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4600000003

第3章 起于兴趣,做爱追梦的人(1)

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猴子”到小学体操队的编外人员,从中国的“体操王子”再到今日的“商业巨人”,李宁的转变与成功总是让人着迷和惊叹。比起成功来,李宁更常谈到一点:兴趣。他说:“感兴趣的事,就不会觉得苦。感兴趣,就会激发出创造精神,通过创新带来快乐。”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更是用这种精神来激励后来者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操冠军杨威便说他在这方面受李宁点拨不少,“选择很重要……要看看自己是否开心,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很重要”。是兴趣,让李宁变得无比执著、异常勤奋;是兴趣,助他攀上了一座又一座成功的高峰。我们要想探寻李宁的成功经验,就当从他的兴趣谈起。

“玩”出一个未来:教师家庭的壮族小歌手

如今,李宁头上的光环有很多,从“体操王子”到“全国十佳运动员”,从“20世纪最佳运动员”到“商业巨人”,再到2008年12月广西政府颁发的“杰出贡献奖”,不一而足。然而,李宁在童年时并未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在幼年阶段,他一样淘气,一样贪玩,也有过许多失败与阻挠,只是他咬紧牙关,一路挺了过来,其中支持他坚持下来的一大动力便是兴趣。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练体育、做生意同样如此。李宁不管做什么,总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主。

1963年9月8日,李宁出生在广西柳州一个壮族家庭,上面有个哥哥李进,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李迎。父亲叫李世波,母亲叫谭振梅,两人同在太东小学任教。尽管夫妻俩是双职工,但三个孩子的先后到来还是给了这个家庭巨大的压力,日子过得比较拮据。这期间,母亲谭振梅得到了一个进修的机会,无法照顾尚在吃奶的李宁,便将他送到了来宾县乡下,交由爷爷奶奶照顾。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宁在这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农村度过了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在乡下,小李宁过得无拘无束,整天活蹦乱跳的,有时会满院子追大公鸡,拔毛做毽子踢,有时候学青蛙一样蹦来蹦去的,让人忍俊不禁。闲时,他还特别喜欢打壁虎玩,成为个中好手。

小李宁成天四处捣蛋,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野小子”,但大家都对他比较包容。李宁的父母经常不在他身边,便由着他的性子去,偶尔下乡看望李宁,还会从旁协助,让他玩得更开心。三四岁的时候,李宁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河里撒欢扑腾,便吵着嚷着要去学游泳。父亲拗不过他,便带他来到小河边,教他学会了“狗爬式”。李宁就像一棵小树苗,而父母就像护苗的篱笆,只要不是太离谱的事情,就由着他的性子,让他自由地成长。

转眼间,李宁长成了五六岁的小顽童,整天在乡村疯跑,浑身晒得跟炭似的,被人笑称为“小猴子”。这时候,他也到了快上学的年纪,父母便把他接回了柳州城里。“在南泗村的那几年里,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亲切。你可以用心去亲近自然,体验真实活泼健康的生活。”多年过后,李宁深情地回忆起那段快乐的时光。正是这段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培养了他自由不拘的习性。

广西是壮族聚居之地,有着多种民族音乐与舞蹈,而李世波本身便是一个以音乐为追求、以音乐为事业的人。他自小喜欢弹琴唱歌,15岁时考上了音乐专科学校,后来由于家里太穷凑不齐学费而改读免费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他来到柳州团结小学当了一名音乐教师。此外,李宁的奶奶也很喜欢唱壮族民歌,李宁住在乡下的时候,奶奶便经常哼歌给他听。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之下,小李宁也逐渐喜欢上了音乐,开始唱那时流行的“样板戏”。尤其难得的是,小李宁声音清脆、音域辽阔,唱起歌来嘹亮清晰、感情充沛。

接李宁回城后,李世波无意中发现这一点,欣喜异常。他特别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一有空便教他唱歌、弹琴、拉二胡,希望在儿子身上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早晨,他们跑步到江畔去吊嗓子;傍晚,李世波让他站在自己身边唱音阶。李世波夫妻俩还省吃俭用攒下钱,买了部旧的收音机,专供李宁收听音乐之用。

小李宁机灵过人,又有股拼劲,学起歌来专心致志,不论是壮族的歌曲,还是汉族的、苗族的,用不了太长时间便大多学会了,这让父亲感到十分满意和骄傲。李世波说:“小时候教他唱的歌他一定要学会,否则就会连觉都不睡,在床上咿呀咿呀地背,一定要把那歌词背下来。那时,他还不认识字,也不识谱,就是靠听。”在学唱歌一事上,李宁初步展露他为了兴趣肯吃苦的精神劲儿。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更何况小李宁在乡下已经野惯了。不久,他有了新的兴趣点。回城后,母亲谭振梅给他买了个新书包,他开始在父母执教的太东小学上学。但是,李宁经常放学后不知去向,很晚才回家,折腾得满身泥沙不说,有时还把衣服弄破了几个大洞,学起歌来也没以前用心了。一开始,李世波以为李宁在外面跟同学打架了,便厉声追问,但李宁就是不肯说出实情。李世波并不打骂孩子,他知道这么做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事情恶化。他决定悄悄观察李宁,弄清事情原委之后再找对策。

这天下午放学后,李世波尾随李宁来到了学校边角上的一间破教室,只见李宁一把抓住窗格子,爬上窗台目不转睛地往里看。满腹疑云的李世波偷偷地绕到教室的另一端,凑前一看,顿时醒悟过来:学校的业余体操队正在里面训练!

看了一会儿,李宁跳下窗台,跑到了学校的操场上,学着体操队员翻起了筋斗。同样在这里练习的还有不少小孩子,其中便有李宁的哥哥李进。尽管天气热得出奇,但他们并不在意,练得满身是汗了就用沾满泥土的手随便一擦,继续翻筋斗。不一会儿,李宁就浑身臭汗,沾满沙土。

大致弄明白事情的原委之后,李世波决定找孩子们谈谈心。这时,李宁一反过去沉默不语,语气坚定地说道:“爸爸,让我学翻筋斗吧!”在小李宁的心目中,体操还只是翻筋斗一类的游戏。他或许并不明白它的真实名字是什么,学起来有多难多苦,只是觉得这么做很好玩,一心想学。

李世波愣了一下,并未直接回应他,而是问道:“你这些筋斗是从哪里学来的?”

“我自己学的呀!”李宁倒也爽快,又说起了乡下的生活,“石牛哥会很多很多动作,翻起筋斗来跟孙悟空差不多,可厉害了!他还会放飞刀呢!”

李宁口中的石牛哥其实就是他在乡下的玩伴,平时经常带着李宁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翻筋斗、练倒立是他的强项,他也因此成了许多小朋友心目中的英雄。不用说,李宁也是视之为偶像。回城以后,李宁无意中撞见了学校的体操队在训练,以为翻筋斗还能有人教,就想参加。

对于李世波来说,音乐既是自己的职业,也是未竟的梦想。李宁在学音乐方面有着较好的资质,如果李宁能够在自己的训练下稳健提升,日后说不定会在这方面小有成就。李世波希望能够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至少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一些、更顺利一些。可是李宁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整天却只想着“玩”。

李世波处理过许多学生的问题,却在家庭教育上遭遇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是该按照自己的计划,引导李宁往“正途”上走呢,还是允许他“疯玩”,李世波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从学唱歌到练体操:李宁的幸运转折

尽管李宁的要求让父亲感到几分意外,但李世波并未生气,而是饶有兴致地听李宁讲他的趣事与计划。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身为教师与家长的李世波在这时候表现出了开明与睿智。最后,他跟李宁达成了一个协议:李宁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可以同时学音乐和练体操。不过,为了安全考虑,李宁以后不能再在学校的操场上玩了,而要回家练习。至于李宁的哥哥,当然也是“利益均沾”,享受“同等待遇”了。

父亲的开明,保护了小李宁美好的童真与乐趣,也给中国体坛保留下了一颗极其宝贵的种子。从此,李进、李宁兄弟俩就经常在家里的地板上练,甚至把床上的棉被拖来当垫子,在上面翻过来、滚进去。隔壁的马婆婆看到他俩“大闹天宫”的情形,心疼得吓唬他们说,你妈回来之后肯定要打你们屁股!不料,两个小孩子不但不慌,反而笑嘻嘻地答道:“妈妈不会骂我们的,她说多洗几回就行了!”

李世波原想让李宁三者兼顾,但他很快发现这个想法不切实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李宁的兴趣点主要还是在练体操上面,他学唱歌的动力越来越小,甚至开始敷衍了事,总盼着早点结束。一到翻筋斗的时候,他便又生龙活虎、兴致勃勃起来。不久,李宁便地向父亲提出进学校体操队的要求。

这时,谭振梅也忍不住调侃丈夫说:“看来这孩子(指李宁)接不了你音乐的班了!”李世波却不以为意,而是若有所思地说道:“没关系,不爱这行爱那行,都一样。”在李宁的央求之下,李世波决定带他去找体操队的教练、本校的体育教师卢德良,让他收下李宁。对于这一决定,谭振梅也表示了明确的支持,她觉得让孩子多加锻炼总是有好处的,而且有人管着,总比让孩子自己瞎玩要安全得多。

进行体操训练的教室里热闹非凡,男的在练倒立,女的在练劈叉,一派生龙活虎的样子,李宁一走进去便看得出了神。李世波向同事卢德良说明了来意,却遭到了后者的拒绝。卢德良说:“他不是才上学吗?我们这里可都是三年级的学生呢!体操队虽然不正规,但训练不能马虎,我要对孩子和家长负责的。”练体操需要翻来翻去的,还要上杠下杠,危险系数比较大,年纪太小了难保会弄出什么事故来。这是学校体操队不接收三年级以下学生的缘故,卢老师不想违反学校规定,更不愿意让同事的孩子冒险。晚上,李宁又缠着父亲去求情,一向支持孩子自由发展的李世波又去了。最后,卢德良破例收下李宁,作为体操队的编外人员。

进入体操队之后,李宁的心思几乎全放在体操上面了。每天早上,他让父母轮流帮他压腿;傍晚一放学,他便抓起书包飞奔到训练教室。教室若是还没开门,他就在门口翻起了筋斗,每天练到浑身酸痛才回家。回去后,他也在家里练得不亦乐乎,总要母亲催上好几遍才上桌吃饭。以前拿棉被当垫子的做法当然是被“延续”下来了,没少让母亲操劳。在小李宁每一个成功的动作背后,都有着母亲辛勤洗被子的汗水。有时候没垫子了,李宁就在水泥地上翻,让人们惊叹连连:“这娃胆子真大,敢翻水泥地!”就这样,小李宁在父母的支持和老师的教导下,一步步地学会了体操的基本动作,直至新机遇的到来。

1971年10月,广西体操队的教练梁文杰来李宁所在的小学选人,为第四届全运会做准备。李宁这年刚满8岁,年龄不够的他却有着满腔的热情,坚持要向梁教练展示一番。得知李宁是名编外队员之后,梁教练饶有兴趣地问了他一些问题,并让他做了些动作。尽管李宁做得不是很成功,还摔了一跤,惹来了哄堂大笑,但梁教练没有笑——他从李宁身上看到了一些自己长期苦苦寻找的东西,只是尚不确定。

梁教练担心李宁不过是小孩子贪玩,只凭一时冲动学体操,而这根本无法适应艰苦的专业训练。他问李宁:“你喜欢体操吗?”

“喜欢,我很喜欢!”李宁不假思索地大声回答。

梁教练顿时心中有了数,回队后便把李宁的情况反映给领导,并经过几番争取,终于使得广西体操队破格同意当时仅有8岁半的李宁来队训练——这可是广西体操队第一次破例接收未满10岁的运动员!李宁用他对体操的兴趣与热情打动了教练,也为自己打开了一道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

进入省队之后,李宁训练得更加勤奋了,进步得也很快,教练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也有意地让李宁接受更多的训练,期望他快快成长。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巨大的热情与动力,辛勤的训练创造了一个个优异的成绩,而成绩又反过来鼓舞着李宁,让他更加充满兴趣和信心。兴趣与成功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帮助李宁迅速地向前奔去,进入了国家队,跑进了奥运会,登上了领奖台,直至成为“体操王子”。

在辛苦训练的同时,李宁自己琢磨出了好几套动作,使得体操动作变得更加流畅、迷人,也为自己的赛场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其中,李宁自创的“吊环正吊臂后悬垂前摆上接直角支撑”和“双杠大回环转体180度成倒立”获得高度好评,被国际体联命名为“吊环李宁摆上”和“双杠李宁大回环”,成为男子体操的评分标准之一。

在这一系列令人眩目的成绩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机遇,可以看到执著,还可以看到汗水,但李宁本人更看重兴趣。他认为,对体操的兴趣才是激发他辛勤训练、不断创新的动力来源:“感兴趣的事,就不会觉得苦。感兴趣,就会激发出创造精神,通过创新带来快乐。”

同类推荐
  • 中国圣人王阳明:一代旷世大儒的传奇人生

    中国圣人王阳明:一代旷世大儒的传奇人生

    本书作者用生动犀利而略带调侃幽默的笔锋详实地刻画了王阳明与他所处的那个波云诡谲的时代,力图卸下圣贤的妆容,拂去历史的尘沙,为你展现一个真实鲜活、血肉丰满的旷世大儒,带你领略一段从凄苦入狱到悟道为圣的人生传奇。
  •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安徒生是个穷鞋匠的儿子,他冲破社会的重重阻力,凭借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艰苦的奋斗,最终从普普通通的“丑小鸭”成长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用笔为人们奉献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故事。
  •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蚕丝:钱学森传

    蚕丝:钱学森传

    《蚕丝:钱学森传》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钱学森是如何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以及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从而摇身变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这本书都做了解答。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詹姆士·麦克斯韦、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汤姆逊、克斯·普朗克。
热门推荐
  • 战略特战队

    战略特战队

    这是一部十个兄弟的故事,经历坎坷,成就自己的辉煌。看他们一步一步走过的艰苦路程。
  • 王爷好神秘

    王爷好神秘

    “贱人,他不是本王的子嗣,休拿他来污蔑本王。”宁王冷漠的道。“什么?孩子不是你的?是谁的?”凌若若傻眼了“你心里清楚。荡妇!”他吐完这句话,头也不回的走了。天啊,儿子不是他的,会是谁的?她一定要找出孩子他爹。若是他敢做不敢当,哼,那他就死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还好爱情没时差

    还好爱情没时差

    他是天选之子,为了兑现许给曾相恋四年的沈姑娘的承诺,凭借一己之力,建造起了阿苏里市最高的建筑。然而,沈姑娘却在毕业之际选择了离开他,单赴法国。而她,没有文化,没有出身,只是一个平凡清俗的异族姑娘,却因为一个镶着铃铛的香包与他结缘。从此,她相夫教子,而他则过上了“相妻教妻”的生活。生活虽然平淡清奇,却处处充满着惊喜。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不知不觉就能改变很多东西。五年之后,沈姑娘重回阿苏里市,然而,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变了模样。当年深情如许少年郎,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却依旧让自己倾心,可是,却已心有另属。如果爱情真的有模样,那么,你希望她以何种样子出现?
  • 重生之嫡女上位

    重生之嫡女上位

    前世,她嫁给严家长子,本以为可以平淡幸福过一生,谁知在她病重之时,相公亲手捏碎救命良药,亲眼看她病发身亡。“姐姐,妹妹送你最后一程。”她的嫡妹看着垂死挣扎的她,挽着自己的夫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从此以后姐夫,哦不,是夫君由我照顾。”兄嫂惨死、家族灭亡、所有的亲近之人接二连三的死去,这些原来都不是意外,而是有人蓄意为之,她在她生前的最后一刻才知所有的一切是拜谁所赐。重生醒来,竟然回到要嫁给他的那一年。嫡母恶毒,嫡妹无情,姨娘阴险,父亲伪善,渣男可恶。这一次,她不再是天真如初的人,她心已死,她活下去的目的只有一个,带着仇恨,开始复仇……所有的血债都要血偿。殊不知,那柳家公子与她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又一个的真相摆在她面前,在她即将承受不住之时。一双大手扶住她的双肩:“你不会垮,有我陪你”“我双手沾满鲜血。你不觉得我残忍?”“我只是心疼你。”“我的双手可能还会继续沾染鲜血。”“你娇嫩的手不适宜举起屠刀,欺负你的人由我来收拾。”他轻拾起她的玉手,放在唇边轻吻。嘴中的深情告白与充满杀戮双眸居然那么的和谐。“你究竟是什么身份?”她仰起头问,之前明明是四皇子幕僚?状元?中书舍人?如今摇身一变怎么也成了皇子?他微微一笑,“这不重要。”斗嫡母,斗嫡妹,斗姨娘,斗堂妹,斗天斗地,斗他个天翻地覆。
  • 祸害娱乐圈

    祸害娱乐圈

    他曾在高楼之上饮酒诗百篇他也曾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这是一个在娱乐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娱乐圈美(没)好的故事ps:君子和而不同,不喜勿喷。新书:《我跨界而来》已上传!!!
  • 天生不是好医生

    天生不是好医生

    【每天一更保底,正常两更,多更看心情,努力保证全程无断更,安心收藏】当年,最亲近的祖父死于庸医之手,这让张少白从小立志成医。系统说,我可以帮你成为最出色的医生,不过——来完成个任务先。为了任务,他唱歌、写作、攀岩、健身、滑雪、和女生约会……总之,这是一个有关于励志青年张少白从医而终的故事。
  • 红妆之女皇天下

    红妆之女皇天下

    这是个动荡的时代,这是个混乱的时代,这是个埋葬了无数红妆白骨的时代。但它,也是最辉煌的时代,在这儿,女子可以干政,女子可以追求权力,女子可以包养面首,女子的封号之中,也可以有“镇国”二字。这是个可以改变女子命运的时代,也是个如昙花般转眼即逝的时代。——红妆时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所谓教授

    所谓教授

    高等学府并非世外桃源,在这个充满知识和智谋、理想和爱情的大观园里,教授们如何生活,面对地位、金钱、爱情,他们又如何选择?教授白明华、刘安定风流有加,漂亮而不甘寂寞的才女何秋思更是风情万种……在他们看似平静的生活背后,却隐含着心动魄的情感纠葛和权力纷争。如果您看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那么一定要再看看《所谓教授》。书中鲜活的人物,真实生动的故事,尖锐跌宕的矛盾冲突,荡气回肠的人物命运,幽默风趣的精妙语言,深刻睿智的学者思想,定会让您耳目一新。
  •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郡主情缘

    郡主情缘

    “琳儿,我真该把你禁足,”温润的声音隐忍着怒气,她竟敢跑去那里唱曲儿。“如风,你不觉得我穿的好看,唱得好听吗?”琳琅看他吃味的表情,神采飞扬。她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改变他一贯的温和淡定;一次次撩起火花,却难掩青涩纯情!不管她是来历不明的女子,还是堂堂的郡主身份,他都要陪着她笑,宠着她疯!一生一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文须知:本文小白,情节轻快甜宠;架空,不考据,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