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5400000006

第6章 诗酒年华未名湖(1)

邂逅繁华

铁马秋风塞北。想到北方,总能想到这样的景象,无论是大漠孤烟还是长河落日,无论是孤雁胡天还是羌笛琵琶,总让人想起荒凉。想起荒凉,也就忍不住想起了海子。有时候甚至会想,这个孤独的诗人,本来就属于北方。若换个时空,或许他会是孤城落日余晖里暗自喟叹的行人,面对满目的秋光,任风霜扫在身上,用尽力气,唱一曲《阳关》。或许他会化身沙砾,从此将生命消隐在壮阔的北方大地。

可是那个秋天,海子还不属于荒凉,也不属于迷惘。他即将走上新的生命征程。那时候,北方对于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如一片彩霞,在远方默默招手,呼唤着他前去。可是你我都知道,当他触到北方的大地,也就触到了生命最深处的凉意。有时候忍不住想,如果海子不去北京上大学,不去踏足诗歌的神秘土壤,他是否就不会走上那条没有归期的路。可是转念又想,若真如此,我们又怎么在多年以后,仍对那个悲伤的名字念念不忘。他注定要踏上北方的土地,领略北方的气韵,然后在孤寂中结束生命的旅程。

多年以后,海子还记得那年离家时的情景。母亲和三个弟弟在村口久久地凝望着他和父亲的背影。只是这次,海子将要去的远方比这位母亲想象中的还要远。而同时,她的心中也对海子有了更高的期望。她知道,几年以后,自己的儿子将成为一个“吃公家饭”的人。想到这些,这位朴实的母亲心里充满了暖意,可是当海子的身影终于在她视线中消失时,她的泪水止不住落了下来。

这是一个红霞满天的清晨。海子已经上路,命运的前方,远远地亮着灯火,他将离开熟悉的村庄,离开那里的山水树木,去往城市,找寻他想要的东西。村庄的河流静静地流淌着,流过这样的清晨,眺望着远去的游子。此时的海子虽然留恋这里的一切,却终究只能远去,带着无限的憧憬。而他的行囊里,分明装满了父母的期许。

和许多从农村走到城市的大学生一样,海子的身上系着整个家庭的希望。或许我们可以说,天才的海子通过努力,走出了农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是谁又能说,这不是命运的刻意安排!我们可以不相信命运,但是世间所有的事情,聚散离合,爱恨情仇,冥冥中自有天意。就像春华秋实、夏雨冬雪,谁都无力改变。我们终究会明白,行走于尘世,无论面对怎样的相逢、怎样的离别,我们能做的竟然只是随缘。

所以,我们相信,海子注定要作为全家寄予希望的烛火,走到陌生的城市。那里,车流滚滚,霓虹闪烁。尽管他无限憧憬自己的未来,但是有几人能够真正走入曾经幻想过的未来呢?我们希望遇见的云霓,或许终生都不得见,却总能遇到霜雪。路就在前方,迷茫地延伸着,只有走上去才能看到,前方到底是山重水复,还是柳暗花明。

在合肥火车站,父亲将海子送上了火车,然后默默地回到站台,看着海子遥遥地招手。这个笃厚而坚强的父亲,即使面对人世的风雨欺凌也不曾落泪,而此时却忍不住流泪了。他的感伤不言而喻,但是无人看出,他的泪水中隐藏的那种骄傲,而这样的骄傲从他得知海子考上大学那天开始,就没有停止过。他有理由骄傲,在那个寂静的小山村,海子是第一个大学生,而他考上的竟然是北京大学。村里的人还在想象北京的模样,海子却将以大学生的身份,领略遥远的北京的风情。这样的骄傲,足以成为这位父亲深沉的信念,支撑他战胜所有的苦累。

终于,海子再也看不见父亲的身影。从这一刻开始,他便独自踏上了那条长路。火车窗外是一个茫茫的世界,路过麦地、城市、平原、田野。很快,南方就成了远方,属于北方的秋意,一点点映入他的眼帘。那是一段遥远的路程,他像一粒尘埃,被火车带到了北方的大地。他曾在梦里无数次遇见北方,可是火车窗外的景象还是让他止不住惊叹。无与伦比的壮阔苍凉,难以言说的天高云淡,或许这就是海子对于北方的初次印象。

两天以后,海子出现在北京站。这一刻,那座古老的城市,赫然出现在海子面前,或者说,那个从未见过的花花世界,蓦然间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展开在海子的面前。他有些不知所措。虽然结束了漫长的旅程,终于到达了梦想中的城市,心里忍不住喜悦,但是属于城市的漠然,还是让这个天真的少年有几分惶然。

日落时分的部落

晚霞映着血红的皇后

夜晚的血,梦中的火

照亮了破碎的城市

北京啊,你城门四面打开,内部空空

在太平洋的中央你眼看就要海水灭顶

海水照亮这破碎的城,北京

你这日落时分的部落凄凉而尖锐

皇后带走了所有的蜜蜂

这样的日子谁能忍受

日落时分的部落,血污涂满全身

在草原尽头,染红了遥远的秋天

她传下这些灾难,传下这些子孙

躲避灾难,或迎着灾难走去

从静默的乡村到喧闹的城市,心灵经历的变迁显然不是几千里路途可以承载的。须知,他不是到城市简单地游历,然后匆匆离去,而是作为寻梦的人,走入城市深处,在这里找寻属于自己的天空。所以,当他终于触及北京的气息,他便忍不住想,这座陌生的城市,是否能给他一缕温暖,是否能送他一片云彩。毕竟,于那车水马龙的城市,他几乎一无所有。其实,只陌生两个字,就足以让一个从小山村猛然走入城市的人迷茫许久了。

繁华如梦。此时的海子就踏入这样的梦里。无论是林立的高楼,还是宽阔的马路;无论是缥缈的云天,还是汹涌的人潮,都让他如临梦幻。至少在那一刻,他爱上了北京,爱上了这里的繁华。就像久在小池塘的鱼突然间游入大海,便以为那里可以任意遨游。此时的海子绝对看不到城市的真实面目,他能看到的只有京华的云烟。那是一种诱惑了无数人的东西,只有走入城市内部,才能触摸到那里的灰暗和死寂。所有的喧嚣都是以寂静为底色的,就像觥筹交错的盛宴,结束之后总是落寞的。

当海子在火车站找到接站的同学以后,他终于第一次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同学们的热情更让他喜欢上了陌生的北京。在同学的帮助下,不久之后,他就完成了注册事宜,在宿舍安顿了下来。此时算是尘埃落定了,而他在城市里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城市有城市的法则和逻辑,就像人间有人间的法则和逻辑,而他只是个单纯的生命,只愿向着心中那盏灯前行,可是漫游在尘世的人,谁也无法预料阴晴风雨,更不知,是否会在某一刻触碰到横平竖直的规则。若真触到,能做到随遇而安,倒也无妨;可你若是太过执拗,那么,作为微小的生命,定会被尘世的风刀霜剑切割得遍体鳞伤。

此时的海子还无须为这些事担忧,他只须坐在宽敞的教室或者图书馆里,充实自己的生命。到校后,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的同学都很有素质,对我这个来自乡下的同学一点也不嫌弃,在生活上、学习上处处帮助照顾我,我和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都快成为一家人了。请爸爸妈妈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为你们争气!”

这是海子的真实心境。初入城市,他心里难免有几分自卑,毕竟来自偏远的山村,语言和生活习惯都要慢慢适应,而以前让他笑傲于人群的成绩,此时在北京大学的骄子们面前不再突出,这些都让十五岁的海子战战兢兢。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海子在暗下决心。这个瘦小的少年,从不缺少力量,他的内心总是燃烧着火焰,而这样的火焰,将自卑烧成了自强。

从南方到北方,海子走上了新的旅程。而这一次,他将遇到更美的风景,或许,只因那风景太美,他才不舍得走出。无人知道,那个叫作诗的东西如何慢慢地将他带出了人海。或许,对于一个心底有大美的人来说,尘世所有的美景都比不上笔下一行清浅的小诗。此时,海子尚未被诗歌浸染,他只是在未名湖畔安静地勾勒快乐年华。北方的风散漫在他的身边,带着些悲凉。海子心中有几片涟漪微微颤动,无人知道。

寻寻觅觅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寻觅的过程,寻觅风景也寻觅心情,寻觅自在也寻觅安详。为了寻觅,我们不得不从熟悉的地方出发,默然前行,走过浮云流水,走过落木荒草,到陌生的地方,遇见陌生的人和事。而那样的遇见也只是匆匆一瞥,我们总要重新上路,再次走向烟云缥缈的天涯路。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寻觅的到底是什么,所以即使遇见彩虹也不愿停下来采撷一段装点自己梦里的青春年华。错过以后回头再想,才会发现来时的路上曾经有过无数的美好,只是当时太过匆忙,没有为那漫长的行旅留下彩色的回忆。很多人在经历过红尘岁月以后,会认为生命太过灰暗,其实每个人来时都一样,赤条条无牵挂,只是在不同的人生路上,为自己的生命涂上了不同的色彩,生命的意义也便因此不同。

我在想,在海子成为诗人之前,他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些对于他的生命又意味着什么。在很长的时间里,海子都在努力学习,为了考上心中的理想大学,挑灯苦读,废寝忘食;上大学以后为了给自己的未来加上光环,继续拼命读书。其实这个过程是很多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断重复的路。虽然很不情愿,但我们还是必须看到,那时候的海子似乎只是为了给如梦的人生加上一段并不独特的色彩,对于生命的自我实现和升华并没有清晰的概念。甚至,那些所谓的寻觅过程如今看来也只是为了圆父母心中的梦想,改变那个家庭的贫穷状态。尽管海子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成为无数人仰慕的天之骄子。可我在想,这些真的是他这个纯真生命需要的吗?

显然,那时候为了改变生存状态而努力拼搏的海子虽然也让人为之动容,却不是你我爱着的那个海子。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些连自己都看不见的风景,那或许只是一缕草色烟光,一丝细雨微云,只因它隐于心底,或许终生也不可见。海子的心中也有这样的风景,那便是诗意。只有当他心底的诗意落落大方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才是真正的海子。而在此之前,他自己都不知道,在未来某一天,他会站在诗的天地里,感受西风古道斜阳的况味。

如果一切都未曾改变,他只是个平凡的大学生,走一条寻常的路,纵然有过天才的美名,也会很快被滚滚红尘淹没,无人想起,那么世间也就少了一处绝美的风景。幸好,后来他闯入了那片奇幻的田园,我们才得以在时光的这头,聆听他风中雨下的心语。

不过在1979年的秋天,海子还没有完成嬗变,他仍在红尘之旅中继续漫步,心中燃烧着梦的火焰,而这样的梦他已经筑造了多年。作为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学生,十五岁的海子必须面对那些枯燥的课程。当然,无论多无味,他都不舍不弃,拼力钻研。他知道,唯有如此,才能对远方的父母有个交代。

尽管法律系的课程很多,学习很忙,海子的身影还是不断出现在图书馆,他喜欢书,这是他从未改变的嗜好。此时北大图书馆琳琅满目的图书让海子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海边,面对着数不清的贝壳。不过他很清楚自己想看什么样的书,从小说到诗歌,从散文到哲学,都是海子乐于翻阅的。其实这些似乎是随手采摘的种子,却在他后来的诗行里生根发芽,竞相绽放了。

大一的下学期后半段时间,海子开始迷恋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德国的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都让他无比惊喜。那时候的他,就像突然走入一片神秘天地。也正是在那些深沉思想的指引下,海子开始真正思考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对这个少年来说,那是一片迷幻的森林,走过那里,就会让他重新审视生命的命题。而当他迷惘地走出,以往一直闪亮在前方的灯火便开始慢慢黯淡,而另一个方向渐渐亮起火光。

海子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书,他在书店买了一本《呐喊》,在扉页上认真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查海生。海子看书有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很少在书里署名,更不涂画。所以他看过的书如新书一般。一方面是因为他爱书,希望看过的书仍能保持最初的模样;另一方面,海子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很多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这一特质。虽然我们知道,带有完美主义的人,大多数都不快乐,甚至总是悲凉的,但我们没理由责怪完美主义者的执着,就像我们没理由责怪众人皆醉他独醒的诗人一样。

那年秋天,海子与同学一起登上了长城,他定能在那古旧而雄伟的建筑上听到历史深处的声响。这样的声响里有刀剑之声,也有哭喊之声;有战马之声,也有羌笛之声。无论是谁,在面对长城的时候,总会感慨,善感的海子也不例外。只不过那时候的海子毕竟还是快乐的。在很多人眼中,他还是个喜欢玩闹的孩子,似乎无忧无虑。可是我们都知道,只需一段西风,就能吹出他心底的忧伤。

北京似乎只有秋天才能看到天高云淡。或许可以说,这里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春天如云影一般,倏然而过;冬夏又各有冷热;只有秋天,不匆忙也不强烈,温和地展开,如清淡的山水画。无论是天空的蓝,还是枫叶的红,都含着无尽的诗情画意。海子喜欢北京的秋天,喜欢香山那片醉人的红。在如水的碧天下漫步,在绚烂的枫林间穿行,都让他心旷神怡。可是后来,他眼中的秋天慢慢变了韵味,只因那时候他心中充满悲凉,而秋天本身就与悲凉有关。

同类推荐
  • 陈思和文集:新文学整体观

    陈思和文集:新文学整体观

    全书分为《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新文学整体观续编》《我们的学科》三辑,收录了作者19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新文学史研究的专题文章。作者打破一元化视角的研究方式,重构现当代文学史。其研究另辟蹊径,见解独到,曾在学界产生过很大影响。这是一部难得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佳作,也是一部出类拔萃的高校中国新文学史教材。
  • 28天

    28天

    1912年1月16日,上午1月的北京已进入隆冬季节。元旦过后,接连落了几场雪,天气更加寒冷。但与寒冷的天气相比,动乱的政局和持续的战争让紫禁城内的气氛显得更加寒气逼人。那些日子里,上至隆裕太后,下至皇亲国戚,无不惶恐不安。这天上午,内阁总理袁世凯上了一道密奏,顿时引起极大的震动。时在冲龄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许多年后回忆起那天的情形时说,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地上的红毡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这两个大人为什么哭。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爱幻想的我

    爱幻想的我

    本书是“校园文摘”系列丛书,分“繁星梦”“青春驿站”“亲情树”“鬼马狂想曲”“读书沙龙”“自然物语”“家乡素描”等版块,精选全国知名少年作家、中学生的哲理小文、心灵感悟、散文、杂文、随笔、游记、叙事、幽默故事、小说、社会热点、读后感等等。作品图文并茂,文笔流畅,真情中流露实感,思想上显出深度,深刻中略见睿智。相信本书会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和乐趣,同时也会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从而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 国家荣誉

    国家荣誉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揭开东突恐怖主义组织神秘面纱,再现新疆公安民警反恐斗争的长篇小说。
热门推荐
  •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主要探讨人类的生死问题,将立足于中华民族生死哲学之血脉的基础上,从分析生命与死亡之本真出发,顺次探讨生命本真、生死观念、生死态度、生命困顿和生命教育等问题,试图从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让人们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从容地思考生与死这样严肃的问题,获得某种生死智慧的启迪,以最大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以因应我们每个人终究会遭遇的生死大事,获得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
  • 大晋官婢

    大晋官婢

    红腰是大魏赵家的婢女,主人家为了攀附权贵,准备将她送去给一位老宦官。红腰吊死在赵家荷花池边以死明志,“再次醒来”之后,发现之前逼迫自己的赵家人,不知因何原因已经全部被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如淋清风喜不自胜

    如淋清风喜不自胜

    现代小会计年芳二十八了还在努力的啃书考试,最大的梦想是考过CPA成为会计领域的顶端BOSS。只是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小会计还在做梦就穿越到大宣朝。齐国公府十九小姐有爹疼有娘爱,还有两个亲哥哥保驾护航,生为庶女却像开了金手指一样,一路顺风顺水长大了。长大的清风是古人的身子小会计的芯子,做为国公府小姐大家闺秀。她最新欢的还是数字,看着自己账本上的数字水涨船高,比给她爵位给她宠爱还要让她高兴。齐王道:“清丫头,我们去游山玩水吧!”清风:“没时间,下家店就要开张了,要去看看装修。”齐王:“清丫头,你账本上又涨了多少?”清风抱着账本翻开指着一个数,齐王暴走了:“你比老子还富有,你还开什么店?”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晋演义(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晋演义(下)

    《两晋演义》起自司马炎代魏,终至刘裕代晋,共一百回,真实再现了中原汉政权衰亡时五胡十六国混战下的分裂局面和各少数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本书讲述从“第五十一回 诛逆子纵火焚尸 责病主抗颜极谏”到“第一百回 招寇乱秦关再失 迫禅位晋祚永终”的历史。神州陆沉,铜驼荆棘,两主被虏,行酒狄庭,无非是内政不纲所以致此。幸亏淝水一战,大破苻秦,半壁江山,侥幸保全。东晋君臣,稍胜即骄,由骄生惰,毫无起色,于是篡夺相寻祸乱踵起,终致亡国……
  • 星空典狱长

    星空典狱长

    3030年,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刚刚迈出太阳系,一位小人物因为一颗石蛋,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地球?太阳系?不,小人物的目标是浩瀚的星空,成为一方宇宙之主。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 谋杀张啸林

    谋杀张啸林

    杀张未遂上海法租界。深夜,两辆黑色小汽车一前一后悄无声息地驶向华格皋路212号,张啸林住宅。守门的保镖一见车窗内那张并不陌生的年轻男人瘦削而无表情的面孔,立刻打开大门。上海“青帮”三大巨亨之一的张啸林,正躺在烟榻上手云吐雾。随身保镖林怀部匆匆走上三楼张啸林的内宅,悄声低语了几句。张啸林“嗯”了一声,慢慢起身,打了几个呵欠,走下楼梯。几个男人正在客厅等候,看到年过六旬却依然身材魁梧雄霸之气不减的张啸林进来,立刻齐刷刷起身。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 哑舍·贰

    哑舍·贰

    时隔一年,老板的“哑舍”古董店再次开业。千年不死的胡亥现身,寻找皇兄扶苏的灵魂,妄图将其灵魂复活,由此展开胡亥的寻找皇兄之旅。他不能确定扶苏转世,在医生和陆子冈之间游移,屡次出手试探……若是扶苏当真如胡亥所愿复活,那身为其转世的医生……命当为何?!
  • 重生之纨绔一世

    重生之纨绔一世

    混了三十来年的周幸运一朝醉酒,闯入了平行世界的第一晚就莫名其妙地获得了美女大明星的......娶还是不娶,袭还是被逆袭,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是一个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娇妻如云、美妾如雨的时代,这是一个穷则独过其身、富则妻妾成群的时代......于是,周幸运用力地向这个世界敞开了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