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4400000003

第3章 谁需要哲学(3)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际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愈来愈频繁,对统一的语言和文字的需求越来越急迫。于是,英语作为一种殖民主义的附带品逐渐开始展现自己全球语言的一面。这一方面带来了交流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其他小语言的消失,而由语言承载的思想性和存在性也随之都消失了。也许不再会有上帝来惩罚我们,但是我们亲手毁掉了我们的存在。

哲学思维:苏格拉底的追问

苏格拉底探讨真理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对话,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两个人的对话。在谈话的过程中,人们各自吸取对方的优点,在彼此不断追问中,去揭示问题的本质。这种对话是辩证的、不断向上提升的。

苏格拉底在法院门口遇到欧西佛洛,欧西佛洛因其父亲的疏忽导致一名工人丧生,于是便打算以侵犯神的权利的罪名到法庭控告父亲。苏格拉底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开始了与欧西佛洛的对话。

苏格拉底说:“太好了,既然你对神非常崇敬,要维护他的权利,那就请你做我的老师,告诉我什么是‘敬’。”

欧西佛洛答道:“‘敬’就是做的事情要让神高兴。”

苏格拉底说:“那么多神,应该让哪一位神高兴呢?况且神与神之间有那么多恩怨仇恨,这个神高兴的事,另外一个神不一定高兴啊!”

欧西佛洛觉得苏格拉底的话很有道理。如此一来,苏格拉底就把焦点转移了,他们继续讨论,苏格拉底的每一句问话都是谦虚的,最后,欧西佛洛难以招架,只好说:“总之,敬神就是对神很好。”

苏格拉底则说:“对神很好,是不是就像照顾马一样?你对马很好,替它刷背,洗澡,目的是为了利用它为你拉车。这么说你是在利用神吗?”

欧西佛洛顿时哑口无言。在苏格拉底的追问下,他感到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是敬神,又怎能用这个理由来告父亲,于是借故离开了。

苏格拉底从来不告诉别人什么知识,而是不断地与人对话,只要别人说出一个观点,他就不断地追问,一直问到别人答不出来为止。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助产婆,协助别人分娩婴儿;苏格拉底认为自己好似心灵上的助产婆,协助别人生出智慧的胎儿。苏格拉底生长在雅典这样一个爱琴海畔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小小城邦,却从来不觉得有什么局限,因为他能时时地追问,将这最原始的方法发挥到极致。这或许也是他成为四大圣哲之一的原因。

智慧必须由自己觉悟而生,不能由别人给你,而这种觉悟则来自于自己对生活的印证。人的生命特色和其他动物不同,即人有自由。有自由代表需要选择,而通过选择,就能够使某些价值呈现出来。

就像有的人在进行婚恋选择时,习惯于向父母、朋友等过来人求教,但恋爱、结婚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这和鞋子是否舒适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到是一个道理。

这里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这样一个女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初恋情人的妻子。于是,她就对初恋情人的妻子说:“我真是羡慕你,当初我想和他在一起,他却不同意,现在你能够嫁给他,实在是太幸福了!”

结果初恋情人的妻子却说:“你为什么不嫁给他呢,害我受了这么多年的苦!”

人生是需要体验的,人生的问题是需要靠自己去印证的。如果凡事只是停留在怀疑的层次,而没有自己去体验,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相反,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在怀疑与追问中借由体验去印证价值,那么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生活阅历会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刻和准确。

§§§第三章 人类在文明中迷失了方向

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日以继夜地发明技术,但大工业使人变成机械的一颗螺钉,丧失了人性。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正把人类以及人类文化带向一个陌生、冷漠、黑暗、充满危机的世界。

哈佛神学院唯一一位神教派牧师爱默生认为,娱乐是花,务实是根。如果要欣赏花的美丽,必须先加强根的牢固。

当一切都有了标准

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样两个场景:

当泰坦尼克号开始下沉时,船上共有两千多位乘客,却只有七百多人可以坐上救生艇逃走,这时出现的一句话是“妇女与小孩优先”;

在船最后快要沉没时,居然还有几位乐师在甲板上继续拉着曲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在最后关头安慰他人,让大家勉强维持平和的心境,跨越生死的界限,前往另外一个世界。

这两个场景体现了这样一种价值标准:骑士精神。“骑士精神”是男性对自我的一种期望,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应该感受到幸福与自足。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人被控制在自身欲望的享受和苦斗中,被弄得精疲力竭,不仅没有感到自由和幸福,心灵深处反而会感到失落和空虚,没有精神寄托。人们虽然每天奔走忙碌、认真地生活,但是感觉不到生活的真义,

在现代文明制度下,无论是家庭,还是公司、社会,人们都按照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道德、知识体系,以一种普遍统一的价值模式来复制个人、规定个人的生存方式。每个人在这一系列“人的标准化”的规训改造之下,成为“标准化的人”。个人失去了自己的独特价值,可以被任何一个别人替代,就像机器上的螺钉那样。

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当每个人都在按照“人的标准”的普遍模式去打造自己或他人的时候,人就已经死了。福柯曾借圆形监狱形象地描述“人死了”。

圆形监狱的蓝图是英国人提出的,其基本结构是:圆形监狱由一个中央塔楼和四周环形的囚室组成,环形监狱的中心是一个瞭望塔,所有囚室对着中央监视塔,每一个囚室有一前一后两扇窗户,一扇朝着中央塔楼,一扇背对着中央塔楼,作为通光之用。这样的设计使得处在中央塔楼的监视者可以便利地观察到囚室里的罪犯的一举一动,对犯人了如指掌。同理,在中心眺望塔监视者能观看一切,但是不会被观看到。另外,监视塔有百叶窗,囚徒不知是否被监视以及何时被监视,因此囚徒不敢轻举妄动,从心理上感觉到自己始终处在被监视的状态,时时刻刻迫使自己循规蹈矩。这就实现了“自我监禁”——监禁无所不在,潜藏进了他们的内心。

这种监狱按照严密组合方法建立起来,对惩罚轻重的等级处理和禁锢空间的分配都依据科学的理性原则,有一整套控制、监视、管教、改造和惩罚的组织管理手段,并由此建立起现代的纪律和训练观念。犯人在那里受到隔离、禁闭和行为约束,他们的行动按照统一的时间表进行。在这里,人不被看做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个体,而是一个能够被驯化、调教、塑造的对象。通过这个系统的改造,人变成了一个个整齐划一、有用而听话的“肉体”。

福柯借此与生活于现代文明下的人进行对比,家庭、学校、社会所有的生活空间都以此为模式,各个机构的一道道高墙就是囚室的四壁,宽阔的街道只不过是监狱中散步的走廊和放风的庭院。

整个现代世界都是一座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圆形监狱”,每个人都在监控网络之中,被各种纪律、制度约束,人们监视着每一个人,同时也被别人监视着,随时警惕着不符合秩序的个体,随时对异常个体进行处置,最后都成了“驯服而有用的肉体”。

能够感受到自己生命具有独特意义的人,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是不被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在社会这个巨大的圆形监狱中“死”去了。人永远生活在别处,而不在自己之中。

福柯的“人之死”,就是想要杀死价值模式化所建构的标准人、样板人,让鲜活灵动、自由舒张的人性解放出来,就像福柯所希望的,“人的生活应当成为艺术品”。

人与自然得不偿失的交易

“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们往往拿这句话来说明现代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作用。没有现代科技,就没有我们乘坐的汽车,没有我们拨打的电话,甚至没有我们惬意的现代生活。

然而,这句话并不是培根思想的全部。在培根看来,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驾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即认识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知识是力量,但要是应用不当就是不可逆转的破坏性的力量。

1948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了对人和动物有剧毒的有机氯杀虫剂DDT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最初DDT确实呈现了巨大的功效。二次大战末期,各国士兵用DDT来杀灭虱子,以阻止斑疹伤寒的传播。而斑疹伤寒是影响部队实力的严重疾病,譬如影响到拿破仑军队于1812年远赴莫斯科的征战。在1948年的诺贝尔奖授奖大会上,瑞典的G·费希尔兴奋地说:“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突发转机,DDT成为力挽狂澜的角色。”

然而1962年,美国女生态学家莱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指出,DDT作为剧毒化学物质杀死了大量生物,而且对人和环境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危害:作为美国象征的白头海雕因DDT和其他杀虫剂的毒杀濒临灭绝,世界许多地方的青蛙因DDT污染而致畸形,DDT使用较多的地方导致鸟类减少甚至灭绝。DDT不仅抑制人和生物的免疫系统,损害神经和生殖系统,而且有致癌作用。莱切尔清醒而担忧地预言:“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以为是一条舒适、平坦的超级公路,能让我们在其上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我们。”

同类推荐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是西塞罗给儿子的长信,语重心长、娓娓道来,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思考结晶和盘托出供其参考,启发其深思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教子之道堪称后世典范。《论义务》是西塞罗写给他在雅典学哲学的儿子的书信,阐释“义务源于美德”的主题。书中内容十分丰富,列举了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教导人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包括了西塞罗对自己实际国务活动的深刻体悟和对数百年罗马历史重大事件的认识。
  • 别在意别人走多快,专注于自己走多远

    别在意别人走多快,专注于自己走多远

    这个世界有时像个漩涡,稍不留意就被卷入其中。你看着大家都在做的事,听着大家都在说的话,不知不觉,你也成了别人口中的“大家”一员。突然有一天有人问你,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就像被远射灯照射的迷途小鹿,一脸茫然与惶恐。你似乎什么都想做一点,又好像什么都做不了。一时间,专注成了一件难事。有人相伴固然很好,但别让太多嘈杂迷失了自己;有时候你需要关上一些窗户,独留一扇自在呼吸。专注你想做的事,心无旁鹜且乐在其中。
热门推荐
  • 狐心

    狐心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年农历八月是海宁盐官镇最热闹的时节,秋阳朗照,金风宜人,满郭人争江上望,欲睹钱塘秋潮之风采。而盐官镇的宝塔一线潮也从未让人失望,起潮时形如海天一线,声似万马奔腾,继而素练横江翻滚而至,雷霆万钧,顷刻间便化作数米高的、宛如冰山雪峰般的滔天水墙,倾涛泻浪,喷珠溅玉,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一日,潮水刚过,江面粼粼,秋花成绣,许多年轻男女结伴坐在观潮亭中,兀自流连,江边亦有不少商贩,携了香石、珠串、花粉等物巧言叫卖。观潮亭外一株合欢树下聚起了层层人群,中间的空地上排列了七盘一鼓,一名身着蓝衣、脸罩轻纱的女子正在盘鼓上翩跹起舞。
  • 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

    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

    打开历史的卷轴,扑面而来的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古典诗词。它热情但不矫情,委婉但不忸怩,奔放但不夸张,它能让我们迷醉,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些诗词从中华文明的源头一路走来,娓娓诉说着古老的历史。那么就让我们追随这些文化的足迹,做一次愉快之旅,让我们真正感受“诗情画意”之美。
  • 潘神的宝藏

    潘神的宝藏

    阿尔卡丹大陆的雷顿王国背负着一个可怕的诅咒,每隔一百年,当五月的第一天来临,就会有一位公主被恶龙抢走当新娘。第八百年,厄运即将落到“阿尔卡丹最娇艳的玫瑰”玫兰妮公主的身上……
  • 思路决定出路(第二册)

    思路决定出路(第二册)

    留意一下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总会有碰壁的时候。我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你是否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有条不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还是整天发牢骚,埋怨事情多了,思维乱了,没头绪做事?以上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清晰的思路,有没有按照思路去做。“成功不是不可能,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出路》这本书让大家知道了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过程或方法,更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无论是对于公司内部员工培训还是个人的成长,本书都是最佳的范本与参考书。
  • 冬水主藏

    冬水主藏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大地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从公元379年到386年,7年时间,李穆然下山入仕,凭经天纬地之能,游走于北朝各国之中,平步青云,称王拜相。
  • 风起时说我爱你

    风起时说我爱你

    从见她第一眼,他就想娶她回家,从见他第一眼,她就觉得他恶心到家。她都不明白这男人怎么老追着她跑,这样也就算了,他竟然把她丢进监狱,一边喝茶一边丢钻戒给她。“嫁给我,你就能从这出去。”“……”她瞠目结舌到家。她说要嫁就嫁他们公司总裁那样的!他问她:“你们公司总裁什么样的?”“英俊潇洒多金专情!”他云淡风轻:“你那么迫切想嫁给他?”她为了让她明白她有多不喜欢他,“对!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他!”他拿出名片说:“如你所愿,什么时候去登记。”“……”什么情况啊!恶心到家的男人怎么成她家总裁了啊!
  •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蒋氏家族全传

    蒋氏家族全传

    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位毁誉兼有的人物。本书详细记述了蒋介石的生平、婚姻家庭和军政生涯,涉及身世秘密、辛亥革命、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黄埔军校时期、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宋联姻、统一中国、围剿红军、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国共决战、退守台湾、传位蒋经国等内容。本书客观地描述了蒋介石领导北伐统一中国以及领导抗战抵御外侮的历史功绩,同时指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政府的腐化堕落、民心的丧失是其失去政权的重要原因。
  • 旗袍

    旗袍

    上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时的中国,满族格格叶玉儿出身皇室家族,对国家民族怀着一腔热爱,为了拒绝到日本留学,与家中男仆一起出逃,被日军抓去。日军想将她培养成艺妓,她宁死不从,引起以吉野为首的日军的变态报复,他们强迫她在城市的八角楼里做了慰安妇。叶玉儿尝尽人间最大屈辱,侥幸逃离,去往韩国。六十余年后的21世纪初的中国,那个曾经作为民族耻辱历史见证的八角楼,因其地理位置和“风水好”,成了这座城市中以叶奕雄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商们觊觎之处,叶的情人郭婧是位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记者,她为了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民族的一段屈辱史,留住了已经成为韩国妇人李曼殊的叶玉儿,让她指证八角楼的历史身份。
  • 深宫冷女

    深宫冷女

    我有些焦急,难过的喊道:“可是,凌哥哥,我已经死了,再也回不去了。你,你怎么会在这里?你是不是也死了?还有,我为什么会被关起来?关着我的人又是谁?他为什么恨我?我都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啊……凌哥哥……”“乖,殇儿乖……你没有死,我也没有死,很快,很快凌哥哥就会找到你,带你回家,不会让任何人伤了你,不会……”温暖的身影像是要消失了,渐渐变淡,我顿时慌了,想要上前阻止,却如何都动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