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8700000060

第60章 风陵野渡

三人离了襄阳,入邓州折向西行,风尘仆仆,径往风陵渡而来,这风陵渡乃是黄河奔腾而下第一大渡口,连接山陕,最是繁华。一路之上,癞和尚果然如他所言,当了一回正经和尚,算着盘费,不动酒肉,饶是如此,三人到得风陵渡之时,五十两银子也花了十之八九,身上衣衫也都破旧不堪,好在已是夏末,除了一日三餐,倒也不愁没宿处,只是连着寻了四五日,将这风陵渡上下四五个渡口全都寻遍了,那个高人一点踪迹也不曾寻到。

“他娘的,难不成他竟然离了风陵渡去到别处了?”癞和尚蹲坐在河岸边,望着河中来来往往的渡船,嚼着一节草根恨恨到。虞允文和宇文远都是一惊,若是这人真的离了风陵渡去了他处,岂不是白走这一趟?再这般走回江南去……两人心中想了想,都是赶紧摇摇头。

“或许在河对岸也未必!”虞允文看着对岸,若有所思道。宇文远也是眼中一亮道:“虞先生说的不错,那对岸也是风陵渡,只是咱们这几日一直在这边寻觅,或许渡河过去,倒能寻见。”

“说不得,还是过去看看才成!”癞和尚想想,确实也再无办法,将口中正在咀嚼的草根一口吐在翻腾的河水中,站起身道:“寻个渡口,且渡过去看看再说。”

三人信步往渡口而来,此时正是午后争渡之时,渡口上人喊马嘶,人人都要急着过河,渡口船家拉起一条绳子来,渡河之人,每人五十大钱,驴马牛加倍算钱,虞允文从包袱里拿出已盛不多的银两,正要上前,就见一个老者跟着那船家身边哀求道:“大哥行个方便,我今日过河来,乃是家中有人重病,过来抓药回家,身上只剩下四十个钱,待我过了河,便回家取钱补足大哥渡钱……”

“回家?你回了家,我去哪里找你?”那船家吊着眼睛道:“再者说了,我若放了你一个,那旁人若是也要回家取钱再来,我答应还是不答应?若是不来,我兄弟们岂不是只剩下喝风?不成不成,算定五十个钱,莫说你是四十个钱,便是四十九个半钱,也上不了我这船,快走快走,莫挡着别人上船路头!”

老者见这船家绝无通融余地,当时便急的在这岸边团团打转,不知如何是好,那船家却看着老者笑道:“这黄河边也不止我一家渡口,多的是那不要钱的,你若现在赶了去,到得晚间,兴许还能过河去,你在我这里,就是转上十万八千个圈儿,没有五十个钱,也渡不得你过去!”

“这河上还有不要钱的渡口么?”癞和尚听着这话,倒是心中一动,赶忙过来问道:“敢问这位船家大哥,哪家渡口却是不要钱的?还请给和尚我指点一二?”

“你问来作甚?”那船家本是跟那老者一味戏谑,不妨还真有人过来问那不要钱的渡口,回头一看,见是个满身尘土的和尚,当时啐了一口道:“刚遇上个不够钱的,又遇上个秃驴,难怪早起听见老鸹叫,晦气,真他娘的晦气。”

癞和尚倒是一点也不气恼,从虞允文手中拿过一小块银子来笑道:“和尚自然不敢给施主你添晦气,你只告诉我这晦气和尚,那不要钱的渡口在哪里,咱自去寻他的晦气,不来找你的晦气,这点银子,就算和尚替你洗去一点晦气,顺便捎带那老丈过河去?如何?”

那船家见了银子,当时眉开眼笑道:“既有银子,怕甚的晦气,莫说那老丈,就是和尚你,咱也不怕晦气,一发给你稳稳的渡过河去。”癞和尚见他来拿银子,手一缩道:“不可不可,和尚晦气深重,坐不得你这般大渡船,你只索告诉和尚,那渡口在何处,和尚让你银子到手,晦气远离。”

“你果真要去?”那船家见癞和尚一味要去那不要钱的渡口,倒是有些惊讶,看着那一块银子咽了口口水到,癞和尚也道:“那就看船家你了,是要晦气呢?还是要银子了?”

“我当然要银子!”那船家一把夺过癞和尚手中银子,在手中掂了掂,对那老者道:“既然有人替你付了船费,便渡你过去罢!”这才回过头对着癞和尚道:“你从这里,往上游走五十里,水流湍急之处,哪里也有两个村子,隔河而望,近来有人在哪里开了一个野渡,不过那撑船的艄公脾气甚大,官不渡、商不渡,僧不渡,道不渡,你和尚去了,只怕还得回我这渡口来,到时候可不能算到这银子里,咱要另收渡金!”

“僧不渡道不渡?”癞和尚听了,反倒冷笑道:“和尚我偏要去让他渡上一渡,多谢船家指路!”,说完笑嘻嘻转回身来对着虞允文和宇文远道:“我还当他能跑去哪里,原来不在这风陵渡上,倒是自己开了野渡,今日天晚了,且歇息一晚,明日绝早,咱们便去寻他!”

第二日天还未亮,癞和尚便催促两人起身,沿河而上,行到午后时分,果见河水翻波涌浪,渐渐湍急了起来,又走了片刻,远处一座草屋已在眼中,一路急急走在前面的癞和尚此时反倒慢了下来,晃晃悠悠而行,到得草屋跟前,一艘小船栓在树上,前面草丛里扔了一根细长的竹竿,也不知是不是用来撑船的竹篙,屋中却空荡荡并无一人,癞和尚放眼四望,远处一株大柳树下,一人布衣斗笠,手持一根钓竿坐在那里,像是钓鱼模样。

虞允文当年曾与这个高人有过一面之缘,但此时相距既远,又有斗笠遮住,也辨认不出来此人是不是在川中指点自己的那个人,宇文远一直听自己师父和迟老道说起此人,只道武功绝伦,必然是一个仙风道骨一般的人物,如今见这人一身艄公打扮,心中倒是有些沮丧。癞和尚倒是盯着那人看了半晌,也不过去,走到一颗大树下躺下,扇着凉风,看着那条奔腾不息的黄河吟道:“世间渺茫欲何处,孤舟自横无人渡,可笑痴人犹不知,说甚来程与去路”声音虽是不大,却十分清晰在耳,就连那艄公身边草丛里几只鸟儿都被惊的扑棱棱飞起,虞允文和宇文远都是一惊,难道这艄公真是这奔波千里要寻的那个人?

“哈哈哈”癞和尚声音一歇,那人斗笠微微一抬,大笑几声,收了钓竿起身,向着几人缓缓而来,口中也是出声道:“天地自来无定数,阴阳分晓心中悟,扁舟一叶游江海,随他来程与去路。”论起那人离着几人还有二三十丈远,但这吟诵声有若在耳边响起一般,虽不很大,却也十分清晰,走到近前,那人就斗笠下看了一眼癞和尚道:“几位难道不知道我这里规矩么?僧不渡,道不渡,有累这位高僧远来这一趟了。”说完忽又看了一眼宇文远,嘿嘿冷笑一声,将钓竿鱼篓都放进草屋里。

“僧不渡道不渡?”癞和尚忽然起身道:“好大的口气,那你要渡甚么?”说着却走到宇文远身边,从宇文远怀中摸出那把短刀来,离着那人一丈远站定。虞允文和宇文远二人见他忽然手持利刃,都是一惊,不知道癞和尚究竟是何意思。

“何止僧不渡道不渡,尤其那般假正经的和尚,更是不渡!你这秃驴要是想渡,这里倒有芦苇一节,学那达摩祖师一苇渡江,自己过去罢!”那艄公却毫不在意道,头上斗笠也不取下,手中拈着一根尺把长的苇杆,转过头来看着癞和尚,脸上似乎微带笑意。

癞和尚见那人苇杆在手,哈哈一笑道:“好利器,且让咱这不正经的和尚来看看你这一苇能不能渡了咱这秃驴!”说着右手中短刀忽然一动,刀柄似握未握,倒像悬在手中一般,左掌立起,脚下转动,却不上前,只是绕着这艄公缓缓而动。

“这不是道长的绝学虚空引么?”宇文远见师父拿着短刀的手法有异,心中略一思量,猛地想起当日老道那虚空引剑法,便是这般握剑,怎地自己这师父也学会了么?虞允文此时也想了起来,也是目不转睛看着癞和尚。

“怎地老杂毛这路握不紧剑法终于大成了么?”那艄公看着癞和尚短刀,拿着那苇杆笑道:“他怎地不来与我试试,却让一个秃驴来献丑?”这句话一出来,虞允文同宇文远都是一愣,看来此人果真是自己三人千里来寻的那个人,只是看癞和尚此刻神情紧张,绕着那人不断游走,又不敢开言询问,只好按捺住心中疑惑在一边先瞧着。

“呦呵,秃驴也长进了,这归去势你难道也钻研透了么?这倒有趣,待我来试试你这假正经和尚的本事!”那艄公虽如此说,身形却仍是一动不动,宇文远自浙西回了临安,也曾见师父演过几遍望海潮掌法,这时定睛细看,师父那左掌虽未发出,掌势却飘飘忽忽,上下不定,如同一只归雁孤身飞翔的样子,可不正是这望海潮掌法中第五势无涯势里的第一路孤鸿手的样子么?难道自己这师父武功竟然高到如此地步,能一人融会贯通自家武学和那括苍剑门的绝学么?

同类推荐
  • 洞玄经

    洞玄经

    未知的空间开始相融,陌生的力量在蔓延,未知的存在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九州,
  • 大魏剑枭

    大魏剑枭

    大魏皇朝天威下的江湖,皇权与武力之间的较量,天地苍茫,大魏的疆域总算辽阔,四海之滨,莫不臣服。十年功,终所得。江湖仇,恩怨了。持一剑,走天涯。东至渤海,北至草原。南遇苗疆,西遇昆仑。天下豪杰浪荡儿,相聚相散自有缘。武之极致,天外飞仙!
  • 一刀倾情

    一刀倾情

    大明嘉靖年间,神秘剑客夜入皇宫,盗走前朝正德皇帝所留下的秘旨,从而引发出正德年间一段江湖秘事。
  • 赤湖风云

    赤湖风云

    在一个神秘五行世界中,在不同的方位分布着金、木、水、火、土五种五行气。五行气获得的方法有与生俱来的,普通人只得靠着后面的机遇获得。还有些少数种族,他们并无五行气的力量。但他们拥有的力量超却大多数五行气修行者,唯有天赋极强的五行气修行者才能与之抗衡的种族。赤血一族就是其中之一
  • 辕唐飞将传

    辕唐飞将传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别问,问就是年更。)
热门推荐
  •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细节大关键

    小细节大关键

    一个马蹄钉可以毁掉一个帝国,可见细节决定成败。但不是所有的细节,只有那些关键的细节才能决定我们的成败。本书从为人处世,人际交往,饭局应酬、工作方法等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而又至关重要的关键细节,以及把握这些关键细节需要注意的细节。
  • 做一个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长

    做一个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个性、品德、爱好、才能等。但很多家长都说这个“老师”太难当,教育孩子不容易!
  • 疯骑士的宇宙时代

    疯骑士的宇宙时代

    “金手指系统?你当我是傻子吗?这年头哪有什么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从我脑袋中滚出去,新型的诈骗骗局?还是外星人附带催眠能力的杀戮机器训练装置?”“不,我是虚空中呢喃的混沌,南十字星所有生灵最恐惧的噩梦,无上神位的传承者,还有……你姐。”“……我只有一个妹妹,没姐!”“不,你有,我是私生女,只是你爸没和你说。”
  • 此女太费心

    此女太费心

    冤家路窄,出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仇敌相逢在窄路上,指仇人或不愿意见面的人偏偏相遇。费安安遇上高渐离之后总算是理解了这个成语的真正意义,同时也切身体会了它所带来的无数后果。告白被拒,记恨了整整七年的仇家,被她不小心碰到,又不小心挑衅羞辱了对方。可惜费安安忘了,生来被叫做高渐离的这个男人又怎么会是省油的灯?自此纠缠不休,不仅领土被严重入侵,而且自身都要难保了,简直是攻防失守,败得一塌糊涂…七年前那个傻乎乎跟自己告白的小姑娘现在见了他竟然一副深仇大恨的样子,而且对他还避之唯恐不及!好吧,她退他就进,她防他就攻,战线拉长不要紧,持久战他也不怕。他从来是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次却是情难自制,算了,谁让她这么让人费心,偏偏他还就是这么喜欢…
  • 负朱颜

    负朱颜

    原名为:《默妃》月不随人老。任霜刀、万年削磨,依然娇好。夜风起,疏香飘缈。一缕入怀魂不定,把残冬尘梦都惊扰.......她一名受了神佛点化而穿越来到这里的女子,为了了却一断曾经的孽缘。原因只因为她爱上不该爱上的亲哥哥。一把匕首,一身白衣,一缕青丝,她飘落至后宫之中,成了帝王众多女人中的一个。可是,她那来生的哥哥居然是恭亲王。一曲离别散,一滴红颜泪,造就了一场悲剧。可是最后究竟谁才是她的归宿?她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然却一去无踪,芳影难觅。她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然却将红豆洒落千和湖,了却了相思,结束了缘分。……香风拂尽花不知炙情焚过爱未识最是伤心不逢时钟情已成旧时事爱情当真只是在逝去之时才明白弥足珍贵......@@@@@@@@@@@@@@@@@@@@@@@@@@@@@@@@@@@@@@@@@@@@@@@@@@@@@@一场别样的穿越,一场别样的爱情故事,和一个别样的江湖。他说:乌云再怎么遮掩还是掩不住月的英华和美,既然乌云常蔽月,月儿又为什么总爱往乌云处钻,却与明日追逐。她漠然低首,回头相望,却无言相承诺。他说:人为何总是追逐天边云,却看不到身旁人......她黯然神伤,仰望天中浮云,道:为何明日一定要追逐月儿,为何月儿偏偏喜欢云......后宫,王府,江湖,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能容得下她的地方?@@@@@@@@@@@@@@@@@@@@@@@@@@@@@@@@@@@@@@@@@@@@@@@@@@@@@@@怜花应相陪,何忍空垂泪?他道:明日照芳菲,无须如影随......人物介绍:慕容若离:女主,江湖中传闻中的‘月魔’,江湖人称‘六指琴魔’云轩:帝王,江湖中的六大至尊之一的‘赛诸葛’,又名‘玉笛’欧阳无情:江湖神医‘赛华佗’,又名欧阳明日,是云轩最嫉妒的神般男子。弄月公子:公主的夫婿,时而哀伤至极,时而温润如玉,擅长抚琴与吹笛,曾以一曲《离别散》名震江湖。云延:恭亲王,长相极似若离来生的亲哥哥。云末:江湖中唯一的生辰纯阴男子,性格古怪,喜好不明,亦正亦邪,是云轩的亲弟弟。皇后:杜相之女,杜贞儿。.......不是NP,江湖与后宫之间的纷争,汇集天下奇才美人......女主也非善类,,从不吃亏,心机沉重......
  • 剪灯余话

    剪灯余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名校全知道

    世界名校全知道

    本书深入探析了65所世界名校的优势学科和先进的教育资源,对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活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说明,介绍了学习、生活细节以及一些基本文化和礼仪,为留学申请者选择去什么国家、去哪个学校、读哪门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参考。
  • 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

    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

    本书以此花开尽更无花、夜合带烟笼晓月、莺藏柳暗无人语、花笼微月竹笼烟、春莺无伴啭空长、紫垣驺骑入华居、贫贱夫妻百事哀、曾经沧海难为水等八卷、约22万字的篇幅,采用诗词解析+人物传记+美文+小说+游记的方式进行创作,作者用诗一样的文笔以及充满古典韵味的气氛,解析元稹这位古代著名诗(词)人脍炙人口的作品,结合运用小说故写作的事的形式演绎其传奇人生,以及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书中元稹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就是妇孺皆知的《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的原型。
  •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中国传统哲学的“两个世界”出发,提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三重形态”,并分别论述了这三重本体论的内涵、特点和意义,又考察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中的具体表达、象征言说和终极关怀,并对此作出了创新性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