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300000004

第4章 影视翻译语境论——对译制问题的语言学思考(3)

但是,从翻译方法上讲,译文的缺点很多,其中的主要问题是语言不够生活化,语气不统一,表述不够连贯、流畅,而且有好几处不够准确,结果影响了整体的美感。比如,第一句表述啰嗦,喧宾夺主,不如直接说“弗洛姆太太爱养猫”来得明了;第二句同样啰嗦,结构累赘,不如简化一点,译成“出门的时候得找人替她看管”,这就为下文节约了空间;第三句理解错误,把“小区的人都知道”译成“常识”,丢掉了“苏珊是出了名的XXX”的重要信息;第四句属于跑题,本来是“不管去哪儿,都遭遇不幸”,结果成了“祸不单行”,两者的含义相差很远,因为“当XXX时”是条件句,说明只是偶然的,而且有假设的成分,而原话的意思是常态(sure),用中国话说相当于“扫帚星”,而不是“凉水塞牙”;第五句的“不断发生”缺少关联性,似乎是自然灾害,如果改成“苏珊碰上”或“让她赶上”,则更扣主题,也更连贯;第六句的“绵绵不断”不符合汉语的习惯,不如转换视点,说“不放心”更自然,如果再夸张一点,加上“一百个”,那就更像“中国话”;结尾一句的译法不准确,原话用“so did”是指“猫跟主人一样”,而不是“沾染”,应该译成“猫也担心”,或者夸张一点,译成“猫也是忧心忡忡”。

片断2:

ROBERT:You are going to tell me that this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to give it up?

FRANCESCA:We are the choices that we have made,Robert.Please.You don’t understand.Don’t you see,nobody understands when a woman makes a choice to marry,to have children?In one way her life begins,but in another way it stops.You build a life of details,you just stop and stay steady so that your children can move.And when they leave,they take your life of details with them.And then you’re expected move again only you don’t remember what moves you,because no one has asked in so long.Not even yourself.You never think that love like this can happen to you.

配音版译文:

早就决定了。你不明白,是啊,没人会明白当一个女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着生活的起点,也意味着终点。她必须操持所有的家务,抛弃属于她自己的生活,尽心尽力地把孩子抚养大,等她们成了家她的使命才算完成。能开始自己的生活了,可那时候男人对她没要求了,而且连她自己也会忘记以前的梦,她万万没有想到,会跟另外一个人产生这样的感情。

(影片《廊桥遗梦》)

分析:这段话的主题是“无奈”:一旦选择了婚姻和家庭,就等于失去了自由,因为家庭既是幸福,也是责任,更是禁锢自由的锁链。家庭生活不是激情,不是浪漫,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过日子,而过日子意味着柴米油盐,就是种平淡。维持这种平淡的生活状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所以,为了鼓励人们坚守这种无奈,大家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同时,把胆敢打破这种局面的行为贬为“折腾”,或者将其上告到伦理的法庭,轻则判为出格,重则定为出轨。

上面的译文没有抓住这个主题,而是忽东忽西,左右漂移,观众听了自然是一头雾水。具体来看,第一句话应该突出“无奈”这个主题,完全可以翻译成“没办法”、“已经晚了”、“没有选择了”、“没有自由了”、“身不由己”等,可惜译文却用了“早就决定了”,让人迷惑不解;接下来应该说家庭的责任和自由的关系,可是译文却说“生活的终点”,似乎在经受“度日如年”的煎熬,实在不合情理;下一句依然离题万里,把生活的平淡说成“所有的家务”,似乎在诉说家庭的不幸或不公,然后又把“抛弃自己的生活”跟“抚养孩子”的“使命”联系起来,而且态度比较积极,是“尽心尽力”,而不是“三心二意”,简直像一位完美的“继母”;接着,又把孩子大了跟有了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再一次强调孩子跟自己生活的对立(让中国观众顿生憎恶);紧接着的“男人没要求了”,听起来好像是某种暗喻,显得特别荒唐;最后说连自己“以前的梦”也忘了,而这个“梦”更让人难以接受,因为,按照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如果在结婚前就心存“非分之念”,那是对丈夫的欺骗;如果是婚后横生“轻荡之心”,那是对丈夫的不忠。这样一个浅薄女子跟作品里真正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差之千里。总之,由于没有主线,所以,句子之间相互割裂,概念与概念之间没有联系,结果,整个段落表述不清,观众听了不知所云。

片断3:

L:Stop it!

B:But,Mom!

L:You are going to behave today.I am not going to be humiliated in front of the entire neighborhood.And just so you know how serious I am...

B:What’s that?

L:Santa’s cell phone number.

B:How’d you get that?

L:I know someone who knows someone who knows an elf,and if any of you acts up,so help me,I will call Santa,and I will tell him you want socks for Christmas.You willing to risk that?Okay.Let’s get this over with.

网络字幕组译文:

L:住手!

B:但是,妈妈!

L:你们今天乖一点。我不想在大家面前丢脸,我是认真的……

B:这是什么?

L:Santa的电话号码。

B:你怎么知道的?

L:我认识个朋友,她的朋友里有人认识一个小恶魔,所以,今天如果你们谁捣蛋,我马上打电话给Santa,我会告诉他,你们圣诞节只要短袜就可以了。想试试么?好,那么我们把这个收起来。

(美剧《绝望的主妇》第一集)

分析:这段译文的质量很差。首先是有两处明显的错误,一是把“elf”译成“恶魔”,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天神”之类的;把“get over”译成“收起来”不对,应该是“说好了”、“一言为定”的意思。其次,原话里“I know someone who knows someone who knows an elf”连用定语从句,表示关系复杂,这是文字游戏,相当于汉语说“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可惜译文没有反映出这个亮点。

最重要的是,原文里出现了“Santa”,译文照搬,这是不应该的,其主要问题就是没有照顾到接受语境。虽然,网络翻译要求时效性,为了抢时间有时候直接输入英文的人名省事,这可以理解,但是,“Santa”不是一般的人名,而是“圣诞老人”,在汉语的语境里,“圣诞老人”属于可以理解的概念,而英文“Santa”恐怕没多少人知道(从全国范围看),有的人即使在阅读时认识这个词,但是,把它夹在汉语字幕中,未必能一下子反应过来。这样,作为上句的“圣诞老人”的信息基本上丢失了,普通观众更不可能马上领悟下句说的“短袜”的含义,除非对圣诞节的习俗非常熟悉,但这不是基本的社会现实。“袜子”是圣诞老人装礼物的工具,而本身不是礼物。西方的孩子明白,过圣诞节只要袜子,那就等于不要礼物,但在中国,能一下子明白这层意思的人很少。所以,这个词最好直接翻译成“礼物”而不是“袜子”,更不是“短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对白翻译的第一要素是译文听起来像“话”,也就是要符合译入语的习惯,就像日常生活那样,自然、流畅、明白。然而,有不少影视译作并不能做到这一点,以书面语代替口语是家常便饭,句子冗长、表述啰嗦、说法别扭(欧式)也是屡见不鲜。第二,主题原则是衡量影视翻译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观众来说,一段对白结束,意思必须听得明白,否则,就是翻译失职。为了避免跑题,译者必须从整体上吃透原语的精神,必须领悟主题思想,然后通过概念的统一和逻辑连贯,采取跨语言策略(比如,英语多用代词,汉语多重复,尤其是中心词),把整个片段的主题表达出来。第三,译文做到合乎情理是传情达意的重要保证。翻译的语言要有戏味,才能让观众得到审美享受,而戏味必须以贴切为前提。总之,经过译制的语言必须自然、明白、合理,只有这样,观众听起来才觉得舒服,才会产生愉悦感。也就是说,译制语言不仅要跟原语的语境紧密结合,而且还要跟译入语的接受语境紧密结合起来。

结语

按照影视翻译语境论的观点,译制的语言不仅反映社会历史的特征,而且呈现文化传统的风貌,同时还体现日常生活的品味。把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就构成了译制语境论的基本内涵。译制的语言,如果脱离社会文化、脱离生活,那只能是苍白的符号,只能是依附,而不能成为给人带来审美愉悦的对象。

参考文献:

李运兴著:《论翻译语境》,《中国翻译》,2007年第2期。

冯凯伦著:《语境信息与准确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8年第21卷,第1期。

崔曙光著:《语境与翻译浅论》,《时代文学》,2009年第22期。

李运兴著:《论翻译语境——视角和视野》,首届海峡两岸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2005年)。

杜学增著:《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

包惠南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

胡智锋著:《电视传播艺术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周月亮著:《影视艺术哲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美]Carroll,W.David,Psychology of Language.Third ed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乔治·余勒(George Yule)著:《语用学》(英文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关世杰著:《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贾玉新著:《跨文化交流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同类推荐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热门推荐
  • 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

    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

    赵凡禹编著的《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讲述了:推理惊悚小说距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之所以风靡全世界,就在于它拥有让人充分发挥逻辑思维找到事件真相的空间,让人在阅读时沉迷于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最终却是在得知难以预料的结局时恍然大悟,继而获得阅读快感。《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精心甄选全世界各地著名的推理惊悚大师之著作,让读者在这些大师诡秘奇异的文字当中,获得难以忘怀的阅读体验。
  • 莲华传

    莲华传

    莲华:愿天下太平!君离:只要是你想做的,即便是粉身碎骨我也会答应!孟哲:如果可以,我愿来世还做你的哥哥,一辈子替你遮风挡雨!孟子煜:如有来生,我再也不愿生在帝王家。孟浩宇:心儿,如果连你也走了,我要这天下还有何意义?墨亦寒: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错过你。墨凡:大师兄,消消气!墨轩:谁说天下太平了,剑就不必出鞘了?熙嬅:我终究,嫁给了爱我的人。庭落:原来,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的人竟是我。北羽:陛下,您嘱托我的事情,臣没有忘。林柯:对不起,国和家我只能选一个!
  • 加缪全集(套装共6卷)

    加缪全集(套装共6卷)

    本合集包括6本书:《鼠疫》、《第一个人》、《卡利古拉》、《修女安魂曲》、《西西弗神话》、《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
  • 胆量决定财富

    胆量决定财富

    《胆量决定财富》集中了最能刺激大脑神经的文字,让你发自内心地渴望成功,获得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处世建议,摆脱“穷人思维”的捆绑,快速晋升到富人阶层!
  • 公子行二首

    公子行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之羽废材小姐变逆天

    幻之羽废材小姐变逆天

    what?堂堂21世纪女杀手竟因失恋而穿越,这还算了,结果竟穿越到一废柴身上,而且还毁容了,当她们拿着鞭子气势汹汹来打人时,却被她一招制敌,”贱人,竟然打我!"“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再说了贱人的妹妹不应该是小贱人吗??”她霸气回应。她天不怕地不怕,却怕极了他,当发现她的潜力比他高时,她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心里想着有朝一日必然要把他ko,“小家伙,你是不想活了吗?”极限宠文,每日必看。。(简介内容有些与正文不同,请多包含)
  • 地软

    地软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无限造物主系统

    无限造物主系统

    什么?扎了屁股的石头是个系统?唉?系统怎么走了?那我一个人搞毛线啊!先造个世界吧!什么?蚁族叛乱了?打入地狱吧。什么?没有地狱之主,自己造一个,撒旦降临,不如搞成魔法世界吧!既然都是魔法世界了,龙族要有吧!精灵也是标配吧!再乱入个天使,加点独角兽,再来个树人德鲁伊,好一个世界大杂烩!
  • 神灯·静谧的季节

    神灯·静谧的季节

    印莲,喜欢阳光和春天,喜欢到处走到处看,喜欢吃美食,喜欢画画,喜欢写故事。写一个故事,就好像陪着里面的人物度过了一段时光,甚至一生;看一个故事,想来也是这样的感受。于是生活中就多了许多滋味,生命中也能增加许多色彩。这或许就是小说的魅力。代表作:《春色三分》《G弦上的朱丽叶》《凤舞战歌》《赤羊》作为一个二十八岁的剩女,最蛋疼的事就是每天晚上听太后唠叨谁家的某某某找到对象了,谁家的某某某结婚生孩子了,谁家的某某某跟着老公移民国外去了……最后还要说:你看那些某某某都不如你,你怎么就不能给娘找个好男人回家?
  • 冒牌太子妃.A

    冒牌太子妃.A

    什么什么?我穿越了?那么这些野猪是什么?天啦,只要我赢了它们,我就可以活下来,并且可以身价百倍,被有钱的人买去。啊啊啊啊,不是吧,太师要买我?呼还好,只是买去当女儿,啊,皇后的儿子看上我了?不是吧!他是个傻子?神哇,主哇,观音菩萨哇,这到底怎么回事哇?一个傻里傻气却很痴情的王爷,另一个玉树临风劫穷济贫的大侠!我的心有点摇摆不定啦!嫁给王爷也不错,有吃又有喝,而且他又那么傻,欺负他的时候,不会有人知道的!嫁给大侠也不错,一起浪迹江湖,做一对快乐的神仙侠侣。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