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8100000014

第14章 1934年11月29日湘江东岸黄土崖高地(1)

一、湘江唤起他无尽情思

毛泽东躺在担架上,渡过潇水,临近湘江,盖着灰色军毯,怀着一种惆怅的心情体验着孤身一人的滋味。

他望着昏暗的天空,四周,像夏天雷阵雨时的黄昏,炮火的闪光犹如远方的沉雷闪电。一直久治不愈的恶性疟疾,耗去了他的精力。他懒得站直来活动活动腿脚,只是向身上扯一扯军毯,挡住夜风袭来的寒意。

湘江,对毛泽东来说,具有特殊的感情,仅仅提到湘江的名字,就会荡起他不尽的情思。湘江,寄寓了他多少梦想与希冀。

十九年前,那也是这样一个寒冷的深秋,他站在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水陆洲上,远望层山、近看水流,雄心勃发。游目骋怀,长歌高吟: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那时他风华正茂,心比天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把任何帝王将相看在眼里,视诸侯若粪土,立志主宰大地之浮沉。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那是何等气魄!壮怀激烈慷慨纵横。岳武穆、辛稼轩‘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只能是将帅之威严,却绝非帝王之气慨。

毛泽东的性格和浩然之气,并不来源于他的家教,在他父亲眼里,他是个懒惰无用的不能继承家业并使之发扬光大的不肖子孙,他曾以跳塘相威胁来抗拒父亲的打骂和羞辱。

他的性格来源于湖南的韶山湘水,高岭给他的崇高与坚强,湘水给他以豪爽与奔放,除湖南人粗犷剽悍和我行我素永不服输的民性之外,《水浒》给他以反叛精神;《三国演义》给他以智慧谋略;中国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外国的拿破仑、华盛顿、彼得大帝、林肯一代英雄豪杰,都唤起他改造中国的勃勃雄心。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古典哲学,象一桌鸡鱼肉蛋皆备的盛宴,一齐消化后变成他的血液。

他是独一无二的,既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伟大的军事家,既是伟大的哲学家,也是独树一帜的诗人。当他袒胸露肚,躺在藤椅上摆动着大脚丫,或当着客人面解开裤腰捉虱子,间或说几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类的乡间俚语和“屁话,屁事,放屁”等不雅的短词,也就露出了他怎么也抹不去的农民底色。

美国的韦恩·戴埃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关键在于:当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理智,他则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成大业者两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一是经天纬地之才;二是坚韧不拔之志。

两年前的宁都会议,使毛泽东失去了实际权力,这在他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本来是以请病假回后方休养的名义,将被解除军职的决定公之于众,结果,他真正病了,而且在两年中,几乎都在病中度过。

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在驱车前往北京机场时,曾向周恩来谈到过这种心情,他说:“在选举中遭到一次失败,的确比战争中受一次伤还痛苦,后者只伤了躯体,而前者却伤了精神。但是,选举的失败却有助于培养力量与品格,而对于未来的战斗是很必要的!”很难说这位美国总统说的自身感受,就能反映此时毛泽东的心情。

当时,周恩来是赞同尼克松的观点的。并且加以补充,他说:那些一生都走着平坦大道的人是培养不出力量的。一个伟大的领袖只有逆着潮流而不是顺着潮流游泳才能培养出力量。”

这话引起尼克松的进一步感慨:“某些政治领袖从未处于逆境;其他一些领袖则从未战胜过逆境,只有少数领袖能在逆境中树立自己。”

当然,这些三十八年后的话,不会是预言三十八年前处在逆境中的毛泽东。

此时,在湘江边的毛泽东,并没有想到他的那首《沁园春》。也不曾产生出“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任何联想。

战士鲜血染红的江水,使他想起鲁迅先生那首着名的《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

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

皎如皓月窥彤云。

生活,常常在人们意想不到地方,出乎意外地打开一叶天窗。闪电般的一瞬,那久已模糊、淡忘的一切原貌,又以惊人的清晰再现出来。

鲁迅先生这首诗,是根据1930年11月24日革命烈士惨遭杀害的所谓“长沙事件”的报道而写的。那时,李立三的左倾盲动主义正在盛行。1930年7月和9月两次攻打长沙。革命战士英勇奋战,湘水为赤,杨开慧亦于此时被捕,于1930年11月24日被杀害。

“长沙事件”及杨开慧等共产党人的牺牲震动了全国,上海等地报刊在报道时,曾提到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关系,鲁迅在这里借“湘灵鼓瑟”的故事,寄托对革命烈士的哀思,表示对反动派血腥屠杀的愤怒。

毛泽东从鲁迅的《湘灵歌》想到了杨开慧。心中充满着一种常人皆有的缅怀与愧疚:当杨开慧带着两个孩子在风险浪恶危机四伏的湘江两岸为革命奔波时,他在井冈山就和贺子珍同居了。无论他如何排遣,某种负疚感总是无形地伴随在他和贺子珍的生活中。

毛泽东和杨开慧曾经有过志同道合情深意长的幸福。尽管岁月流逝,杨开慧的一颦一笑仍使他不能心安神宁,时时激起青年时期对她的火热的情爱。他对杨开慧和贺子珍的爱,哪个更真挚更深沉,他似乎难以找到测量这种深浅的尺度,她们两人是不同的。

但是,毛泽东既具有农民式的被人讽之谓“乡巴佬”的生活习性;又具有哲学家的深邃、诗人的浪漫、大战略家的远见和领袖气概。这些反差极大的素质,注定使他很难找到满意的伴侣。从杨开慧、贺子珍到后来的江青,她们都只能互相适应他的一部分需求!

毛泽东久经沧桑,他善于透视别人心灵。他经常感受到杨开慧那温存的目光。宛如撒向他心中的火苗。但他时常对这种热恋采取抗拒的态度。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它必然削弱把主要精力用于伟大革命事业的意志!

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曾引起他久久的感叹。

对伟业的追求,超过生活中的一切。

他跟杨开慧的结合,并不总是幸福的:也许应了“若要甜加点盐”那句俗话,他们之间充满着误会、使气、别拗、冲突与和解。

杨开慧对他过分的依恋,曾使他产生过厌烦,写了元稹的《菟丝》赠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砍将去,柔蔓与之并。

这首诗使杨开慧产生了误解。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以致毛泽东数次写信解释也难以消除,杨开慧耿耿于怀久久不与其和解。

毛泽东又记起,那是1923年的冬天,他们几乎吵翻。那一年毛岸英刚刚周岁,毛泽东要离湘远行。可是,杨开慧不愿意放他走,要么,就把她和孩子一起带上。这两种办法毛泽东绝对不能接受,这就出现了常人(那时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家中经常出现的争吵的局面。

以至他离家出发之时,杨开慧竟然不去送行。他是那样苦恼而怨恨地独自踏着长沙东门外的铺地寒霜,披着半边残月,站在清水塘边等待杨开慧心回意转,从后面跑来。

结果,他没有等到。当火车汽笛长鸣,站台上仍不见杨开慧送行的身影,他是多么怨忿,多么伤心,又是多么孤单啊!他当时面对火车窗外疾速向后飞去的山野和天空时聚时散的流云,写下了一首《贺新郎》:

挥手从兹去!

更堪那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稍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毛泽东回想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误会,来往书信竟解释不清,既懊恼又遗憾。世上多少家庭,不管平民百姓,还是皇帝总统,夫妻间就是在这种互不沟通的误会中度过的啊!真正的互相爱着,却又互相折磨着。毛泽东希望那些误会,象过眼的滔滔云雾一样消散无踪。

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旧的误会消除,新的误会随又发生,真的没有不吵架的夫妻,没有无冲突的家庭吗?真象有人说的:“对外是模范夫妻,对内是互打耳光,只是家丑不外扬”吗?

人有病,天知否?

毛泽东感到人生之复杂,写下一句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触:他本来期望杨开慧会借他离家远行的契机,解开疙瘩前来送行,但他判断错了。

内心之深奥、性格之缺陷,这样的人生之病,谁能参透?也许只有上帝知道吧?他踏着深秋寒霜,提着小小的行李箱,步出东门。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他是那样孤独地走着,几步一回头,依然不见杨开慧修长的身影,怨恨之刀无法割如缕的情丝。

凭割断愁丝恨缕。

他的心情由伤感而愤慨,突然涌起的豪情冲决了忧烦沉郁的堤坝,怒涛狂泻: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他怀着陡起的稀世豪勇、人杰气概,昂首阔步地走了,不再回头。

他从秋收起义失败到宁都会议。每逢坎坷痛苦时,他总是想到杨开慧。在他最苦闷时,贺子珍只能在生活上照顾他,而不能从心灵上宽慰他!因而也就对杨开慧倍感思念。当他重抄这首《贺薪郎》时,他才可能面对自己,面对内心,象无数常人一样,在纯属个人的内疚、恩怨、悲苦、忧烦和怀恋中徘徊。

谁的心灵的奥秘会公之于众?

二、历史列出的思考题

宁都会议,使毛泽东离开了军队。从客观上看,对他来说,未必就是坏事。实际上,他的威信并没有降低,甚至还增大了。

他离开前线,专心致力于政府工作。这使他这个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声望遍布苏区,而且影响到莫斯科和共产国际,引起斯大林的重视。

一时的丧失,使他避开危局。而为后来成功铺平了道路。这永远是一个哲学的思考题。

在当时的局外人看来,一个方面军的总政治委员是没法与一个共和国主席的地位相比的,尽管这个国家只有几个县的属地(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专员吧)。但它毕竟是一个“国家!”

在红军部队里,士兵们只管打仗,他们知道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团长。却很少过问再往上是谁在指挥:是毛泽东?是朱德?是李德?还是周恩来?他们才不管呐!就是蒋介石也搞不清谁在指挥这支西征大军,他不了解共产党内的斗争,和权力的更替,所以在此时来往的电文中,还是用他的习惯称谓“朱毛赤匪”。

当红军指战员们知道打了许多败仗,而毛主席不在前线时,对毛泽东的期望和信赖便激剧地增长起来。

对毛泽东幸运地并非自愿地躲过了五次反“围剿”这一关。这是人生道路上的塞翁失马,如果由他在指挥,也存在着两种可能性:胜利与失败。那么,这段历史就得重写。在球类比赛中的抽签,就充满着倒霉或幸运的偶然性,谁临危受命,历史责任就落在谁身上。

毛泽东像一切伟人一样,有着极端的自信、自为,而又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感。他是生来推动历史改变时势的人!失败了,不妨重来,三湾改编前的秋收起义是个大失败,宁都会议也是个失败,他虽痛苦却不绝望。直到几十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他还准备在他亲手点燃的动乱之火不可收拾时,以七十岁高龄,重上井冈山,从头做起。时时表现出胜不骄败不馁,正是历来伟人、强者的必备素质。

毛泽东的目光总是盯着前面,既不为一时的私情所迷乱,也不因突现的艰难险阻所动摇,他懂得要善于等待,也懂得必要的退却,更懂得不失时机。他自信面前没有可逾越的鸿沟!

警卫员吴吉清告诉他,休养连就在附近,是不是去看一看怀孕已经八个月的贺子珍!

“不去了,过了湘江总会见到的!”他的声调里透出极不协调的沉郁和忧伤,他那马灯照耀下的眸子里涌聚着难以描绘的苦情。一个怀孕八个月的妇女,能走完未来的不可知的行程吗?他象往常那样,刻意掩饰着内心,用凄楚的目光凝然西望,久久不动。他的思维的奔马正向四面八方任意飞驰。

在五次反“围剿”期间,在西征之前,毛泽东向“最高三人团”提出了向湖南中部进军,以调动江西敌人到湖南而消灭之的建议。具体计划是将红军主力全部集中于兴国方向突围,攻万安、渡赣江,经遂川以北的黄坳,走井冈山南麓,越过罗霄山中段——万洋山,迅速进入湖南境内。再攻灵县、茶陵、攸县,在衡山附近跨过粤汉路,到有农民运动基础的白果一带休整和补充兵源。尔后,再取永丰,攻兰田或宝庆。在这一地区消灭‘围剿’之敌后,返回江西南部、福建西部。

这个建议,有人认为是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唯一正确的建议,只是被“左”倾领导者无理拒绝了。

因为历史已经做了出来,证明西进湘江去与二、六军团会合使红军损失惨重,但在那时来看,这两种方案哪一种更好呢?如果进军湘中失败,甚至失败得比渡湘江更惨,会不会再反转来说:“与二、六军团会合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案”呢?可惜,历史不能对两种方案都作出证明,只能事后作冷静的科学的分析。

红军开始集结,到达会昌地区,考虑到蒋介石已在湘粤边境组织了封锁线,毛泽东又一次提出:“红军主力应取高排,渡濂江,直下南康、崇义、麟潭,越过湘赣边界诸广山,进入湖南,再攻资兴、耒阳,跨过粤汉路到有工人运动基础的水口山休整和补充兵源。”

这个建议又被拒绝了!

按照毛泽东同志的两次建议去做,出现的结果又将如何?是比西进湘西好些呢还是更糟些呢?当时条件应该怎么看?后来应该怎么看?

同类推荐
  • 战争与大国崛起

    战争与大国崛起

    本书历史地考察大国崛起与战争的关联,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什么是大国?什么是崛起?什么是战争?厘清历史上大国崛起与战争的关系,以及战争在21世纪大国崛起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世界王牌航空母舰暨海战实录》航空母舰作为世界上投资最大,吨位、体积、作战能力等方面均居首位的大型舰艇,不仅是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核心,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好体现。目前世界上在役的航空母舰一共有数十艘,其中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舰,其他国家的航空母舰比美国的都小得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舰,其运营开支数目庞大。美国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由2座核反应堆和4台蒸汽轮机推动,全长340米,载员6300人。该舰艇价值50亿美元,每月的开支至少需要1300万美元。
  • 永恒

    永恒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空降兵连长唐思强奉命执行侦察任务。谁料侦察机遇上强电磁雹,飞机失事。唐思强和钟振国两人跳伞后却发现回到了1937年的抗战时期。本着中国军人的职责,二人决奋起抗敌,并希望通过他们来自21世纪的优势力求能改变抗战进程,让祖国少受些苦难。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们能否通过努力而实现这一目标呢?
  •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下)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转折点。苏德战场上规模空前的决定性会战。苏德战场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 大荒洼

    大荒洼

    在黄河入海口的大荒洼里,英冬雨跟随父亲在打猎中练出了一手好枪法。他单人独枪从土匪手中救出自己的恋人芦花,可芦花最终却嫁给了族长的孙子胖娃。日寇入侵黄河口,英冬雨和胖娃走出家门,抗击日寇。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个当了八路,一个参加了国军,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扭转了他们的命运轨迹。
热门推荐
  • 简·萨默斯日记1:好邻居日记

    简·萨默斯日记1:好邻居日记

    简·萨默斯是一位精神独立的中年女性,拥有令人艳羡的时尚杂志工作以及上流社会的社交圈。简在失去丈夫和母亲之后,对原本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产生了质疑与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简结识了老人莫迪,两位女性之间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友谊和改变彼此人生态度的关系。
  • 皇清书史

    皇清书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凡花蚀锦

    凡花蚀锦

    丧母,流浪,复仇。阮祺萱的童年经历注定了她不会是凡尘中碌碌无为之辈。拜师,寻亲,入宫。恩人不代表观念相同,血亲不表示一脉相承。遇险,遭叛,濒死。究竟世间谁人可信,谁人可靠?过尽千帆,她是会浴火重生,还是看破凡尘,常伴青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日的大梦人

    白日的大梦人

    “真抱歉,33年才画了100000张素描画。”什么话?谁说的?按口气,应该是居斯塔夫·多雷(GustaveDoré,1832-1883)本人说的,但没有注明。你把这个数字数来数去,没有错,六位数,是十万张!夸张了吧?但2014年初,奥赛博物馆举办的居斯塔夫·多雷画展,展览会出版的画报,就以特大字体把这句话印在封面内页上。其他报章杂志争相引用了。这年头,传媒就喜欢耸人视听,就怕不够火辣味,重要的是让人大吃一惊。艺术上的弥天大谎,天花乱坠,谁会兴师问罪?而这些素描只是铅笔画,是为铜版或木版制作所画的草图,他同时还画油画、水彩,创作雕塑,又是多少万?你看过画展后,就一头栽进他的画册和资料中。
  • 江湖豪侠传之剑领天下

    江湖豪侠传之剑领天下

    北宋初年,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然民间习武之风正盛,从武职业者不计其数,这样的局面已经维持了三十多年。这注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而我便是这伟大时代里渺小的一份子,看我宋圆宝怎样闯出一片不一样的天地!
  • 小小老公,别凶我

    小小老公,别凶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年〗苏锦年要嫁给小自己3岁的高中生了,只因她父亲最尊敬的人是他的司令爷爷,只因他的父亲是同她父亲出生入死过的战友,最主要的是因为他的小叔救了他的父亲。好吧,谁叫小妹未成年,好吧,谁叫她是个孝女,好吧,她穿上婚纱迈上红地毯,认命的嫁给那个素未谋面的,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的人。可是谁能来告诉她一下,那只穿着貌似是新郎服的站在红地毯的另一端的公鸡,是在唱的那一出吗?谁能来告诉她一下,这个不久前一脸嫌弃的看着她,一开口就叫“老女人,欧巴桑,阿姨~”的少年为什么突然将她抓到天台对她说“老女人。不准吃别的嫩草,老女人,你是我的。”的人是不是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他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正军区司令的孙子,国防大学校长之子,司徒集团执权者的唯一外孙,IQ200的天才少年,出众的外表,哪一样不让他如太阳神一般耀眼?[2/3]哪一样不让女人们为之疯狂?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偏偏要他娶这么个比自己大三岁的老女人?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他会对这个老女人感兴趣?会觉得她笑起来甜美,会觉得她嘟嘴可爱,会觉得她性感妩媚?为什么他会对这个老女人有那么多的不准?不准她对别的男生微笑,不准她和别的男生说话,不准她21:00之后回家,不准她低胸短裙——【霸道简介】【一】某天,某厕所门口,少年将某个的老女人压在墙上强吻,时间长达五分钟。事后:“你~”某女气喘吁吁“我?”某男笑意盈盈“我是你的老师”“我知道”“不准”“恩?”少年轻挑眉。“耍流氓”“呵呵”少年轻笑,如琴弦弹奏之音。“阿姨老师,我只对你耍流氓”随即又俯身,含住那诱人红唇!!!【二】“龙少邪,大混蛋,死禽兽!凭什么,骗我,欺负我!拎起来,打你PP——小P孩儿,让你不乖,让你不乖…”“小老师,我混蛋,我禽兽,我让你打好不?[3/3]别生气了,别气坏了”“哼,你不止混蛋,禽兽,还ED,不举…”醉酒后的小女人嘟着嘴不怕死的继续说道。“ED?不举?”少年眯起眼…“女人,你的男人很行,马上证明给你看。”-------------------------------------------------------------------------------------------喜欢的,请跳坑。
  • 惹火莫烧心

    惹火莫烧心

    每个女人都梦想一个盛大的豪门婚礼,她得偿所愿,但是新郎却不爱她。那又如何呢?再好的男人,能比得上富贵天家的幸福生活?而且,她反正快死了,临死前,总要好好地享受生活吧?只是所谓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她怀上了,能怎办?反正孩子他爹也不喜欢她,还不如早早地怀着双胞胎走,顶多日后分他一个就是了。
  • 武尊中华

    武尊中华

    似梦?似幻?一道道破碎记忆拉开一场场腥风血雨!我是谁?谁是我?一段段至深情义挥洒一行行英雄泪痕!道不尽人世沧桑,说不完千古流传。且看一代兵王勇战各国拳手,为中华争光,为国术正名……
  •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在对其作历史性的挖掘梳理与整体性的研究推进,第一次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三代海派书画名家的经济形态作了具体的量化分析,考证其市场运作与商业推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三代海派书画家的从艺方式进行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考察,对海派书画领袖及名家亦作了独到而具体的研究,探幽抉微,新意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