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4500000008

第8章 心理学与生活——行为背后的心理学秘密(2)

成功的人经常是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最丰富的经验去控制人生,相反,失败的人通常因为失败的经验而自暴自弃。事物都存在正反两面,它们是共存的,对于我们来说,如何正确看待人生,是看积极、明亮的一面,还是看消极、阴暗的一面,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们无法阻止阴影的一面存在,但我们可以选择去看光明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高兴快乐并看到希望。

总之,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先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

信念是汲取不尽的力量

哈佛心理学家指出,信念是人人可以汲取的力量源泉,而且取之不尽。只有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一位名叫希瓦勒的乡村邮递员,每天徒步奔走在各个村庄之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样子十分奇特,他拾起那块石头,左看右看,有些爱不释手了。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进自己的邮包里。村子里的人们看到他的邮包里除信件之外,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都感到很奇怪,便好意地对他说:“把它扔了吧,你还要走那么多路,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他取出那块石头,炫耀地说:“你们看,有谁见过这么美丽的石头?”人们都笑了:“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够你捡一辈子。”

回到家里,他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是多么美丽啊!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都会找几块好看的石头。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但离建造城堡的数量还差得很远。于是,他开始推着独轮车送信,只要发现中意的石头,就会装上独轮车。此后,他再也没有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输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筑师。他按照自己天马行空的想像来构造自己的城堡。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的大脑出了问题。

二十多年以后,在他偏僻的住处,出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教式的、有基督教式的……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建筑沙堡的游戏。

1905年,美国波士顿一家报社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叹不已,为此写了一篇介绍希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希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连当时最有声望的大师级人物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他的建筑。

在城堡的石块上,希瓦勒当年刻下的一些话还清晰可见,有一句就刻在入口处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据说,这就是当年那块绊倒过希瓦勒的第一块石头。

其实有了愿望的不是石头,而是我们的内心有了一股强大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要过自己向往的生活。哈佛学子之所以不平凡,是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一点:自己想过什么生活,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梦想以后,任何困难都是微不足道的。

哈佛告诉学子,人的一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理想,我们活着就是来完成这些的。在这个充满着机遇和风险的世界,不断地给自己加油,确立自己的信念,并为之不懈地努力,才是攀登成功的秘诀。我们要时刻具有信念来支撑,因为它会像叮在我们身上的马蝇一样,促使我们在困难面前永不妥协,在强势对手面前永不退缩。而且,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将永葆活力、永葆青春。

第2节世事中的心理学现象

禁果效应:越禁止,越渴望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被禁止的东西或事情,越会引来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使人们充满窥探和尝试的欲望,千方百计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或尝试它。哈佛告诉学子,这一现象被称作“禁果效应”。哈佛专家指出,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学依据在于无法知晓的“神秘”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需求。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在接受者心里形成了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强烈的召唤。这种“期待—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尽人皆知:上帝在伊甸为亚当和夏娃建了一个乐园,让他俩住在园中,修葺并看管这个乐园。但是上帝吩咐他们:“园内各种树上的果子你们都能吃,唯独善恶树上的果子不能吃,因为吃了它你们就会死。”亚当和夏娃谨记着上帝的教诲。

但是有一天,夏娃禁不住蛇的诱惑,摘下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吃了下去;她又给了亚当,亚当也吃了。上帝得知后将他们赶出了伊甸园,惩罚了罪魁祸首——蛇,让它用肚子走路;责罚夏娃,增加她怀胎的痛苦;让亚当终身劳作才能从地里获得粮食。

在现实生活中,禁果似乎分外香、格外甜,越是不让做的事,越是禁止做的事,人们越想做,因为它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圣经》中这个关于人类远祖的故事,暗示了人类的本性中具有根深蒂固的禁果效应倾向。

生活中禁果效应是很常见的。比如,历代统治者经常把他们认为是“诲淫诲盗”的书列入禁书之列,如萨德、王尔德、劳伦斯等人的作品,但是被禁不但没有使这些书销声匿迹,反而使它们名声大噪,使更多的人挖空心思要读到它们,反而扩大了它们的影响。

破窗理论:防微杜渐,及时修补缺口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类似的情况:一个人带头摘取公园花圃里的鲜花,其他人就群起而效仿,将花圃里的花朵摘得稀稀拉拉。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有些人犯了错误,通常这样为自己辩解:“××都是这样干的!”或者说:“上次就是这样做的!”

哈佛专家告诉学子,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向我们道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破窗理论。而破窗理论的产生基于一项有趣的实验。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推而广之,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周围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不正是环境暗示和诱导作用的结果吗?

比如,在窗明几净、环境幽雅的场所,没有人会大声喧哗,或吐出一口痰来;相反,如果环境脏乱不堪,就时常会看见吐痰、便溺、打闹、互骂等不文明的现象。

又比如,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的目光而贸然插队?与此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焦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因此,环境好,不文明之举也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影响。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样,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

哈佛专家指出,在社会其他领域,同样存在着破窗效应,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把握环境的这种暗示和诱导作用。破窗理论告诫我们:不要轻易去打破任何一扇窗户,一旦一个缺口被打开,后面的结局便可以预料。如果一不小心“打烂第一块玻璃”,必须及时修补,防微杜渐。

权威效应:对权威的绝对信任是一种盲从

一次,著名空军将领乌托尔·恩特要执行飞行任务,但他的副驾驶在飞机起飞前生病了,于是临时给他派了一名副驾驶员做替补。和这位传奇式的将军同飞,这名替补觉得非常荣幸。在起飞过程中,恩特哼起歌来,并把头一点一点地随着歌曲的节奏打拍子。这个副驾驶员以为恩特是要他把飞机升起来,虽然当时飞机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起飞的速度,他还是把操纵杆推了上去。结果,飞机的腹部撞到了地上,螺旋桨的一个叶片切入了恩特的背部,导致他终生截瘫。

事后有人问副驾驶员:“既然你知道飞机还不能飞,为什么要把操纵杆推起来呢?”他的回答是:“我以为将军要我这么做。”

航空工业界有一个现象叫“机长综合征”,就是在很多事故中,机长所犯的错误都十分明显,但飞行员们没有针对这个错误采取任何行动,最终导致飞机坠毁。哈佛心理学家指出,上面这个故事就是“机长综合征”的一个例子。这个故事同时揭示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规律,就是人们对权威的信任要远远超出对常人的信任。

每个人都对身边的人或者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的大小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物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假如你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有一位眼科专家和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夫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呢?相信你一定会选择专家。一篇医学论文是被推荐到联合国的某个组织去报告,还是刊登在普通杂志上,这种反映医学成就的信息,其影响肯定是不同的。

这些都说明,权威对我们的影响力要超出常人。

不可否认,有时权威效应有它积极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上进的名人效应是值得提倡的。哈佛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权威人物给群众做出好的榜样,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消极、颓废的权威效应如案例中的那位副驾驶员对权威的盲从,则应该杜绝和制止。

旁观者效应:担当社会责任,警惕“集体冷漠”

2011年1月17日,多伦多士嘉堡大雪封门,天气严寒。凌晨,一名患老年痴呆症的66岁老妇被发现活活冻死在自家附近住宅区街头。老妇冻毙的位置是一户居民家门前的车道,据警方证实,老妇临死前曾经大声呼救,很多人听到了她的求救声,但是没有伸出援手。又比如,同一时间在另一个城市,一个19岁女孩被一男子尾追进公厕,惨遭20余分钟的蹂躏。尽管女厕内不断传出痛苦的嘶喊声,但围观的40多名市民无一人出来制止。

这类事件的频频发生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关注,并做了大量的实验加以研究,结果发现冷漠的旁观者是减少个体的利他行为的重要原因。其中一个实验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实验者)在大街上行走,突然向一位不知情的路人大叫:“救命!有人抢劫!”而旁边另外安排的两个乔扮路人,对此呼救声不闻不问,依旧向前走去。这个被当做实验对象的不知情的路人在听到呼救声时,所作的反应不是立刻前去搭救,而是转头看旁边两个人有何动静,当他看到他们都漠然对待时,也就无动于衷了。这个实验表明,在紧急情况下,只要有他人在场,个体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就会减少,而且旁观者越多,利他行为减少的程度越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

哈佛心理学家认为旁观者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影响”及“责任分散”。社会影响是指一个人在不能获知确切情况以便做出干预紧急事件的决定时,他就会观察别人的行动,看看别人会作出什么反应。不幸的是,那些旁观者很可能也在观察别人的反应,于是很快就发展成一种“集体性的坐视不救”的局势。

哈佛心理学家认为,由于还有其他的旁观者,个体就把帮助受难者的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如果现场只有一个人时,他往往会觉得责无旁贷,迅速地作出反应,帮助受难者。如果他见死不救,就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就容易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而这种“集体冷漠”最终使得整个社会变成了冰冷的地狱。因此,我们必须警惕旁观者效应,用热情温暖彼此的心房。

奥卡姆剃刀定律:化繁为简,把握关键

奥卡姆剃刀定律,由英国奥卡姆的威廉提出,指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哈佛心理学家解释说,在人们做过的事情中,可能大部分都是无意义的,而隐藏在繁杂事物中的一小部分才是有意义的。所以,复杂的事情往往可通过最简单的途径来解决,做事要找到关键。

相传,有位科学家带着自己的一个研究成果请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随意地看了一眼最后的结论方程式,就说:“这个结果不对,你的计算有问题。”科学家很不高兴:“你连过程都不看,怎么就说结果不对?”爱因斯坦笑了:“如果是对的,那一定是简单的,是美的,因为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的。你这个结果太复杂了,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科学家将信将疑地检查自己的推导过程,果然如爱因斯坦所言,结果不对。

同类推荐
  •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你也许对“心理健康”这个词感到生疏。人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谈论和使用“身体健康”这个词语,而很少说“心理健康”;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生理上存在着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上同样也存在着健康问题。比如说,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人都体验过在学习、工作、婚姻、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许许多多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矛盾、情绪紧张、忧愁苦闷等等。如果人们对这些来自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刺激,适应能力很差,那么,这些刺激便会成为恶性刺激,损害身心健康,并可导致心理上的失常,甚至会引起心理疾病。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健康”的意义,只着眼于生理上的、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
  • 花季奇妙感情透视

    花季奇妙感情透视

    你也许会说,心理健康与否,只不过是个人的小事,和别人、和社会没有什么牵连,你说错了。比方说,如果一个人手脚不灵便,但心理健康,那么对于他的人格影响不大。因而,不论为了个人、家庭,还是为了民族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保持心理健康。
  •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巧妙地将心理学和社交学融合在一起,揭示了人们心理变化的规律,对社会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最具实战效用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你提升社交技巧和能力,了解人们外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开创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的人生局面。
  • 心理学与微表情

    心理学与微表情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运用身体语言,挥挥手,露出微笑,皱下眉头,这些都是基本的身体语言。当你与熟悉的人交流,或者与陌生人擦肩而过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留意对方的身体语言——表情、身体姿势、手势、腿脚动作等,这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可靠渠道。当你能够轻松地看懂身体语言,娴熟地运用身体语言的时候,就可以向别人展现一个更丰富、更有魅力的自我,同时更加准确和透彻地理解对方的心理,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摩擦和误解,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一个身体语言高手自然也是一个沟通的能手,掌握并熟练运用身体语言会让你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将成长赋予深刻的社会性具有很强的意义,使人明白成长的存在就必须进行自我实现,就必须去创造成功,实现成长的价值,向着完美人性和健康成长的倾向发展。因此,为了完善我们的成长,谁不努力去自我实现呢?今天,我们的个人成长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发展,那么,我们个人的成长就必须更加具有社会性,使成长具有自我实现的意义,为我们创造成功,为社会创造财富,那么,我们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成长理论中可以获得人生成长的新方向和新目标。
热门推荐
  • 九霄神剑

    九霄神剑

    神魔大陆,外族入侵,九天破碎,神剑受创,坠落人间,遇有缘人,重掌神剑,展雄才伟略,立九霄之上,斩妖除魔,捍卫家园。
  • 推背图之玉神传

    推背图之玉神传

    末世来临,玉尘儿被得道高僧救起,从此以后,她暴打精怪,狠虐变异兽,偶尔救救可怜的变异兽人……真武荡魔大帝下凡入世,玉尘儿终于找到自己的真爱,谁知却被她救下的渣女谋害,她反击,再反击,弄不死你了还!后来,玉尘儿和太玄一同走上拯救世人的道路……东方救兽人,西方打丧尸,太空战外星生物……
  • 四溟诗话

    四溟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魅力谎言

    魅力谎言

    陶克先生:第一张明信片我想你已经收到了。正是你那篇《魅力谎言》的小说让我遭受了四年牢狱之苦。起初我并不知我们为什么会被警方缉捕,特别是我还受到来自同伙们那样猛烈的攻击。后来当我在百思不得其解中偶然读到了你的这篇小说,我才恍然大悟。所以我很想见到你。再见!
  • 穿越之修仙高手

    穿越之修仙高手

    地球历,三个月前。吴悔失恋买醉出车祸,却不料灵魂穿越到了修仙界。修仙界历,三百年后。吴悔重伤救人遭暗算,却不料灵魂又穿越回了地球。修仙界已去三百年,地球方才三个月。他一梦而醒,恍如两世轮回。这一世,只愿快意恩仇,重回巅峰!
  • 教孩子学会做人与做事

    教孩子学会做人与做事

    它是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打造教育新理念,为广大父母排忧解难,以中外历史上的优秀家庭教育实例来引导读者,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 天后大牌:BOSS溺宠小邪妻

    天后大牌:BOSS溺宠小邪妻

    ##小萌妻邪的厉害,要上天摘月亮,下海抓鳄鱼!OK,人造卫星准备好,今晚月色好,立刻出发,一定要摘个大大的圆月亮。。。鳄鱼?GOOD,就抓来当宠物,巡洋海舰开动!月亮也摘了,鳄鱼也抓了,咱们该造小人儿了吧?##造小人儿?哈哈,你快去选个机器人,好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那,就选叫邪小菲的机器人,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你都是我最最心爱的……小邪菲……(纯爱甜宠文,期待亲的加入哦……作者QQ1064526207)
  • 百分百蜜恋0a

    百分百蜜恋0a

    『百分百宠文』 一个神秘的本子,让叶紫纤得罪了恶魔校草凌曦陌. 报道那天,她毁坏了他最重要的本子,从此被他缠上…… 一天,他咬住了她粉嫩的小嘴.“唔...你干嘛...”叶紫纤挣脱开来.“你说呢?”凌曦陌勾唇.叶紫纤捂住羞红的脸,转过身“大坏蛋,理我远点!”“小笨蛋,想看看更坏的嘛?”他欺身而下,压住了她...
  • 天道赏罚者

    天道赏罚者

    一次意外的迷路让洛风进入了一处古宅获得了赏罚令。对于做善事的要赏,对于做恶事的人要罚。天道赏罚者,掌控天道。修仙者如若扰乱社会治安统统抓起来。维护修仙者与社会安全。我有赏罚令我怕谁?
  • 佛说所欲致患经

    佛说所欲致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