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3900000002

第2章 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1)

耿云志

从清末以来,中国社会就进入近代转型期。从戊戌维新开始,直到民国时期,变革政治制度成为人们最迫切的追求。政治革命与改革遂成了社会大变局中最中心的议题。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转型,处处都会碰到与政治变革的关系问题。从理论上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很必要的。

一、政治与文化的意义界定

要了解政治与文化的关系,先要对政治与文化作一清楚的界说。但很遗憾,至今尚无世所公认的权威的界说,无论是政治,或是文化,都是如此。为了提出我们对于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的关系的见解,我们只好综合各家的说法,提出我们自己对政治与文化的界说。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关于政治是这样说的: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之后,主要表现为调整人民内部关系和管理公共事物。政治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接着,它又指出:“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和政治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但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定义。”该书还介绍了西方学者关于政治的一些界说的大意。它列举出下述几种说法:“认为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是夺取和保存权利的行为”;“认为政治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认为政治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物中表达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也就是处理公共事物”;“认为政治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该书也征引了几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论述。如“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从上述各种界说来看,一方面确如该书编者所说,历来政治学家和政治家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政治作出不同的界说,还没有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唯一权威性的定义。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可以透过各种不同的界说,发现这些界说中含有某些共同的因素。第一,都涉及到各社会行为主体,即各阶级、阶层、群体、集团和个人,以及他们的权力和利益。正如《政治科学》一书的作者指出的:“权利是政治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第二,都离不开国家事务,通过对国家事务的参与,争取和保护本阶级、阶层、群体、集团和个人的权力与利益。第三,国家通过一定的机构制定和执行政策以调整权力和利益的分配。由此我们可以尝试给出一个大体涵盖上述诸因素的界说:政治是社会各阶级、阶层、群体、集团和个人,通过参与国家事务,为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而进行的活动;以及国家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以调整权力和利益分配的过程。

关于文化的界说,历来更加纷繁复杂,莫衷一是。在研究文化转型的问题时,我们只能采取狭义的文化界说。按广义的文化界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按狭义的文化界说,文化专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而言。稍展开一点说,文化是人类在改变自然以取得生活资料、不断改善生存条件的过程中,以及在社会生活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产品(诸如技术、科学,以及政治、法律、军事、艺术等等)和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信仰、道德、风俗习惯等等。

根据上述的文化界说,政治是属于文化范围内的。因此,在讨论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的关系时,文化的范围势必再加缩小。在这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军事而言,只包括技术、科学、艺术、信仰、道德、风俗习惯等。既然是相对于政治等等而言,则明显可见,它是与政治等等处于同一层次的东西。原则上说,它与政治的关系是互动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不是主从关系。但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直接关涉权力与利益的分配问题,所以,它在社会生活中就具有极大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对其他的精神文化便会发生某种不对称的强大作用和影响。

这里还须说明,我们所说的政治变革,包括暴力革命与和平改革,就近代中国而言,就是通过暴力革命或和平改革,以某种形式的近代民主制度(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所说的文化转型,是指从近乎封闭式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联系的,以孔子与儒学定于一尊,严重压抑个性的古代文化,转变到开放式的,与某种形式的近代民主制度相联系,否定一尊的权威,鼓励个性发展的近代文化。这两个变革(即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的过程,方向是一致的,是同流并进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二、政治觉醒带动文化趋新

中国人自觉地产生政治变革的观念是从维新运动开始的,也就是在1895年前后。当时,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主要是关注政治制度的改革,没有独立地考虑文化变革的问题。他们的言论涉及文化问题时,只是从政治变革的需要出发。到了20世纪初,当革命运动与立宪运动都蓬勃兴起的时候,人们才比较清楚地意识到,为建立新的政治制度,需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需要有一番移风易俗的文化变革。很显然,那时,人们仍是从政治变革的需要出发考虑问题的。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以后,因旧势力强大,民主力量太弱,以至“在民主国体之下,人民备受专制之苦”。到了这时,人们才开始觉悟到,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必须创造一种新的文化,民主制度才会有必要的社会思想基础。陈独秀把这称之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可见,在近代中国,人们是先有政治觉醒,然后才有文化觉醒。但政治觉醒会带动某种程度上的文化变动;反过来,文化觉醒则可为政治觉醒在制度上落实提供相应的思想基础。

1.近代中国人的政治觉醒

近代中国人是在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的双重压迫下开始政治觉醒的。自从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口岸以后,又累次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和压迫。土地日蹙,主权日削,人们真有国亡无日之感。人们曾有过各种形式的反抗和抗争:有组织的反侵略战争,自发的反侵略战争,反洋教运动,等等。“师夷长技”的所谓“洋务运动”,也是这一系列抗争中的一种。但所有这些,都还不能算作政治觉醒,只能说是民族自卫的反应。其所以达不到政治觉醒的地步,一则,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列强之所以强的原因和道理;二则,还不曾觉悟到中国本身之所以弱败的根本原因何在。在19世纪90年代之前,只有极个别的中国人,略窥西方国家之所以致强的政治制度上的根源,并暗示,中国之政教精神与西人相反,是以与强者遇,而归于弱败。进入90年代之后,始有部分先觉者意识到,中国欲免败亡,当改革政治制度。郑观应、王韬、马建忠、陈炽,甚至重要朝廷官员张树声、崔国因等都先后提出模仿西方,建立议院制度的思想主张。经戊戌维新运动的洗礼,中国比较开明进取的知识分子和部分官绅,都陆续卷入改革与革命的政治旋涡中,至少,也对革命或改革表示同情和赞助的态度。1903年以后,革命运动渐渐进入高潮。1904年以后,立宪运动亦渐渐进入高潮。无论革命,还是立宪,都是要以某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取代君主专制制度,都是要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这就是近代中国人政治觉醒的本质内容。在革命党方面,可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代表。他的三民主义与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在立宪派方面,可以梁启超的思想为代表。他的人民主权的思想和国会与责任政府的主张是很清楚地表达出近代君主立宪的政治要求。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要使人民成为国家主权的担当者。遗憾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国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的却很少。梁启超的思想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这也是革命党与立宪派虽然通过短暂的联合达到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目的,却没有能力在中国落实民主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我们看到,政治觉醒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变动。在维新运动时期,为了人才的需要,人们极力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新学堂,并发行报刊杂志,宣传新思想、新观念。难能可贵的是,这时就有人提出用白话来宣传和吸引群众参与政治变革;还从戒缠足入手,开始进行解放女子的工作。鉴于这些情况,人们一直公认,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它造成了近代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初步萌芽。后来,革命运动和立宪运动进入高潮时期,无论是革命党,还是立宪派,都需要争取尽可能多的群众参与到自己的运动行列。为此,他们更加需要大力从事宣传和教育运动。有更多的人,用更多的力量,办报纸、杂志,办学堂,倡游学并实际资助有为之青年出国留学。根据方汉奇等编的《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所附的《报刊名索引》加以检索,估计清末为鼓吹革命与改革而创办的白话报刊已达200种左右。科举制废除,新教育得以发展,大略估计,清末,在新式学堂受过教育的人,可能达到两三百万之多。

由于报刊的大量增多和新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共和以及自治、立宪、宪政等等新观念,开始有较多的人对它们有所了解。妇女解放以及男女平等的思想,已不算太稀奇了。移风易俗的运动也渐渐兴起来了。甚至近代文化的核心观念,世界化与个性主义也已开始萌发了。所有这些,都与当时蓬勃开展的革命与改革运动紧密相关。但也正因此,这种文化觉醒免不了比较狭隘和肤浅。所谓狭隘,主要是指它所波及的层面还是很有限的;所谓肤浅,主要是指,所提到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等等,都还停留在很初步的水平上,还只是略引其绪而已。

关于这一时期的新思想、新观念等等之肤浅、简陋,梁启超在其名著《清代学术概论》中,有比较中肯的批评。他指出,鸦片战争后,至戊戌变法时期,是一“学问饥荒”时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即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而已为时代所不容。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深根固蒂,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关于戊戌政变后至辛亥革命一段时期,梁氏又指出其至少三种短处:

一、新思想之输入,虽如火如荼,“然皆所谓‘梁启超式’的输入,无组织,无选择,本末不具,派别不明,惟以多为贵,而社会亦欢迎之。盖如久处灾区之民,草根木皮,冻雀腐鼠,罔不甘之,朵颐大嚼,其能消化与否不问,能无召病与否更不问也。”

二、这种输入新思想的运动,由于没有西洋留学生的加入(严复是唯一的例外),“运动之原动力及其中坚,乃在不通西洋语言文字之人。坐此,为能力所限,而稗贩、破碎、笼统、肤浅、错误诸弊,皆不能免。故运动垂二十年,卒不能得一健实之基础。”

三、当时人皆无学问独立之思想,其下劣者,为利禄而以新学为“敲门砖”;其高秀者,亦仅以新学为致用之手段。所以,在梁启超看来,清末光宣之际的新学运动,“并新思想启蒙之名,亦未敢轻许也”。梁启超是过来人,且其本人乃清末新学运动之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自己下此严格的评论,我们是应当予以充分信任的。孙中山于民国后亦多有此类反思之论。如他说:“中国国民四万万,其能明了了解共和之意义,有共和之思想者,尚不得谓多。”何止是不得谓多而已,当袁世凯复辟时,孙中山进一步说,“民众愚昧,惑溺邪说,义理不辨,向背失所,袁氏势位赖以得保”。孙中山甚至还说:“中国人民知识程度之不足,……诚有比于美国黑奴及外来人民知识尤为低下也。”我在《从革命党与立宪派的论争看他们的民主思想准备》一文中,曾专门考察清末所谓先觉分子们对于民主究竟认识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曾指出,革命党人的认识很幼稚,以为,民主制度是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任意加以移植的东西。这本身就说明,他们不了解作为一种制度,民主只有具备必要的社会基础方能建立起来。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对民主的政治制度稍有研究,看到在当时的中国,难以建立起民主的政治制度。用暴力革命的方法,尤不可能。

但他不了解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各个不同国家,其发育成长的起点和适用的形式是可以有所不同的。

同类推荐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阿黑西尼摩:彝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黑西尼摩:彝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彝族创世史《阿黑西尼摩》是现存彝文典籍中一部罕见的巨著,它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创世神阿黑西尼摩的形象,展现了彝族先民对远古时代的思考与阐释。此版本译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乡水卜龙村公所小新寨施文科毕摩和其徒弟李亮文共同收藏的抄本,包括序歌、西尼摩生万物、人类的起源、分天分地、叽依定历法、旱灾、洪水泛滥、天地的生日、长寿和死亡、婚嫁的起源和演变、祭奠的兴起等篇章。
  •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是《话说世界》系列丛书的第46卷。全书讲述了亚洲文明奇迹和非洲文明奇迹,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巴比伦古城”、“吉萨大金字塔”等等,让我们来好好领略领略这些文明奇迹吧!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全六册)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全六册)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热门推荐
  • 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最新管理工具、制度、表格与工作规范全书》以管理要点、管理流程、工作规范与管理表格等实用管理工具的形式,介绍了零售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内容涉及现代替零售概论、前期筹划、形象设计与管理、商品管理〕物流仓储管理、营销管理、服务管理、卫生与后勤管理〕安全与防损管理及内部职能管理等几个大版块。《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最新管理工具、制度、表格与工作规范全书》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详实、全面、具体,易于操作,实用性强,是一本零售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参考工具。
  • 大鱼在淮

    大鱼在淮

    汛水退去,转脸天就凉了下来,早晚的风变得穿肤刺骨了。俺盼着天再凉再冷点,狗日的季节要是一抬脚就到冬天就好了,好在哪里,俺心中有事——天冷了,儿子傻三就不会再下河游泳了,他下的河可不是小沟汊,是大淮河呀。淮河水不是一般的水,是会祸害人的,早年它脾气大,三年五载就会来场大水,房塌庄毁,落个屌蛋净光。如今它被治的安顺了些,但保不齐每年夏季它大老爷一不高兴,就收去几个下水扑腾的人。这不,村头小柳家大孩子、村里首位考上大学的秀才,不就在放假回村下河游水溺水身亡的吗?
  •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本书概述谜语基本知识,让你对谜语有一个大体了解,引导你顺利步入谜宫大门,提高猜谜能力;精选生动有趣的谜语小故事并予以解析,引你领略谜语的独特魅力;网罗上千个小谜语,构思奇巧,语言精炼,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给你不一样的谜语享受,让你变成知识面超广的猜谜王!
  • 灵台经

    灵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窦尔敦外传(武林小说)

    窦尔敦外传(武林小说)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位江湖大侠,绿林英雄,姓窦名尔敦他武艺高强,善使护手双钩,外号人称铁罗汉。往昔,他在老家燕赵河间府献县一带,行侠尚又,杀富济贫后圆与大清作对,被官府张榜悬赏捉拿。为不累及全家,他独自一人,来到长城口外连环套。窦尔敦敦生最敬重黑旋风李逵的憨直、花和尚鲁智深的豪爽行者武松的侠胆,所以,他来到口外连环套之后,赁着自己的武功,坐了第一把交椅.当了大寨主,原寨主白恭戟当了二寨主。又招兵买马,效仿当年水泊梁山,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专与朝廷官府过不去。
  • 天隐子

    天隐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噬虚空

    剑噬虚空

    重生六十年前,身怀上古神器,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谁能挡我?神剑在手,撕裂虚空!
  • 人质卡农

    人质卡农

    宫部美幸:又译宫部美雪,日本作家。原姓矢部,1960年12月23日出生于东京,与同样身为推理作家的绫迁行人出生于同一天。东京都立墨田川高校毕业,23岁进入法律事务所工作;白天在法律事务所当速记员,晚上就到“讲谈社”主办的小说写作研习班学习写作。研习班的负责人是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理事长山村正夫,讲师都是当时著名的作家。宫部写作范围广泛,获奖无数,作品大致被归类为推理小说、时代小说与奇幻小说三大系统。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 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 终极小民工

    终极小民工

    新书《重生都市高手》正式发布,另有完本作品《超能小神医》欢迎大家阅读。偶得惊天传承,小农民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