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100000008

第8章 日本文学民族特性论(2)

从古今日本文学中,可以找到大量例证来印证这一论断。日本古代作家都是皇国主义者,古代文学作品中虽很少出现直接歌颂天皇的作品,恐怕主要因为皇室的权威在《古事记》编纂后并没有受到任何质疑和挑战。因为从历史和现实中看,最需要别人歌颂和美化的人,常常是心虚的、不稳固的。武士势力崛起后,天皇的权力受到削弱,但天皇的权威却没有削弱,尊皇意识更加强化。在《平家物语》等战记物语中,作者对武士飞扬跋扈、轻视皇室权威做了明显的批评。到了近代文学中,受到西方民主文化影响的作家们,仍然将天皇作为精神支柱,森鸥外、夏目漱石两位文坛领袖,都在相关作品中对明治天皇的驾崩做了剧烈反应,同样的,这两位作家对明治天皇政府发动的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包括日清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等,都表现出了支持的态度,并写下有关的汉诗为战争叫好。

其他所有作家都异口同声地为对外侵略呐喊助威。仅有的所谓反战的作品——如女作家与谢野晶子的诗《你不能死》,也不是反对侵略本身,而是痛惜在战争中牺牲的同胞的生命。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继而侵略大半个中国,此间日本文学通过多种形式,支持侵华战争,绝大多数程度不同地“协力”了侵略战争,或参与了****团体组织,或炮制所谓“战争文学”。这一切,都是出于服从天皇的“圣断”,而天皇的“圣断”是毋庸置疑、绝对正确的。作家们这样做出自近乎本能的皇国意识和日本国家主义,并不认为这会将文学庸俗化。因此可见,日本作家所能超越的,只是国内的党派政治。他们不是“政治主义”者,却是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者。当政治超出了国内的党派、政权之争,涉及对外扩张、涉及国家利益的时候,日本作家大都本能地、不假思索地服从国家利益,拥护和协助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政权的对外行动。直到今天,也有不少右翼的、保守的、主张对外奉行强硬路线的文人作家主张让天皇由战后的“象征天皇”重新成为国家元首。

二、情感表征: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

日本文学的第二个特点,表现在日本文学的情感表现方面,我想概括为“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

日本文学,无论是长篇的物语,还是短小的和歌俳句,都注重情趣性、感受性的表达。所谓情趣性、感受性,是相对而言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具有一定的情趣性、感受性,这是人类文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所谓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主要意味着思想性、说教性、哲理性、逻辑性、叙事性的相对薄弱。日本和歌、俳句形式十分短小,只能描写简单的物象,表现瞬间的情感波动和即时的心理感受。和歌的表现方式影响了随后产生的散文的物语文学,以和歌为中心的“歌物语”情节结构简单得近乎没有情节,可以说是和歌表现形式的一种延伸;在“歌物语”和“传奇物语”基础上形成的成熟的《源氏物语》,虽然卷帙浩繁,但在结构上基本上是短篇“歌物语”的连缀,叙事相当片段化,特色和基调仍然是情趣性与感受性。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将其概括为“物哀”。我在《东方文学史通论》中对“物哀”做了一个解释和界定:“‘物哀’

这个词很难译成汉语,其含义大致是人由外在环境触发而产生的一种凄楚、悲愁、低沉、伤感、缠绵悱恻的感情,有‘多愁善感’和‘感物兴叹’的意思。”在日本的戏剧(能乐)理论中,理论家把这种格调概括为“幽玄”,“幽玄”就是一种语言难以表现的幽深的趣味和余情,是一种言外余韵与朦胧之美。现代学者铃木修次则把这一点概括为“幻晕嗜好”,他说:“日本人通常不好明确表态,宁可含糊其辞,具有一种特别喜爱含蓄的言外余韵、崇尚模糊的阴影及典雅的表达方式的倾向。这里权且称之为‘幻晕嗜好’。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喜好朦胧的心理。日本人这种喜爱含蓄的余韵的心理,似乎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曾几何时,它发展为对感伤情绪的留恋。”

日本古典以情趣性、感受性为基调的“物哀”、“幽玄”的文学审美理想,对后来的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现代日本文学中,主流的文学价值观是“纯文学”的价值观。所谓“纯文学”,就是不以情节构架和组织的叙事取胜,而以情趣与感受的表达见长的文学。与此相对,那些讲究情节故事的组织构架并以此吸引读者的作品,被称为“大众文学”,在品位上处于“纯文学”之下。

日本文学为什么会有如此发达的情趣性、感受性呢?

日本中村元先生在《东方民族の思维方式》一书中,从日语的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入手,对此问题做了分析。他认为,日语句子的表现形式更侧重感情的因素,而不那么注重理智的因素。日语句子的表现形式更适于表达感情的、情绪的细微差别,而不那么适于表达逻辑的正确性,日语不注重严密准确地表现事物,而满足于模糊的、类型化的表述。在早期的日语中,用来表示感性的或心灵的感情状态的语汇是很丰富的。另一方面,用来表示能动的、思维的、理智的和推理作用的语汇却非常贫乏。日语的词汇绝大部分是具体的和直观的,差不多还没有形成抽象名词。因此只用日语词汇就极难表现抽象的概念。后来佛教和儒教传入了日本,哲学的思考发展起来了,用来表达这些哲学思考的词汇完全是汉字,写法与汉文一样,只是读音不同而已。虽然佛教在一般民众中间得到了如此广泛的传播,但是佛教经典从来没有被翻译成日语。因为抽象概念太多,翻译成日语十分困难。在日语著作中,只要一涉及术语概念,日本学者就仍然因袭使用汉语词汇。中村元认为:“德国人以纯粹的德语建立了各种哲学体系。这种尝试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爱克哈特时代。另一方面,日本直到最近还没有发展出用纯粹和语来表述的哲学。因此,我们不得不做出结论,承认纯粹的和语不像梵语、希腊语或德语那样适合于哲学的思索。”的确,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又决定思维,日本语的情感性、感受性表达特点,决定了日本文学具有同样的特点。

日本另一位学者铃木修次在《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一书中,则从日本古代的宫廷贵族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来解释“物哀”的审美情趣的根源。他认为,日本文学本来就是以同一家族的小集团为对象。在宫廷女官社会这样受限制的世界里,或者也可以说在趣味和嗜好颇为相同的被称为“同好者集团”的小社会里,首先产生了文学的要求。它恰好具有家族之间的语言活动性质。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必要盛气凌人,没有必要冠冕堂皇地进行思想、逻辑的说教,倒是有使人相互安慰、分担哀愁、体贴入微的必要,咏叹也最好只摘取心有灵犀的那一点,以心传心即可,在平常彼此了解的同伴当中,也就没有必要不厌其烦地做解释了,点到为止,只求对方心领神会。达到了这种境地的时候便诞生了短歌(和歌)的艺术形式。即使是物语文学,也不外乎是同宗同族的伙伴之间的语言文字的交流。在这样的世界里,“物哀”的感受,以及对于这种感受的领会,变成了重要的文学的因素。一句话,铃木修次认为,日本文学中的情趣性、感受性特点,来源于平安王朝女性作家较为封闭的家族氛围与人际关系。

当代日本学者土居健郎在《“撒娇”的心理构造》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由于日本社会以天皇制为中心的家族性、集团性的结构,日本人心理上有一种“撒娇”的心理原型,那是类似于婴儿对母亲的依恋那样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相互依赖的感情。日本人的感受性、神经质、哀怨性、羞耻心、对上司的顺从、重礼节、物哀的审美心理等,都来源于“撒娇”的心理构造。按照土居健郎的“撒娇”理论,我们可以对日本文学的感受性、情趣性特色的形成做进一步体味和理解。在一定意义上说,以情趣性、感受性为主要特征的“物哀”的审美心理,也是一种类似于“撒娇”的心理表现。“撒娇”是事实上的弱者和情感心理上的弱者寻求心理支持的一种言语与动作行为,“撒娇”常常表现为哀怨、倾诉、娇嗔、感伤等消极的表达形式,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幽玄”的审美意识中,所包含的情绪和情调,与“撒娇”的情感与情调是十分一致的。因此,日本文学中弥漫的淡淡的哀愁、缠绵悱恻的情绪,广义上,可以归为一种“撒娇”的表现。它带有一种家庭化、亲属化人情的温馨,与中国文学、欧洲文学中的社会化的严肃、印度文学中的宗教化的神秘,形成了不同的格调。这种格调只有在剔除社会性的、局限于个人私生活领域的“纯文学”、“私小说”中才可以保持。

同时,将“撒娇”作为一种特殊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心理表现,也有助于理解日本文学的物哀、悲哀趣味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之间的关系。曾有一些学者从日本文学“物哀”趣味出发,断言日本民族是一个悲观的民族,但实际上,物哀、悲哀的趣味恐怕也只是一种“撒娇”的文学表现,事实上,日本民族总体上还是一个较为乐观的民族,虽然不是彻底的乐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江户时代井原西鹤等人享乐主义的作品得到印证。

日本学者和辻哲郎《风土》一书中,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解读了日本的丰富的情趣性、感受性的来源。他认为,日本因位于季风地带,季风地带特有的感受性在日本人身上表现得极为特殊,其特点是感情富于起伏变化。久松潜一在《日本文学的风土与思潮》一书中,将日本文学定义为“季节的文学”;美学家今道友信在《东方的美学》一书中,认为表现日本人审美意识的基本语词都是来自于对植物特征的概括,如华丽、艳丽、娇艳、繁盛、苍劲、枯瘦、高大等等;静寂、余情、冷寂等,也大多与植物由秋到冬的季节性状态有关,所以他将日本人的这种被四季、台风所左右的心理特征概括为“基于植物世界观的美学”。

同类推荐
  • 问道新闻

    问道新闻

    王存政著的《问道新闻》是一本新闻作品集,汇编了作者自2006年起至2015年12月这十年间在工作岗位上的一些会议发言、为报刊的新栏目新专栏而写的开栏语、在会上的讲话、参与采写的新闻稿件,还有部分论文和单位管理方面的文字。全书分为随谈、感言、唠叨、口传、论调、说道共六个大辑,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可以看到作者十年来的变化发展以及行走在“新闻”这条路上的履痕。
  •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所向,无限精彩;本书以“微文化”的精神流脉为纲,以“微娱乐”的发展肌理为目,引领读者管窥一个异彩纷呈的“微家族”。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共收陆费逵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45篇。前面部分的文章均为陆费逵先生以一个教育家身份所撰写的关于教育的心得文章,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陆费逵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灵魂与教育》《论人才教育、职业教育当与国民教育并重》《学然后知不足,做然后知不能》等;后面部分的文章是陆费逵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他回忆《辞海》的编纂、青年时期,及谈孝道、勤俭、实业、读书等方面的文章。
  • 道德自我的德育价值研究

    道德自我的德育价值研究

    本书是从道德与人的本体关系上对道德教育的一种学理性探讨。针对现代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从生命的自我观照出发,本书将德育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放在道德自我的建立上,旨在从根源上寻求中国学校德育的根本性变革。
热门推荐
  • 月球烤肉店

    月球烤肉店

    表面上这是一个主角在两百年后月球兴风作浪开店的故事。实际上这是一个轻松休闲的瞎鸡写的故事。(月球在一百章之内必被玩炸,我说的!编辑都保不住它!)
  •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蔡澜·致青春)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蔡澜·致青春)

    此书着力点在对“真爱”的讨论。从“小女孩 纯纯的爱”,到“爱要怎么说出口”,到“如何得到他的爱”以及“你好 初恋”等七个篇章,蔡澜以豁达的“过来人”的身份,帮年轻人解决在初恋之路上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大麻烦”。他在第一篇文章里说道:“在公交车上见到不敢开口表白的情人,这种感觉多么珍贵。”只一句话,就能轻易激发你的共鸣。
  • 想做个很厉害的人

    想做个很厉害的人

    我叫霁言,一枚葬魂师(当然被坑的)。性别女,爱好美人。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身份在我有记忆以来一直是个孤儿,没人疼没人爱我是萝卜里的不甜的小白菜。我以为我这样碌碌无为,像普通人的生活会直到我死亡的那一天,可这一切都在一个夜黑风高夜的晚上改变了……
  • 仙墓

    仙墓

    十万年前,诸仙大战,万仙陨灭,仙道断绝,仙界当中仙墓林立。十万年后,摸金校尉携《生死天书》降临仙界。“墓,不是这么盗的!”陆云看着古仙墓中手忙脚乱的仙人,微微一笑:“想学吗?我教你们啊。”
  • 这一点也不跑团

    这一点也不跑团

    本来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概)跑团游戏而已,突然搞事的奈亚子怎么又来了?难道是逗逼属性相互吸引的缘故吗!什么?除了奈亚子怎么还有中国神明和西方神乱入?这说好的克苏鲁呢?克总克总!你回句话丫!这一点也不跑团!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维迅之战

    维迅之战

    一本古风韵味的小说,请大家笑纳,不喜勿喷谢谢。
  • 快穿女配之幸福我做主

    快穿女配之幸福我做主

    (本书已完结!欢迎关注我的新书《快穿之腹黑主人别撩我》哦,可以先收藏哦。)上官颜倾隐瞒身份与男友相恋,谁知他竟是个凤凰男,劈腿富家千金,失恋之际恍惚之下被车撞死,被绑定系统,不断穿越成小说中的女配替原主改变人生得到幸福,而她也因此获得一世又一世的幸福。(1v1互宠)男主同一人,在任务世界中,即便他们都没有记忆,却依旧会相互吸引对方,互宠不虐哦!重申一下,本书非攻略文哦,不攻略男主男配之类的,男女主的感情发展纯属自然发展,而本书前期可能写得不太好,后期会慢慢进步的哦。
  • 剑道入圣

    剑道入圣

    一人,一剑,一白衣。一诗,一笔,一葫芦。ps:原谅我不会写简介。
  • 江湖游:繁星如歌

    江湖游:繁星如歌

    手腕受伤,退出舞台,只做一个悠闲玩家……白:“真的不打算回来了?”曲晓涵乐了:“好啊,那到时候可别被我吓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