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4700000005

第5章 蠢牛做事(1)

§§§第一章只管埋头苦干的牛

牛在干活前从不思考。面对一项工作他从不先想一想怎样做才更快更好,没有计划、没有方案,只会出蛮力。

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从几层楼上跑下来后,我们发现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还没有办理,于是又噔噔地跑上楼去。好不容易下了楼,钻进出租车时,又想起门没有关,于是再次跑上楼去。反反复复,想节省一点时间结果却浪费了时间,并且害得双脚不停地跑动很长时间。

这就是典型的盲动症。为什么不仔细地想一想呢?

对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人来讲,都应该在行动开始之前,在心里对事情有个预测,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需要花费多大人力和物力?做了这样的预测,你就可以有目的地支配事情的发展或掌握资金的动向和使用时机。如果事前没有详尽的计划,你就会在事情进行到中途时,猛然发现缺少什么或根本不可行,结果浪费了人力、物力,行动完全处于失败。

“谨慎思考”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它反映的意义就不那么简单了。关键的一点,就是用脑。用脑可以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用脑可以减少行动的盲目性。如何用脑来保证事情完成的效率呢?

首先,要划分类别。学生们都有一个经验,同样的一道数学题,可以用许多种方式把它叙述下来,但无论怎样叙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么所有的这些问题,我们就把它叫做一类,而其他诸多的问题,也可以分做一类一类的。在解这些数学题时,对同类的问题,就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也一样,有些事情处理的方法都一样。所以说,对每天应做的事情,划分类别,就可以加快处理事情的效率,节约有限的时间。

其次,要有取优原则。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而每一种处理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如果善用大脑,取长补短,就会起到加快效率的作用。

最初市场的竞争,是在人的工作效率和人的数量上大搞竞争。美国的皮鞋制造商伍德,则是这种竞争中的取胜者。伍德所处的年代,还是一个以手工制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年代。伍德凭借自己的努力,设计出了花样繁多的新皮鞋样式,一下子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而当时,伍德的皮鞋作坊只有十八个工人,累死也不可能制作那么多的皮鞋,而别的工厂不可能出借给他。伍德为此伤透了脑筋,最后决定召开一个作坊会议,向大家摊开这些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

当伍德把问题摆出后,工人们就开始发言了。有人认为要出钱向别的工厂去借,有的人认为要退掉一部分订单。有一个青年制鞋工说,可用机械来代替,此话一出口,马上引来了人们的一致哄笑。但伍德从这儿得到了启发,马上成立了一个研制机构,研究制鞋机器的问题,于是简单的制鞋机器就问世了。制鞋业也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制鞋效率,伍德成为制鞋机器的主要收益人。

伍德就是在众多的建议中,采取了“取优”的原则,加快了制鞋速度,取得了成功。

§§§第二章给笨牛支招

办事一定要讲方法

聪明的方法则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附加条件。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大家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1至100之间的所有自然数相加,和是多少?老师承诺,这道题谁就可以放学回家。

为了能尽快回家享受那自由而快乐的美好时光,同学们都努力地算了起来,有的人甚至额头上都渗透出了汗来。只有小高斯一人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坐位上。他一只手撑着下巴,一只手在无意识地摆弄着手中的铅笔,他在寻找一种可以快速解答这个问题的办法。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小高斯举手交答案了。

“老师,这道题的答案是5050。”小高斯很自信地说。

“你可以给出你的方法吗?别人可连一半都没有加完啊!”老师略带吃惊地问。

“当然。你看,99+1=100;98+2=100……这样以此类推,到49+51=100;50+50=100时,我们恰好得到了50个100是5000,然后再加上单个的100是5100,但这里50加了两次,所以要减去,最后剩下的就是5050了。”

老师对高斯的解答十分满意,并确信他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后来高斯真的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做任何事情,都既要勤奋刻苦也要开动脑筋。傻瓜喜欢速决:他们不顾障碍,行事鲁莽。智者常常由于遇事犹豫不决而失败。愚人干什么事都急匆匆的;智者干什么事都迟疑不决。有时候事情尽管判断得对,却因为疏忽或办事缺乏效率而出差错。常备不懈是幸运之母。该办的事立刻办,绝不拖到第二天,这一点极为重要。有句话说得极妙:忙里须偷闲,缓中须带急。方法运用之妙,存乎智者一心。

西方流传着一句十分有名的谚语,叫做:“Useyourhead。”许多有名的智者一生都在遵循着这句话,为人类解决了很多被认为是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而且,最终的强者也将是办法最得当的那部分人。

世界著名电脑商IBM的前任总裁华特森就是一个特别注重办事方法的人,而且也十分舍得花费时间和金钱来培训员工们思考问题想办法的能力。他曾对外界信誓旦旦地说:“IBM每年员工教育训练费用的增长,必须超过公司营业的增长。”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全世界IBM管理人员的桌上,都会摆着一块金属板,上面写着“THINK”(想)。

这一字箴言,是IBM的创始人汤姆·华特森创造的。

1911年12月,华特森还在NCR(国际收银机公司)担任销售部门的高级主管。

有一天,寒风刺骨,霪雨霏霏,华特森从一大早就主持了一项销售会议。会议进行到了下午,气氛沉闷,无人发言,大家逐渐显得焦躁不安。

华特森突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THINK”,然后对大家说:“我们共同的缺点是,对每一问题都没有充分思考,别忘了,我们都是靠动脑赚得薪水的。”

在场的NCR总裁约翰。巴达逊对“THINK”这一字大为赞赏,当天,这个字就成为NCR的座右铭。3年后,它随着华特森的离职,变成了IBM的箴言。

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法则又称作“犹太定律”或“八十比二十定律”。其内容是“一个团体比较重要的项目,大多由团体中的少数所构成”。譬如,占全部人口20%以下的人,所犯的罪,约占全部犯罪案件的80%。占全公司人数20%以下的业务员所达成的业绩,约占全公司业绩的80%。或是,占开会人数20%以下的人员所提的建议,约占全部发言的80%。

也就是说,重要的东西大都集中在较小的部分。其比例为八十比二十,如果在工作的时候,能够集中精神在这重要的20%,等于达成了80%。也就是说,工作量不见得一定要做到80%,只要能掌握住重要的20%,就一切OK了。无论工作或是读书,想要把该做的全部做完,总是不太可能的,一个人做事免不了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如果不先把重要的部分掌握住,到最后可能就没时间,也没机会了。如果抱着凡事尽力的完全主义,到头来往往是事事落空。

如果能把握这条八十比二十定律,就不用担心事情太多了。事先尽量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然后全力达成重要的部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一个也不放过,即使留下一些事情没做,会有一点小麻烦,但总不会是要命的问题吧!做事应该着眼于大处。所以,这条定律不只适用于学生、上班族,对于所有的人都是很有用的。

虽然生意兴隆是件好事,但如果电话太多,光是接电话就受不了,因为接电话的时候,什么事也不能做,时间就白白浪费了。不过,幸好这种电话问题,也能用巴列德定律解决。

假设一天接到100通电话。然而,这100通电话不可能是100个人分别打的,根据帕累托法则,有20%的人打了好几次,约占全部电话的80%。

所以,只要处理这较常打来的20%的电话就可以了。而事实的确如此。

80/20法则是一项关于选择性的法则。借由专注于你最擅长的1/5,你能达到最大效能。这项原则非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公司。

最成功的专业公司或企业,只留下自己的主力技能自己做,其他的事全部外包。如果精于行销,那么就不制造;如果长于研发,那么不但找别人制造产品,也把行销与销售发包出去做;如果擅长大量生产标准化的商品,就不制造特殊规格或市场顶层的商品;如果在高边际利润的特殊商品上最强,就不进人大众市场。

总之,你公司尽可能简化,全神贯注在强过对手数倍的领域。

80/20法则与人际关系也有关系。

宇宙中质与量之间有一种交换关系,而我们老是没有在最重要的人身上多花时间,所以,80/20法则对人际关系有以下令人震撼的假设:

——在我们全部的人际关系中,20%的关系,给了我们80%的价值。

——在我们人际关系的价值中,80%是来自20%的关系。

——对于产生80%的价值的20%关系,我们所付出的关注远不到80%。

没有盟友,几乎无法成就任何事,大部分人在选择盟友时并不谨慎,甚至根本不在意,以为盟友反正会出现。大部分人选了错误的盟友,也选了太多,而没有善加使用,奉行80/20思考法的人,会小心选择少数盟友,以达目标。

这种选择错误最极端的例子,是选错了最重要的朋友和人生的另一半,大多数人交了太多朋友,不懂得挑选恰当的交际圈,不懂得加强朋友圈的关系。有一些人则挑错了另一半,而更多的人是不懂得善待另一半。

在讨论如何应用80/20分析法时,我们也必须说,正如任何一种简单有效的工具一样,80/20加分析法有时也会被误解或误用。如果应用不当,并且是以线性思考方式进行,80/20分析法也可能产生误导。所以必须时时小心,不要落入错误的逻辑怪圈中。

我们以销售图书为例来说明这一点。显而易见,大约20%的书籍占书籍销售总量的80%。

对于熟知80/20法则的人来说,这没什么好惊讶的,乍看之下,我们似乎可以直接说:书店应该精简进货范围,或者说应该专注于贩卖“畅销书”。然而有趣的是,大多数精简进货范围、专注于贩卖“畅销书”的书店,获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

但这并不与80120法则抵触,因为有两个理由:一是重点不在于所售书籍的种类,而在于顾客想要什么。如果顾客不怕麻烦而进了书店,他们就会去找自己想要的书,这和去报摊或超级市场不同,因为买书的人不期望报摊或超市能有各式各样品种繁多的图书。书店应该专注于带给他们80%利润的20%顾客,并配合他们的需要。二是当不考虑顾客而考虑书时,问题并不在于销售量的分布(因为20%的书带来80%的利润)。出乎意料之外的,通常这20%的书并不是名作家所写的畅销书。事实上,研究显示,畅销书大约只占总销售的5%。真正畅销的书,通常从未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但一年的总销售量相当高,这一份美国研究报告也指出:“长销型的书乃是核心。他们是80120法则里的80,是某项目中的主要销售量。”

这个例子相当有用,而且一点也不与80120分析法抵触,关键的问题应该是:“哪些顾客和产品带来80%的利润”。

但是它给我们一种警示:不考虑清楚而使用80120分析,是非常危险的。在使用80120法则过程中要看具体情况,要经常做逆向性思考。别被那些人人都关注的变数引到错误的方向——在本例中,是指最近的畅销书书目,这是直线式的思考。

80/20分析法最宝贵的看法,总是从检视非线性的关系而得到,而这正是人们常常所疏忽的地方。此外,80120分析法看到的往往是某一时间点的某一情形,而未考虑因时间而造成的改变,所以如果你不小心锁定了错误或不完整的时间点,将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因此,要充分掌握造成8012,0关系的易变性及力量。如果这一点处理不好,就难以灵活解释80/20法则,也就无法发现它无限的潜力。

世界上充满了微不足道的各种原因,但只要这些原因集结,就可能产生重大的结果。想想锅里的牛奶,当它加热到超过某个温度时,会突然改变形状,膨胀冒泡,这一次你可煮出一锅不错又好喝的牛奶,下一次你可能煮出一锅棒极了的卡布其诺,又或许你只是慢了一秒,炉子上可能就一团糟了。在企业里,造成不同结果的时间也许要长一些,也许在几年的时间里能够产生类似IBM这样优秀的国际企业,在电脑产业里拥有压倒性优势;然而不久以后,若干小因素叠加在一起,这个失去判断力的庞然大物便会摇摇欲坠。

爱斯金法则

——利用潜意识

只要你总是抱着希望:“我希望自己能成功”,或是“我希望自己成为首屈一指的业务员”,你就一定能找到好方法,这就是“贾金斯法则”。贾金斯博士说:“睡眠之前留在脑海中的知识或意识,会成为潜意识,深刻地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并可转化成行动力。”

同类推荐
  • 常青藤教育的99条法则

    常青藤教育的99条法则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成功法则》:常青藤教育,美国上层精英延续百年的教育,常青藤素质,当代世界精英走向成功的素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八所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组成了辉煌的“常青藤”久负盛誉的高水平教育使之成为培养精英的聚集地。
  • 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感恩心

    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感恩心

    你学会感恩了吗?某著名企业家被问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脱口而出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你懂得感恩,你成功的几率就很高。”感恩的心像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看似怎样的卑微;无论你生于何时,长于何地,或是曾经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惊涛骇浪,只要你心存感恩,那些美好的品格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就会从你的身体里喷涌而出。懂得感恩的人不会孤独,不会自大,不会傲慢。一个孤独的人无法品尝温暖的滋味;一个自大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敬重;一个傲慢的人无法赢得别人的好感。人生一世,如果没有感受过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对于时代青年所经验的烦闷、消极等等滋味,我亦未曾错过,自读马登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之观念为之一变。烦闷、消极、悲观、颓唐的娇雾阴霾,已经驱除尽净,现在所面对着的,是光天化日下的世界大同人生了。
  • 翻红身价的密码

    翻红身价的密码

    《翻红身价的密码》由欧阳吉强编著,按照本书中的方法操作,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展现出大家风范,赚取更多的财富,拥有更高的身价。
  • 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真理少一分则不能称之为真理,多一分则是谬论;谦虚是必要的,可一旦过了头就变成虚伪了,让人烦;自信是我们喜欢的,可过了头就是自负了,给人狂妄自大的感觉;坚持原则是应该的,但如果不懂机动灵活,就成了刻板僵硬、迂腐;这也就是所谓做人做事的分寸、尺度。做人要有分寸是指行动合乎立场,举止合乎身份,言语合乎分寸,礼貌合乎常规。世界因为有分寸、有尺度而变得完美与和谐;人生也因有分寸、有尺度而拥有许多成功的喜悦。本书,将告诉您何谓“分寸”,何谓“尺度”,做人做事如何把握。相信每一位读者开卷阅读后都会受益匪浅、豁然开朗。
热门推荐
  • 一男二嫁

    一男二嫁

    我有了幸福的婚姻之后,却发现存在着很多问题。冲出围城后才发现,外边的风景并不像我以为的那么好……
  • 霸总天天给我送钱

    霸总天天给我送钱

    夏柳生平第一次做了一件大事,竟然把京城最年轻、最有钱的顾氏大boss顾逸寒给惹怒了!本来以为自己会死的很惨,结果万万没想到,她的人生竟然开了挂,她被顾大少给赖上了,粘人的顾大少还要准备赖她一辈子?某少:“老婆,过来!我帮你虐渣,打脸坏人,你该怎么感谢我啊?”某女皱眉:“呐,儿子给你。”某少:“一个?太少了,多生几个才圆满。”
  • 重生之恶毒女配从良记

    重生之恶毒女配从良记

    一场莫名其妙的车祸,让本是普通外卖员的顾呦呦成了某个豪门里千宠万宠的千金小姐。可惜金枝玉叶不好当!花痴,败家,脑残,三位于一体,这俨然就是个恶毒女配的标准配置!而更不好的也来了……“娃娃亲”的未婚夫?圣母型的白莲花情敌?比她还恶毒的女配角?靠——还让不让人活了?等到一枚足以闪瞎众人眼球的钻戒出现在眼前时,顾呦呦这样表示:其实穿越的生活还是挺美好的啊~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 点亮生命的智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24堂人生课

    点亮生命的智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24堂人生课

    提到李开复几乎无人不知。他是前微软全球副总裁、前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他既是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又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他是一位天才的科学家,是一位卓越的管理者,是一位激情的创业者,还是一位热心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李复以他的智慧水准和道德水准,在中国的学生中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他曾给中国学生写过7封公信,他创办的复学生网帮助了无数年轻人,为他们解疑答惑。现在活跃在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李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李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其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成长。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和中国的学生们建立友谊,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的经历和心得、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当你遇到挫折时,能以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
  • 纨绔小师妹:师兄,轻点宠

    纨绔小师妹:师兄,轻点宠

    有的人只看一眼便注定。。。第一世,情深缘浅,一个为救而死,一个被救入魔。第二世,有缘无份,一个是将军,一个入了后宫,一个赐死,一个失了心智。。。。。。
  • 我们的少年时代(TFBOYS主演)

    我们的少年时代(TFBOYS主演)

    《我们的少年时代》讲述了一群处于十六岁花季,热爱棒球的少年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重重阻难,热血向前,实现棒球梦想的青春励志故事:在英华中学对阵劲敌雅林中学的棒球赛上,英华队士气低迷,节节败退。就在球员们灰心丧气之时,倔强的高一新生班小松冲上球场,奋力为英华拿下宝贵的一分。虽然刚刚燃起的希望很快就被雅林队的邬童粉碎,但这却激起了班小松“重振英华”的决心。输掉比赛的英华队面临着解散的危险,此时邬童突然转学到了英华。为了拯救英华队,也为了彼此所共有的棒球梦想,班小松主动伸出友谊之手,不仅与曾经的对手邬童化敌为友,还带领一度远离棒球的同班同学尹柯重新找回了斗志与信念,整个棒球队结为牢不可破的同盟……
  • 勤劳勇敢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勤劳勇敢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李毅V生活

    李毅V生活

    每到晚上,除了躺在床上玩弄手机,李毅已经找不到别的事情可做!他最近的心情有点糟,亲朋好友仿佛一夜之间都知道了他离婚的事情,这让他感觉如芒刺背,那些当面语重心长作同情状的安慰,更让他难受,因此,他不愿意出门,于是,待在家里玩手机,上QQ,刷微博,和微信上的人聊天成为他夜晚的全部。李毅的婚姻一度被很多人看好,甚至有些同学还羡慕嫉妒恨。李毅的父母是当地一所中学的教师,他还有个姐姐,姐夫是房地产开发商,他自小备受父母宠爱,一切都受到父母姐姐的庇护,生活平稳无忧。
  •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本书是“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青春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青春洋溢的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