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0300000012

第12章 经济学家看法律 文化与历史(2)

3.均衡筛选规范(equilibrium-selection norms)

均衡筛选规范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种规范,它是协调人们在众多的纳什均衡中选择某个特定的纳什均衡的规范,但是策略与行动的选择完全是当事人的自身利益所在,所以说这种规范不改变博弈本身,但改变博弈的均衡结果。这种规范的作用就是使人们能够从多个纳什均衡中筛选出一个。例如在前面的进门博弈中,假如你现在碰见了你的老师跟你一块赶到门口(老师是A,你是B),那么,均衡“A先,B后”最可能出现,这就是“尊师”文化在起作用。

这里,“尊师”是一种理性行为。在西方社会,人们形成了“女士优先”的习惯,也是一种均衡筛选规范。如果一个盲人和不盲的人碰在一块,通常是盲人先走,也是一种规范。这种规范和我们刚才讲的前两种规范的最大的不一样在于,前面的规范要求或者你不能选择,或者你的偏好改变,而均衡筛选规范既不改变选择空间,也不改变个人偏好,只是协调人们的选择,使得某个特定的纳什均衡出现。这意味着,对每个人来讲,给定别人的选择,自己的选择一定是最优的(理性的)。例如“尊重老师”的文化使得“老师先走,学生后走”的均衡更可能出现,尽管“学生先走,老师后走”也是一个纳什均衡。

有些习惯并不好,但仍然有助于选出均衡。我们把两个胖子进门博弈稍微作一点改动,假如是两辆车过交通路口,一辆是武警的车,另一辆是普通老百姓的车,假如武警是A,普通老百姓是B,那么,“A先,B后”这个均衡最可能会出现。这也是因为有一种意识的支持,在中国,人们认为武警先走是肯定的,武警也知道你应该让他先走,所以他就呼地过去了。当然这个规范可能不好,但是由于它已经形成一种规范,而且这绝对是一个纳什均衡——你见了武警的车,给定武警先行,你的最优选择是后行;给定你后行,武警的最优选择是先行——这样就有了自我实施的基础。

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实验。我手里有100元钱,让两个人来分这100元钱,规则是:每个人都用一纸条写上自己要的数额,如果两个人的数字加起来刚好等于或小于100元的话,你要多少我就给你多少;但如果两人所要之和大于100元的话,谁也得不到什么,钱再装回我的口袋。实验的结果是各写50。这个博弈有多少个纳什均衡?无穷多个!给定对方写x,另一方的最优选择是100–x,x从0到100都是纳什均衡。那么,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两人都选了50?是因为这两个参与者选择的背后有“公平”这样的一种平均主义文化观念。

这个观念不是中国人独有,其他社会的人在面临类似情况时也都有一种fairness(公平)的意识。fairness是一种文化,一种规范,它使得,尽管这个博弈中有无穷多个纳什均衡,但经过一次实验就成功地选出了对半分这个特定的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以运用到实际中,例如和对手谈判时可能会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太贪婪,留给对方的很少,那么,生意就很难做成。这不是因为交易中没有净剩余可分,剩余可能很大,但是因为你太贪婪了,超出了对手的预期,均衡反倒不会出现。

更一般地说,参与人怎么行为,依赖于社会的规范,当你的预期变成信念时,它就是一种文化,其他人可以从这种文化预见你的行动。

比如对极权制度的忠诚,如果大家都反抗一个极权制度,则可以推翻它,但实际上没人起来反抗,这说明它是一个纳什均衡。该均衡之所以能维持,是因为你认为服从权威是一个均衡;你服从该权威,不是因为个人心理或生理上害怕那个君主,许多君主长得很矮(如拿破仑),从生理上你能轻易打倒他。你害怕他完全是因为你认为别人害怕他,在给定别人服从他的情况下,你的任何反抗将导致别人对你的抵制,因此你的最好选择是服从他。如果每个人都这样认为,并且,每个人都认为别人也这么认为,极权制度就是一个均衡。这一点对当领导也很重要,当领导的一个诀窍是使手下每个人都认为别人尊敬你,服从你,于是每个人都会尊敬你,服从你,你就是领导。这种改变别人的预期的例子非常常见。

例如提干的时候,有五个局长,你想从科长提到副处长,你就对张局长说,李局长、赵局长、王局长、黄局长都同意提我了,你再依次找每个局长。其实每个人都不一定同意提拔你,但如果他们相信了你的话,都认为别人同意了,自己反对也无济于事,结果你真的提成了副处长。有时开正式会议前要开一个预备会,也是为了使参加会议的人都认为别人已同意了,因此对每个人而言最好的选择是同意。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均衡筛选规范不光人类社会中存在,动物界也如此。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关于孔雀尾巴的故事。雄性孔雀尾巴越大雌孔雀就越喜欢。为什么?可能有好多原因,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如果每一个雌孔雀都认为其他的雌孔雀都喜欢尾巴大的雄孔雀,那么对雌孔雀而言,最好的选择是选个尾巴大的,即使尾巴大本身没用,甚至还要消耗额外的精力。一只雌孔雀如果找个尾巴短的雄孔雀,它的后代很可能也尾巴短,于是就很难找到对象,基因延续就有困难。人们找对象时对身高的选择的道理也一样。“时髦”是一种文化,原因就在于此。

这样,规范会影响人们的预期从而筛选出均衡,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筛选出不同的均衡,但是他们都是一种纳什均衡,都有自我实施的基础。这个被筛选出来的均衡,博弈论里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作“聚点”(focal point)。例如,让两个人在1、3、5、7、9、10六个数字中,各写下一个数字,如果双方写的数字一样,每人各得10元,否则各得零。在这个博弈中,每人的选择背后也有文化支撑,如果认为单数不吉利,则10最可能是一个“聚点”。

现在我们专门看一下信任问题,它是被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特别是文化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关于信任的经济学分析(economics of trust)

信任当然很重要,市场经济不能没有信任,离开了它社会很难运转。问题是如何解释信任。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传统的解释,认为是纯文化因素起作用,有些国家信任程度高,有些国家信任程度低(Fukuyama,1995)。如北欧人之间的信任度高于意大利人之间的信任度。或者,我信赖你可能因为你有宗教信仰,怕上帝惩罚你,所以有宗教信仰的国家信任度就高。如在美国,教会的人更可信,因为他们认为若不诚实将来会进地狱。这种解释中,信任是外界强加于你的,使你不违约。而我主要想给出的是第二种解释,即经济学是如何解释信任的。

简单地说,经济学认为信任是在重复博弈中,当事人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手段(Kreps,1986;Gibbons,Robert;2000)。在某种制度下,若博弈会重复发生,则人们会更倾向于相互信任。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有A、B两个参与人,A销产品,B付货款,或A借给B钱,B选择是否还钱。A一开始有两种选择:信任B或不信任B;B也有两种选择:守信或不守信。如果博弈只进行一次,对B而言,一旦借到钱最佳选择是不还。A当然知道B会这样做,因而A的最佳选择是不信任。结果是,A不信任B,B不守信。这个结果很糟,若双方信任,本可分别得10,现在分别得0,是低效率的均衡。若人们之间都这样地进行一次性博弈,信任就建立不起来。

现在来看怎样建立信任。先回过头来看前面的三种规范。纯粹的文化可能改变支付向量,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假如B害怕上帝,不守信带来感情上的不安,实际收入为–5,而不是15,则B就会守信。基于此,A的选择为信任B,因此每人得10。我们看到,宗教可能起这样的作用:它使你守信并且因为你守信,别人就信任你,双方得好处。但现在排除这种可能性。考虑刚才的博弈,假定博弈有足够的概率d(d也可以解释为耐心或贴现因子)进行下去,即能进行多次。设想A选择这样一种策略:我先信任你,只要你没有欺骗我,我将永远信任你;但一旦你欺骗了我,我将不再信任你。这时B有两种选择,如果守信,得到的利益是长远的,根据公式总和为H=10/(1-d);如果不守信,得到的利益只能是一次性的,总和为L=15+0+…=15。因此,如果H大于L,即d大于1/3,守信是自己的利益所在,那么“A信任B,B守信”是一个纳什均衡。这种均衡的出现是因为B谋求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利益。通俗地讲,一个人有积极性考虑长远利益时,就会建立一个信誉。这样的话,博弈的结果为(10,10)。

但是上述博弈的问题是:(1)可能存在多个均衡,如B对A说:“如果你信任我,我每三次守信两次,不守信一次;但如果你有任何一次不信任我,我将永远不守信。”那么A的最优选择仍然是信任;(2)人总是有生命极限的,博弈不会是无限的,如果博弈次数是有限的,根据逆向归纳法,人们会在最后一次欺骗,于是倒数第二次也会欺骗……依此类推,信任仍然不会出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引入不同类型的B。例如可以假定有一些人天生是守信的,尽管另外的人天生不守信,此时,即使天生不守信的人也可能会守信,原因在于,如果博弈的次数足够长的话,为了获得长期利益,天生不守信的人也有积极性建立一个守信的声誉;(3)如果A不能观察到B的行为,从而A不能根据B过去的行为而选择相应的行动,信任也将难以出现。这就是信息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上述模型仍然有很大的解释力。一种情形是在一个小社会中,如果B经常是向多个不同的A借钱,而每个A都根据B过去的行为记录而选择是否信任他,并且关于B的信息能在A之间很快地传递,那B将有积极性建立一个守信的声誉,信任就可能出现。另外一种情形是,即使B是短命的,仍然可以通过某种机制使得他有积极性建立声誉。例如可以把B的一生分成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工作,另外一个阶段退休,假定B建立一个“企业”,退休时可以将企业出售给另外一个人。显然,只有在这个“企业”有良好的声誉时,人们才愿意购买它。那么,B在合伙期间也即工作阶段就有积极性守信,因为否则的话,他在退休后将难以生存。这样,信任仍然可能出现。当然,为了使B有积极性守信,他的工作时间要短于生命。这种观点还可以解释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功能,它使得博弈不会因为参与者的自然死亡而停止,起了一个长期参与者的作用(Kreps,1986)。

最后要强调的是市场经济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通过前面对信誉机制的分析,可以清楚看到,把市场与道德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市场经济与道德和信任的关系很密切,因为交易离不开信任;同时交易又推进信任的建设,因为在商业社会里,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就要讲信誉。这不是新观点,亚当·斯密早在200多年前就讲过:最商业化的社会,也是最讲究道德的社会。16世纪时荷兰人就比英国人值得信赖,原因就是因为当时荷兰的商业比英国发达(Klein,1992)。

三、法律:通过第三方实施的行为规范

接下去我们来讨论法律。法律是靠第三方实施的规范,第三方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如国家)。这与前面讨论的借钱博弈不太一样,在前面的博弈中,出钱的人(第二方,second party)惩罚不还钱者,但法律不同,是法院、警官这样的“第三方”(third party)来惩罚。这种靠第三方来实施的法律究竟有何作用?在经济学家看来,法律的作用可能在于两个方面(Basu,1998)。

首先,法律可以改变博弈,包括当事人的选择空间、收益函数,从而改变博弈的均衡结果。假如没有法律,违约可能得不到制裁;有了法律,违规者就会被处罚,如在借钱博弈中,如果规定违约处罚,一旦违约,你就亏了15,而不是赢利15,那么,你的最优选择是守约,信任就会作为均衡出现。这样,法律通过改变支付矩阵就改变了博弈。法律也可以改变当事人的选择空间,使得原来在技术上可行的选择,经法律规定后就不能选择。如行车可左可右,假如法律规定你只能右行,那么左行的惩罚就很大,你就不会左行。但是,除了这种改变当事人选择空间及选择之后的支付来描述法律的所谓“庇古观点”之外,现有一种更新的观点认为,法律不改变博弈本身,但改变博弈的均衡结果。法律的这种作用是通过改变个人行动的预期来实现的(Basu,1998)。这个观点很重要,下面就重点介绍这种观点。

同类推荐
  • 解读中国经济

    解读中国经济

    本书是解读中国经济最权威著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新版针对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唱衰中国”论调,专辟一章“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予以驳斥,对最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我国未来改革发展前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与预测。
  • 万科逻辑

    万科逻辑

    这是一个经典的企业发展案例,也是一个关于时代、机遇、选择与变革的故事。房地产黄金10年,万科的规模从100亿上升到2000亿,增长20倍。它是如何做到的?100亿遭遇瓶颈,500亿遇到了“史上最大危机”,1000亿之后面临着更多未知的挑战。万科是怎样自我革命的?创业30年,万科始终保持着25%的高增长,这在世界商业史上也属罕见。万科成功的逻辑到底是什么?面对这个颠覆式创新的年代,它的辉煌能否延续?其前途又在何方?
  • 世界如此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德国为何国富民强?北欧为什么幸福合谐,美国是如何建成“伟大社会”的,世界为何又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应对的方法在哪里?大危机就需要大变革。只有放弃旧思维,才能找到新出路!澄清谎言:批判了目前流行的对经济危机种种错误陈旧、似是而非、利近害远的归因,总结了与福利有关的七大谎言。分析时局:分析了德国“社会国”模式、北欧“合作主义”模式、美国“伟大社会”模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等之优劣利弊。内容翔实,理论扎实。指出道路:中国的未来在于“新福利社会”,是继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之后的第三种模式,高连奎将之称为世界模式3.0,是一种市场化的福利社会。
  • BAT的战争与和平(南方周末)

    BAT的战争与和平(南方周末)

    硝烟无处不在,BAT们之间尤甚。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佬,成为无数创业者的唯一理想。除了偶然的机遇和政策的扶持,能够在众多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自然也有大佬的能力和手段。可惜《南方周末》从不销售兵法和攻略,也无意于贩卖成功学。在本书中编者集结了南方周末近几年来所有关于BAT的精华文章,是对历次记者对BAT们著名事件的调查报道的一个总结。其中有腾讯阿里激烈的金融之战,也有阿里上市的历程,甚至还有近期炒得颇为红火的百度莆田之争。
  •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地方官员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争取国家政策扶持,首先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只有把国家政策弄懂弄透了,把国家政策支持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搞明白了,才能紧紧抓住一系列稍纵即逝的机遇,打开争取项目工作的好局面。企业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做到合法经营就必须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创造条件享受各级政府乃至国家的各项鼓励和优惠;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与调整往往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特点,因此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制定适当的企业发展战略。投资界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无论是金融投资、实业投资还是风险投资,读懂国家的政策环境都是成功的前提之一。
热门推荐
  • 百家姓考略

    百家姓考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竹马浅浅,青梅无猜

    竹马浅浅,青梅无猜

    都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可到了他们俩的身上却是恰恰相反。靳甜心就是路筠尧的噩梦!一个不折不扣的麻烦精!幼儿园,一拳被她打掉了门牙;上小学,放学拖地时,她没把水拖干,他经过的时候脚底一滑重重摔了一跤,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初中时,和女友偷偷在校园里亲热,没一会儿她就带着怒气冲冲的教导主任来指认案发现场......突然有一天,路筠尧发现自己竟中了靳甜心的毒!他莫名的总会越来越在意她!大雪纷飞的夜里,冻红双手的她在路边拼命干活只为赚那点可怜的学费,他心疼她,自己也偷偷打了份工替她补交了剩下的学费;看到她和别的男人有说有笑一起出去约会,他想也没想,冲过去就是一拳......奇怪,他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靳甜心的?
  • 毒方

    毒方

    爷爷被胡子绑架如花似玉是我两个姑姑的名字。关于她们的故事,还得从我爷马有才被江北胡子绑票那年讲起。那时候,我家住在哈尔滨傅家甸东边十余华里的一个小屯子,叫韩家洼子。我家是从山东那边逃荒来的,人称山东马家。那是一个夏天的夜里,我爷马有才到松花江边洗澡纳凉,因为贪图江边的凉爽舒适,一直呆到小半夜也不肯离开。就在他穿好衣裳准备回家时,突然有几只野鸭子从草丛中扑棱棱飞起。
  • 新修往生传

    新修往生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斯莱特林的魔咒王子

    斯莱特林的魔咒王子

    以恶魔名号的古老魔法家族。即便是在麻瓜世界也曾留下许多传说的家族传人。比哈利波特年长一级,却是魔法界公认的绝世天才。发明的魔咒,都足够出一本魔法书了。哈利波特问邓布利多:我真的是预言中的那个男孩吗?邓布利多:不知道,毕竟你的占卜课教授……说实话挺神神叨叨的。做2018最好看的哈利波特同人小说@这本小说有毒!再说一遍有毒!再说一遍有毒! 这本小说不是骨科,不是骨科,不是骨科。书友群“786140780”!
  • 天龙八部(第五卷)(纯文字新修版)

    天龙八部(第五卷)(纯文字新修版)

    《天龙八部》一书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将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其中,书中人物繁多,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尽显芸芸众生百态。丐帮帮主乔峰与大理国王子段誉、少林弟子虚竹结为兄弟。他身为大宋武林第一大帮帮主,发现自己竟是契丹人,虽受尽中原武林人士唾弃而不肯以怨报怨;他身为辽国南院大王,却甘愿背上叛族罪名,最终以悲壮的自杀来阻止辽国发兵攻宋,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这本文集从多个方面展示着作者的心路历程,他刻画的24个节气,定位准确,惜墨如金;他描绘的花卉果实,栩栩如生,美丽动人;他抒发家和国的情感,情真意切,令人信服,等等。《东篱夜话》中,仍然有一些作品是写人物的,比如《王彦章铁船开灌河》和《有个男孩名叫可可》这样的文章,作者把人物和历史、人物和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历史人物写出了传奇英武,孩童可可写出了天真可爱,虽然每篇文字不长,但是读来让人印象颇深。
  • 掌玄生灭

    掌玄生灭

    一次邂逅,一个神秘老者和一件神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神话时代终结,新的轮回开始,看他如何掌玄生灭。企鹅群:530930180
  • 别让心态害了你

    别让心态害了你

    心态如空气一般,在我们的一生中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失败者因为被心态控制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成功者却运用心态的法则所向披靡;政客用它获取无数选票,商人用它促成巅峰合作,娱乐明星用它获取疯狂人气……心态拥有如何强大到让人震撼的爆炸能量,正如一位伟人所言:“你的心态,就是你命运的真正主人。”
  • 英雄联盟之黑暗帝国

    英雄联盟之黑暗帝国

    哪个年轻人没有过拯救世界的梦想呢?但多少人有胆气魄力接受这使命呢?永恒恐惧降临!你,能带来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