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2500000004

第4章 坎坷英雄路(3)

经过刻苦的学习,在学堂的一期学员之中,冯国璋是成绩最优异的学员之一。当时,他几乎是“每试辄冠”,在步兵科中只有梁华殿与他一样成绩优秀。而同时期的炮兵科中,像冯国璋一样优秀的,便要数段祺瑞与王士珍了。冯国璋和这些人一起,后来都成为了北洋军阀的主要领袖。毫无疑问,他们后来的成就是跟这四年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

在北洋武备学堂期间,虽然冯国璋把自己的主要学习精力都放在了军事知识上,但是他心底上依旧没有忘记那个一直没有实现的理想: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其实,冯国璋成为军人,真的只是一个偶然。如果他岁试顺利,如果他家财雄厚,他是应该会继续走读书科举的路子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冯国璋到了军队以后,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不过,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冯国璋到了军队以后虽然继续在科举上用功,但是这一次他运气比较好,不用考试八股文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说此时的清朝已经废除了八股文和科举,而是在岁试的内容上做了一个改革:写作策论加上算学。更重要的是,岁试还增设了数学附生的名额。换句话说,考生可以通过考数学来获得秀才的功名了。

我们在前面说到过,冯国璋曾经师从清末民初著名的数学家白广川先生,因此颇具算学功底。所以,当他得知岁试改革的具体消息后,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1888年的岁试。这一次,冯国璋如愿以偿地中了秀才!

喜讯传来,冯国璋成了北洋武备学堂里面第一个军人秀才。在他之前,武备学堂还真没有一个行伍出身的人能够在文试中取得功名。一时之间,冯国璋的大名传遍了整个北洋武备学堂。就连李鸿章在听说这件事情之后,都连声称赞道:“不得了,武校出文生矣。”

这次考试的成功,让冯国璋重新恢复了走科举道路的信心。于是,他又接着报考了这年年底的顺天府乡试。然而,幸运女神并没有再关照他。还是由于没有精通八股文的写作技巧,冯国璋在乡试中名落孙山了。用《冯国璋年谱》中比较委婉和隐晦的说法,就是“膺荐未售”。

乡试结束之后,冯国璋回到了天津武备学堂,继续学习他的军事知识。

大概在1889年2月的时候,另外一个坏消息传来:冯国璋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本来,按照原定计划,冯国璋准备等到这年夏天自己从武备学堂毕业之后,再回老家。这下没办法了,他只好向学堂请假,回家办理父亲的丧事。

回到家中,冯国璋很快就陷入到了严酷的现实里面。那时,冯家的状况已经极其困难了。虽然一直以来,有母亲孙钗的全力维持,但是孙钗毕竟也一把年纪了,顶多只能管管家,无法再给冯家增加产业。至于原来在持家的三个兄长,此时同样事业发展不顺,自己养家糊口都很难,别说是照顾大家族了。而冯国璋本人,虽然看起来进了北洋武备学堂,显得很有前途,但是眼下他却需要养活妻子和三儿、一女,肩上的担子同样十分沉重。

在这样的局面下,兄弟几人都觉得此时没有能力给父亲办一个隆重的葬礼。最终,他们只好凑钱买了一口十分薄的棺材,“厝柩宗祠中”,也就是把父亲的灵柩暂时放在冯家的祠堂里面,准备等到家庭经济状况好一些的时候,再选择一块风水宝地安葬。由此可见,冯国璋在没有发迹之前,过的生活可以说是“穷困潦倒”。

几乎可以说,当时唯一支撑冯国璋精神的,便是他在北洋武备学堂的学业。“办完”父亲的葬礼之后,冯国璋回到了学堂,继续完成剩下的学业。

1889年7月,冯国璋修完了北洋武备学堂步兵科的全部课程。在当年的毕业考试中,他名列前茅。

毕业之后的冯国璋,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其实,在他面前有一条似乎早已注定的道路:留在武备学堂当教员。事实上,学习成绩优异、为人干练老成的冯国璋还没毕业,就已经被他的许多老师认为是留校任教的最佳人选。

最终,冯国璋选择了留下来当教员。他心中十分明白,既然走的是从军之路,那么如果一直留在学堂里,自己是很难学以致用,并且飞黄腾达的。

在那样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里,作为一个军人,最好的出路就是依仗军功成就功名。

尽管心中这么想,冯国璋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他知道,眼下自己最需要的,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人,这样才能养家糊口。不然的话,连自己都养不活了,还怎样去追求更高的发展呢?再说,一时之间还真不太好找工作,既然武备学堂有现成的工作,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冯国璋一面任教,一面继续打听各种门路,希望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尽管如此,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冯国璋当教员那段时间,是在学堂里瞎混。

实际上,他的教学还是做得有声有色的,深得其他教员以及学生的好评!

在武备学堂里,冯国璋讲授的是步兵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之中,学生们最难听得进去的便是陆军的各种规范、条例。这些东西是从西方人那里学来的,目的是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作战有力的近代化军队。可是,这样的规范、条例,对于那些旧军队出身的军人来说,根本就是一个束缚,因此很多教员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都遇到了难以让学生信服的难题。可是,冯国璋却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的方法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以身作则,凡是他要求学生们做到的,他自己绝对首先做到。这样一来,就没有哪个学生敢不服从命令了。

就这样,在武备学堂里,冯国璋当教员一当就是四年。由于他是武备学堂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又留校任教,因此被后来的师弟和学生们尊敬地称为“大学长”。也就是在这里,这位“大学长”用自己的智慧和友情结交了很多好友,这就为冯国璋后来功成名就打下了良好的人脉基础。其中,与冯国璋关系最密切的,主要就是曹锟、李纯、王占元和陈光远这些后来名震中华的军事和政治领袖。

冯国璋跟这些人的关系深厚,从几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其一,冯国璋当上总统之后,很快就任命李纯为江苏督军、陈光远为江西督军。这两人加上先前已经当上湖北督军的王占元,都是冯国璋的死党,是他最大的政治支持者。其二,直皖战争中,曹锟打败了段祺瑞。那时,冯国璋已经去世了。曹锟打了胜仗后,专门跑到北京帽儿胡同冯国璋的旧宅去,向他的遗像行礼道:“四哥,我给你出气了。在小站的时候,他(也就是段祺瑞)就打不过我。”

从这些事情看得出来,冯国璋在武备学堂期间,并没有耽误事业发展,反而为以后的飞黄腾达布下了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网。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出身寒微的冯国璋,才最终能够出将人相、名震寰宇!

军队才是用武之地

尽管冯国璋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教员工作,但是十分公允地说,冯国璋在武备学堂任教,确实有些屈才。实际上,在冯国璋心中,也觉得当教员、挣钱养家并不是自己最终的目标。作为一个有着高远抱负的将才来说,他真正的用武之地,永远都是在军队。

因此,可以说冯国璋从当教员那天开始,就一直在谋求着能进入军队去施展拳脚、建功立业。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1893年夏天,冯国璋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淮军名将聂士成的幕僚。

这个聂士成是个什么人物呢?根据史料记载,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早年以“武童”身份加人淮军,曾经跟随李鸿章镇压过捻军和太平军的余部。由于屡立战功,因此当冯国璋给他做幕僚时,聂士成已经官至总兵,正率部驻扎在直隶省的芦台。

聂士成是一个很重视人才的将领,对于文武双全的冯国璋,他自然也是青睐有加。冯国璋后来的卓越表现,也证明了他的眼光是十分独到的。

冯国璋进入聂士成的部队不久,就获得了一次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

1893年秋天,李鸿章命令聂士成,带领部队到东北三省的中俄和中朝边境地区考察。精明强干的聂士成一接到命令,就立即开始准备前往东北。不过,他必须挑选一些得力的助手,随同他前去。尽管冯国璋来部队没多久,但是聂士成很快就想到了他。

在聂士成心目中,这个被誉为“武校文生”的年轻人既有着丰富的军事知识,又有着传统经史的教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聂士成就让冯国璋参加了考察队,专门负责“注说”。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一百多人的考察队于1893年10月21日从锦州出发,开始了历时大半年、行程两万多里的考察活动。那段时间里,他们风餐露宿、爬山涉水、历经磨难,十分详细地考察了东三省中俄、中朝边境的地理地貌。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军事上极为重要的山川、河流、关隘的地理位置,使用新式地理测量方法作了精细的地图描绘。在制作地图的同时,冯国璋便专门负责给地图作注解,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等到考察结束之后,冯国璋便依据这些说明文字,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勘测资料,汇编成了一本极为重要的军事地理图书——《东游纪程》。正是有了这本书,当时的人们才对辽东的地形地貌有了更加精确的认识。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本书,清朝军队才能够在第二年的对日作战中显得从容不迫。

在那段时间里,跟考察队的所有队员一样,冯国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尤其在面对那么多错综复杂的地理状况时,他耐心仔细地加以核对,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冯国璋的严谨作风,让同行的考察队员们十分敬佩,也让聂士成十分欣赏。

回到部队后,聂士成很快就将筹办军械与粮饷的重任交给了冯国璋。俗话说,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军械和粮饷关系到军队的后勤生命线,筹办它们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很明显,此时聂士成已经把冯国璋作为自己的心腹了。

也就在聂士成带领考察队回到芦台之后不久,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正是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以及在随后的甲午战争之中,冯国璋再一次展现了自己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踏实的作风。那么,这次起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熟悉亚洲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实际上,早在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之前,朝鲜就于1884年发生了一次“甲申政变”。在这次政变之中,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政府,就与政变的幕后黑手日本发生了外交乃至军事冲突。后来,由于袁世凯等人的努力,清政府才保住了在朝的宗主国地位。

1894年的东学党起义,实际上依旧是日本人在作乱。当时,朝鲜政府表示自己没有能力平息事端,需要清政府出兵予以支持,也就是所谓的“代戡”,并署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此时,日本人也对清政府的出兵表现出极大的支持,而实际上他们正是想借这次机会与清军再次发生摩擦,最好是爆发战争。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朝鲜,并逐步实现他们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狼子野心!

在接到朝鲜政府的请求之后,负责外交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时之间不知道日本人到底有何打算,因此对于出兵朝鲜十分的犹豫。不过,没过多久,时任“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凯向李鸿章发来一封密电说:“日人盼华速代戡”,而且日本人“似无他意”,也就是让李鸿章放心,出兵朝鲜不会出大乱子。

李鸿章这才不再犹豫,立即派遣直隶提督叶志超率领一支淮军入朝“戡乱”。而聂士成所在的部队,也在这次入朝部队之中。就这样,冯国璋作为部队的押粮官,也来到了朝鲜。

然而,李鸿章的犹豫已经延误了战机。当1894.年6月11日聂士成率领部队乘船抵达朝鲜牙山时,日军早已于6月2日抢先登陆朝鲜。几乎可以说,正是由于李鸿章“避战自保”的错误战略,天真地认为日本人不会先发制人,才注定了接下来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清政府的在朝官员依旧按照这种战略与日本人打交道,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再也不是那个能够雄霸亚洲的“天朝上国”了。后来居上的日本帝国主义,才不会买这笔账。

7月23日,入侵朝鲜的日军占领了朝鲜王官,并攻下了清政府驻朝总理公署。两天之后,7月25日,早已埋伏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的日本军舰,在清朝军队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袭击了从朝鲜返航的运兵船,高升号被击沉,七百多清军遇难,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在发动海上攻势的同时,日本陆军也向驻守牙山的聂士成部清军发动了进攻。由于毫无防备,加上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匆忙应战的聂士成部几乎是独立无援地与日军作战。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假如再没有援军赶到,继续作战下去,聂士成的军队将会全军覆灭。眼见于此,冯国璋机智地向聂士成建议放弃牙山,撤退到欢驿,与叶志超的主力部队汇合,以集中力量对抗日军疯狂的进攻。

聂士成接受了冯国璋的建议,果断地率部撤到了欢驿。然而,当他们到达欢驿时,却发现这里早就没有了清朝守军。胆小怯敌的叶志超,早就带领部队弃城而走了。看到这个场景,聂士成心里明白,欢驿同样守不住了。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率领部队退到了平壤。

同类推荐
  • 李嘉诚传

    李嘉诚传

    李嘉诚是全世界华人商海扬帆的成功典范,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越来越多的人在探究他成功的原因。李嘉诚的成功是否能被复制?从没有知识,没有金钱的下层穷苦孩子他是如何成长为拥有庞大资产的华人首富?阅读完本书,相信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李嘉诚传》以时间为轴,用大量详实的资料描绘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从他出生、童年、逃难香港,到做塑料花起家、1979年成功取得和记黄埔控制权、建立地产王国;再到介入卫星电视及电讯领域,以详尽的资料展现了李嘉诚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本书分为吴稚晖、梅贻琦、黄现璠等部分。
  • 林则徐家书

    林则徐家书

    综观林则徐一生,是典型的宦海人生,与家人聚少离多,然而,林氏之于家的责任心却并未因此少一分半分,此次结集的十多万字的家信,皆依其有据可查的手稿整理而得。细读起来,字里行间,无不催人泪下,其文纵横捭阖,气势磅礴,论述精当,感情真挚;有涉及行政治理难题,军事布局谋略,民族问题剖析,治安暴乱平定,鸦片治理前因后果,其内容之丰富,文笔之精妙,两百多年来,窃以为除后来者梁启超先生稍稍足以并肩,余人皆不可及。
  • 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图说世界名人: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客观叙述了托尔斯泰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致力于农民教育事业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使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及创作思想。
  • 将星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

    将星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这就是我们编撰《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的初衷。该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该书主要包括战史、战场、战役、战将和战事等内容,时空纵横,气势磅礴,史事详尽,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最最有阅读和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亲爱的我们还要不要一起走下去

    亲爱的我们还要不要一起走下去

    这是一段让人笑到想哭的爱情段子;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温暖回忆;这又是一本关于生活的流水账。记录的是糊糊和来来相识、相知、相爱,最后又不得不分开的一个个片段。
  • 三时系念仪范

    三时系念仪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最喜欢的人

    最最喜欢的人

    布笙布小妞心虚地笑笑,偷偷嘀咕明明是棉花糖才对,嗯,那棉花糖还是好不容易骗他买的。他大她六岁,他让她叫他“小叔叔”——第一次遇到他,她觉得他好好看,他背对夕阳时和老奶奶打招呼的微笑超温暖;第一次窝在他怀里,他抱着迷路的她找回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说谎,她心跳得超级快;第一次亲吻他,是他用超级赞的厨艺把她喂饱,脸颊上亲吻响亮……然后,纠纠缠缠的十年过去了,豆瓣上“92年大叔求温暖萝莉谈谈心”的帖子都铺天盖地了,心急不已的布小妞也终于长大了,告白这件事被她郑重地提上了议程!但是初恋女友、拜金女友、备胎女友……温暖牌小萝莉火大了:“我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就看中你了,你难道不想负责任吗!”
  • 穿越沦为小宫女:废后难当

    穿越沦为小宫女:废后难当

    飞来横祸,夏微无耻的穿越了,一醒来就被眼前的情形吓到,娘呀,这个一脸凶目瞪着她的男人是谁?都说她不是本尊了,无耻的暴君皇上还不肯放人,皇后娘娘摇身沦为小宫女。
  • 仙师惊情

    仙师惊情

    望断天涯觅海角,回首地老顾天荒。不管你是人是仙还是妖,都是我心中所爱。如果你是天地不容,那我就为你与天地为敌。假如爱是一条不归路,就让我陪你走到最后一步。妖魔鬼怪,天打雷劈,就算还剩一口气,也要用这一息之念想着你。
  • 异世之阴阳双修

    异世之阴阳双修

    造化乾坤决,改人生死,变人命运,一块废才成了宝,天生冷傲的风敖天,走了一条强者路,盘横在手荡平诸魔,横扫红月大陆,站在世人的颠峰,俯视众生,天之脉,天之神,一段天脉传奇,几个纠结的爱情故事。
  • 人性与人生

    人性与人生

    这是一本向世人提供人生智慧,启发人从解读人性、顺应人性入手,精于做人、应世、处世,以谋取一己之私利的书籍。读着读着,我不禁为本书视角的独特,观点的鲜明,论述的精辟所感动,萌生了想写点什么的感想。
  • 重逢旧时光

    重逢旧时光

    27年来风平浪静,眼看进入大龄队伍,却忽遇桃花朵朵,是时来运转还是另有隐情?谁是知已?谁是蜜友?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又是谁不可触及的伤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尊于世

    帝尊于世

    这是一个关于强者无敌之后的故事,在这里你能看到儿女情长,能看到侠肝义胆,能看到相濡以沫,更能看到最会讲道理的“天下第一”拿着刀剑伸出拳头与人“讲理”。
  • 独立的女人更幸福

    独立的女人更幸福

    “《独立的女人更幸福》是一本定位于新时代女性的时尚励志类读本。《独立的女人更幸福》教给女性读者以赏识自我、开发自我的方法,不但如此,还会给女性以自信,让女性更具魅力。这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女人成功书”,因为女性的成功也许同男性一样,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捕获机遇。但是女性也有自身的优势,那就是女性的“软实力”。《独立的女人更幸福》会依据现实,鼓励女性勇敢地正视自己,拿出自己的优势,运用自己的资本,成为一个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