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0700000015

第15章 中世纪伊斯兰经济思想(3)

被冠以阿拉伯新柏拉图主义的奠基者、伟大的伊斯兰哲学家法拉比(870~950)的经济价值观也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他指出人类有两种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前者取自外界,使人体健康成长,获得“第一完美”,为人的活动奠定基础;后者并不依赖物质世界,而是以自我为满足,过一种高尚的生活,实现“最终完美”,这才是“最大的幸福”。他认为人类应该追求幸福,“幸福是人所向往和努力达到的最大目标”。但他的幸福观是伦理层面的,“人所追求的就是善和全,幸福是最大的善,人一旦达到自身的这个善,他的幸福就全了。”由此,他将人类的经济行为分为好坏:符合美德标准的经济行为如施济、帮助他人的行为值得称赞,美德城的首领应“不贪食、不好穿戴、不图色,不追求尘世一切娱乐和享受;他应不贪财、不图私利”,非道德的经济行为如愚昧城的居民“他们活着仅仅为了享受,视健康、财富、享乐等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敛财致富的聚财城、沉浸于肉欲享受的卑劣城”的居民的行为则属于恶劣的行为。还有的经济行为属于好坏之间,如“慷慨在浪费和吝惜之间”。法拉比的经济思想受柏拉图影响颇深,主要体现在伦理层面上。在分配上,他主张实现社会公正,公正并非平等,而是每个人获得与他的地位与贡献相应的份额。但平等最终又归于公正。法拉比的分配观同他的社会分层理论有关,他具有社会职业等级划分的思想,“从等级划分的角度出发,法拉比把美德城中从事各种工作的人分成不同的等级,其首领便属第一等,而从事服务性工作的属最末等”。“美德城首领犹如第一精神,品位最高,其次是那些比较接近首领的国家行政官员;包括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平民百姓的品位最低”。法拉比认为“美德城之所以能秩序井然,与其合理结构不无关系,因此,体现合理结构的社会阶层等级划分是不容改变的”。法拉比虽然强调社会职业的等级划分,但同时又强调社会的集体合作,当然包括社会经济的合作,他指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本性,这种本性就是为了生存、为了达到更完善的境界而需要得到许多东西,而这些所需之物不是靠他本人的力量能获取的,而是需要有一个群体,这一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分别为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每一个人均有这样的要求。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凭他自己天生的能力而达到完善。人欲达至完善,只能依靠相互合作的各种群体的力量……”

被尊称为“哲学家之王”的伊本·西那(980~1037)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如孤零零一人,万事自己动手,没有同伙协助他取得生活必需品,那他就不能很好地生活。”共同的经济活动,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主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他提倡等价交换的原则,甚至说好话也有代价。应该大力反对游手好闲,依赖他人为生。至于那些丧失劳动力的人,则由社会包下来,从公共基金中拨出他们的生活费。公共基金主要来自税收和罚款。在反对无所事事的同时,禁止“非社会性工作”,例如通过结帮营私、赌博等“转移社会财产”,采取放高利贷等方法“实际上过寄生生活”。

伊斯兰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加扎利(1058~1110)在其哲学着作《圣学复兴》中阐述了伊斯兰伦理学,认为伊斯兰伦理学建立在四个四分之一的基础上:崇拜、习俗、危点、拯救,每一部分各有“十书”。崇拜部分涉及经济问题的有“施舍秘密书”、“守斋秘密书”,将施舍、守斋等涉及宗教社会福利、消费的行为同宗教崇拜相结合。习俗部分涉及经济问题的有“谋生情况书”等。危点部分涉及经济问题的有“食欲与性欲两大肉欲疫病书”、“责备金钱和吝惜书”、“责备欺诈书”。拯救部分涉及经济问题的有“贫困与修道书”等。总体来看,大都涉及的是伊斯兰经济伦理方面的内容。如他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福利问题:“道德并非就是行为,也许本性慷慨的人因为失去钱财或其它原因而无法慷慨,也许生性吝吝的人反而出于某动机或伪善而出手大方。”。他批判了纵情肉欲享受、抗拒不了世俗欲望的引诱、为现世而不顾来世的消费行为,认为:“不为肉欲享受或理性享受所动,他们深知尘世的幸福是短暂的、有限的,而在真主处的一切才是最佳的、持久的,因此他们严守教律规定,虔心崇拜真主。这种人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被称为“奇异的哲学家、冥想的诗圣,12世纪的鲁滨逊、阿拉伯的但丁”的哲理小说家伊本·图斐力(1110~1185)在其哲理小说《觉悟者的儿子》中写了一个“自然人”(哈义)漂流在荒岛上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思想,其中内含着一些经济思想——作者具有自然主义、生态保护主义、节欲主义的经济价值观念:“哈义”认为一切生物都是为自身、为真主而存在的,他不赞成“世界万物为人而存在”之说,认为人不可以任意支配、使用、消费它们,只能以身体的基本需要为限。“哈义”宁愿采摘熟透的果实而食;食后很虔诚地将其种子埋入土中,以培育之直到成长;以免有某种植物,由于人的贪欲而死亡。到不得已时,“哈义”才以肉食养生。这是“哈义”对物质的要求所遵循的规律。他管理植物、保护动物,使荒岛变成极乐园。在这里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消费思想:一是消费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二是消费思想同环保思想相结合,并体现了作者的人与自然相融合经济思想和生产与环保相协调思想。但作者表达的这种非社会的经济思想对现实社会没有实际意义:现实的世界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有着复杂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的世界,而不是孤单一人独立生存的世界。当然,作者的环保经济思想具有超前性和积极意义。

被称为阿拉伯逍遥学派哲学集大成者伊本·鲁世德(1126~1198)主张恢复伊斯兰社团初兴时那种比较平等的生活,认为平等是理想社会所应实现的目标之一。他反对积聚财富。在他理想的“善人城”里不使用金钱,实现人人平等,各人无偿取得自己所必需的物品。表明伊本·鲁世德具有某种程度的朦胧“共产主义”经济思想。

从一定意义上说,上述穆斯林学者,特别是伊本·赫勒敦可以被作为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经典作家(即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新经典作家(即凯恩斯)的先驱者。

第二节 伊斯兰经济政策与制度的创新

随着伊斯兰教势力扩展到阿拉伯半岛以外地区,随着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建立与发展,穆斯林国家的统治者面临许多新情况与新经济问题。伊斯兰初创之际所制定的政策与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必须创造新的经济管理、经济制度观念,采取新的经济政策、进行新的经济制度创新。从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开始的经济政策、经济制度创新,体现了一些新的经济思想。

一、欧麦尔时代经济政策与制度的创新

(一)财税与分配制度

1.原有财税制度、政策的灵活运用

穆罕默德逝世后,艾布·伯克尔成为穆斯林的领导人,称为哈里发。他在位时间很短,主要忙于平定叛乱。他坚持穆罕默德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消费观念。如他制定的俸禄制度以“人人平等”为原则,在消费上他以简朴而着称。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政策、制度上的创新事业。

欧麦尔作为第二任哈里发,率领穆斯林军队在短短六七年间灭亡了萨珊帝国,打败了统治西亚、北非的拜占廷帝国并把它从西亚和埃及赶走,进军北非,建立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伴随着势力扩张,也带来了一些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从《古兰经》和“圣训”中找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例如,如何对待住在伊拉克的台格里卜部落问题?阿拉伯人占领伊拉克南部的塞瓦德和北部的哲齐赖后,按以前的规定应该把这两个地区的土地作为战利品分给将士,土地上的基督教徒必须缴纳人头税(吉兹叶)。但这些地区的台格里卜人虽信奉基督教,却是阿拉伯移民,是可以免缴人头税的。那么,如何处理呢?欧麦尔让他们免缴人头税,却又比照一般穆斯林的什一税(施济捐)加倍征收。这样,“人头税”免缴了,却以“施济捐”的名义得到补偿。这样做既不违反阿拉伯人免缴“人头税”的规定,又解决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体现了欧麦尔执行伊斯兰传统经济政策的灵活性,也体现他具有务实的经济思想与作风。

2.年俸制度的创立

欧麦尔第四次到叙利亚时,曾同远征将领商讨税收财务工作。在此之前,阿拉伯远征军一直没有固定的军饷、薪俸,战士仅依靠战利品生活。战利品分为两类,一类叫“费伊”,包括各种课税,如人丁税、商业税等。“费伊”被分为5份,分给战士和后方的穆斯林。另一类叫“厄尼麦”,包括俘虏和土地等。面对广阔的被征服领土,许多人建议给获得胜利的将士分配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但欧麦尔不许。他不准将士占有土地,以免分心,削弱战斗力。欧麦尔接受了一个波斯人的建议,仿效萨珊王朝,建立年俸制度。

年俸制度即“迪瓦尼”(Diwan)制度是处理国家收入与财务收支的制度。根据历史学家马韦尔迪的记载:“迪瓦尼”是管理国家财务和战士与公职人员年俸的机关。伊本·赫勒敦认为:“迪瓦尼”的职能更广,它管理国家的收支,登记领取年俸的官兵的花名册,估计他们的生活需要,制定他们的年俸多寡,划分国家工作,管理各种档案,如财政收支档案等。这些档案通通称为“迪瓦尼”。公元636年制定了年俸花名册(白拉祖里则认为是641年制订的)这样,每个出征者都有固定的收入。

年俸的多寡,视其与先知的血缘关系而定:由先知近亲开始,首先是哈希姆族,然后是古莱氏部落的其他家族,再次才是一般部落。同时,也按入教先后决定年俸:参加过巴德尔战役的人,以及所有迁士与辅士,每人年俸为5000迪尔汗,他们的同盟者和他们的“马瓦里”,也同样为5000迪尔汗。白德尔战役时奉教而又参加过伍侯德战役者,年俸为4000迪尔汗。另外,还要从战利品中留出1/5分给后方穆斯林,把这些财物分给贫穷无告者、旅行在外者、被敌人蓄为奴隶需要赎金者,以及一切致力于“真主之道”者。有人认为年俸按等级分配不符合伊斯兰的平等原则,导致了不良的后果。过去艾布·伯克尔制定的俸禄制是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而欧麦尔却按等级发放。欧麦尔主张,同穆罕默德敌对作战的人,不能同与他并肩作战者等同而论。他根据入教先后把穆斯林分为若干等级。从此,穆斯林对伊斯兰平等的原则,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导致了严重的历史后果。欧麦尔的年俸制体现了一种按“资历”分配的方法,它是封建等级制社会的必然要求与体现,表明阿拉伯社会正在向封建社会过渡。

3.赋税制度的区域化特征

欧麦尔在伊拉克采用波斯萨珊王朝的财务制度,在叙利亚和埃及采用拜占廷制度,在呼罗珊和中亚细亚,又有不同的制度。这就说明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各地的税收制度很不一致。各国的制度不同,风尚不同,而且占领的方式也不同,这就使得欧麦尔不可能制订出一种统一的、适用于各地区的税赋制度。或者可以这样说:阿拉伯帝国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因而没有统一的经济制度。所以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极其困难。欧麦尔执政时财富剧增,战利品、土地税,人丁税、什一税等等滚滚而来,都归人财库。

4.人丁税和土地税

人丁税是对基督教徒、犹太教徒、袄教徒以及萨比教(拜星教)徒所征收的一种税。富人年缴40第尔汗,中产者年缴20第尔汗,穷人年缴10第尔汗,对老、残、妇孺和奴隶,不收人丁税。这些宗教的信徒,称为“被保护的人”(又称“吉米人”,Dhimmis,意即被保护的)。

若信奉了伊斯兰教,可免缴人丁税。一神教徒缴纳人丁税后,可以受到生命与财产的保护,并享有信仰宗教和举行宗教活动的自由。至于土地税,则指耕种土地者应缴纳的课税,而土地税的征收,各地不同,必须看当地是武力攻克的还是和平归顺的、土地是丰收的还是欠收的,还要根据农作物的种类以及水利的情况来分别制定。

5.土地的“国家所有”的观念

哈里发欧麦尔禁止阿拉伯人占有土地,攻克一个地方后,地主逃亡,遗留下的土地均归为“国家的土地”(实即哈里发的土地),称为“萨瓦斐”(Sawaf,意思是“纯粹的”,“萨瓦斐土地”意即纯粹归哈里发所有的土地)。仍由当地农民耕种,缴纳地租。不许阿拉伯人在被占领的土地上从事耕种,以免削弱阿拉伯人的战斗力。要阿拉伯人保卫土地,保证田赋和丁税的征收。“这样做一方面保证了农业生产,稳定了国家财源;一方面让阿拉伯人专心在军队服役,不受农事的干扰。同时,阿拉伯士卒来自沙漠地区,本不习农事,当地农民从事农业远较阿拉伯人为宜”。总之,欧麦尔的土地政策强化了“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观念。

同类推荐
  •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都进行了一场力度空前的经济改革,这一改革的结果是导致了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同时出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 伊斯兰经济思想

    伊斯兰经济思想

    本书作为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探讨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学术著作,共5章16节,论述了伊斯兰经典经济思想、中世纪伊斯兰经济思想、近代伊斯兰经济思想、现代伊斯兰经济思想、中国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基本特点、主要代表人物等。
  • 城市角色

    城市角色

    “疯狂英语”曾像狂飙一般席卷全国,有关的磁带、碟片和书刊纷纷出版成为各地书店的热门货;有关“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报道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在近两三年中,笔者曾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多次采访过李阳,感觉星移斗转、岁月消逝,而李阳的“疯狂英语”从来就没有销声匿迹过,李阳一直和他的“疯狂英语”一起,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走南闯北。
  •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20几岁的年轻人介绍一些最基本、生活中最常用的经济学原理,从而让年轻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探究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规律,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日常行为,理性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 商人经商手册

    商人经商手册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商人做生意的“四书五经”,是针对不同性格及性格弱点的中国商人采取不同战术的商战对策,教会你如何掌握不同商人的性格,教会你如何利用各地商人的弱点,还教会你如何在商场上防止受骗上当,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热门推荐
  • 雪夜追击者

    雪夜追击者

    有灵魂的生物就是罪恶的载体.或多或少...
  • 破庵祖先禅师语录

    破庵祖先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曾在我的青春里

    你曾在我的青春里

    在茫茫人海里与你相遇,是我一生最好的幸福。
  • THE DOOR IN THE WALL

    THE DOOR IN THE WA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厉少轻吻之甜妻太暴力

    厉少轻吻之甜妻太暴力

    厉少表示,不能在这样下去,可娇妻太凶猛,他不敢不从,从此,林笙笙:“今天干吗去了?”厉擎掣:“我…我去公司了!”“好啊!我怀孕了你竟然不陪我,还想着你的公司!今晚别想进房!”厉少,卒。
  • 梵天火罗九曜

    梵天火罗九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婚欲醉:前夫莫贪欢

    婚婚欲醉:前夫莫贪欢

    结婚七年,刚怀二胎就发现老公背着自己找了个小三。原本要去宾馆寻找渣男出轨的证据,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睡在了陌生男人的床上。她高颜值,高智商,高情商,没事虐虐渣男,虐虐小三偶尔也自虐。“面对小三挑衅渣男扎心,她一怒之下甩手不干,“不就是个二手男人么?让给你!”为了自由,她打掉二胎递上离婚申请,“我要离婚,请签字吧渣男。”离婚后她欲放飞自我活的潇洒。前夫却突然出现并捐献骨髓为她治病。“即便是死,我也要你牢牢记住我!”爱与恨都已深入骨髓。
  • 红楼别梦之溶黛情缘

    红楼别梦之溶黛情缘

    一卷红楼思几重,只缘此情与君同。恨无生花妙笔在,唯将终夜述文中。他,叱咤风云的一代侠王;他,负剑而行的青年侠客;她,美貌与才情并重的江南弱女。穿不尽绫罗与绸缎,谁曾见骨肉相残;咽不下玉粒与金波,谁曾知孤女心寒;道不尽甜言与蜜语,却不见落井石下.又是水溶与黛玉的故事。不过这里没有穿越,没有魔法异能,有的只是情比金坚。
  • The Naturalist on the River Amazons

    The Naturalist on the River Amaz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