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1900000004

第4章 80后不能承受之重(1)

一毕业就失业

对80后来说,这个社会对于他们实在是太过残忍。他们出生在比父辈幸福的温室里,在父母亲人的宠爱中成长,却要在成年后忍受比父辈们残酷许多倍的激烈竞争。80后所面临的众多困境已经有专业名词来概述——“独生子女”、“就业难”、“剩男剩女”、“啃老族”……每个问题都难以避免地延伸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而当代80后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莫过于“就业难”,一毕业就失业。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中流行着一首网络歌曲,短短几句歌词就唱出了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所遭遇的尴尬处境:为了找到好工作,精心制作了简历,却被招聘方随手扔掉。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并且逐渐影响到了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就业大军中的一大主力——8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就变得愈发艰难了起来。

在中国,“大学生”曾经是“天之骄子”的代名词。然而等到80后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却已经是风光不再。他们蓦然间发现,社会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高薪和令人艳羡的职位在等待着他们,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许多企业甚至减少了招聘需求。对于很多人来说,毕业并不意味着一个辉煌的开始,相反,毕业就等于失业,前方并不光明。

从2009年的9月份开始至今,毕业于广州某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刘佳妮一直忙于找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中。然而却始终未找到满意的工作,她也看不到什么出路,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到底在哪里。

之前为了找到能够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刘佳妮放弃了家人给她介绍的在本地的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的工作,选择自己出来找工作。在上千份简历石沉大海之后,仅有数十个企业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在这些企业中,只有一家深圳的私营企业让她觉得有一点希望。然而,要想进入这家企业,需要经过3轮培训和考试。

企业组织的培训耗去了她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连春节也只放了3天假,在别人还沉浸在节假日的愉悦气氛中时,她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备考当中。“这份工作对我很重要,现在我觉得自己就像沙漠里的骆驼,已经耗尽了储存在驼峰里的水,急于找到水源补充水分。考试之前的那几天我没日没夜地复习,终于通过了第一次考试。”说起备考的艰辛,刘佳妮依然“心有余悸”。然而接下来的考试还没有开始,她就听说了一个坏消息——这家企业的招收名额将会大幅度消减,她又开始担心“霉运”会降临到她的头上。

过度地担忧、紧张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让刘佳妮寝食难安,她甚至后悔自己放弃了家里人给安排的工作,而选择单枪匹马在社会上闯荡了。

刘佳妮并不是个案。和她一样,千千万万在招聘会现场奔波忙碌的80后毕业生,都面临着同样棘手的难题。

早在2007年10月底教育部就曾经发布消息说,截止2007年9月1日,有351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尽管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54万,但仍然有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而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2009年,等待就业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有611万,当年就业率为68%,待业人数196万。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还在攀升,成了630万。如果加上前几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2010年人才市场上大约有1000万左右的大学生在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古代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到了现代,很多80后们也不得不哀叹“就业难,难于上青天”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80后毕业生们开始降低自己的就业起点。他们认为,“现在如果不找,以后也不一定能找得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努力。”先就业后择业,成为了许多80后做出的现实选择。

“如果再找不到工作,我就只能回安徽老家了。”来自安徽一个小城市的贺楠因为找工作的事已经犯愁了很长时间。由于是外地生源加上毕业于非“211”的大学,直到2010年6月15日他还没有签署就业协议。他心急如焚,家里更是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一个堂堂大学生怎么能连个工作都找不到呢?”因此,或多或少地施加给他一些压力,让他心里的石头又加重了一些。而在学校里,辅导员找他谈过很多次话,催他赶紧找个单位签约,先就业再择业,因为他再不签就业协议就会影响到班里的就业率。

在这之前,贺楠面试了几十家企业,其中有国企,有外企,也有私营企业,然而几乎没有一家是双方相互满意的,“当然,看不上我的比我看不上的要多。”贺楠坦诚地说。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对营销业务也不太了解,这些是贺楠遭到拒绝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对全国1044家用人单位的调查中,“缺少实习经验”以51.7%的比例排在用人单位拒绝应聘大学生的第一大原因,其次是“专业技能水平低或学习能力不强”(43.3%),第三是“专业不对口”(40.4%)。

根据国内较权威的教育咨询公司麦可思所做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大学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的提高幅度低于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的升高幅度,“211”院校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为53%,非“211”本科院校为52%,高职高专为51%。

从这些数据中也不难看出,80后毕业生之所以会“就业难”,与其自身、与中国的大学教育也是不无关系的。

然而,尽管困难重重,矛盾也不少,社会上“大学生就业寒冬”也已经叫喊了好几年,可是年年“冬天”年年“过”,最后依然还是能迎来和煦的春天。实事求是地说,80后大学生想要找到一个工作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找到一个理想的、称心如意的工作。面对“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况,首先要做的便是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否则,“就业难”就成了老大难。

北漂族的梦想与未来

漂,从字面上看,就是“在水面上浮动的票”。或许古代的人在造字之初就已经深刻体会了漂泊终究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最终还是要沉淀归根。

这也是北漂一族的真实写照。

“北漂”,是一个既温暖而又无比残酷的词汇。温暖的是无数个北漂人为个人的理想而努力拼搏,希望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打拼出一片天地。残酷的是这个城市所带来的非同一般的生存压力。北京是一个闪光的名词,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圣殿。在很多北漂者的心里,北京永远是充满了成功传奇的舞台,是证明他们能力的最好舞台;北京代表着一种充满了挑战性的生活,是北漂者不愿意沉迷于安逸生活的最好出路;北京也是一个能够承担寂寞的城市,因为这里没有观众,是舒缓生存压力的出口。对他们而言,北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它还是一个温暖的心理词汇,北京是方向、目标和翅膀。

北漂一词来源于一个小故事:在水下的鱼类都有鱼鳔,通过鱼鳔鱼类才得以调节身体比重上升或者下降,唯一有一种鱼没有鱼鳔——鲨鱼,为了不让自己沉入海底,鲨鱼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游动。那些北漂族,他们就像是没有鱼鳔的鲨鱼,在北京这深不可测的大海中起起伏伏,为了能够生存下来,不沉入海底的最深处,他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每时每刻地游动,这海上时有风浪,他们依然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即使生活漂泊不安,但这些没有“鱼鳔”的人们,依然在通过不断的努力而获取在北京的生存。他们漂泊动荡,他们不断努力,希望得到这城市的认可,最终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来到这个城市;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捧着一颗被现实摔得粉碎的心离开这个城市。北漂一族,是这个世界上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的最形象的体现,是都市背景下最具戏剧色彩的变幻人生。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归宿,北漂的人也不例外,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往往在寻找的过程中,怅然若失。

是什么让他们依然坚持了下来?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漂到北京?

是梦想!

不论是作家、画家、歌手、演员、IT工作者,还是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打工者,身为北漂一族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北京寻梦,寻找个人理想和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在那些怀着明星梦漂在北京的80后年轻人心中,“北影厂”可以说是最接近梦想天堂的地方,在北影厂的门口总是有一大群人聚集着,他们等待着自己人生中的伯乐。从这群人中走出来并为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王宝强了。这个出生于1984年的憨厚少年,无疑是北漂一族的典型代表。他凭借着自己本色的表演打动了很多人,而他的北漂经历,也同样令人动容。

1999年,王宝强揣着家里好不容易为他凑起的几千块钱来到了北京,那个时候,他的演员梦正酣。作为一个6岁学武,在少林寺学了不少拳脚功夫的年轻人,他渴望成为像李小龙那样的“功夫之王”,然而,现实却远没有这么一帆风顺。他当过很多大牌明星的替身,当过淹没在几千人里的群众演员,还当过武打演员,拍戏的时候身上受的伤不计其数。这些伤痛还不是最苦的,在这个追梦的少年心中,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的生活离着梦想渐行渐远。北漂的日子里,他只能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吃最便宜的饭菜,在连武打演员都没机会做的时候,他不得不跑去当刷墙工和建筑工。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北影厂门口每天都会有人来挑演员,于是,王宝强开始起早摸黑地守候在北影厂门后,加入“等候大军”,希望能够被派到哪怕一个小小的角色。在日复一日、看不到希望的等待中,有些人绝望了、放弃了,然而他却始终坚持着。

天道酬勤,命运终于开始青睐于他。他先后参演了李扬导演的《盲井》、冯小刚导演的《天下无贼》,直到在《士兵突击》中担纲男主角,王宝强的北漂生涯变得越来越顺利。正是因为对梦想的不懈坚持,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然而,即使北京是如此光鲜亮丽的城市,也依然会有晦暗的角落,在那里依然生活着许许多多在北京“找不到北”的北漂一族,他们中,有些人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过着朝九晚五、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只是心中早已没有了初闯北京时的激情和勇气,梦想似乎已经被枯燥的生活侵蚀得无影无踪;也有些人在经历了生活的重重磨砺之后,依然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最初的梦想在现实的冲刷之下变得支离破碎,他们的奋斗、努力与残酷的社会激烈地碰撞着,最终甘拜下风,消失得无影无踪。当耗尽了所有的力量,他们所能做的,就只能是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独自舔伤,或者离开这里,回到二线、三线城市。

在北影厂门口还有许许多多像王宝强一样怀揣着明星梦的80后年轻人在那里日夜蹲点守候,他们期望着有一天能够被某个大导演看中,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像周润发、巩俐那样的大腕。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王宝强那样幸运,生活中更多的是失意的人。北影厂承载了许多人的梦想,但是现实却是冷酷无情的,这些失意的北漂们,过着艰辛的日子,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下去。当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甚至会选择卖血来继续维系自己的梦想,女孩子们甚至靠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为了梦想付出最为沉重的代价。

除了北影厂,还有一个北漂的中心词汇就是“中关村”,这个号称是中国“硅谷”的地方,吸引了来自全国的80后年轻人的目光。那些年轻人,把它作为一个绚丽的梦想,为目标不断地奋斗着。然而中关村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美好。随着社会的发展,软件、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逐渐出现了过剩的趋势,许许多多怀抱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一踏入这里就体会到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找不到工作的他们为了维持生活甚至不得不去卖盗版碟,或者靠贩卖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为生,最初的梦想和锐气被艰难的生活打磨得越来越淡薄,最终消失殆尽。

他们是漂在北京、渴望着真正融入这座城市的北漂人,他们心目中的北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像磁铁一般吸引着他们前去,他们本以为只要来到这里,就能够置身于光芒之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搏,可是当他们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的时候,才明白那其实不过是别人的北京,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无奈之痛,精神上四处漂泊、无以为家的孤寂感,是心中无法言喻的切肤之痛。

“如果说北漂是一艘船,当我们登上这艘船的同时,我们就开始了漫漫的漂泊之旅,或许是如郑和下西洋那样虽历经坎坷但满载而归,或许如同泰坦尼克那样奏出一首悲壮之曲。当我们被推上浪尖的那一刻,不必因为可以极目眺望而欢呼,当我们被抛入浪底的深渊,也不必被凶险所吓倒。因为无论如何,征途就是我们的财富,风浪就是我们的伴侣。”也许,每个人漂在北京的理由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坚信,每一个人都是抱着理想漂在北京,每一个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在耕耘着自己的无悔青春。只要还有理想,撤退与留守便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要一直坚持着理想。

同类推荐
  • 我读故我在

    我读故我在

    “我读故我在”源自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读”和“我思”是最好的对应。著名出版人俞晓群搜集两年多专栏文章,除后记外共计九十九篇文章,结为此集。全书从出版人、名作者写到媒体人、书装者;从论选题、约稿写到书出版、逛书店。书人江湖,逸闻轶事,皆亲切有味,涉笔成趣。其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出版业细节趣闻,“在场”的记述、特色的点评和解读,无不体现了一个出版人的“书之爱,出版之爱,文化之爱”。
  •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我以为妈妈是港湾、是依靠、是最后的壁垒;却发现,她也曾是别人的孩子,也渴求关爱和宠溺。我以为爸爸是头顶的天,是身后的树,能永远用最有力的手臂给我支撑;却发现他也会变老,老得需要我去呵护和照顾……妈妈也会想妈妈,爸爸也会变老,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无助,我们要抓紧时间爱他们。
  • 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

    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

    唐小平的个人专著《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就要出版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说起来,我和唐小平的人生经历有些相似之处。我们所学专业相近,我大学读的是中文专业。她学的是文秘专业。大学时代,我爱好文学,曾撰写了不少文章刊登在《湖南日报》等报刊上。这些作品为我毕业找工作进铁路提供了很大帮助。唐小平最初在基层站段工作,她钟情写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2001年,我和她同一批经过公开招聘考试分别进入广铁集团办公室和广州铁道报社工作。唐小平到报社后,13年来,她一直在长沙记者站坚持笔耕,现已成为广铁集团管内小有名气的一名深资记者。2013年11月,我调到了广州铁道报社工作。当她把这部书稿放在我面前,我读着这本书,仿佛看到了她成长的脚步。能成为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并为她写序,我感到高兴。在这里,不妨谈谈对她个人及她发表作品的感受。
  • 你的委屈,终成治愈(精装纪念版)

    你的委屈,终成治愈(精装纪念版)

    每两个人之间就有一场博弈,每一场博弈都在寻求平衡。我们和熟悉的、陌生的人构成纵横交错的网,我们同时在和无数人玩跷跷板。54个小故事,54次和另一个自己从博弈到言和的内心体验。这里的冲动、不平、失望、心慌、委屈,你都有过。时间的大风吹走砂砾,剩下闪着光的治愈和希望,正是留给你的。有一天,蓦然发现,那个给你委屈的人也悄悄给了你治愈,那个和你博弈的人也自始至终陪伴你。这才是真相,也是生活的希望。
  • 人生三道茶

    人生三道茶

    “青年是道苦茶”,“中年是道甜茶”,“晚年是道回味茶”。这种情怀是经过几多历练后才有的一种通透、豁达。有茶的人生又怎能缺得了风景?“江南瓦”“江南柳”“江南岸”……作者用美丽的文字语言记录着诗一样的风景、茶一样的人生,不虚美、不造作,处处流淌着一种清新,一种唯美,渗透着一种对人生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
热门推荐
  • 灵狐岛之水国崛起

    灵狐岛之水国崛起

    水国国王系冰花魂魄化身,爱上了抚养长大的谋士,却因黑暗力量的到来只能与爱人隔绝。水国为了抵御黑暗力量,造十二座岛,派谋士出使四国借粮。谋士大获而归,得到了诸国的美人,并被封为太平王,代理水国政事。随着黑暗力量的增加,冰花逐渐调零,谋士必须找到勇士,寻到卷轴,方能度过劫难。人类与异域的神力对决的同时,五国之乱也拉开了帷幕。
  • 圣徒

    圣徒

    一生行善的神父,在除魔行动中不幸身亡,却转世成了贵族子弟,不但有超人的魔法天赋,还有高手作靠山、圣兽当小弟……让我们开始一段奇妙的香艳之旅吧!
  •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先介绍推理,后介绍论证,系统论述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在推理部分,先考察演绎推理再考祭归纳推理,先考察简单句的推理,再考察复合句的推理,最后是考察如何推出结论的一些重要方法。在论证部分,先考察对论证的削弱、加强和假设,后考察解释和评价,最后考察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 星空之超维度进化

    星空之超维度进化

    空间站贸易?你找宇宙经济学家去。星球殖民?你找行星探险家去。科技大爆炸?你找那帮难缠的科学家去。人口就业社会福利?你找社会学家去。宇宙联盟协约?你找文明外交官去。种族间文化交流?这个你去,不过记得人类文明的高贵姿态。那我干啥?混吃等死?NOnono,我负责将人类文明的大炮对准每一个敢于挑战人类文明尊严的勇士,他们将在由舰炮的闪烁组成的人类文明的铁血战书下颤抖,如同英雄般在光焰之中化作灰灰。人类文明屹立于星空之上,我们的战舰将镇压银河!哦,对了,记得要热爱和平,好战是不对的!
  • 有个武侠系统四处玩

    有个武侠系统四处玩

    这是一个收集癖的冒险故事,“打打打打劫,把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交出来。”
  • 我们是邻居

    我们是邻居

    涂海燕认为:二婚女人找男人,工作体不体面已经不重要,最主要让自己省心,还有,身体一定要健康。这么一看,她隔壁住的成哥挺实用。
  • 快穿:我专养boss

    快穿:我专养boss

    听说狗尾巴草下,埋着猫咪的恋人。听说精分的影帝,所有人格都只喜欢她。听说自闭的少年,为他的女孩画了一张画像。听说残暴的帝王,跟他的宠妃跑了。……系统很崩溃:“你踏妈快点,这个世界要崩了!”“好好好。”语笑挣扎着从土里爬出来,满身是泥的她环顾四周:“boss在哪儿呢?让我来!”
  • 快穿:男神追我嘛

    快穿:男神追我嘛

    遇见不一样的男神,开启不一样的故事,你,期待吗?(伪快穿,独立故事,大概什么类型都写,文风轻松欢快,作者新手上路,文不一定写得好,但人很可爱)。
  • 愤怒的苹果

    愤怒的苹果

    九年前,亮气刚来的时候,书记王旗红嘻嘻哈哈陪着他,又是讲黄段子又是拍膀子亲热得了不得,还亲自卷了裤腿陪他过了南边的那条河,河水真凉。他们往南走了好远好远,南边都是坡地,留不住雨水,不好种庄稼。“这么大一片地我都想包了。”亮气指了指周围的坡地对书记王旗红说,书记王旗红说亮气你随便,这地你想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就像使唤你老婆,你使劲使,不使劲使你就是个脓包!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根利箭,“嗖”的一下子九年就过去了。
  • 锐读(第18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第18期·悬疑新主张)

    疑作品是一个社会的窗子,我们站在窗外,窥视里面的喜怒哀乐。 用有意思的悬疑作品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