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900000003

第3章 我以我心荐轩辕(1)

一代有一代的艺术,一代也有一代的艺术家。也许谢晋注定是为他如此热爱的中华大地而生的,所以要用他的眼、用他的头脑、用他的才华,来看、来观察、来记录中国所发生的一切。所以,从《鸡毛信》开始,谢晋的时代拉开了序幕,中华大地上的人肯定是忘不了谢晋了——他总是有佳作问世,总是有让人为之喜极而笑、悲极而泣、感极而叹的人生大制作问世……

1949—1965年被后人称为“17年”。在这17年中,中国的国力突飞猛进,相应地各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这1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迎来春天的17年,也是谢晋的17年。在电影界里,从初露头角到如日中天,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1.初露头角

但凡说到《鸡毛信》就娓娓道来的人,大多是20世纪50—70年代出生的,用现在的说法,就是50后、60后和70后的人。《鸡毛信》的制作班底从现在看来依然当得起“豪华”二字。原著是解放区作家华山,编剧张骏祥,导演石挥,副导演谢晋。《鸡毛信》的主题是解放区的儿童团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敌人作斗争,表现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日——即使是尚在垂髫之龄的儿童都投入了这场战争。谢晋的电影作品类型多样,现在的人们熟悉的有女性系列、体育系列等。不过谢晋也有儿童影片,数量虽不多,内容却很新颖,视角也很独特。除了这部《鸡毛信》,谢晋在很多年后还将有儿童片《啊!摇篮》《启明星》问世。谢晋爱生活、爱人,也爱孩子,对《鸡毛信》的主角海娃的扮演者蔡元元,当时的谢晋倾注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帮助他入戏。

《鸡毛信》是谢晋较早的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电影。众所周知,谢晋的电影类型较多、风格亦多变,随着他对人生和社会体验的增长而不断提升,儿童片也不例外。若干年后,谢晋的儿童片在表现力度和技法上会棒得多,如《啊!摇篮》。但初展身手的《鸡毛信》也赢得了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观众的好感。

《鸡毛信》的剧情走的是我国传统小说一波三折的结构路线:

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舒适饰演)是民兵中队长,12岁的儿子海娃(蔡元元饰演)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了头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还逼迫他带路去龙门村。

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却再次被敌人抓住。于是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敌人知道中计,开枪打伤海娃。千钧一发之际,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八路军根据鸡毛信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

《鸡毛信》所得的评价极好——“新中国儿童电影的经典之作!”“如果说20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的儿童电影,60年代的《小兵张嘎》走向了难以超越的高峰,那么其发端则是50年代中诞生的《鸡毛信》。”

的确,现今许多生于上世纪中叶以后的人,只要说起革命题材的儿童片,最为津津乐道的,不外乎《鸡毛信》《小兵张嘎》以及《闪闪的红星》等几部影片。作为取材精当、讲述故事曲折动人、拍摄较早又影响较大的红色经典儿童片,《鸡毛信》《小兵张嘎》和《闪闪的红星》适时地给上个世纪50—70年代的人带去了革命的热情和艺术的营养,至今余热犹在。而《鸡毛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优势不仅仅来自它较早的创作时间,而且还有石挥和谢晋的导演才华。

当然,好的影片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自1952年9月接受拍摄任务后,不但《鸡毛信》剧本四易其稿,剧组还面临着更多棘手的问题。

首先,由谁来执导?有着“话剧皇帝”美称的石挥是20世纪40—50年代杰出的影、剧双栖演员和导演。制片主任是新中国建国后与他一起从香港回到大陆的顾也鲁,也是一位集演、导、制片于一身的著名演艺界人士。初出茅庐的谢晋遇到这两个搭档,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又一次积极的影响。顾也鲁回忆当时为事业、为电影倾情投入的岁月时,这么评价石挥:“他是个‘夜神仙’,写分镜剧本都在晚上。我和他谈拍摄计划,常常要在半夜12点以后去他家聊。”又说:“石挥很能吃苦。拍外景时,常常在祠堂里打地铺,在北京拍戏的时候我们还睡过草地。在艺术上,他决不马虎。比如拍收割高粱,他要真割一大片庄稼。”顾也鲁总结说,石挥是他最欣赏的男演员。石挥常跟他讲的那句“生活上不怕苦,艺术上我负责”,也让他一直铭记在心。顾也鲁说的是石挥,不过很显然,用这些语言来描述谢晋也并无不妥,或者说,谢晋日后的许多做派,我们似乎在石挥导演身上找到了源头,多少可以发现谢晋的“生猛”和石挥很像,也或者说,谢晋是和怎样的艺术家在一起奋斗、相互影响而人以群分的。

其次,小演员急需敲定。在这儿,我们要提及影视界很有故事的一对兄弟——蔡安安、蔡元元。石挥和谢晋起初让哥哥蔡安安演剧中的主角——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海娃,让弟弟蔡元元扮演海娃的小伙伴狗娃。兄弟俩为拍摄《鸡毛信》,还到京郊农村体验生活,练了几个月的放羊。后来发现两兄弟的气质适合互换角色,于是就让弟弟蔡元元扮演海娃,也就是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那个虎虎有生气的小英雄。蔡家两兄弟本就出身表演世家,其父蔡松龄是我国老一代话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电影界名家如谢晋、陈怀恺等都是他的学生。蔡氏兄弟从小就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蔡安安7岁那年,与父亲和弟弟蔡元元一道,在著名导演黄佐临执导的《表》中演出。兄弟俩联袂出演《鸡毛信》后,蔡安安又在桑孤导演的《祝福》中演祥林嫂的小叔子,与父亲在水华执导的《在烈火中永生》中饰演一对革命父子:华子良和华为。而弟弟蔡元元亦在《两个小伙伴》《林家铺子》等影片中担任主角和配角。拍完《鸡毛信》37年后,蔡安安、蔡元元在澳门创建蔡氏兄弟(澳门)影业公司,填补了澳门电影电视制作方面的空白。显然,包括《鸡毛信》在内的童年的从影活动给兄弟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从童年时期他们就决定了日后一生的抱负所在。

再次,在哪里拍?影片的拍摄地主要有三个地方:北京、湖南和上海。要拍夏、秋季节的戏,可北京时值隆冬,大雪飞扬,夏、秋的场景到哪里去找?当时全摄制组连同被派来支援剧组的解放军一起扫雪,抓拍了少量的近景和中景。可是远景在北京拍还是不现实,于是谢晋提出到湖南去拍。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气候不一,此时的湖南依然绿意葱茏。然后,新的问题又来了:南方不像北方那样羊群遍地,《鸡毛信》里那头功劳最大、身藏鸡毛信的老羊,上哪儿弄去?于是,剧组南方去不得,北方留也难。

最后,剧组还是进军湖南——在火车还很稀罕的当时,带着30只羊浩浩荡荡地南下湘楚大地。看过沈从文先生的湘西系列小说或者1988年播出的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的人就会对湖南的地形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山,崎岖难行。坐了火车才赶到湖南的羊群,摄制组可不想送到湖南深山里的老虎口中去。于是在拍摄之外,又多了借助派出所的警力保护羊群的戏外之“戏”。由此,石挥和谢晋工作上的狂热投入,也就可见一斑了。为自己所爱的事业执著、较劲,是他们那一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生在上世纪末以及本世纪初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鸡毛信”。现今许多观众一定会质疑传递信息时有必要用鸡毛信吗?本世纪初,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当年传送过鸡毛信的小通讯员雁秀峰。13岁就开始送信的雁秀峰老人说:“我送的鸡毛信没有信封,那时候也不需要信封,要不没法藏。就折成三角形,抓在手里。”这是活生生的“海娃”。******的指导员蔡展鹏则是“鸡毛信”的收信人。91岁高龄的蔡展鹏在保定向新华社记者回忆了他所收到的“海娃”们送来的鸡毛信的情况。他解释说,信上如果没有鸡毛,就表示是平信;插一根鸡毛,表示急;插两根鸡毛,表示特急;插三根鸡毛,就表示十万火急。可以说,《鸡毛信》完全是有生活基础的,它既符合生活真实,又在无数个“海娃”和抗敌战士的形象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高度集中,在当时有着很真实、很感人的艺术效果,得到包括成人在内的观众的共鸣,其艺术的真实性毋庸置疑。同时,人物形象的真实也为《鸡毛信》这部电影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而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种一丝不苟的人物形象的写真,来自整部影片大背景的写真,来自导演团队协同一致的写真风格。当代书法家朱以撒先生在散文《古渡》里提到,当他多年后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鸡毛信》时,他注意到的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在我看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朱以撒先生的品评很到位。确实,《鸡毛信》以朴素实在的真取胜,大巧若拙,一个时代的精神因此得到彰显。

《鸡毛信》剧组经过15个月的奋斗,终于完成了拍摄任务。在1954年的六一儿童节,他们把这部新中国儿童影片红色经典的开山之作向全中国的小观众献礼,后来还赴埃及、美国等地放映。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我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鸡毛信》获得了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片三等奖和1980年全国第二次(1954—1979)儿童文艺奖故事片一等奖;同时,作为远赴重洋在异国展映的新中国儿童片,《鸡毛信》于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总之,拍摄的过程虽然艰辛,成就却也有目共睹,谢晋在导演的航程上初次展翅即已远翔。

1957年,谢晋又迎来了一个机会。新中国建立10周年前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一批反映新中国体育战线成就的影片在全国上映,《女篮五号》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当时谢晋所在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把拍摄《女篮五号》的任务交给了他。这时的谢晋,身处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黄金时期,自己又刚过而立之年,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五光十色的未来正在前方等着他……

大凡艺术家,往往需年届而立甚至不惑才能达到自己才情的巅峰。少年天纵的才子不是没有,但人生阅历的欠缺、心灵积淀的浅薄往往阻碍了他们向前探索的脚步。只有遭遇了人生之种种,对人、人性、人生有了深刻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而只有在他们把这些人生感受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他们才能被称为艺术家。谢晋的经历本来就比同龄人丰富,抗战的风霜、巴蜀的风云早早地把他磨炼成了一个感情丰富而铁骨铮铮的人。而立之年的谢晋,期待着一次改变、一次飞跃,这能令他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鲜明地被人所认同。在电影业同行里,才至而立却事业有成,甚至大成的大有人在。如孙瑜在30岁时就拍出了轰动当时影坛的《野草闲花》;谢晋的老师张骏祥在31岁时就导演了曹禺创作的《蜕变》《北京人》以及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而谢晋十分敬重的石挥在35岁以前就在电影导演水平上达到了高峰,他导演的《腐蚀》《关连长》等影片,在中国的电影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那么,谢晋在接下《女篮五号》的任务后,又将怎样交上一份完满的答卷呢?

《女篮五号》的主要剧情是这样的:

解放前,上海东华篮球队主将田振华与老板的女儿林洁都十分热爱篮球,他们是一对恋人。一次球队要与外国水兵进行一场比赛,老板收了贿赂,要求队员无论如何都要输掉比赛。但在赛场上,田振华出于民族自尊和体育运动的职业道德,带领球队打赢了比赛。这个结果令老板震怒,指使流氓打伤田振华,又强迫女儿与其断绝来往而嫁给一个有钱人,生生拆散了他们。18年后,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田振华实现了献身篮球事业的夙愿,成为上海女子篮球队的指导。队员中有个叫小洁的姑娘是个有天赋、有前途的篮球苗子,但她对体育事业有偏见,打球不够投入。田振华对她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使她的认识逐渐发生了转变。一次,小洁因比赛受伤而住进医院,在探望小洁时,田振华遇到了小洁的母亲,过去的恋人林洁。田、林重归于好,小洁也将以国家队队员的身份出国参加比赛。

同类推荐
  •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名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
  •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作者秦九凤,作为周恩来纪念馆研究室主任,掌握大量详实而丰富的一手资料,并在多年的工作中采访了许多曾经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老干部。作者条分缕析,创作了《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本书从四个部分:周恩来与故乡。周恩来也亲属、周恩来与生活小事、周恩来轶事等方面,介绍了周家庞大的家族,周恩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从小事中彰显出伟人的风范,一个伟大而平凡的总理形象跃然纸上。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寿宁在挖掘传统文化遗存过程中,刘春民同志又带领一批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编纂《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一书,这是为研究冯梦龙知寿宁吏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横断面。书中作品对习总书记褒奖冯梦龙为官清廉积极响应,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冯梦龙其人、其事,让更多人认知、效学他写书为人民、做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操。愿更多的文学工作者能学习冯梦龙“作而行之”的人格魅力,唯有这样,其作品才能成为经典的传世佳作。
  • 李佩甫评传

    李佩甫评传

    该书将李佩甫置放于一个漫长的人生过程来观察、分析,细致描绘出一个作家的成长史,从出生到下乡,从回城到进工厂,从初学乍练的写作到日趋成熟……作者提炼出李佩甫文字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并对应着他的具体创作,绘制出他写作过程中起承转合的发展图谱。作者贴合着对作家和作品的理解与把握,理性与感性融和,文字舒展从容。
热门推荐
  • 跟任何领导都能沟通好的职场加分术(套装共3册)

    跟任何领导都能沟通好的职场加分术(套装共3册)

    本套书包括《不会汇报工作,还跟拼职场》(各大网站职场类畅销常青树)《不会管理上司,你还怎么拼职场》和《不懂自我驱动,还敢拼职场》。谁的职场还没点委屈。受委屈未必都是因为工作没有做好,往往是由于上下级相处模式打开方式不对,因误解而导致委屈。《跟任何领导都能沟通好的职场加分术(套装共3册)》立足职场新人可能遇到的各种显性与非显性问题、各种常态与非常态的尴尬,通过一个个可能昨天就发生在你身边的案例,从沟通方式、言语技巧及心态等方面入手,交流职场经验和方法,提升职场软实力。
  • 外科瘿瘤疣痣门

    外科瘿瘤疣痣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掌声响起来

    掌声响起来

    本书收录了石绍平57篇散文,分为“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书房中的幸福、正气不可无、白发新娘、传奇的钟祥”五个篇章。“亲情、友情、爱情从他笔下汩汩的流淌,铁肩、道义、正直在他文字中悄悄的诞生。优美的文字,清新的笔调,献给你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愉悦,更是一个作家必须具备的一颗悲悯的心”。
  • 我的丹田是地球

    我的丹田是地球

    新书(我有一座天地钱庄)发布,非常好看,大家去收藏一下穿越大秦帝国,成为叶王府有名的废物,被人百般欺辱。但好在我的丹田是一颗地球。地球人修行感悟,等于我的修行感悟。地球人多出一尊先天境强者,我就加持一尊先天强者的实力。这颗“地球”上有十四亿人,我发达了。
  • 昆嵛儿女(第一部)

    昆嵛儿女(第一部)

    《昆嵛儿女》是作者积半个多世纪的生活阅历、人生思索、文史沉淀,经三十余年的酝酿,四载笔耕,四易其稿,用心血凝成的一部反映一代人生活与思想变化轨迹的长篇力作,展示了主人公一门七个孤儿的成长、奋斗与情感历程,给人启迪,催人发奋。作品文笔朴素自然,感情真挚动人,人物生动鲜活,是一部现代“苦菜花”。
  • 哆嗦

    哆嗦

    吴稽觉得他的生存是客居。美国垮掉的一代老说他们是生活“在路上”。吴稽是中国人,他不知道“在路上”是什么感觉,也不想知道是什么感觉。吴稽生活在20世纪中国的九十年代末,他始终感觉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半瓶子”的社会里。吴稽本来是有职业的,而且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曾是一份让人羡慕而又绝对不寂寞的职业;吴稽毕业于中国广播电视的最高学府——北京广播学院,吴稽毕业分配在一家省级电视台工作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让人不能理解甚至莫名其妙的是,吴稽在省电视台工作整整满了五年之后,悄没声息——当时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竟没人发觉地失踪了。
  • 父母之命没什么不好

    父母之命没什么不好

    身为杏林世家独子的管贤宇从小就才智过人、无忧无虑,唯一的烦恼就是与他们管家世代相交的吴家独女吴清芝,顶着青梅竹马和指腹为婚的头衔天天跟在他身后转悠,还整天扬言长大以后要嫁给他,这让他从小就成为了同龄孩子的笑柄。身为吴教授的掌上明珠,吴清芝自小也是备受呵护,从未受过什么挫折,唯一的挫折就来自这个眼高于顶的管家少爷,她已故的母亲曾多次告诉她,她和管家少爷自小便有婚约,两家长辈也乐见其成,希望可以亲上加亲,乖巧懂事的吴清芝自然不想让两边的长辈失望,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抱得美男归。富家小姐俏公子,欢喜冤家究竟能否在一起呢?
  • 第一妾妃

    第一妾妃

    惊世才女,权倾朝野,受尽宠爱,却不料一遭被人弃,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秀才一朝朝堂,休妻弃子,抚着她姣好的绝美之貌,那个脱离了秀才本相的驸马,变得狰狞惨绝,‘知不知道我一直不喜欢你出口成章的嘴巴’说完连根拔起了她的丁香舌。狠狠地攫住她的下颌,面色扭曲且狂笑,‘你的眼睛总是让男人着迷,还有你的脸,红颜祸水……’说完的同时,眼睛被剜了,脸颊划得面目全非。带着怨愤,独生爱女被一剑杀死,哀莫大于心死,携着全部的恨跳崖了。却不知,此一时彼一时,她以血为誓,用灵魂跟魔鬼做了交易,重生后的她却成为了昭阳帝国苏家嫡女,身份成谜的苏涟卿,开始慢慢剥丝抽茧,解开一个又一个的真相的时候,才猛然发现……
  • 猫城记

    猫城记

    本书包含老舍先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分别是《猫城记》《小坡的生日》。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了一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作品《猫城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猫城记》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这部作品被译介到西方时,其题材及风格便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牛天赐传》中商户他们牛老头年老无子,一天,有人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孩子,他们认为这个孩子是老天爷赐予的,遂取名牛天赐。天赐从小娇养,加之牛氏夫妇畸形的教育,除了玩和写点小文章之外他什么都不会做。家道中落后,除了曾经的下人和朋友虎爷,天赐一无所有。这时,曾经受过牛老头恩惠的天赐的老师突然出现,给这个孩子带来了一线生机……
  • 鸿蒙悟空传

    鸿蒙悟空传

    因果发新书了。《齐天无上》,主角也是孙悟空。创世签约,大纲完整,必定完本,请大家搜因果就可以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