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7500000002

第2章 谜语的基本知识(1)

一、谜语概述及风格

所谓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古代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

谜语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主流、民间、典雅和通俗四种风格类型。

主流

这样的谜作多产生于某个时期、某种场合,多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而特别创作的。其特点是主题突出,内容严肃,针对性强,效果显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具有主流性的特征。

民间

民间风格的猜谜多以百姓常见、熟悉的事物为谜材,谜面语言朗朗上口,易记易传。大多数民间猜的谜都属于这种类型。

典雅

典雅风格,又称“书家意”。此类谜作注重文采,书卷气浓厚,多以典故入谜,或以前人诗词名句做面,在扣合上追求贴切自然,浑然天成。猜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通俗

这样的谜猜起来障碍要少得多。因为谜面多源于生活,使用通俗的语言。即使是成句,也是平易近人的。在扣合方面,即使有别解,也只是汉字一字多义等手法。通俗并非庸俗、粗俗,所谓“俗而不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大众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谜语的起源

谜语来原于中国古代民间,是古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无法把谜语的发明权落实到某一个人。

谜语最初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表现。后经文人的加工、创新有了文义谜。一般称民间谜为谜语,文义谜为灯谜,也统称为谜语。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经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

据《书经》“汤誓篇”中记载:“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太阳呵,你什么时候才丧亡呢?让我和你一同去死吧!相传夏代帝王夏桀暴虐无道,民怨冲天,老百姓不敢明言,私下里用隐语发泄怨怒之情,于是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夏桀曾说过:“我有天下,如同天之有日,日亡我就亡。” 这首歌谣采用隐喻的手法,诅咒暴君夏桀,可以说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萌芽。再如见于《周易·归妹·上六》篇的商代短谣“女承筐”,也可算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记录之一:“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它运用传统谜语常见的“矛盾法”,巧妙地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景,又“回互其辞”,使人不易猜着,近似一则谜语。这只是谜语的“胚胎”,在当时,也没有类似的专门名称。

最早的谜语,先由民间集体创作,口传心授,当初并未引起文人的注意,所以在文字上没有反映出来,这样就形成了长期流传在不识字的劳动人民口头上的民间谜语。此外,主要是在上层社会和文人中流传的文字谜,由书面传播。

三、谜语的组成

谜语一般是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部分组成。运用特殊方法制成的灯谜,还有谜格。

谜面

谜面是谜语的脸面,也是谜语的主要部分,是供人来猜的说明文字,是为了揭示谜底(答案)所给的条件或是提供的线索。

谜面可以说出来让人猜,也可以写出来。一般地讲,民间谜语(以事物谜为主,包括简单的字谜)口述的多,灯谜差不多都得写出来。

比如,有这么一条民间谜语:

大姐树上叫,

二姐吓一跳,

三姐拿刀砍,

四姐点灯照。(猜四种小动物)

这四句就是出的谜题,也就是谜面(谜底是蝉,蚂蚱,螳螂,萤火虫)。

这四句就可以说出来,让人来猜。

我们再看灯谜的谜面:

三市尺不是米(打一字)

凤头虎尾(打一字)

这样的谜面就要写出来,因为答案(谜底)得反复琢磨琢磨。头一个谜底是“来”,因为三市尺是“一米”,“一”“米”上下一合,是“来”字(这个谜不能猜“米”字——“不是米”)。第二个谜底是“几”字,因为“凤”字的“头”(上部)和“虎”字的“尾”(下部),正好都是“几”字。还有一些谜语,谜面没有文字,而是由图像、实物、动作、符号、数字、字母,还有棋谱、篆刻等形式组成的。

谜目

谜目就是给谜底限定的范围。谜目是联系谜面和谜底的“桥梁”。它的作用有点像路标,给人指明猜射的方向。

谜目附在谜面的后边,比如“打一字”,谜底就限定了是一个字,不能是两个字,三个字,也不能是什么东西。“打”是“猜”的意思,“打一字”就是“猜一字”。

一般谜目规定的谜底是一个,也有的是两个或者几个。比如:

客满(打二字)

谜目规定了谜底有两个。用会意法来猜,谜底就是:促,侈。“客满”,表示人已经足够了,“人”(变形为立人“亻”)“足”合成“促”。也可以表示人已经非常多了,“人”“多”合成“侈”。

谜底

谜底就是谜面所提出问题的答案。谜底字数一般很少,有的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组,有的是一种事物的名称或者动作,最多也不过是一两句诗词。有趣的是,有些灯谜的谜底和谜面互相调换以后,还能成谜。比如:

泵(打一成语)

“泵”字,“石”在上“水”在下,用会意法猜出谜底:水落石出。反过来,用“水落石出”作谜面(打一字),它的谜底就是“泵”。

谜格

对有些读者来说可能有些陌生。其实,大家都曾经遇见过它。在1986年的春节晚会上,节目主持人给电视观众们出了一条谜语:

制服成了坎肩

要求猜参加晚会演出的一位歌唱演员的名字。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主持人宣布谜底是:“殷秀梅”。主持人解释说,制服成了坎肩,是因为袖子没了,所以谜底是“殷秀梅”(因袖没)。大家这才恍然大悟,不禁哄堂大笑。这条谜语就是用谜格制成的,用的是“梨花格”。不过当时主持人没有点明。

谜格产生在明代。当时,由于灯谜的不断发展,通常使用的制谜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人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谜格,借助它们来制作谜语。按照谜格的规定,或者把谜底中字的位置移动一下;或者把谜底中的字读成谐音(就是字音相同或相近);或者对谜底中文字的偏旁部首进行一番加工整理,然后再去扣合谜面。前面的例子就是把“殷秀梅”谐读成“因袖没”,而后扣合谜面的。

四、谜语的分类

一般地讲,谜语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事物谜,就是常说的谜语;另一类叫文义谜,也就是常说的灯谜。

事物谜

也叫做民间谜语,儿童谜语。除了少量的字谜以外,事物谜的谜底大都是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和“物”。比如动物、植物、各种器具、用品、人体器官、自然现象、宇宙天体……

它常常采用朗朗上口的民谣或者短诗歌的形式。比如:

猜动物: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有尾无毛,有翅难飞。 谜底:鱼

猜植物:有丝没有蚕,有洞没有虫,有伞没有人,有巢没有蜂。 谜底:莲藕

猜机器:别看名字消极,其实却很积极,成天忙着劳动,干活特别卖力。谜底:拖拉机

猜用物:哥俩一般高,出门就赛跑,老是等距离,总也追不到。谜底:自行车

猜日常用品:有嘴不能说,有肚不吃馍,虽说无胃病,黄水吐得多。谜底:茶壶

猜人体器官:根底不深站得高,要长要短看爱好,为求姿容仪态美,难计功夫费多少。谜底:头发

猜自然现象: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 谜底:雾

猜劳作: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谜底:插秧

文义谜

文义谜也叫灯谜。它的谜底是表达任何一种意义的文字。所以谜底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包括单字、各种词语、词组、短句,等等。

请看下面的一些文义谜:

庄稼人(打一作家名)谜底:田汉

归心似箭(打一称谓)谜底:思想家

以德服人(打一辽宁省地名)谜底:抚顺

高速抽杀(打一音乐名词)谜底:快板

指头触电(打一字)谜底:摩

灭鼠运动(打一军事名词)谜底:消耗战

遥望祖国宝岛(打一体育设施)谜底:看台

事物谜(民间谜语)和文义谜(灯谜)的区别

事物谜和文义谜都是谜语,它们有共同的地方。比如,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都有谜面、谜目和谜底。

先看一个民间谜语:

谜面:七层褥子八层被,一个黑儿里头睡,有个红儿来叫门,蹬了褥子踹了被。谜目:打一娱乐用品。谜底:爆竹

再看一个灯谜:

谜面:留发。谜目:打一成语。 谜底:置之不理

二者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比较一下就清楚了。

1.谜面和谜底的扣合方式不同

民间谜语,除了少量的字谜以外,大部分都是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的。谜面抓住要猜的事物,对它的外表、形体、性质、色彩、音响、出处、用途等各方面突出的特征,用拟人、比喻、夸张、暗示等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出来,让人们根据谜面所提供的线索,通过联想、推理、判断来猜中谜底。

灯谜,是根据文义(文字的含义),使谜底和谜面相扣合,所以也叫文义谜,又叫“文虎”“灯虎”。灯谜是我国特有的文字游戏。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义、音、形。灯谜的制作就是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状象形等义、音、形变化的特点,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下面,我们讲两个例子,大家会对它们在扣合方式上的不同有更深的了解。

例一,谜底是“燕子”。

民间谜语的谜面是:有位小姐黑又黑,来时天公放春雷,故居就在屋檐下,为增春色满天飞。

而灯谜的谜面是:北京零时。

比较两个谜面,民间谜语对燕子的颜色(黑又黑),生活习性(春天飞来,住在屋檐下)等特征进行了形象的描绘。灯谜的谜面则根本不去理会燕子本身的什么特征,只是死死扣住“燕子”这两个字的字义。“北京”又称“燕京”,这里扣住一个“燕”字。“零时”在古代计时法上就是“子时”,这里扣住一个“子”字。大家看,它们扣合方式的差别是不是很大?

再看例二,谜底是“蒜”。

民间谜语的谜面是: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扯破。

而灯谜的谜面是: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前者是抓住了蒜的特征,用拟人的手法把蒜瓣比作兄弟,把蒜皮比作衣服,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至于蒜的写法,根本不去考虑,使我们一看谜面,眼前就出现了蒜的形象。可后者,抛开了蒜本身的各种特征不去管它,只是着眼于“蒜”字的字形、写法。“二小二小”就是“祘”,再“头上长草”,就成了下面。

我们再举两组例子,请读者自己分析分析,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组是以“花生”为谜底的一组谜:

民间谜语的谜面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灯谜的谜面是:木兰之子。

第二组是以“玉米”为谜底的一组谜:

民间谜语的谜面是:脱了衣服见头发,拨开头发就见牙。

灯谜的谜面是:珍贵的稻子。

2.谜底的范围(谜目)不同

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以外,其他大部分的谜底是“事”或者“物”。如动物、植物、用品、器具、人体器官、自然现象、宇宙天体等。

灯谜因为是以文义入谜的,所以凡是能用文字来表达的任何词语都可以作为谜底。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少至单字,多至诗词歌赋,成语俗语,古今人名,中外地名,报刊杂志名,中西药物名,电影戏剧名,各类学科名称,各种词汇名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应有尽有,包罗万象。比较一下,灯谜的谜目范围要比民间谜语的谜目范围广泛得多。而且严格地讲,谜目的书写也是有区别的。如“燕子”谜,民间谜语的谜目写成“打一动物”,而灯谜的谜目要写成“打一动物名”。

3.谜面的表现形式不同

民间谜语的谜面一般字数较多,而且常常是合辙押韵的歌谣,其中以四句形式出现的较多。它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而且朗朗上口,很适合口头传诵。

如:一个娃娃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脱去衣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打一日用品)谜底:日历

又如:一座小花园,鲜花开不断,只供一人瞧,其余靠边站。(打一玩具)谜底:万花筒

灯谜的谜面一般文字较短,很多还采用了现成的词语。如诗句、成语、俗语、典故以及人名、地名、电影名、戏剧名,甚至还有用字母、数字、图画、棋谱、符号等作谜面的。如:

举头望明月(打一外国地名)谜底:仰光

望文释义(打一字)谜底:一

说话绕弯子(打一音乐名词)谜底:叙事曲

导(打一成语)谜底:抱残守缺

4.猜谜制谜的规则不同

灯谜的猜法和制法有着严格的规则。比如谜底和谜面不可以有相同的字出现(这叫“底面相犯”)。谜底和谜面在扣合上要讲究贴切、严密,不允许出现多余的闲字。而民间谜语却没有这些规则,只要谜面能够隐射谜底就行了。另外,有些灯谜有谜格,而民间谜语没有谜格。

5.猜射对象不同

由于民间谜语通俗易懂,所以大多数的民间谜语适合于少年儿童猜射。而灯谜涉及的知识很广泛,猜射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猜射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它一般适用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成年人猜射。不过,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灯谜也逐渐受到少年朋友的喜爱。

同类推荐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七)

    草原王国吐谷浑(七)

    吐谷浑在科技方面,如冶金、(河历,如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的大母桥)、筑城(吐谷浑四大戌城、青海都兰香日德白兰古城、海南共和优俟城等)、育马(青海骢、舞马)等方面很有成就,风姿绰约,一睹真容,仪态万千,灵气十足,遗世独立,昔今仍然。据朱世奎先生《册府元龟》《五代会要》《隋书》《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水经注》等汉文典籍,和国内外学者有关的研究资料,以及笔者在白兰等地及黄河谷地田野调查所得,仅就吐谷浑人在立国350多年中,对科技方面的贡献,粗线条的评介,引起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开卷书坊·待漏轩文存

    开卷书坊·待漏轩文存

    本书为开卷书坊第三辑系列中的一种,为吴奔星于1980年到2002年间所作散文的结集。主要是作者对师友故交的回忆与怀念性文章,此外还有日常生活的随笔和文史小品文。文中所写所忆包括胡适、黎锦熙、齐白石、谢六逸、叶圣陶、冯至、田间、王瑶、公木、唐湜、唐圭璋、徐迟、卞之琳、臧克家等诸多名流,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面世,具有现代文学史料价值。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极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该书是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所选文章注重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一些应用文。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骈文和韵文,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本书是在《古文观止》原著的基础上,精心选文一百余篇而成。本书将原文、注释、译文融为一体,附以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评析,全面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方便读者阅读,可从中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丰采,了解古文发展的源流和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
热门推荐
  •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是非里;快乐,不在繁华闹市中,而在内心宁静处;胸襟,不在奇山异水中,而在生活智慧里。宁静心安是内在的定力,能保持内心宁静的人,才是zui有力量的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静下心来,驻足片刻,调整好呼吸,聆听自己真实的内心!内容介绍生命起始之时,zui初的那颗心,除了清净透明什么都没有,可是在红尘俗世中混得久了,这颗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
  • 仙家女配有点田

    仙家女配有点田

    前世,慕容紫错把毒人当亲人,死后才知道最不亲近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关爱她之人。为了守护亲人不再受害,重生后的她发奋图强,由废材逆袭崛起,打姨娘,惩毒妹……带着亲人修仙得道好不快乐……
  • 张云飞打官司

    张云飞打官司

    新千年元旦刚过,天寒地冻。一大早,张云飞熟睡中被电话铃吵醒,抓起一听,原来是老同事周国荣,说是厂里买断工龄名单公布了,别人都拿到了钱,惟独没有他们几个,大家正准备去找局长评理,叫他赶紧过去。张云飞心里窜出一团怒火,一把掀开热被窝,急忙穿好衣服,顾不上吃早饭,跨上自行车朝工业局急驶而去。工业局门前,十二名职工聚在一起,骂骂咧咧涌进大楼。大楼外表看似破旧,但里面局长办公室却装修得十分豪华,摆着几张真皮沙发,一张宽大的老板桌。林局长是个四十多岁的矮子,头发梳理得油光贼亮,让人觉得像个美发厅老板。
  •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隋唐战争史

    隋唐战争史

    本书主要内容为:隋杨之先世及其统一,突厥与东罗马之发生,疆域之开拓,隋代各族人民起义。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白猫

    白猫

    我想和你说的是我和两只猫的故事,但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坐下来和人聊天了,也很想和你说说别的。从哪里开始呢,从元旦的那本台历开始吧。元旦那天,我专门到超市买了一本印刷精美的台历,它的纸张硬朗得如同崭新的人民币,用手指轻轻翻触,就能发出悦耳的声响。我把它摆在书桌上。我希望今年的每个日子都能不同于以往。今年不同于以往,今年我就要满五十岁了。今年,我儿子就要满十八岁了。今年,他高考,他的母亲在十年前就答应我儿子高考结束后可以到我这里来。这个晚上,我在书桌前坐到半夜。半夜的时候,我伸出手指打算撕掉台历最上面的一张。
  • 毛泽东名言故事

    毛泽东名言故事

    毛泽东很多永载史册的文章、气势磅礴的诗篇、家喻户晓的题词、沁人心脾的格言,它们早已经深入人们的内心,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甚至已经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化作我们的行为。
  • 我为什么还不结婚

    我为什么还不结婚

    回不到的过去,到不了的未来。胡鹏站在这座城市的天桥上,看着一幢一幢的高楼大厦,还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座城市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现在的自己已经27了。不知道是自己无能,还是自己没有更好的平台,这些年在这座城市糊里糊涂的成长到了27。27岁对于农村的他来说,意味着结婚生子,家里人不是一次两次的催他了,妈妈经常说:“你看看谁谁家的小孩比你还小已经结婚了,你看看跟你同岁的小孩都会叫爸爸了”。铃铃铃,胡鹏拿出手机一看,是妈妈,不用说又是为了结婚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