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7100000003

第3章 发现手稿(2)

突然,我们停下了。远处有一阵声响穿过树林而来。托尼森附下身,仔细聆听。现在我能听得更清晰了。一种连续的刺耳的——类似嗡嗡的轰鸣声似乎从远处传来。我觉得心里非常不舒服,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感到有点紧张。这片被我们闯入的地方究竟是哪里?我看向同伴,想看他有何反应;他脸上只有困惑;当我观察他的表情时,他又露出了然的神情,冲我点了点头。

“是那个瀑布,”他坚定地给我解释,“我现在分辨出这个声音了。”他用力地拨开灌木,朝声音的源头走去。

我们越走这个声音就越清晰,表示我们正笔直地朝它走去。轰鸣声变得更响亮更近了,直到它现出身形,正如我对托尼森说的那样,它几乎是从我们脚下奔腾而出,我们还被包围在树林灌木中央。

“小心!”托尼森冲我大吼,“注意脚下。”忽然,我们从树林里出来了,来到一片非常空旷的地方,前方离我们不到六步的距离有一道很大的裂口,好像巨兽打哈欠而张开的大嘴,声音依旧从深处传上来,上面笼罩着我们刚才在远处河堤上看到的雾状喷泉。

我们沉默地在这里站了好半天,迷惑地盯着眼前的景象;过了一会儿,托尼森小心翼翼地凑到深渊的边缘。我也凑过去,一起低头一看,下面约一百英尺的地方,冒着泡沫的水翻滚着从裂口侧面喷涌而出,犹如一只巨大的洪水猛兽奔腾而来。

“上帝啊!”托尼森说。

我陷入沉默,内心相当敬畏。这景象实在壮阔而又怪诞,令人咂舌;尽管后来发生的故事使我有相同的体会。

我随即抬起头,望向深渊的边际。我注意到喷泉里高耸着什么东西,似乎是偌大的废墟中的一张断片,我拍拍托尼森的肩膀示意他。他吃惊地回过头,顺着我指的方向看过去,待到他看清那个东西后,他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快跟上,”他的喊声盖过了喧嚣,“我们过去看看,我总感觉这地方有点不对劲。”他开始围着火山口似的洞口往前走。我们走近这个新事物后,我发现我的第一印象是错误的。虽然它毫无疑问的确是某栋建筑物残存的一部分,但它并非如我预想的那样建在裂口的边沿;而是坐落在一块距洞口五六十英尺处的巨石突起的边缘上。所以实际来说,这座参差残破的遗迹在字面意义上真的悬在空中。

我们是从它对面走来的,踏上凸起的岩石,我们感到一阵难以抑制的恐惧,这个高度令人晕眩,低头是深不见底的深渊——洞底深处不停传来瀑布的轰鸣声,溅起的水雾把我们包得严严实实。

抵达废墟,我们小心翼翼地爬上去,在另一端是无数掉落的石块和碎砖。当我仔细检查这座遗迹的时候,它看上去像是某个巨大建筑物外墙的一部分,如此厚重庞大。但它为何建于此处,我毫无头绪。不论它曾经是房屋、城堡,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它的剩余部分在哪里?

我走到墙的外侧回到洞口,留托尼森自己在另一端的石块和废物堆中仔细地翻找。我开始检查洞口边缘的地面,看看遗迹内的这座建筑有没有留下其他残存的碎片。然而,虽然我认认真真地仔细查了个遍,还是没有发现任何痕迹证明这地方曾经矗立过某栋建筑,于是我更加困惑了。

突然我听见托尼森兴奋地呼喊我的名字,我立马顺着石头上的突起跑向遗迹。我担心他是否受伤,而后又想到,或许他发现了什么。

我来到倒塌的墙边,爬上去,看到托尼森已经在废墟残骸之中挖出了一个小坑,此刻正站在里面,拿着类似书的东西,掸去灰尘,书的大部分已经起皱散页了。他没隔几秒就吼叫我的名字。一看见我来了,就马上递给我他的意外收获,让我收进背包里免得被弄潮了,然后继续翻找。我接过来先大致翻了一下,其中一部分密密麻麻写着整洁老式的字迹,相当便于阅读,另一部分内容的书页却几乎损毁,尽管这几页已经折起来了,但还是沾上泥点起皱了。我问了问托尼森,他说在他发现它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了,这也情有可原,可能是因为上面石砖掉落下来导致的。但奇怪的是,书很干燥,我把它归结于被密实地埋在废墟下面的缘故。

妥善地收好书,我加入托尼森的挖掘任务中。然而努力了一个多小时,把石块和废墟翻了个底朝天,找到的也不过是几片破木头,可能是餐桌或书桌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放弃搜寻,沿着岩石往回走,重回安全的土地上。

我们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彻底探查这个巨大的裂口,如果撇去矗立着废墟的岬角状岩石不看的话,裂口的形状呈现几近完美对称的圆形。

托尼森形容这个裂口远比水井或煤坑大多了,陡峭地向下延伸到地球深处。

我们继续愣神了好一阵子才注意到,裂口还有一片空地通向裂口的北面,我们转身朝那个方向走去。

这边,远离偌大坑洞数百码的地方,是一波宁静的湖水——宁静,是相对于持续不绝的沸腾起泡的汩汩水声而言。

现在远离了瀑布喷流的噪音,我们终于不用高声吼叫就能听见对方说话了。我询问托尼森他对这个地方的感想如何——我告诉他我不喜欢那里,如果能尽早离开我会很高兴。

他点头回应,偷偷地眺望一下身后的树林。我问他是否看见或听见什么了。他没作答;只是静静地站着,好像在聆听着,所以我也保持安静。

忽然,他开口了。

“听!”他严厉地说。我看他,然后转过去看树和灌木,不自觉地屏住呼吸。一分钟在紧张的静谧中过去了;然而我什么都没听到,我转回身想告诉托尼森;接着,当我张开嘴正要说的时候,我们左侧树林中传来奇怪的呜咽声……声音似乎是从树冠上飘来,伴随着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然后一切恢复宁静。

立刻,托尼森一手搭上我的肩膀说,“我们离开这里。”他朝看起来最稀疏的树丛慢慢走去。我跟在他身后。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太阳西沉了,空气使人寒战。

托尼森没继续说话,只是一个劲得往前走。我们现在置身树林,我紧张地四处观望;但除了安静的树枝树干和纠缠的灌木之外什么都没有看见。我们继续向前,没有任何声响打破这场宁静,只有脚下被我们偶尔踩断的树枝声响。然而,尽管静谧,我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这里并不是只有我们而已;我更加紧跟托尼森的脚步,甚至笨拙地踩到他脚后跟两次,不过他什么都没说。一分钟过去了,又一分钟过去了,我们终于走到了树林边缘,外面就是遍布岩石的荒野。

这时我才摆脱了刚才在树林中萦绕不去的畏惧感。

而当我们离开时,又一次的,听到了远处的声响,我说服自己,那是风声——这傍晚令人窒息。

此时,托尼森说话了。

“我说,”他果断地说,“哪怕把世间的财富都给我,我也不想在那个地方住一个晚上。那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邪恶的东西。就在你说话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它了。我觉得那片树林全是邪恶的东西,你明白吧!”

“当然,”我回答,回头望着那个地方;但它被隆起的地面遮挡了。

“书在这里,”我说,把手伸进背包里。

“你妥善保管好它了?”他问,带着一丝突如其来的焦虑。

“是的,”我回答。

“也许,”他继续说,“等回到营地,我们能从中知道点什么。最好快点;我不是空穴来风,我们还得走很远,才能不在黑暗中被那东西抓住。”

回到帐篷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了;事不宜迟,我们开始准备晚饭;我们从正午吃完午饭后就滴水未进。

晚饭后,清理好东西,点上烟斗。托尼森让我取出背包里的手稿。拿出来后,因为我们不可能同时阅读,他建议让我读出来。“记住,”他提醒我,因为他了解我的癖好,“不要漏过任何一页。”

然而,要是他知道里面写了些什么内容,他就应该意识到无需多提这条建议。我们坐在小帐篷的门口,我开始阅读这则奇怪的故事,“边界之屋”(这份手稿的标题就是这个);以下叙述的就是这则故事。

同类推荐
  • 君心唯有夜寒知

    君心唯有夜寒知

    深秋的雨打着屋檐,夜里万千宫阙静默在这秋雨里,我收了伞,递给身后的宫人,然后步入殿内。进殿内时,里面悄然无声,只余两个宫人随侍,而陛下正披衣起身,坐在昏暗的灯烛之后。他时常这样,在深夜里醒来,独坐着直到天晓。见我这样从殿外来,他觉察出异样:“出什么事了?”我跪在地砖上,抬眼去看他,这些年里,他苍老得十分快,分明还是壮年,却已是两鬓斑白了。
  • 风语2

    风语2

    《风语(2)》著述的正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敌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却抵得过一个野战军团;他门外有重兵把守,抽屉里有各种保健良药,却依然命悬一线,命运多舛。这是一个神奇的人,黑室让他变得更加神奇。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能够幸免于死;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要为他而死;他活着,就有传奇,就有故事,就有人世间最欢心的事、最揪心的痛。他是中国一代精英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之中尽显热情与智慧,也深感无辜与无助。
  • 几个人事工作者的琐事

    几个人事工作者的琐事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路边草

    路边草

    健三从英国留学回东京后,带着满腔热情致力于做学问,但每个月的薪水只够一家人勤俭度日。而落魄的岳父、穷困的养父母、重病的哥哥和姐姐,都把留过学的健三当作“主心骨”。虽然自己的生活窘迫不堪,但碍于情面,健三多少都接济一些,因此经常和妻子闹矛盾。健三为生计疲于奔命,又不善于交际,无法排遣精神上的孤独与迷茫。夹在金钱与理想之间,他一边反思人生的意义,一边艰难地坚持着理想。
  • 电视里的哀嚎

    电视里的哀嚎

    露西躺在床上,凝视着剑桥旅馆客房的天花板,盘算着是否到城里找个人来让自己娱乐一下。她刚刚从芝加哥拜访一位客户回来,身负使命到这里参加一个技术座谈会,但最后疲劳占了上风。露西下了床,打开电视机,电视上正在播报晚间新闻。男播音员正在报道发生在M5公路上的一起撞车事故,一段模模糊糊的视频出现在屏幕上:警车上闪光的蓝灯、呈V字形的拖挂、被路障挤得皱皱巴巴的小轿车。这时发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怪事,她从晚间新闻里听到一个尖声尖气的男人哀嚎的声音,这个男人无疑正处于极大的痛苦中。
热门推荐
  • 我的师傅是孙悟空

    我的师傅是孙悟空

    【火爆新书】萧飞被齐天大圣收为徒弟,练成了铜皮铁骨,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神通广大,本领高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再次进行一场,现代化的,都市西游记。本书内容,比《西游记》还要好看。
  • 零基础棒针钩针技法大全

    零基础棒针钩针技法大全

    本书结合了棒针和钩针的所有基本技法,从起针方法、编织符号、基本织片、配色花样到收针缝边、加减针等,由易到难,并附上棒针、钩针实例各一款,让读者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书中的技法都有完整的步骤图片进行演示,新手也能轻松学会,棒针钩针一本搞定。
  • 神通万象

    神通万象

    这是一个宏伟浩瀚的神通世界。人道昌盛,人人如龙,自出生起便有天生异象,可修行无上神通,让那天地动颤,鬼神颤抖!抱圣剑而生者,剑气霸烈,凶煞无匹,剑气冲霄,横断天阙。十日环体者,生有太阳之火,一怒而动,熔炼万里,尽是火海。生来十龙十象护佑,拥有龙象之力,刀剑无伤,肉身无敌。更有天骄辈出,生来拥有神魔异象,大日金乌,百鬼夜行,佛陀诵经,圣人教诲……一念中万古沉浮,弹指间天翻地覆,我徐石无所畏惧,一路前行,必定成就无上不灭之路!“天法象我,我法象天,我命在我,不在于天!”ps:时不时爆发五更,喜欢的朋友,还请不要忘了收藏推荐,谢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 看不懂的温州资本

    看不懂的温州资本

    本书与时俱进,探讨了民间资本拓展的路径和其所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作者用全景展现的笔法,让人们看蓟温州模式与资本市场接轨后的潮涨潮落,揭。示了炒房团等资本事件背后的真相,描绘了掌握巨大资本的“煤老板”众生群像,展现了他们沉浮游走于政策边缘的惊心动魄以及弱势草根突破成长瓶颈过程的波澜壮阔。同时,指出基于当前宏观政策下的企业和个人的出路。并大胆预测了未来财富的流向大趋势,告诉读者如何学会在危机中寻找转机过去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成为关于温州投资历史的碎片。碎片是零散的,将这些碎片捡起来,镶嵌在民营经济崛起的图景上。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资本狂欢的时代。
  • 来不及说爱你

    来不及说爱你

    "“你以为你签了离婚协议,就可以撇清关系,高枕无忧了吗?只要我还有口气,我就让你生不如死!”方慕衍死死扼住沈小欧的咽喉。慕衍,如果有下辈子,我希望我不会再遇见你,这样,我们就不会都活得这么痛苦。沈小欧缓缓闭上双眼,没有一丝挣扎。全燕城人都知道,沈小欧爱方慕衍爱了十一年,而方慕衍,却当她是方家的一条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自述日记

    我的自述日记

    我的情感生活,命运,相信命运吗?被挫折打击就会信了吧。情感太过炙热激进,我怕我会疯掉,疯掉以前就把自己疯狂以前记录下来吧。这样即使我死去,至少也有人知道还有这样的一个人存在过。
  • 群穿三百渣

    群穿三百渣

    一群废宅,基佬,农民工,保安,老师,退役军人,骗子,暴发户,幼儿园特优生....来到了一艘穿越在历史长河里的威武战舰上!好吧,谁能告诉我,为毛这艘威武战舰是一只小竹筏??为毛我们要驾驶着小竹筏去攻击维京人的海盗舰队?“告诉你,老王,我们的使命就是生存!!”“NO,新人,使命就是去解放埃及艳后!”“他们都错了,来,到我舱室来,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人生理想。”老王捂腚而逃。在一个个战争片段里生存下去!“预备!射击!”“他们跳帮了!肉搏队上!”“法克!老王,你怎么开船的!触礁了!”“老李!你傻啊!快开炮!”“要沉了!”“咕咚咕咚!”
  • 金牌召唤师:小妖妃霸天下

    金牌召唤师:小妖妃霸天下

    一朝穿越,她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庶出公主被丢入魔窟,献给大妖当小妾,可为毛她掉的是狐狸窝?“你是妖王赐给我们的老婆吗?”小狐狸萌萌的看着她!“我去,毛都没有长齐娶什么老婆。”某女鄙视:“不知道老娘以前是专门降妖除魔的嘛,你们这些小狐狸都给我排队站好,不乖的宰了做衣裳。”废柴华丽转身,带着一群小狐狸闯天下,开个妓院赚大钱,某妖王太帅,抓来站台,某皇帝太妖孽,抢来接客……什么?不乖,那行,皇位不还你。
  • 特种部队:世界王牌特种部队秘密档案(军事系列图书)

    特种部队:世界王牌特种部队秘密档案(军事系列图书)

    特种部队,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动如雷震!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游骑兵,英国皇家特别空勤团、海军特别舟艇中队,德国第9边防大烈,俄罗斯“格鲁乌”、“信号旗”、“栗色贝雷帽”……进攻,他们可动于九天之上;防御,他们可伏于壁垒之间。他们常常传奇般地出现在新闻、电影、电视剧和电脑游戏中,却又如此不为人所知。
  •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大头思想食堂由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起,致力于为中国的有产阶级提供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思想食粮。思想食堂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每半月邀请一位大咖来给会员们分享,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国际关系等范畴。思想食堂系列图书是大头思想食堂内部演讲稿首次公开,每本书独立主题,让你一手掌握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等知识。《中美比较》中,秦朔通过中美价值观、经济、科技等的对比,为我们展示出两国的文化、经济差异。事例详实,语言轻松活波,让你只需看这本书,就能轻松了解美国文化,并能在两国对比中深入的认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