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600000004

第4章 国际艺术品贸易的定义及简史(3)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年),荷兰画家。曾被长期忽略,现被西洋美术史学家们认为是与伦勃朗、哈尔斯、扬·斯坦齐名的17世纪荷兰四大画家。他的作品以诗一般的意境描绘市民的日常生活,画中往往只有一两位妇女,在洁净的室内从事家务或其他活动,柔和的光线自窗口射入,整个房间显得温暖而宁静。画面效果单纯、明快,色彩鲜明、干净,充满饱和的光线和空气。维米尔的作品具有浮雕般强烈的触觉感和真实感。代表作品有《倒牛奶的女人》、《读信的女子》、《绘画的寓意》和《戴尔福特的风景》等。

扬·斯坦(Jan Steen,1626~1679年),荷兰画家。扬·斯坦喜爱描写农民生活,也爱描写吃喝玩乐的市民家庭。他是一个概括的能手,能把荷兰社会的现实生活像讲故事一样用生动、幽默的视觉形象表达出来;同时他也是荷兰杰出的色彩画家。其作品色彩丰富强烈,代表作品有《饭前的祈祷》等。

凡·哥演(Jan van Goyen,1595~1656年),17世纪荷兰写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者之一。凡·哥演的风景画以荷兰的河流、原野为主要题材,间用冷、暖色调。他的作品像诗一样抒写静静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河岸、雄伟的风车。代表作品有《有两棵橡树的风景》等。

雅各布·凡·雷斯达尔(Jacob van Ruisdael,1628~1682年),荷兰杰出的风景画家。雷斯达尔常以海洋、平原、农村等景色为创作题材,他的作品常表现出丰富的想象,画中的景色洋溢着潜在而旺盛的生命力。他的一部分风景画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和哲理,而另一部分风景画则很抒情,以低透视的构图表现了荷兰风光的宁静与优美。代表作品有《班色姆的城堡》和《风车》等。

(五)1602~1760年,由荷兰和英国共同支配的全球艺术贸易的开始

这一时期的全球艺术贸易处在以荷兰为全球贸易中心到以英国为全球贸易中心的过渡时期。中间以17世纪80年代为界线,在此之前,荷兰是全球艺术贸易中心;在此之后,全球艺术贸易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英国。

17世纪80年代以前,荷兰处于商业资本主义的鼎盛时期,掌控着全球的贸易。17世纪20年代,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获准经营与中国的贸易,并由此垄断了与东南亚及中国的贸易。从1602年开始到18世纪的中叶,荷兰人的商船不断地把中国的宝贵艺术品、瓷器、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文化商品的交易主要集中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这里也是国际艺术品贸易的中心,但是由于油画艺术品贸易的过度繁荣,到17世纪80年代,艺术品市场出现了剧烈的下滑,整个市场最终出现了崩溃。

与此同时,其他欧洲国家加入了争夺中国市场的行列,英国也加入了与荷兰争夺东南亚与中国市场的队伍,英国的伦敦作为新的世界艺术贸易的中心,慢慢发展起来。在17世纪80年代的市场崩溃以后,很多的荷兰艺术商人开始把自己的交易转移到英国,很多的艺术家也移居到英国。像威廉·凡·德·威尔德(Willem van de Velde),17世纪晚期荷兰著名的海洋风景画家以及统治英国肖像画风格达一百余年、深受意大利画家提香的影响的著名画家,鲁本斯的杰出弟子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著名的荷兰画家莱利(Peter Lely)、内勒(G.Kneller)等等,都来到了伦敦。

这些荷兰移民画家和一些后来英国新起的画家,纷纷定居到伦敦的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在那里形成了新的艺术贸易市场,新的艺术商行纷纷设立,艺术拍卖行建立起来,大的商家开始从事全球性的艺术贸易并在意大利等地拓展业务。随着经济和艺术贸易的繁荣,英国出现了一大批收藏家和艺术品的投资商。

这一时期的著名艺术家有:

托马斯·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1727~1788年),英国杰出的肖像画家和英国风景画的创始者之一。他的创作结合尼德兰画派的现实主义和法国牧歌式的浪漫情调,创造了光色清新、富有诗意的风格。他早期的风景画是模仿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吕斯达尔,但晚期却从鲁本斯的艺术中汲取营养,变得酣畅淋漓,如《清晨散步》。他的肖像画享有极高的声誉,作品把华丽的服饰和深刻的心理描写统一起来,笔调豪放概括,如《安德烈夫妇》。

威廉·荷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年),英国油画家、版画家和艺术理论家,英国杰出的风俗画、讽刺画的创始者。作为一代宗师,他对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英国的社会弊端非常敏感,决心用组画的形式来揭露这个社会现实。1755年以后,他成了英王的宫廷画师,以致没有重要作品。代表作品有《格林汉姆家的孩子们》等。

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波罗(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1690~1770年),意大利著名的油画家、版画家和素描画家。生平为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的许多教堂、宫殿作壁画,尤其是天顶壁画。作品多以宗教、历史、神话为题材,善于利用成角透视扩大视觉上的空间感,画面雄伟、奔放。其壁画被列入世界装饰壁画的高峰。他的豪放风格也表现在他的架上油画作品中。代表作品有《维尔茨堡司教馆大厅的天井画》等。

安东尼奥·卡纳列托(Antonio Canaletto,1697~1769年),也称安东尼奥·卡纳尔(Antonio Canale),意大利画家。他热衷于对威尼斯风土人情的真实描绘,特别爱画城市建筑,画面总是充满阳光,其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极为协调,既是风景画,又有风俗画的内涵,如《圣马可港口》。

(六)1760~1792年,英国和法国的争霸时期

从18世纪初叶开始,英国人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英国的王公贵族纷纷开始到世界各地旅游,尤其是到意大利旅游,并开始大量购买各地的艺术珍品。法国人也不甘示弱,在世界各地和英国人展开争夺。

英国人、法国人是这一时期世界艺术品市场上的最大买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家卡纳列托、瓜尔迪(Guardi)等画家,尤其受到他们的喜爱。到后期,拉斐尔、达·芬奇、阿列格利·柯列乔(Correggio,原名安东尼奥·阿列格利)等画家的画受到喜爱。

随着大量的艺术作品流入英国,伦敦变成了欧洲的艺术贸易中心,意大利罗马的艺术品市场甚至被两个英国艺术商人——托马斯·吉更斯(Thomas Jenkins)和詹姆士·拜尔(James Byres)控制长达50年之久。在1744年和1766年,当今世界艺术品市场上的两家最高等级的艺术商行——苏富比(又叫索斯比)和佳士得开始在英国营业。

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由于法国出现混乱,大量的法国艺术珍品流入了英国伦敦的艺术商行,进一步巩固了伦敦的国际艺术贸易中心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另一个大的买家,是在彼得大帝改革以后强盛起来的罗曼洛夫王朝,尤其是叶卡捷琳娜大帝。这位俄国的女皇,趁着七年战争后许多的欧洲王公贵族贫穷破产的时机,在法国、德国等地的市场上大肆收购艺术珍品。

法国大革命以后,英国和法国陷入战争和对立的状态,法国控制了欧洲大陆,意大利的艺术品来源中断,因而在英国的艺术品市场上开始大量经营荷兰黄金时期的艺术品,作为对意大利的艺术品来源的替代。法国在1795年入侵荷兰以后,大量荷兰的艺术品流入了英国的艺术品市场。法国大革命的动荡使欧洲大陆的艺术品大量流入伦敦,英国人开始广泛地介入到投资艺术品的市场中,艺术贸易达到了高峰。在艺术品的买家中,有贵族、画家、艺术商人,也有银行家、一般的绅士和商人。艺术品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投机商,他们不是以收藏为目的,而是为了投机赚钱。

这一时期的著名艺术家有:

乔舒亚·雷诺兹(Joshua Reynolds,1723~1792年),英国杰出的油画家。雷诺兹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一生共创作了2000多幅有关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学者、演员、国事活动家和贵族代表的肖像。他善于把端庄的古典肖像画传统和对人物的个性、气质的深刻描写结合起来,善于把现实和贵族化的理想结合起来。雷诺兹创建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他的作品有《莎拉·班勃尔女士供奉三女神》和《美惠三女神装饰婚姻女神胸像》等。

让-巴普蒂斯特·格莱兹(Jean-Baptiste Greuze,1725~1805年),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法国画家之一,因其艺术观与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狄德罗所倡导的“道德化”的艺术观相符合而得到狄德罗的热烈支持和赞扬。格莱兹的巨大成就在于他的风俗画创作,他的作品大多是描写平民、资产者或农民的,涉及道德范畴的主题。代表作品有《乡村的新娘》、《为小鸟之死叹息的少女》等。

让-昂诺列·弗拉戈那(Jean-Honore Fragnard,1732~1806年),法国罗可可的代表画家。早年师从夏尔丹,1756~1761年及1773~1774年在意大利工作。他的作品《科尔苏斯舍身拯救卡利尔罗》为其赢得很高的荣誉。弗拉戈那是一位杰出的油画家和素描大师,其艺术语言热情洋溢,运笔奔放、轻快,人物形象生动感人。晚年创作转向以家庭和田园生活为题的风俗画。代表作品有《浴女》、《秋千》、《门闩》、《爱之岛》和《男子肖像》等。

(七)1816~1882年,英国称霸世界艺术品市场的时期

在1816~1882年的这一时期,英国击败了法国,成为世界的霸主,其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货币政策方面,英国采用了金本位制,保证了世界市场价格的稳定,这一时期的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而法国由于爆发了一系列的革命,国内动荡不定,使得其艺术品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国际艺术品贸易的重心进一步转向了英国。在英国19世纪的艺术品市场上,皇家艺术学院院士占据了支配的地位,市场的主要顾客是英国富有的贵族,以及日益壮大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前拉斐尔派画家,如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和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eti),其作品在市场上都卖得很好。这一时期的市场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富人,主要是贵族,以及日益壮大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他们在市场中主要购买一些与他们的身份相称的艺术品;另一类是低档的艺术品市场,有大量的印刷作品,几个先令就可以买到。

到1882年以后,英国的经济实力受到大大的削弱,1883~1885年英国的艺术品市场开始崩溃,市场价格大幅度地下降。美国和新兴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介入艺术贸易的市场,国际艺术品贸易的中心开始转移。随着印象主义画派的兴起,英国的主流画派开始衰落,新兴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美洲的艺术开始繁荣。

除了前拉斐尔派画家之外,这一时期的著名艺术家还有:

托马斯·劳伦斯(Thomas Lawrence,1769~1830年),英国画家。18岁时得雷诺兹资助进皇家美术学院学习,21岁当选为副院士,23岁被指定为英王画像,并被选为院士,1820年被选任院长。他以纵横自如、精巧的笔触与华丽的色彩,博得全欧声誉。其早期作品着力于对人物风貌和性格的真实描写,后期有过分追求妖娆的表面效果之嫌,以至于有损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代表作品有《理查德·佩恩爵士》等。

亨利·雷本(Henry Raeburn,1756~1823年),英国杰出的肖像画家。他主要在爱丁堡工作,一生画了很多苏格兰贵族和知识分子的肖像画。他的画风未脱雷诺兹的影响,人物形象雄伟有力,赋予人纪念碑式的概括,运笔豪放,喜用侧光,色彩饱和,对比强烈。代表作品有《穿苏格兰服装的麦克唐纳上校》等。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工艺

    山西民间工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评剧

    评剧

    《评剧》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

    本书介绍了电影的历史轨迹、电视的崛起、导演与剧作、导演与演员、空间设计、场面调度等内容。
  •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入论文17篇,对戏曲与戏曲文学的性质和特征、戏曲塑造形象的方法、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戏曲的抒情性、戏曲语言的特点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其中,《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发表于1980年,首次提出戏曲的“点线结合的结构形式”。认为中国戏曲与中国的绘画、建筑一样,运用的都是同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完全不同的散点透视法,在情节布局上,“以一条主线作为整个剧情的中轴线,并且围绕这条中轴线安排容量不同的场子”,“形成纵向发展的点线分明的组合形式”。这与欧洲写实话剧的团块组合结构形式是大异其趣的。此文相继被收入《戏剧美学论文集》、《戏曲美学论文集》。
热门推荐
  • 教观撮要论

    教观撮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格里莎三部曲Ⅱ:暗黑再临

    格里莎三部曲Ⅱ:暗黑再临

    暗主不但从黑幕中生还,还获得了更可怕的能力;阿丽娜渴望与玛尔共同开创新生活,但她无法逃离过去,也无法无视自己的命运,更无法否认自己身为太阳召唤者的事实。在神秘的武装民船船长斯特姆霍德协助下,阿丽娜回到拉夫卡,重新集结所有力量,为应对即将全面反扑的暗主势力作准备;但阿丽娜越接近理想,就离最爱的玛尔越远。国家、力量与爱,阿丽娜必须在这三者当中做出选择,或者,当暗黑再临之际,在即将来袭的风暴里,她将失去一切;而所有尔虞我诈的政治算计、狂热信徒的骇人追随,以及格里莎、古老魔法及新时代科学之间的战斗,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全面启动?
  • 难以释怀的思念

    难以释怀的思念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造化星辰决

    造化星辰决

    【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第一神将千年后重生归来,风云再起;一念山河碎,一戟日月崩。灭天骄,斩佞臣,以无敌之资,横扫诸天!“为我亲者,誓死守护;伤我亲者,虽远必诛!”——欲挥手中刀,屠尽忘恩狗!!!
  • 玄王冷妃

    玄王冷妃

    本文已完结!!!★水清浅,丞相府胆小如鼠、懦弱无能、任人欺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庶出三小姐。而她,同名同姓,二十一世纪赫赫有名的“铁血杀手兼金牌猎人”,黑白两道通吃,嗜血无情杀人如麻。大婚当日,因不满夫君玄王水清浅自尽而亡,当再次睁开眼已经是另外一个强大冷凛的灵魂。她冷傲、淡漠、绝对不是个好惹的主!她始终记得一句话:“不要去恨,要去报复!”从此,一段新的人生开始了…★千方百计地要他一纸休书,没有想到这个玄王深藏不露根本不是世人所传的那般,相反却是神秘无比!喜欢烟花之地,那就让她们和府中成群的姬妾就都卷铺盖走人!喜欢朝臣之女,那就让他们和玄王关系决裂,自己也好潇洒走人!喜欢身份地位,那就让当初逼迫她下嫁的丞相父亲与她脱离父女关系!这样还不行,究竟怎么样才能给她一纸休书?这个神秘的男人,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云篆瑶章读者群:185422808(感兴趣的可以加哦!)叩门砖:小说里的任意一人物名字★特别重要申明:男主绝对干净,不是种马!云是完美主义者,坚决不允许男主是花花公子!本文=女强+男也强+爱情(身体一对一)+各种斗+圆满结局------【精彩片段之一】------“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水清浅慢步踱步至她们身前问道。“奴婢……”两人同时开口,互相白了一眼,“贱人,我先说!”水清浅一阵好笑,没有想到就连区区婢女都如此嚣张,“行了,你们两个都叫贱人是吧?”水清浅不由地回首望着皇后和鸾妃煞白的脸色嘲笑道:“两位娘娘的婢女名字还真特别啊!”“好了,两位贱人带着你们各自宫中的人好好打一架,谁输了就是谁偷得东西,明白吗?”水清浅不由地一阵历喝,“好了,开始吧!”一挥手,示意她们开始。------【精彩片段之二】------水清浅早就看准了锦鲤池旁的一艘小舟,拿起舟桨飞速地划到鸾妃落水处,大喝几声:“大姐,你身后好多蛇啊!我来救你!”“啪!”一声巨响,水清浅狠狠地将划桨拍在了鸾妃的背上。鸾妃一阵惨叫,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呼“三妹,快救我!”“后面,还有!我打!”水清浅也不管鸾妃的呼叫就不停地朝着鸾妃一阵打,打得鸾妃满地找牙,只死死地抓着小舟的边沿不放。“小心!”水清浅又是一拍,狠狠地打在了鸾妃的巴掌之上,一个血红的桨印刻在鸾妃雪白的脸上。“还有……我再打……”水清浅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名正言顺的大好时机……
  • 风雷震九州

    风雷震九州

    本书讲述了以泰山之巅一场侠士反抗清朝的恶战为序幕,掀起了又一幕轰轰烈烈的抗清风云。大侠金世遗自氓山一战,震动清廷之后,偕谷之华归隐海外。他的唯一弟子江海天已成为中原武林第一高手,其声名之盛,如日中天,直追其师。一觉又过了数年。
  • 课外实验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实验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外实验活动指南》收编了200余个课外小实验,其内容既包括物理中的热学、力学、光学和电学等知识,也包括化学和生物知识。本书收编的小实验,可操作性非常强,简单易行,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但是其中的知识却是深刻的!作者谢芾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课外从事的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涉猎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用一个个有益的小实验,小发明创造加深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提升所学知识的印象。
  • 时光笔录

    时光笔录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时光默默等了荏苒十年,可是荏苒却不知时光爱着她。时光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埋藏在曾经儿时两人约定的临川梨树下。他对她的真挚守候,写下了一本时光笔录。这本笔录是时光用了十年时间尝遍酸甜苦辣,对荏苒写的最长情的告白。这里是他们的秘密基地。当每一次看见荏苒伤心难过时他们总会在临川梨树下写给她一些快乐的话。
  • 殿下无赖:贪玩小小妃

    殿下无赖:贪玩小小妃

    天!那个四处勾搭,惹事生非,男女通吃的丞相府小少爷居然是个女儿身?!尊贵腹黑的皇子殿下为争个女人,在妓院跟“少爷”大打出手,二人不小心打出爱的火花?!得知宝贝女儿被掳进皇宫,丞相爹爹连夜赶至救人,却遭到皇子殿下拒绝:“大人丢了儿子,为何找本宫要女儿?”
  • 再见月朗星稀夜

    再见月朗星稀夜

    这是一本古典言情小说,以主人公的纯美爱情为主线,提现了作者对善良和丑恶分界的判断。通过文中不同人的人格与性格折射出来的幻影,塑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在不同角色的摩擦与折射之中渐渐丰满人物的形象,希望给那些仍然执着于黑白论调的人一个很好的提醒。本书在三个人的纠结情感中,有幸福有伤痛,最终以岁月静好,相守一生收尾,总算让那些读者没有失望。圆满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