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4000000004

第4章 黄苗子说(2)

问:据说,当时报刊曾载《南社点将录》“一百单八将”,您是“矮脚虎”?答:嗯!就是。我的老丈人郁曼陀原是南社社员,也参加了纪念会。

问:您在南社期间和柳亚子先生过往也是很多的?答:当然了,因为孙仲瑛有什么事情都是我帮他跑腿啊。

亚子先生对后辈是很喜欢的,对我很喜欢。当时柳亚子先生还有一个好朋友叫林仲南,好像当过国会议员,办了一个诗社,出过几期诗刊。我也写诗投稿,我一直是写打油诗。

问:您是自谦!您还出了一本书叫《牛油集》。

答:对,《牛油集》是50年代后写的旧体诗。

问:我觉得您的旧体诗是自成一家的,很有味道。您当时受过何其芳的影响?答:对。我喜欢他的新诗。30年代他的新诗我全都读过。

问:何其芳写得非常美。

答:嗯,美极了。

问:应该说何其芳的诗在白话诗里的艺术成就之高是很少有人能达到的。穆木天也是成就极高的。

答:对。何其芳的诗和沈从文的散文,是双绝,都非常美。问:而且音调很悠扬的。

答:何其芳早年的诗,非常讲究音节。

问:他是用写古诗词的模式在写白话诗。您当时受他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7.答:我当时乱写诗,追求旧体诗的音韵美,也追求现代感觉,我企图把他的白话诗的意境用旧体诗表达出来。问:讲到旧体诗,郁达夫的旧体诗写得太好了!答:郭老自己曾说过:“我的诗比起达夫的诗,差得太远了。”我不好说,但郭老晚期的诗实在糟糕。

问:他们不是一个风格的。郁达夫的诗是从晚唐出来的。答:郁达夫从十二三岁就写诗了,说明他的天分很高。

问:是一个不得了的天才,也应该说是一个才子吧!当然郭老也是才子。

答:记得是1955年左右,天津有一位出版社编辑,经常来信和我研究郁达夫的诗,因此我下决心搜集他早年留日时期和以后的作品,用小楷抄下来。记得郭老那时还给题了书签,那时国内还没有郁达夫的诗文出版。后来朋友借来借去,丢失了。但其后浙江出版的《郁达夫全集》,搜集得比我的多得多:问:您当时和郁达夫在一起,感觉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答:典型的中国文人,浪漫主义者。心怀坦荡,热情,嗜书如命,有正义感,爱国!那毫无疑问。当时留日的知识分子多数对马克思的理论有热情,但他又不愿很深地卷入政治漩涡中。问:郁达夫平常待人很热情。

答:非常热情。什么人都交,在新加坡茶楼、酒馆的伙计,没一个名字他叫不上来。他们热情地招待这位郁先生。

问:他自己画画吗?答:不画画。但字自成一格,不是专业搞书法,随便一写,就完全有自己的风格。问:从政期间您一直还是在读书的。

答:对,一直在不停地读书,因为晚上有空啊。那时候年轻嘛,一个人住。20世纪30年代最初是住在孙仲瑛家里,他让我点《汉书》,我就把《汉书》都点了一遍。战时重庆,一个人住在办公室,有张床,没人干扰,没事我就看书。

问: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您做美术编辑,实际上在上海期间您也相当于是美术编辑吧?答:我们那个《小说》半月刊很有意思,主要负责人是著名翻译家丽尼,还有一个包天笑的儿子包可华,还有我,三个人编《小说》半月刊,丽尼是安那琪主义者,他就负责几篇小说,其他不大管。我主要负责美术方面,同时也找点稿,写点稿。我和叶灵凤很熟,我一到上海他最早带着我,记得当时很久我都不会写文章,我就请教他。他带我坐上海的那种双层公车,老坐在高层最前面的位置,他给我讲整个上海,哪里咖啡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哪家饭店有什么特色,哪座桥是什么时代建筑的,南市跟租界有什么故事,如数家珍!我和叶灵凤就这么一个关系。后来我就问他,我说我不会写文章,只会画漫画。他说写文章很容易,你会说话你就会写文章,你说话技巧高,你的文章就会高,把说话再提炼一下就是文章,这使我开了窍。

问:刚才讲到邵洵美,他写字怎么样?答:非常好,写得一手非常清秀的小楷,很有功夫。他曾给我写过一幅扇面。用白话写,我记得开头大意是:“人生探索到深处细处,一粒谷子里可以窥见宇宙;热闹里有人生,静寂里也有人生……”可惜扇面丢失了。

问:因为抄家?答:不,还要早。凇沪抗战时就有一些东西毁了,还有在四川时,敌机狂轰滥炸,把我住过的房子都炸掉了。好几个劫过去,最后才遇到抄家。

问:抄家是把东西全都抄走了?答:全抄了,包括鲁迅《小说》半月刊里给我写的那张字和胡适之给我写的一首小诗,郁达夫给我的字、写的诗,还有胡适之的字,这四人的作品,一同裱起来的。

问:在上海时您和郁达夫有来往吗?答:有,因为邵洵美认得他呀!问:当时在上海可以说您是进入文艺圈的核心了?答:(笑)小孩嘛。当时并不感到珍惜。

问:但大家都很喜欢接纳您?答:当时因为年轻,不害怕跟一些老先生来往,学了不少东西。我当时一面是在市政府工作,一面跟文艺界朋友一起泡呗!那个时候漫画界的朋友有丁聪、胡考、华君武、黄尧、叶浅予、张光宇、鲁少飞等也常在一起。

问:丁聪是玩得最好的?答:丁聪是最早、最好的。

问:是您介绍他去《良友》杂志,您也到他父亲的学校去旁听?答:不是父亲,是“干爹”——刘海粟。不是旁听,是两个人去临摹石膏像。我时间短一些,他的时间长一些。我那时候没什么事,一早就从南市的公安局到这个学校,有时候回家晚了,我就住在丁聪家里。

问:说起画封面,您在上海也画过封面装饰画?答:对,我最近还出了三本书,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两本书法一本画,画的后面有我的七八幅30年代画的封面。前年我在上海图书馆看展览,他们告诉我藏书很多,找了两本《小说》半月刊合订本,里面有我作的封面,给我复印下来。

问:我看您的封面设计还是有上世纪初英国比亚兹莱的痕迹。您在中学时期就非常喜欢他的画?答:对。我是一直很喜欢。

问:他的画应该说是带一点颓废、一点感伤的味道。

答:他经常和王尔德在一起合作,后来分开了。

问:他给王尔德画过插图,王尔德的《莎乐美》就是他画的。

答:对。还是因为《莎乐美》他享有盛名。

问:王尔德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代表着当时世纪末的那么一种情调。

答:对。他们那一批人是欧洲文艺转型期前期的一个流派。

问:您和傅雷、郑午昌都接触过。

答:对。在上海,我那时候年轻,郑午昌对我是非常好的,经常约出来聊天。他那时候刚写完《中国画学全史》,我看后有一些问题搞不懂就请教他。傅雷在20世纪30年代就相识,他是一位认真的人,做人做学问都十分严肃。为了黄宾虹,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同我通过许多信。问:郑午昌画画怎么样?答:山水画画得很好。当时他办了一个中文正楷印刷厂,要不那样,他没办法生存。

问:有几本书都讲到,您当时也比较淘气,看展览经常把人家的东西拿走。当时是怎么想的呢?答:(笑)开玩笑啊。有这回事。自己高兴。

问:您拿走的是什么东西?答:事实上是吴祖光、丁聪他们在上海编那本《清明》杂志,当时在上海没有地方办公。通过小报界很活跃的一个朋友,他后来在《新观察》干了好几年,他认识那个“大舞台”的老板叫张善昆,也是上海大亨,可是没有杜月笙那么大。当时他出远门,编辑部借他那个客厅办公,里面摆了好多古董。是个夏天,有夏衍、我、丁聪,都在一起聊天。我看到一个铜佛像很好,就心生一计,把衣服一脱,挂在那个佛像头上,临走我把衣服一提溜,就把铜像一同夹着走了。到了车上,我拿出来给他们看。(笑)不是恒社,在恒社哪敢偷东西!问:据说过后张派手下人去问您,说那个东西看完没有?好像还有一次……答:这是另外一码事儿,在重庆不在上海。那是抗战以后,在上海,我和丁聪两个人,中午去看朝圣回来的文物展览,我看到有一幅埃及的明信片。那时很少看到埃及的东西,我很喜欢,看没有人我就把它放到皮包里了。后来人家在门口说:“黄秘书,对不起,我们还要展览,你喜欢那东西过几天再送到府上。”问:过几天送了吗?答:没有。我当时就还给人家了。丁聪脸都红了。(笑)问:他紧张?他还是很实在的一个人。

答:嗯!丁聪比我老实得多。

问:您和叶浅予是什么时期认识的?答:那时我十七八岁,还在香港,因为我比较喜欢比亚兹菜,按他的风格画了张魔鬼的黑白画,投稿到《上海漫画》。

后来那幅作品不但被《上海漫画》发表,叶浅予还亲笔给我回了信。当时的我也就十几岁,一个中学生与一位大画家!能接到叶浅予的信非常激动,那对我也是个鼓励。以后我来上海和叶浅予见了面,自然就成好朋友了。

问:在重庆你们也在一起吗?答:对。后来他到成都,跟张大干住了三个月,因为他和大干也是好朋友。那时他受了张大干的影响开始画国画。徐悲鸿先生很奇怪,大家都知道他是保守的学院派,可是他在战后北平办中央美术学院,却把叶浅予请来当国画系主任。他把庞薰琴请来教油画。他和庞薰琴风格完全不一样。所以说徐悲鸿对美术教育有他自己的见解。

问:叶浅予在西南的时候官方身份是什么?答:一直没有当过官。他最倒霉的是因为中美合作所需要对敌宣传而画抗日宣传画,投到敌占区。后来为这个,“四人帮”把他关起来坐牢。

问:据说是康生把他送进去的,解放前康生找他借过十几幅画,后来他找康生要,所以找了个借口把他送监狱。答:这个我没听说过。

问:实际上那个时候他是做抗日工作啊。

答:当然他是抗日的。

问:当时三厅很多人都搞过抗日宣传画,包括傅抱石、李可染等。据说李可染最怕叶浅予,是不是有当年的关系?答:哈哈。当时三厅的主任是郭沫若,他网罗了一大批文化人。当时外国来的到重庆都去看他。所有文化人都和他有关系。他养着他们,战时嘛,画家在三厅,有个职务,有口饭吃。问:给很多钱吗?答:也不是很多钱,但吃饭够啦,保证有口饭吃。当时这批画家在重庆有时也开展览会,当然张大千就不用说了,像叶浅予、张光宇在抗战快结束时他们办漫画展,用卖门票来接济生活。

问:多少钱一张?答:四五毛钱一张。

问:可以了。那要是去几千人就不得了。(笑)答:对。(笑)廖冰兄的《猫国春秋》、张光宇的《西游漫记》都很有名的。

问:在重庆期间,毛泽东最著名的《沁园春·雪》就是经您手发表的?答:是我和吴祖光嘛!说明(即“编者按”)是我写的。

问:那个编者按在当时可是引起轩然大波的,在政治上是一个重要事件。您当时经手的时候,心里是怎么一个想法?答:毛主席的旧体诗,天分功力都很高深,这么大的一个诗人在延安,世人都不知道,自然应该给他发表了,当时是从艺术角度考虑的。毛泽东气魄大,蒋介石差远了,蒋介石是学曾国藩,字也学曾国藩。

问:您发这首词不是从政治角度?没考虑政治效果?答:也考虑了,当时国共合作,在文化上多了一个交流。也是出于知识分子的正义感吧,帮助进步力量,因为明明蒋介石是靠不住的,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当时大家都去新华日报、办事处什么的,表演《兄妹开荒》什么的。

问:当时吴祖光是替郁风老师编《新民报》?答:当时《新民报》老板邓季惺的弟弟是管国民党的新闻检查的,是新闻检查局局长,老是盯着《新民报》,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特别是对副刊的编辑人选很挑剔。邓季惺选来选去最后落上我的名字,由郁风去编。因郁风休产假,这个工作由祖光一路编下去。

问:他是新闻检查局局长,对他姐姐的报纸为什么会这样?答:他也怕掉脑袋,要管得严,对上面要有交代啊。人家问谁编这个副刊,他可以说是财政部秘书。

问:您当时在政治上比较可靠。

答:至少他认为由我出面来编,就不那么紧张。

问:您当时在重庆交往的人还是挺多的吧?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经常去吗?答:对。我都是先去看沈尹默,从他后门一溜上去就是八路军办事处。当时除了和沈尹默、乔大壮、潘伯鹰、徐悲鸿、叶浅予这些文艺家往来之外,就和夏衍、阳翰笙、乔冠华、徐迟、冯亦代等人在一起,这些老朋友都扎堆。

问:还有吴祖光。但后来为这个倒了大霉。您也算是这“二流堂”冤案的一个重要成员吧?答:对。后来都算平反了。

问:在重庆的时候您在政府部门工作,是政府的要员。您在“二流堂”里以什么身份出现呢?答:我是经常去的。我一个人生活,工余可以有我的朋友圈子。冯亦代也算是政府要员吧,他是中央印刷厂的厂长,印钞票的!问:您在政府工作,吴铁城不过问您和什么人来往?答:我只要伺候好了他,剩下的时间是我个人的,他不管。第一届漫画展览,我拉他去参观,他还以为黄尧就是我!订了好几张画。

问:是好心,替您捧场!可是搞错了。

答:吴铁城这个人很厚道,热心。他是蒋介石的侍卫长,立了大功,张学良挂国民党旗,是他的功劳。他在日本留学,和张群都是政学系,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蒋介石要用他,因为他能干,有实力,所以受重用。

同类推荐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科学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科学魔术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科学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最受欢迎的开心果。
热门推荐
  • 不要抱怨

    不要抱怨

    没有任何抱怨,不仅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更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超俗的境界。种下牡丹不会收获蒺藜,播下龙种不会长出跳蚤。收成不是梦想出来的,而无疑是取决于我们的播种、侍弄和耕耘。
  • 兽王·宠兽花园

    兽王·宠兽花园

    丹婆婆带着兰虎来到了迷晨森林修炼炼丹术。在这里生活了两个星期后,兰虎有一次在追逐一只偷丹的野蜂王时意外发现,在这个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中竟然还隐藏着一个古老的神秘部落——桃花源。兰虎受到邀请参加桃花源的祭祀大典,却突然发现,新联盟的魔爪也已经悄悄伸入到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之中。新联盟为了获得强大的力量。派出独孤奇混进祭祀大典,企图救走被桃花源封印近万年的太古凶兽。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 腹黑总裁的美女保镖

    腹黑总裁的美女保镖

    镜头一:稀里糊涂被夺去了初夜,始作俑者振振有词:“你强要了我,得对我负责!”“女人强要男人?说出去也没信”“女上男下式,还说不是?”。镜头二:“你到底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行吗?”“我就是喜欢你不喜欢我,你改啊。”镜头三:“老公,我像什么呀?”“你像孙悟空。”“啊?我像只猴子?”“你永远逃不出我如来的手心。”
  •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大院,涉及其环境特色、营造兴建、建筑趣谈、装饰艺术、楹联匾额、百年传奇等。
  • 月殇传

    月殇传

    四个人均是独挡一面的高手,加上地位尊贵是四大爵主手下的首席大将,镇守诺特图大陆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被喻为“四流武爵”。因此占据了武爵榜的首位,大陆上似乎还没有哪一个人够胆去挑战四人中的任何一个,除非他不想活了,反之亦没有人能值得四人出手。但没有任何的事物是百分百的,连夜空中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何况世间的红尘之物。
  • 恨无常之护龙小将

    恨无常之护龙小将

    “人世无常,我们谁也改变不了。”当卫宗远听到这句话时,终于放弃对心中最后那一点执着。纵然他是万众敬仰的大侠,纵然他的武功天下第一,却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这个江湖已经不属于他了。如果你喜欢传统武侠,你一定不能错过我的小说;如果你喜欢具有新气象的传统武侠,也一定不能错过我的小说,因为我写的是反传统的传统武侠。
  • 废土行走者

    废土行走者

    “”我从黑暗中崛起,在这个绝望的世界中寻找光明。”核爆之后的世界,在这个废墟世界中,一个从实验室苏醒的少年如何挣扎这个废土时代。
  • 师道成圣

    师道成圣

    带着梦幻西游的智脑,穿越到了西游世界,开启了师道系统,得到了梦幻家园所化的仙府。在这方世界开宗立派,为自己妖、魔、鬼、怪的徒儿,与漫天的神佛,争一份天道之机。
  • 快穿之传说中的恶毒女配

    快穿之传说中的恶毒女配

    我是自愿拯救小说悲惨男配并包办男配婚姻的,不是系统逼的。我发四。
  • 大晋太宰

    大晋太宰

    留下羊车望幸典故的晋武帝司马炎撒手人寰,司马衷登上帝位。诸侯王蠢蠢欲动、门阀世家筑起壁垒,内附胡人待机而动。此时、四帝共治的罗马,君士坦丁大帝蓄势待发。此时、南亚大陆上,笈多王朝庇护的婆罗门教扭转颓势,重新占据主流。此时、萨珊王朝将要开启波斯第二帝国的黄金之世。此时、司马季还在躲避过分热情的燕王府侍女……他强任他强,老子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