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人民生活确实好起来了”,是指国家的生存利益。我国积极发展生产力,振兴经济,使我国人民生活早日达到小康水平,就是这一国家利益的体现。“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了”,是指国家的发展利益。我国制定实现“四化”大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均围绕这一国家利益。“国际信誉高起来了”。是指国家在国际威望方面的利益。我国积极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并在国际交往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则带有维护这一国家利益的目的。另外,我国国家利益的价值取向将通过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反映出来。邓小平反复强调,以人民最普遍、最强烈的要求和愿望作为依据。因为,国家利益作为一种主观需求认定的东西,它在我国最准确和最可靠的表现形式,就是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我们在确定哪些利益属于国家利益应当坚决维护时,就应当像邓小平说的那样,多问几个“人民需要什么”、“人民答应不答应”、能不能向“人民交代”,即始终以人民的意愿而不是以个人或本集团的意愿,确定国家应当追求什么和维护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利益才能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一致起来,我们国家利益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二、国家利益是考虑和处理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

邓小平在1989年10月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曾经谈到:“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应当“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在这段论述中,邓小平将国家利益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比较,用“最高准则”四个字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国家利益在考虑国家关系的战略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国家利益的地位,应突出理解“最高”两个字的含义。第一,国家利益集中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大的事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兴衰和荣辱。毫无疑问,这些“最大的事情”,必然是考虑国家关系时的最高准则。第二,我国的国家利益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我国的人民包括无产阶级以及各个民族、各个社会集团的所有人。人民的共同利益自然代表阶级、民族和其他各社会集团的利益。因而,国家利益集中体现并且高于阶级、民族和其他各社会集团的利益。中国虽然有许多少数民族,但是“我们十分注意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这说明,国家利益代表了中国各民族的利益。第三,为了国家利益,我们可以“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保持友好往来,是正常的。但这种往来,不能高于国家利益,更不能牺牲国家利益。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与我们不相同的国家交往,只要对国家利益有利,我们就应该坚持友好往来。第四,我国是一个大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我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护国家利益,不会像一些弱小国家那样,依靠某种联盟力量或依据大国关系调整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我们应当把自己的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根据自己国家利益决定自己怎样做,而不是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按照别人的需求来决定自己怎样做。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大国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遵循的准则”。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是邓小平外交谋略的本质要求。第一,国家利益是我们确定外交战略目标的准则。简单地说,我们战略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和维护国家长远的利益。从大的方面说,我们总体战略目标是根据国家利益确定的,就是要繁荣国家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围绕这一总体战略目标,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则考虑如何通过自己的领域实现国家利益,或者,如何实现国家在自己这一领域中的利益,从而形成了一些较为具体的战略目标。第二,国家利益是我们确定敌友关系的准则。邓小平多次向外国来宾谈到,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任何国家友好往来,对于一些历史隔阂、意识形态争论和社会制度差异等问题,都可以采取互谅互让的方式解决,也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但有一点,邓小平是坚定不移的,那就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损害中国的利益,“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邓小平考虑国家关系的这一态度表明,国家利益是我们确定敌友关系的准则。谁损害了我国的利益,谁就是我国的敌人;谁维护了我国的利益,就是我国的朋友。第三,国家利益是判断战略决策是与非、对与错的准则。无论在历史上或是在现在,国家利益在任何国家的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都是崇高的,甚至是神圣的。在国际交往中,在尊重世界共同利益前提下维护国家利益,是一种规范国际关系行为的普遍得到承认的道德准则。各个国家通常都以国家利益的得与失,来判定战略决策的是与非。我国当然也不例外。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他还说:“是非是涉及我国根本利益的是非,利害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能不能达到本世纪目标和下个世纪目标的重大利害。”国家利益的得与失,还是判定战略决策对与错的准则。这里所讲的对与错,不同于道德意义上的是与非,而是指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战略决策正确与否,成功与否。邓小平一向强调,判定一项对内或对外战略决策是否正确,应当看其是否损害了国家利益。他在谈到台湾统一问题时说: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特殊政策,但“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如果损害了国家利益,这一战略决策就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接受。邓小平在肯定我国香港政策正确性时还指出:“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的”。

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邓小平特别强调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与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这种同一性,或者说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时所体现的民族性。他经常提到“中华民族团结”或“中华民族子孙”。他所讲的“中华民族”不是单指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而是包括我国各民族在内的一个大民族。这个民族作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主体,具有与国家相同的含义。邓小平在谈到民族或民族利益时,通常与国家或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经常把“中华民族”和“国家”这两个概念交替使用,指称一个对象,说明一个问题。另外,邓小平把捍卫民族利益与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把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举动,视为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行为。他在谈到香港问题时曾这样说:“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实际上,邓小平向我们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祖国,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邓小平的这一国家利益观,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现实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同类推荐
  • 民主不是万能的

    民主不是万能的

    《民主不是万能的》内容简介:中国如何积极融入世界,又如何在世界的游戏规则下发展自己?站在中国的立场读懂世界,站在世界的立场读懂中国。跨国公民的中外生存及比对、刘瑜、加藤嘉一等跨国公民观世界看中国。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 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本书通过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问题的研究,试图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并提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模式运用于解决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空间问题上的路径与方法。本书从一个宏大的政治框架和政治背景的视角来看台湾问题,在方向、思路和视野方面,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台湾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热门推荐
  • 总裁,别爱我

    总裁,别爱我

    我从小被人收养,命运多舛,被养父高价卖给男主。但为了生病的弟弟,我忍气吞声!本以为这件事,随着弟弟的病情的好转,会慢慢的过去,却不曾想越陷越深。本以为就此沉沦,又突然被告知自己是某富翁丢失多年的爱女,身世秘密被揭开,我将何去何从?
  •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是季羡林先生于2006年亲自授权、审定的经典畅销书,集中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人生智慧的文章。时值季羡林先生诞辰103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在原来《季羡林谈人生》的基础之上,循着季羡林先生的思想轨迹,精编精选了季先生关于人生智慧的文章,精心设计出版了《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季羡林先生愈行愈远,而他的人生智慧对读者的影响却愈久弥深。
  • 武林里的一个侠盗

    武林里的一个侠盗

    “悲风冷雨月正昏,莫笑君子入寒门。曾为红颜追情笑,如今已是梁上人。”与其说小偷是他的职业,倒不如说是他的爱好。偷东西并不会给他带来罪恶感,他喜欢逍遥自在但又不缺银子花的生活,小偷倒似乎是最适合他的职业了,江湖上的人也都因他这种放浪不羁的个性给他起了个“盗痞”的称号,而我想要讲的,也就是他的故事...
  • 家庭理财万事通

    家庭理财万事通

    想结婚,有房子、有车子吗?想生孩子,有奶粉钱吗?一不小心出了点事故怎么办?生了一场大病怎么办?你老了怎么办?有养老的钱吗……人生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结婚、养孩子、教育、养老……这些花销在现在或者未来都需要用到。只有先解决好金钱问题,你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得力之死

    得力之死

    一个天真烂漫的花季少女,怀揣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幻想把自己寄押在一桩婚姻上可当多情浪漫活力四射的她遭遇到的“白马王子”却是一个骨瘦如柴的有“癫痫病”史的萎缩男让她魂牵梦绕的新家园也是一个荆棘丛生勾心斗角的沼泽地……她该何去何从?梦中情人已离她远去现实的生理心理人情……的困顿象乱麻一样缠绕着她让她上天无梯,入地无门于是,她想为自己开一扇让她永远自由飞翔的门……
  • 二十四节气与食疗

    二十四节气与食疗

    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有着严格的季节性,所以在二十四节气中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针对不同的节气选用不同的食物来制作饮膳,就能起到利用有利因素,实现“天人合一”,抵抗不利因素,“扶正祛邪”,从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本书正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对人体的影响,系统地阐述了顺应节气并科学地进行食疗方面的知识,适合各阶层的读者阅读,是关注健康者的必读之书,也是家庭必备的食疗宝典。
  • 邪王魅妃:替身鬼新娘

    邪王魅妃:替身鬼新娘

    一场车祸,她命丧黄泉,离奇穿越。醒后发现自己身穿大红嫁衣躺在乱坟岗上,名副其实地变成了“活死人”。命运转盘下的恶作剧,未知的年代里,身世,死因皆是个谜。北宫冥的出现,间接揭开所有真相,她竟然是邪魅冥王的王妃——南宫灵。王宫里的冒牌王妃,她又是谁?
  • 我在三国养龙

    我在三国养龙

    火爆新书《大唐之怼人就变强》火热连载中。穿越东汉要做什么?先养条龙,然后招揽名将,训练士兵,用龙血淬炼神兵,用龙鳞造神甲。然后吊打吕布,拳轰曹操,脚踩刘备,鞭抽孙权……天下英雄皆归我所有!在我领土之中,太阳永不降落!老易书友QQ群:676-394-366
  • 离婚论嫁

    离婚论嫁

    林梦菲强自镇定,逼迫自己看向几近赤.裸,僵在门口的两人。下巴微抬,唇角一勾,讥讽道:“偷情感觉,是不是特别爽。”眼瞎了十几年,今天,她总算是看清了!这样的感情,这样的男人,她何需执著?为了离婚,她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当她洒脱转身,前夫却纠缠不止!但是,这世间男人何其多,比渣男好的男人,那就更多!闻鸣,跨国集团的总裁。却是一个带着前妻与情人生的孩子的可怜男人!当同样遭遇过背叛的男女相遇,只有他们,才了解彼此身上的伤痛,究竟有多深!*******都说,离婚的男人是个宝,离婚的女人不如草!且看她这不如草的女子,如何收服这块人人争抢的,珍贵奇宝!前夫见她钟情于他人,指着她的鼻子怒斥:我们才离婚几个月啊,这么快能找到新欢,林梦菲,你的感情也太贱了!林梦菲无所谓的笑了笑:既然我的感情这么贱,那你还缠着舍不得放手,你岂不是更贱?闻鸣楼上她的腰:把她当公主,你就是王子;把她当皇后,你就是皇帝;你要是把她当苍蝇拍,那你就苍蝇。感情,只有在懂得珍惜的人心里,才是无价的宝贝!*********情节超级慢热,男主角很后面才正式登场!请亲们轻点拍。另外,求收藏,各种求,满地翻滚式的求~~~
  • 败家孽徒:美人莫逃

    败家孽徒:美人莫逃

    天规繁冗,烧了。家规森严,翘了。师门太偏,闹了。一招收错徒,善后也枉然。“唉,为师怎么收了你这样的孽徒。”床上的女娃此刻浑然不知,抱着师父的大腿继续酣睡。“美人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