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500000015

第15章 禅宗与美学(2)

禅宗的觉悟功能观给予中国人以价值的承诺,使他们返回自身,复归真实的生命体验,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对中晚唐以来审美人格的形成,对提升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艺术境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一些美学家在谈到审美功能时,也常将艺术作为使人觉悟的方式,或试图即色以明空,或主张触物而成真,或以审美活动作为安顿生命的方式,或视艺术为解脱生存困境的良方。这些艺术功能观尽管说法不一,但都化用了禅宗的觉悟思想,并以此作为艺术理论建设的思想支持,或作为开展艺术批评的独特视角。这是隋唐五代禅宗觉悟功能论的影响所及。

二、觉悟的特征

根据隋唐五代禅师们的表述,禅宗的觉悟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觉悟是真实无妄的心灵体验

按照佛教的说法,事物的真实性能否显现,全在心念的真妄之间。追求心灵的真实无妄,是大乘佛教心性论的关注点之一。《维摩诘经》:“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后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卷。)禅宗六祖慧能说:“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唐]慧能撰,杨曾文校写:《六祖坛经》,第17页,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慧能强调,心灵应当不为世间形相所缚,以无住之心应世接物。“直心”,就是真实无妄之心,它是心性的本源状态,是人的觉悟之心。佛教中的“直心”,即直截了当之心、直言不讳之心,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真心”。真心直行,了无阻隔,所行之处,无非妙道。妄心是指后天生起的妄念,有攀缘,有分别,常变动,牵拘于境,不得自由。真心则人人具足,绝攀缘,无分别,不变动,超然于境界之外。《楞伽经》以海水、波浪分别喻示真心、妄心:真心如海水常住不变,妄心似波浪起伏无常。真心是指自性清净之心、明妙灵通之心。要领略事物的真相,就应趋真而舍妄,觉悟而成真。权德舆说:“直心道场,决之则通。随器受益,各见其功。真性无方,妙道不竭。”([唐]权德舆:《唐故洪州开元寺石门道一禅师塔铭》,《全唐文》卷五○一。)陆龟蒙说:“君如有意耽田里,予亦无机向艺能。心迹所便唯是直,人间闻道最先憎。”([唐]陆龟蒙:《闲居杂题五首·野态真》,《全唐诗》卷六三零。)权德舆、陆龟蒙都主张“直心是道场”,“直心”既然是觉悟之心,以直心为道场便是重视本然之心的真实呈现。

佛教讲觉悟,而觉悟的关键在于心性的真实与否。隋唐五代禅宗认为,事物的真实性并不遥远,只因心为幻识所蔽,不见其真。五祖弘忍说:“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唐]弘忍:《最上乘论》,《大正藏》第四十八卷。)自识本心,真心不夺,由是见性,即能成佛。千经万论,莫过于护养自家本心。人问:“真法幻法,各有种性不?”禅师答:“佛法无种,应物而现。若心真也,一切皆真。若有一法不真,真义则不圆。若心幻也,一切皆幻。若有一法不是幻,幻法则有定。若心空也,一切皆空。若有一法不空,空义则不圆。迷时人逐法,悟罢法由人。”([宋]延寿:《宗镜录》卷第九十八,《大正藏》第四十八卷。)依禅宗之见,事物的真如空性能否得到显现,完全取决于心念的真实程度。隋唐五代禅宗将追问事物的真实性落实到心物关系层面。了达事物由心所生,如幻如化,自然也就无缚无解,触物皆真。真是不假思索、单刀直入的当下之念,是心理的超意识状态。对于觉者来说,真也好,幻也好,都是出乎心识,皆虚空平等,故不可除,也不必舍。

(二)觉悟是超越语言文字局限的生命体验

作为引领禅宗发展方向的禅师,六祖慧能也很重视觉悟的问题。慧能有偈:“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唐]慧能述,[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卷。)此偈旨在告诫禅师,觉悟重在心灵的体验,不能为佛经文句所缚。这是慧能对待佛教经典的基本态度。慧能又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里宣称,《金刚经》是众人心中本有,只是人们多被尘俗所迷,导致真义不见。读诵其文字,而不悟本心,终是枉然,此经的不可思议之处不在文字本身。《金刚经》的宗旨在于,不身外觅佛,不向外求经,发明内心,彰显自性,了然自现清净心。与印度大乘佛教对待经典的态度接近,南宗禅也没有否定经典的引导作用。它只是提示,应以不沾不滞的心态坦然面对经典,不泥经,不执古,不自卑,不落空。马祖道一禅法注重自觉自悟,使人反诸自心,不假外求。百丈怀海说:“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性。自己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故道师;能照破一切有无境法,是金刚印,有自由独立分。”([南唐]静、筠二禅师:《百丈和尚》,《祖堂集》卷第十四。)面向经典和传统,要有个人的觉解,才能顶天立地。“自由独立分”是指对待经典、传统与语言文字心无所执,这种态度也为中晚唐文人津津乐道: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唐]白居易:《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白居易集》卷第十八。)

长绳不见系空虚,半偈传心亦未疏。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唐]司空图:《与伏牛长老偈二首》其二,《全唐诗》卷六三三。)

何用辛勤礼佛名,我从无得到真庭。寻思六祖传心印,可是从来读藏经。([唐]韦庄:《赠礼佛名者》,《全唐诗》卷六九六。)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趣中即空假,名相与谁期?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唐]柳宗元:《巽公院五咏·曲讲堂》,《柳宗元集》卷四十三。)

南宗禅的觉悟是以心传心,断非语言文字境界。白居易体认到语言文字的虚空体性,司空图、韦庄提到禅宗推重个人体验的觉悟思想。柳宗元则以般若空观的精神对待文字,既不执,又不离,借文字以明心见性。这些文人吸收了禅宗对待经典、传统与语言文字而心无所执的觉悟意识,这种觉悟意识影响到宋元以来中国艺术重创造而轻模仿,重意蕴而轻形式等审美现象的大量出现。

觉悟能消除心中的迷妄杂念,使心性复归清净。南宗禅谈顿悟,却始终不离迷妄杂念,而得真空妙悟。马祖道一说:“即汝所不了心即是,更无别物。不了时即是迷,了时即是悟;迷即是众生,悟即是佛道。”([南唐]静、筠二禅师:《祖堂集》卷第十五。)南泉普愿说:“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也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是非?”([南唐]静、筠二禅师:《祖堂集》卷第十八。)在南宗禅看来,道既不属知,也不属无知,因为知或无知,都是迷妄之见,而佛道是远离知识理性的,知识逻辑不是觉悟,而恰恰是觉悟所要超越的。这种超越对立与分别之见的空观智慧就是觉悟。百丈怀海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宋]普济:《百丈怀海禅师》,《五灯会元》卷第三。)这是隋唐五代禅宗重体验而轻分析的例证。禅宗的觉悟不是科学的推理演绎,不是知识的累积,它超越功利的计较或道德的积淀,不是意识所要征服的对象,也不是知识所要证明的道理,而是以近乎审美的、诗意的方式观照世界,是超理性、超逻辑的生命体验与本心呈现。

(三)觉悟是一种自觉自悟,是人的自我实现与精神超越

《坛经》讲觉悟,不是来自他者的救赎,而是各人“于自身自性自度”。自性自度是指人的邪见烦恼、愚痴迷妄不异本觉之性。本觉之性就是般若智慧,它能使烦恼尽消,幻识皆除,愚痴迷妄不生。这种本觉之性需要各人自觉自悟。《坛经》:“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明徹,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唐]慧能撰,杨曾文校写:《六祖坛经》,第37页。)慧能将成佛体道的般若三昧与本源之心联系起来。觉悟是智慧的观照,南宗禅将自觉自悟的精神推向了极致。马祖道一主张“直指本心”,“即心即佛”,就包含这层意思。大珠慧海说:“汝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汝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南唐]静、筠二禅师:《祖堂集》卷第十四。)自觉自悟是一把斩断烦恼邪见的智刃,用一念之慧锋,断尘俗之迷网,实现精神之超越。

(四)觉悟是一种须臾瞬刻的心灵体验

觉悟是开启生命智慧的法门,觉悟往往发生在心念运转的须臾瞬间。僧璨《信心铭》:“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宋]普济:《僧璨鉴智禅师》,《五灯会元》卷第一。)从时间的角度说,觉悟往往发生在稍纵即逝、微妙不觉的片刻。此心广大无边,本觉之心即般若之智,是人人先天具有的自性般若。在南宗禅,觉悟并不神秘,无须推求,也不可理论。觉悟是自然而然的事,它摒除知见等理性因素的遮蔽,使人的本源心性在即刻之间得以开启。觉悟是意蕴丰富的须臾体验,又是瞬间即永恒的心灵体悟。有僧徒问南阳慧忠:“若为得成佛去?”禅师答:“佛与众生,一时放却,当处解脱。”([宋]普济:《南阳慧忠国师》,《五灯会元》卷第二。)觉悟无路,它超越一切理路,不可以推求得;觉悟有法,在于心心相印,立地成佛,须臾成真。

(五)觉悟之心是一种无住所之心

心无所住,是指心灵的圆活自在。佛教认为,事物由五蕴和合而成,五蕴虚空,因此心识不应住于一切相。心灵是万念的总持法门,也是成佛体道的机关所在。觉悟的关键在于心灵的圆活,心念一时放却,不被外境所缚,不为觉悟所累,则心能转觉,觉能启智。一念真即为觉,一念迷便是幻。无心可用,无禅可参,一念了悟,当下圆成。马祖道一说:“在迷为识,在悟为智。顺理为悟,顺事为迷。迷则迷自家本心,悟则悟自家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宋]道原:《江西大寂道一禅师语》,《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八,《大正藏》第五十一卷。)所以,马祖道一劝僧徒自悟本心,“拾取自家宝藏”,因为迷悟不假外求,全在一己之心。吕温有诗:“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唐]吕温:《戏赠灵澈上人》,《全唐诗》卷三七零。)这是以无住之心观照世界,一任天荒地老,水流花开。心性无住,不沾不滞,了然境象,则能处境自在,触物生趣。

以上从五个方面概述了隋唐五代禅宗觉悟的基本特征。当然,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不可机械地分解。这里的分类只是为了突出觉悟的某一方面而已,事实上很难将这些特征割裂开来。

三、觉悟的内涵

学界常以“三无”(无住、无著、无念)概括隋唐五代禅宗的哲学精神,其实,隋唐五代禅宗的觉悟内涵也是以“三无”为思想基础的。

(一)无住

无住,即心无所住,情无所牵。无住是禅宗觉悟论的内涵之一。《维摩诘经》:“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身体是暂时的存有,不是性命的永恒居所,故不用摄心住内。世界又总是变幻不定,应接不暇,故驰想于外也是徒然。心不住内,也不住外,因为心之内外皆为幻妄,若心物双泯,内外无寄,心无所住,何缚之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卷。)传说,当年六祖慧能听人诵及此句时,顿然开悟。可见,心无所住对于南宗禅具有独特的意义。慧能说:“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唐]慧能撰,杨曾文校写:《六祖坛经》,第34页。)禅宗要人在物色的迁流不息、得失的辗转无常面前,护持超然物外的自由之心。因为,物质世界虽然变动不居,但总会复归于它的本来面目,本性虚空,人根本就不必为其表面现象所困扰。鱼跃已随流水去,莺啼犹送落花来。这是中国艺术的流动之趣,映现出中国人的无住之心。诗佛王维说:“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王右丞集笺注》卷之十一。)心无所住,不为物色所牵,不为世相所惑,则无染亦无迷。三界无住,故能应接自如。雨声无住,故能赏玩妙音。

同类推荐
  • 长安风

    长安风

    开元末,天宝初。唐皇隆基老而未老,几分雄心犹在;宰相林甫口蜜腹剑,渐已权倾朝野;三姐玉瑶年才双十,人比花娇媚;胡儿禄山大奸若忠,已然河北蛰伏;权奸杨钊一事无成,仍在剑南厮混;王妃玉环倾国倾城,犹是李家儿媳。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看寿王李瑁如何护娇妻,谋江山!
  • 龙吟水泊

    龙吟水泊

    我叫赛伯当,我有一个小盒子,如果你的外号和隋唐英雄有关,我就能让你得到他们的力量,那个王伦,你和我联了个宗,你想得到谁的能力?什么……李密的能力,你还要我给你找萧妃,你怎么不去死啊!
  • 历史的乡愁:中国文化演讲录

    历史的乡愁:中国文化演讲录

    该作品是熊召政先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演讲的讲稿结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演讲,是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渗透着忧患的意识,比如作者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化的断裂、敬畏感的丧失等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传达出一位历史学家与作家的担当意识: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
  • 云州物语

    云州物语

    如果明智光秀没有谋反,那么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会走到哪里?如果明智光秀没有谋反,那么丰臣秀吉的聚乐第会建在哪里?如果明智光秀没有谋反,那么德川家康开府的地点会在哪里。。。。。。穿越变身为明智光秀的儿子,见证战国第一叛徒的传奇人生吧。
  • 盗破天下

    盗破天下

    一个纵横现代社会的偷儿,他的灵魂穿越到了唐朝,是混迹在西域道儿上继续做偷儿,还是横刀立马,征服西域?再来个偷天换地一统江山?
热门推荐
  • 美人几生笑

    美人几生笑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O(∩_∩)O谢谢支持小海的兄弟姐妹们,小海新书《乱嚣尘》已上传,下方有直通车!
  • 佛说灭十方冥经

    佛说灭十方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美国福音:上帝、开国先贤及美国之建立

    美国福音:上帝、开国先贤及美国之建立

    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几年里,一些美国人认为美国已经从上帝那里偏离得太远;其他的人则在担心一些宗教狂热分子正在向美国的自由传统发起“圣战”;许多美国人似乎认为他们正生活在一个无可奈何的、被宗教分裂开来的国家。实际上,上述的这几个观点都没有切中要点。有关美国的好消息——作者将其称为美国福音——正是在让宗教塑造美国的同时,又不让它扼杀美国。
  • 不得不动心

    不得不动心

    刘宝玲丈夫去世后,拉扯着儿子于强和女儿于红,三口人挤在一处不宽敞的房子里。刘宝玲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个退休的老干部,给儿子于强结婚腾出房间来。女儿交了一个人品不怎么样的男友张勇。张勇对于红始乱终弃,后因偷窥被抓,刘宝玲前夫的关系把张勇救了出来,并促成了张勇和于红的婚事。
  • 神奇怪物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神奇怪物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文集》共有十二篇小说包括《老人与海》《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的雪》《世界之都》《世上的光》《先生们,祝你们快乐》《大转变》《你们决不会这样》《一个同性恋者的母亲》《向瑞士致敬》《三天大风》和《永别了 武器》,其中《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独特风格的代表作老人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有他的宽厚仁慈,以及对男孩饱含的爱,都象征了人类的美好品格。而1929年出版的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在当衬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同时也给海明威带来了极大的声誉。
  • 炮灰女逆袭人生

    炮灰女逆袭人生

    某女醒来发现怀孕,而且还是上大一的学生,她选择生下来。没想见到原主好友与同学时才知道自己穿到一本书中,还成为了炮灰女配,为了不让自己被炮灰掉,她决心奋斗改变人生,离男女主远远地。
  • 断桥残梦

    断桥残梦

    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老来游旧更同谁?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尊前莫惜醉如泥。——欧阳修·《浣溪沙》绿柳林中挑着一张酒旗,旗上“刘伶停车”四个斗大的字赫然在目。柳树环绕处,酒楼临湖而建。楼中宾客满座。临窗一张桌前,两名中年男子相对而坐。那年纪稍大的蓝衣男子只是闷头喝酒,另一个灰衫男子却不时往楼梯处看。两人均是愁眉不展。只听得“咚咚”的脚步声传来,一个老夫人携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走上楼来。
  • 男神魅惑:乖乖老婆别休我

    男神魅惑:乖乖老婆别休我

    他是诧叱风云风度翩翩的商业帝豪;是众女生心中颜值爆表的钻石级男神:而她,是节操无下限的小清新一枚;当钻石级男神遭遇腹黑无节操女帝;“你,去帮我买姨妈巾。”他嗤之一笑,脸如雕塑一般毫无表情。“陆文轩,去还是不去。”他堂堂一BOSS,岂会受威胁。她近前一步,又急又气:“信不信我浸你们家一别墅的血,说,你去还是不去……”
  • 篮坛史上最强

    篮坛史上最强

    一个普通的少年,一次意外的触电,获得了超级造神系统,开启了巨星崛起之路!易燃易爆,注定不会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