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500000009

第9章 哲学(3)

伦理学的问题

当哲学真正开始自身的研究时,事实告诉它要把问题细分。是的,哲学并没有界限明确的分支;随着各个问题变得越来越接近根本,彼此往往融为一体,一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其余问题的解决。但哲学研究,如同做其他事情一样,一心不得二用。此外,需要哲学的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这导致了不同的研究路径和重点。

哲学当中最容易就其本身来考量的部分,恐怕就是伦理学,或者按照上一代的说法,称作“道德哲学”。引介伦理学,柏拉图那篇著名的对话录《申辩篇》可谓再好不过了。在这篇对话中,苏格拉底在责难他的人面前为自己辩护,他描述并证明了道德家的职责。作为道德家,苏格拉底说,就是要质问人们从事各自职业的原因是什么。他发现,人们确实都很忙,但很奇怪,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他们非常肯定自己是要去往什么地方,但这个地方究竟在哪儿,他们并不知道。苏格拉底声明自己并不以导师自居,但他觉得有一点可以肯定:提出上面的问题是必要的,单论这一个方面,他就比他的同胞们更明智。

苏格拉底认为的道德是:对于一个人为之而生活的“善”,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那么他的生活就无法自证其合理性。善的问题因此成了伦理学的中心问题。“善”究竟是享乐、知识还是世俗的成功?它究竟是个人概念还是社会概念?它究竟在于内在的状态,还是外在的功业?应该在现世还是在来生去寻找它?这些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变种,后来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基督教神学家、霍布斯、卢梭、康德、穆勒及一连串道德哲学家先后都提出过这一问题的变种。

于是乎又有另外一些特殊的、与此问题并列的问题出现了。例如,道德与世俗法律的关系是什么?在柏拉图的《克利陀篇》中,苏格拉底教导我们,善良的人的首要职责就是遵守法律,即使他是无辜的,也要接受惩罚;因为善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有秩序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个人应该顺从他生来就属于的那个政治共同体。霍布斯的结论与此相同,但是理由不一样。他的理论是,只有当权威和法律存在的时候,道德才存在;人生来即自私自利,无所忌惮,人要想使自己免于承受这种天性所带来的恶果,就只能永远把自己交给国家。只存在国家规定的权利和责任,除此之外,根本无谓其他权利或责任。一个人要么就得服从法律,要么就会退回到原始的野蛮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人人为自己,不管本人是猎手还是猎物。卢梭的学说与其他人完全两样,他预言了一个这样的时代:人们被轭具缚住,因为擦伤而疼痛难忍,渴望着挣脱束缚,自由地奔向牧场。卢梭提倡说,法律为人而造,而不是相反。人所创造发明的东西反倒奴役了人,人必须努力回到自然的善和幸福,那是他应得的。这些问题依然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基础,并造成了当今政治党派各自分立的局面——即使他们自己并不知道。

康德带来了与以上不同,而且我们多半也更为熟悉的一次道德哲学的转向。在他那里,道德生活的核心观念是“责任”。结果不重要,个人偏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意志的状态。道德是建立在其自身法则的基础之上,它远比人为制定的法则更加深刻。人经由“实践理性”而获得道德法则。在所有与行为规则有关的事务当中,它是最后的定论。所以,康德的强调重点与新教和清教基督教的强调重点一致;而柏拉图,作为世俗异教的代言人,敦促我们寻求生活的圆满和完美。在今天,这种世俗异教仍然生机勃勃,就像它在基督教出现之前一样充满活力。

宗教哲学

有一组问题跟道德哲学密切相关,它们构成了另一种哲学的核心,该种哲学或可以称为宗教哲学。假设伦理学的问题暂时有了答案,善得到了定义,人的责任得以阐明。那么,善究竟有多大的希望能够实现?我们能不能肯定地说,完成职责所规定的任务确实是人力所能及的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人的身份是什么?他是否纯粹只是动物——自然因果链中的一环,最多只能思考自己何以如此无助?或者,他是否被赋予了与其宏愿相匹配的力量,能让他控制自己的命运、促进他所从事的事业?这就是古老的、众所周知的“自由”问题。

如果想知道人的特权存在之合理性,你就读康德;如果想知道当人只是以纯粹的动物身份存在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你就读霍布斯。那么,人在肉体消亡之后,是否还能继续存在,并进入另一种生活,在那种生活里人将从自然力量的摆布中挣脱?柏拉图的《斐多篇》和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先后对人的永生问题进行了最精微、最雄辩的论证。但是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性不在于人,而在于神。归根结底,是什么主宰着这个世界的运转?究竟是盲目的、机械的力量,还是另一种道德力量,它确保善获取胜利、确保尽责的人得到拯救?这是人们所能提出的最深远、最重大的问题,它把我们带向了另一个哲学分支,这就是后来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个术语在口语中的意义很值得我们警惕并细加辨别: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与神秘或玄妙事物相关的理论。这种用法不无道理,因为形而上学不完全是经验哲学,它是思辨哲学,它使我们的关注点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最初表象。但这只关乎方法,还未论及学说。

要想成为一个形而上学哲学家,你必须把自己的思考推至最极端的边界,一定不能满足于任何初获的表象,不能满足于任何常识或约定俗成的结论。但是还有这样一种理论,它认为现实即是神秘的、超验的、超自然的(或者是诸如此类的说法),此时,形而上学就与该种学说建立起某种联系:形而上学到头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完全是有可能的——事物恰恰就是它们看上去的那样,或者说,自然是唯一真实的。

形而上学只不过是一次探究真相的努力,如果可能的话,它想弄清楚现实究竟由什么构成,以及它最初和最后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主要的理论可作为回答的选项:一个是证明信仰上帝合理性的理论,另一个是怀疑上帝信仰的理论。后者将上帝信仰贬抑为想象力的产物,是绝对信念的作用,是教会的向壁虚构。后一类形而上学的经典例子,通常被称作唯物主义,见于霍布斯的论著。前者的绝佳实例则见于贝克莱主教的著述。霍布斯试图证明,实体是唯一的,而贝克莱则试图证明,唯一的本质是精神。在贝克莱看来,人对自己的认知,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就是精神的本质。如此一来,为了解释自然秩序何以如此独立而卓越,人就必须假设有一种普遍精神或神圣精神存在,是它使这种秩序得以产生并维持下去。就此而言,这种精神与我们人的精神别无二致,但在力量和善的方面,它是无穷的。

认识论

在哲学文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第四组问题,即“认识论”。放眼所有的哲学研究,“认识论”乍看之下似乎最为矫揉造作、最不切实际,但稍加思考你就会明白它的意义其实至关重要。比如,假设这样一个问题,认识论究竟事关科学之终结性,还是信仰之合法性?要想回答这个问题,你只能审视科学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这些方法中是否存在任何武断的因素,影响了结论的普遍性。你必须追问,真正的知识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一件事物怎样才能算得到了最终的解释?是否必然存在超出人类认识能力之外的事物?是否能允许愿望和理想影响一个人的判断?这样的问题,也是现代哲学的奠基人培根和笛卡儿全力思考的主要对象,以至于自他们那个时代以来,这样的问题成了一切哲学思考的出发点。更进一步讲,哲学开始关注一个非常独特的困境,正是在这种困境中人类的思想者找到了自己,并且他的认识似乎不得不先从自己开始。笛卡儿试图把知识还原为首要的、不容置疑的确然性,他发现,这种确然性是每个思考者对自身存在的认识,对自己观念的存在的认识。但是,如果一个思考者从这一点出发,他该怎样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其他事物?除了自身以及自己的观念,他如何肯定其他事物的存在?再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我”的认识必然关于自身且限于自身,但是,如果仅仅拘囿于此而无法超越自身,它还算得上是什么知识呢?这个问题成了哲学的核心难题。这一难题是真实而确切的,但是每个人——除哲学家以外——都对它选择了忽视。贝克莱在对这一难题进行思考之后,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假定事实确实是可知的,那它的构成要素只能是思考者和他们的观念。整个唯心主义学派都追随了贝克莱的这一结论,这个学派的成员包括后来各个时代最杰出的思想家,德国和英国的重大文学运动都受到了这一学派的启发。另外一些学派也研究了这个难题,但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无论如何,这个难题一直是现代思想的关键症结,不直面这个问题,任何基本问题都无法展开讨论。

以上这些问题,就是当你想要跳出陈规彻底思考的时候所要讨论的问题。这些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总是离不开哲学,因为哲学表达了人类思想最深刻的躁动,表达了对那些现成的、惯性的、约定俗成的观念的不满,表达了没有拘束不设边界的好奇心,还有,它表达了这样一种需要——圆满地解释世界,并出于生活之目的对它作出判断。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罗马斯多噶学派

查尔斯·波默罗伊·帕克[20]

苏格拉底长大成人的时期,恰逢波斯战争刚刚结束。对这一代战争后的雅典公民来说,不管他多么穷,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安排生活。而苏格拉底的决定就是,要把工夫花在思考真理上,与思考的自由相比,挣钱就毫无价值。

当时的希腊世界丝毫不乏鲜活的思想。伯里克利治下的雅典不仅在向着庞大的帝国迈进,而且一些伟大的思想家——或者说至少是他们的思想——乐于将雅典当作栖息之所。在那些年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在各个领域都非常活跃:他们不断在医术上取得发现,天文学工作亦卓有成效,音乐上也取得了进步,同时数学尤其是几何学,也是他们研究的领域。另外一些学派的哲学家则研究火、风、水、土,声称它们互相演变,就像我们说固体融化为液体、液体分解为气体一样,或者像某些思想者认为的那样,电单位组成了气体原子。还有一些哲学家,他们被天空的浩瀚无边所震撼,认为发现真理的唯一途径是把宇宙想象为一个巨大的不变球体。还有一些人信奉原子理论,在他们看来,原子是一种微小而不可见的坚硬物质,它们通过结合或分离,创造了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苏格拉底与阿那克萨哥拉

所有这些理论都是苏格拉底热衷研究的对象,最后一个名叫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家也引起了苏格拉底的注意。此人说,思想创造了世界;但在苏格拉底看来,阿那克萨哥拉似乎并没有揭示思想运作的理性方式。苏格拉底的看法是,理性的思想总是试图实现实际的善。思想仅仅显示了一个有形的事物如何转变为另一事物,或者如何使另一事物进入运动状态,并没有对这个世界做出理性说明。阿那克萨哥拉确实是在探讨思想,但是苏格拉底认为他似乎没有触及理性活动的核心。苏格拉底捕捉到了这种“思想即是一个原因”的微妙暗示,并且对其进行了持续的思考。研究理性活动的本质,就意味着仔细研究人,研究人的思维。

苏格拉底与毕达哥拉斯学派

人以及跟人类生活有关的一切,都是伯里克利时代热衷研究的对象。苏格拉底喜欢与人交谈。这使得他跟毕达哥拉斯学派很有共鸣,该学派重视人的灵魂,并声称人是不朽的。毕达哥拉斯用兄弟会的形式将学生们组织起来,将这些人联系在一起的,是宗教信仰、简朴生活和高尚思想。这个兄弟会试图影响并改进他们所在城邦的政治生活。在苏格拉底那个时代,这些人已经放弃了政治,但对宗教和人类的兴趣始终如一。他们的探索领域并不仅限于医学、天文学、音乐和几何;他们还希冀定义正义、美、生命和健康的本质:人类生活的全部现实似乎就包藏在这些本质之中。根据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设想——其实这种设想有够奇怪——上述本质莫名地与几何学混作一处。事实上,我们自己也倾向于把正义说成是“方”的东西,但这种说法只是隐喻,可是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中或许指的正是现实。不同的样式或形状——立方体、球体、棱锥体、三角形、圆和正方形——在他们看来似乎正是世界的本质。为了表达自己所认为的本质概念,他们用了希腊文单词(这个单词在当时的意思就是“形”);在那个意义上,他们试图找出美、节制以及健康究竟意味着什么。

同类推荐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超人类革命

    超人类革命

    本书作者、法国前教育部部长、哲学家吕克·费希详尽地分析了“超人类革命”产生的背景、围绕着它的无数争议,以及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立场和建议。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以及人机混合技术、3D打印技术(尤其在医学上)的广泛运用,我们正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超人类革命。当医学的目的从治疗转变为改善和增强,人类开始编辑基因、植入芯片……所谓长生不老再也不是神话或科幻,对人类的增强和改善更可能产生“超人类”。这场革命或将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方面彻底改变人类社会。
  • 刘文典:狂士本色 (文化怪杰)

    刘文典:狂士本色 (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热门推荐
  • 厂花和修女:你这个狗奴才

    厂花和修女:你这个狗奴才

    隆武三十六年,宦官当道,扰乱朝政。芮芽在渡洋的时候一直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莫名就跟着爸爸来传教,明明自己只是一条咸鱼。当见到贺烟暝的时候,第一感觉就觉得只是个长得较为好看的……的………男人???但是妈妈从小教育她,男人都是大猪蹄子,所以芮芽便将贺烟暝归为大猪蹄子一类,但时间长了发现:并不是这样啊天主爸爸!这男人根本就是个狗奴才!
  • 夜雪清歌

    夜雪清歌

    除夕之夜,李青歌及三岁女儿被害于柴房,凶手竟是她曾经救过的好姐妹李碧如以及从小带她的奶娘张氏,而幕后指使者就是她的夫君高逸庭。再次睁眼,竟然重生到了十二岁那年。弟弟李青画和贴身丫鬟醉儿都活生生地陪在身边,还有张氏与其女红喜,一行人正陪同自己去往京城高家。李青歌记起,彼时的她,才经历父母离奇死亡,未来夫家高家又是父亲的至交,自然派人来接。想着前世在高家所受的种种屈辱,到最后枉死,李青歌心痛如绞。却不知,脱轨的命运更为她送来了两个脱轨的祸水——高家二少爷高逸轩和皇家三殿下赫连筠。此时的她,并未料到这两个前世的陌路人,居然会在今生带她走出高家的深宅大院,并搅乱她的复仇大计!
  • 系统终结者

    系统终结者

    在这个系统满天飞的时代,姚凡却不愿携带任何系统。但命运已经注定,系统无法更改。愤怒之中,姚凡奋起反击,与天斗,与人斗,与系统斗。他的目标是——干死系统!子系统,母系统,杀手系统,掌门系统,帝王系统……“只要是系统,统统要被老子踩在脚下!”
  • 化装穿越·迷人的追捕

    化装穿越·迷人的追捕

    《化妆穿越》集合了十七篇小故事,人物和动物一样,都有自己的故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一一描绘,发人深省。《迷人的追捕》主人公“盛双豆”与乡下的小舅舅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男子汉公式。双豆和舅舅抓到了偷鸡贼“水貂”,却不想这只名叫“四眼”的水貂离奇死在空荡荡的小屋里。双豆和小伙伴积极破案,最后被舅舅一语道破,小屋墙面上的石灰粉有毒。尽管如此,双豆依然得到了水根伯的赞誉“有道行”。
  • 小妖不按套路出牌

    小妖不按套路出牌

    石头精重点点很难过,一朝穿成虐文女配,石头精怎么改命!?呜呜呜呜老娘还不想死,自带沙雕属性的重点点决定!我不要再爱了!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嘛,有一天,重点点正享受着资本主义腐败的美妙生活,身后突然挂起一阵阴风。重点点脑子中突然闪现了那个眼里自带扇形统计图的男人,动作僵硬的瞬间很孙子,喊道:“刀不锋利马太瘦,我拿什么跟你斗!我的哥啊!做人做事留三分情面,咱们日后还好相见!”暗处传来几声嘲笑声,“怎么,女人玩了火了还想走?”重点点一听这声音不是那个笑起来三分凉薄三分讥笑四分漫不经心的男主,顿时松了口气:“天热脾气爆,我不微笑,你别闹!学什么霸道总裁?多学学社会你点姐吧,男人。”男人:……沙雕又精神的石头精与修炼千年的老祖宗的故事。(画风清奇入坑慎重,纯属搞笑!!!石头精日常口吐芬芳,精通社会语录。)
  • 萌宠龟妃:狐王大大请爬开

    萌宠龟妃:狐王大大请爬开

    新文已发【邪王的金牌专宠:盗妃天下】神马?穿越成龟?某女携铺盖卷狂奔。强娶,豪嫁?丫的!咱要珍惜生命,远离妖孽。某男摸了摸下巴;“小乌龟,你吃着本王的,喝着本王的,最后,还睡了本王,你说这该怎么破?收灵兽,驭灵珠,看小白女如何玩转古代。红莲绽放,蛊惑妖娆,谁又是谁的宿命?乌小暖:前世今生,魅轻离,我,只是我自己。魅轻离:本王从不信什么命运,若是天下都不再信你,小乌龟,本王就算是破了这个天又有何妨?
  • 上乘之上

    上乘之上

    “当你在人间已经没有了追求,就会去追寻那虚无缥缈的上乘之上!”
  • 轮回之枕边睡的不是人

    轮回之枕边睡的不是人

    “我有个小秘密…”“什么”“但是要嘴对嘴告诉你”不给反驳的机会,一把扑倒面前的少年郎,“小鬼王,以后你就是本女王大人的了。”……
  • 火影神树之果在异界

    火影神树之果在异界

    林川穿越到了异界,与他一起穿越过来的,是一颗来自火影忍者中的神树之果!吃下这颗果实,林川就是异界的大筒木辉夜!三大瞳术,乃至更高级的轮回写轮眼,转生眼!白眼打不过你,我还有写轮眼,写轮眼不行还有轮回眼,实在没办法了还有转生眼和轮回写轮眼!对,总有一款适合你的眼睛!书友群:513938823
  • 来自地狱的男人

    来自地狱的男人

    星空魔帝,重生归来!我是魔,以神为奴,以仙为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