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3500000003

第3章 杨扬散文(3)

可不喝酒到底还是得罪人。一次,一位乡镇领导劝酒,我没喝,之后,这位领导见到我就再没“认出来”过,并放话:“记者有啥了不起,酒都不肯喝,假正经!”还有一次,与“上面”下来的大记者吃饭,我又把一“资深记者”的酒给挡了,据说他非常郁闷,回宾馆时一路嚷嚷:“不就是个小报记者么,狂什么!”我真不知到底是他狂还是我狂?知道的是这么几次,其余还不晓得无意中得罪了多少人。说真的,我也实在很委屈,只恨父母没遗传给我一副好酒量,只好在此给大伙儿作个揖,公示歉意——同时,仍要郑重告知:我一点也不狂,只是真的不能喝酒。

(2003年3月)

从风格说起

什么是风格?香奈尔女士手里永远夹着的香烟应该是一种表现。法国人拍《香奈尔传》,海报上的主角就手夹香烟,为此遭到禁用(有鼓励抽烟之嫌),还引起热议。可是,香奈尔一天抽50支烟,没有了指间那支烟,风格尽失。

风格,或是我们所说的“型”,是个人长期坚持之后固定下来的一种标志性符号。读大学时,有位留洋归来的博导曾在一次公开课上谈了风格的问题,从文学界谈到艺术界甚至娱乐圈,总结出一点:要在人群中凸显,属于自己的风格很重要,这适用于很多领域。细想来还真是,音乐界有贝多芬的力量,莫扎特的轻灵,勃拉姆斯的温暖;绘画界有梵高的浓烈,张大千的飘逸,雷诺阿的明快;建筑界有安东尼·高迪的奇幻,阿尔瓦·阿尔托的淳朴,贝聿铭的融会。风格的存在与影响力将每一个突出的个体推到众人面前,耀眼的光芒令你无法不去正视。

可是我们的国家长期以来不赞成、不重视、不鼓励个性的张扬,“中庸”的性格是最符合家长、老师、领导、社会标准的。学校里,统一的教材、统一的答案、统一的服装,都在潜移默化中灌输一个概念:不要有不统一的言论、行为甚至思想。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出来的孩子可想而知很难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知识基础也许是够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创造力、延伸性思维远远不够,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也受到相当遏止。

我就是个例子。B型血射手座,直接率真、酷爱自由又性情刚烈。但从小经过严苛保守的教育,扭曲束缚是很大的。我清楚记得从小挨过的那些打,不是一般男孩能忍受的。一个女孩成为学校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尽管是大队长),在妈妈看来一定是场噩梦!为了让我淑女化,妈妈令我学弹琴、练毛笔字,可是我根本坐不住,最终迷上了跳舞,我想我在舞蹈方面是有天赋的。当时刚刚流行迪斯科,老师让我们自己跟随音乐跳,很多人傻在那里不动,我却一个人跳得很欢,那时不过三四年级吧?后来我在少年宫舞蹈队跳了六年。我爱跳舞是因为我的肢体总是难以安静,甚至有一阵子我迷足球,经常一个人在操场踢球!在别人看来简直不可理喻!可我生来就是这样的,有什么办法呢?不过还是要感谢强大的“规范化教育”,把我假小子般的风格一点点剔除。我终于明白,女孩子就应该说话嗲、走路轻、笑容甜、头发长!

大学期间是相对自由的,那种想风格化的念头又开始滋长。我的头发剪成男生状,穿的统统是牛仔裤,翘课去推销方便面、家用电器,赚了钱后再翘课出去旅游,很快我就被列为“坏学生”。当时的中文系主任爱惜我(因为文章写得好),在校领导面前力保,才使我得以顺利毕业。但老师对我之后到报社当记者一直颇有微词,因为觉得浪费,觉得新闻离文学太远。

其实选择到报社,无非基于两个原因:写东西是我喜欢的,当记者能跑来跑去不用坐班!我很庆幸当时没有选择去机关(当时报社刚筹建,收入待遇远不如机关),不然,朝九晚五,一成不变,唯一的“出路”就是慢慢熬升级的日子一定会令我发疯。就这一点看,人还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来做,而不是按照父母他人希望你的去做。当然大多数人是没有可选,从小到大都按照长辈的意愿向某个方向前进,这样也许没啥不好,可以避开挫折安稳度过一生,可是他们错过了多少不同的风景,心爱的事物,奇怪、黑暗、坎坷的经历?而这些绝对都是财富。

我绕了个大圈,还是回到世人眼里正常的安逸的生活轨道,我眼下就在机关上班。有点讽刺么?我从来也没想过在公务员岗位干到成为老太太!可这就是别人眼里的幸福了!为此,我要牺牲掉自己的风格——买车,我不能选择SUV,会太吓人,只能买行政款;穿衣,牛仔裤尽量少穿,感觉有点随便;说话,要慢、轻,最好带点甜,因为机关里毕竟是男人的天下,女人味较受欢迎;做人,要低调,少发表观点;尽管觉得尴尬,也要时时拍个小马屁(大的不会,太难了)。

我不知道自由率性的风格还会不会回到身上。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那种工作起来高效负责但不爱受环境约束的人。但现实就是如此强大,强大到令你无奈,令你最终回归到泛泛的人群中,老老实实做个被大众认可的人,正常工作生活,在波澜不惊中随波逐流。

我已是个没有风格的普通人。但将来绝不会束缚我的孩子,我将尽所能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成为个木匠或是个街头艺术家,只要那是他真心喜欢的。我不会给他指出人生的方向,我能带给他的只有做人的道理、自立的能力、健康的身心——我还要告诉他:人没有第二次生命,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请尽可能成为那个你自己希望、你喜欢的自己!

(2010年12月)

孤独的人不可耻

当你凌晨2点醒来,纠缠的思绪令你难以入眠,你可以拨通谁的电话?谁会在寂静的凌晨陪你聊天解忧?一个也没有。或许是朋友真的没铁到那份上,或许不好意思打扰别人,或许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下。最隐秘的内心,你可以敞开给谁?谁又能如你自己般了解和原谅自己?勇敢地承认吧,一个也没有。我们独自从子宫来到人世,又独自无声地死去。人,生来就是要承担孤独的,谁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孤独,是宿命,懂得接纳它、享受它,人生或许可以从容豁达很多。

周围很多人说,怕孤独,所以要交朋友。其实,有的人只是随大溜加入一个群体,表演出好的人缘以获取更多人际方面的资源。他们害怕孤独其实是因为怕散落在主流之外,从此跟不上大众的价值观、思维与玩乐的方式。亲耳听到一个半生不熟的朋友说:混个脸熟就好,在人堆里逢场作戏可是门技术活。也真是,我们在他人面前说的做的有多少是出自内心、是最真实的表现?有时候自己都怀疑那么肉麻的假话是他妈我说的吗?!也有人觉得人人在谈恋爱,我也一定要找个人谈,才算不落伍跟上了主流,其实这种“被谈恋爱”也不是因为孤独,是出于适应大环境、以此贴上“我不独,我也有人爱”的标签。但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坚守内心,不会因为外界影响改变自己——如果他(她)与人接近,一定是因为他(她)觉得那些朋友值得交往,如果他(她)爱上了,一定是因为他(她)真的爱。

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人可以在电脑上用“MSN”、“QQ”加好友,一打开热热闹闹朋友成群,对,还的确是有“群”的,加入这个那个QQ群,积极举手发言、附和他人,在网上四处蹦窜、忙活得如同跳蚤。多么不孤独的人!可安静下来时,人还是需要面对自己,原始而真正的自己。孤独的力量是惊人的,学会在孤独中还原最真的自己,看到最好和最坏的自己,面对和接纳他(她),不是门技术活,是一辈子的修行。得道的高僧都是孤独的,撇开人世的纷乱浮躁,道,才能悟于灵光一闪间。

我相信,没有人可以陪你走完人生,父母会老去逝去,已近50%的离婚率令伴侣朝不保夕,子女还没成年就急于奔向他们的人生,朋友则有他们的油盐酱醋要应付,能默默陪你走过一生的,大概只有你自己。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最亲的爱人。永远保留孤独时的愉悦与安然,学会与自己对话、反省言行,孤独就成为好的茶,可品可嗅,香气淡然若无却深沁心脾。

在人最痛苦绝望的时候,我们习惯找人诉说、陪伴,希望从他人处听到安慰和理解。我们由此觉得在他人的搀扶下,我们才能走过不堪的岁月、绝望的时刻。其实不然。能带领我们走过黑暗谷底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只有当自己真正放下、接纳,心里的阴霾才会散去。身边的人只是给予我们勇气面对自己,割舍或蜕变,最终要我们自己去完成。

我很赞成一个人永远要保留自己的独立空间,身与心的。那个空间可以用来放置孤独,在万物寂静天人合一时,审视自己的好与坏,再选择如何舍弃与完善。如果我们无法真实地面对别人,那一定不能再欺骗自己,能够洞悉自己灵魂深处善恶与欲求的人,至少是诚实的,因为很多人,连自己都不愿面对自己。

我不怕孤独,我甚至感谢世界上有孤独这东西,没有谁规定人必须要结伴或身处一群人中间,我宁愿相信那是出于习惯和规则。张楚那首著名的歌曲《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曾经一度令我崩溃——因为人人在谈恋爱,孤独的人就是可耻的?其实那是种反话吧?就例如说“人人都在拍马屁,不拍的人是可耻的”,“人人都在炒股票,不想赚钱的人是可耻的”,“人人都在搓麻将,不玩的人是可耻的”。换言之,当大部分人都在做某件事时,不屑、不做或没干成的那拨就成了孤独的、可耻的异类。哇哦!孤独的人可耻吗?或许看得最清的就是他们了。人世间纷纷扰扰的众相,喧闹过后都是浮云,孤独的人看到了最本质的因与果,坚守自己的内心,何来可耻,简直可爱。

过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深信,那首歌其实是在赞美孤独的人,有时候,人是需要遗世独立的,哪怕如同被折断的鲜花摔落在人脚前,他(她)心里的高傲也不愿为了迎合别人而退却。保留一份孤独,是为了看清、为了接纳、为了放下。

(2010年1月)

闺蜜

不是所有的女性朋友都能称之为闺蜜。我对闺蜜的理解是:至少有20年以上的友情,最好是从小就在一起玩、一起读书,完全了解对方的性格及家庭背景,彼此掌握着对方很多“秘密”,年轻时一块蹦迪啊啥的再干点出格的事,嫁人后还在一起口无遮拦探讨彼此老公和各色人等,寻死寻活或人生得意时首先想见到的那一个或几个女友——才能称之为闺蜜。

美国的电视剧《欲望都市》对闺蜜之间的感情有很深入细致的诠释,电影终结版里,圣诞夜接到米兰达电话后,凯莉在睡袍外披了大衣就冒雪前去安慰情绪低落的好朋友,也许有人觉得情节编得过了,但我完全相信。因为我和我的闺蜜们也会这样。有谁心情恶劣时,一个电话,朋友就会放下所有的事,陪着狂吃甜点消除郁闷、乱买一些没啥实用性的小奢侈品以平衡情绪,然后坐下来讨论事件——先感性地将那些伤害我们的人骂得狗血喷头,然后理性地分析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最后再以没什么大不了作为结束语!有几个闺蜜真好,应该不会得抑郁症,天大的事都可以化解在唧唧喳喳的对话中。

闺蜜与一般朋友的区别就是,你基本不用“装”,彼此知根知底,在一起完全放松就好了。所以可以当面把心里对对方的不满一股脑兜出来,甚至不考虑对方的心情,因为说过头了也没关系,对方不会往心里去。看中对方啥小玩意直接就索要,基本不会碰壁,喜欢就拿去呗!有时纯粹就为了找个人发泄情绪,把对方当垃圾桶,但不用自责歉疚,理所当然的!闺蜜之间的包容心很强,她们可以接受彼此做的很多事情,无论好的或坏的,都无条件接受。有时嘴上酸词儿一串,把对方噎得背过气去,过会儿又好得黏一块儿。这点上看,那种友情似乎已带有亲情的成分——我们常常只在家人面前才有情绪的宣泄,那是因为我们信任对方,没有顾忌,谁会在一般同事面前甩脸子或撒撒娇?与朋友聚会,我们几个闺蜜总是语言互动默契,讲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的密语并笑得前仰后合,吵得掀翻天,全然没了淑女的模样。私下里就更闹了,我们单独的聚会一般每月有几次,10多年不变,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感情,越来越亲密无间。

另外,闺蜜之间是不讲利益的。的确,随着进入社会转换工作,我们的朋友会变得多起来,有时因志趣相投有时是工作关系必须保持联络,而更多是主动或被动地在建立一个有利于生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网,很多时候,利益成了维持朋友关系的出发点。这样的朋友不能说不好,但总是不纯粹,也难有为对方披肝沥胆的劲头。真正的朋友,不讲贫贱不讲职位,更不会为了利益而集聚。有时我会突然想到假如哪一天我死了,真正会为我难过的有几人?应该有我的家人、爱人和几个闺蜜吧?再多我也不敢想了。

同类推荐
  •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她是婉约词宗,一生为爱枯荣。爱之繁花,绽放心头,她“半笺娇恨寄幽怀”。相思无处,她唯有看尽“花自飘零水自流”。她绚丽的人生,婉转如歌, 她在寂寞的深处浅浅吟唱。她就是——李清照。朱丹红编著的《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精)》为“倾城 才女系列”中的一本,《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 精)》评述了宋代才女李清照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
  • 亲爱的丫头

    亲爱的丫头

    这是一位父亲为女儿写下的成长手记,也是一位父亲送给女儿的成年礼物。通过记录女儿成长中的点滴,随时随地随想随记:怎么培养自我反省的习惯,什么才是好的表达,如何做选择,如何在事前做好准备,如何对待亲情,如何对待金钱,等等,父亲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娓娓道来,父女之间的款款深情溢于纸面。这是父亲写给女儿的情深意长的“情书”,也是一份最真诚的父爱样本。
  • 心声集

    心声集

    《期待》、《九寨之秋》、《学会夸奖》、《学会放弃》、《献给爱人的歌》、等等……《心声集》这本诗集收录的是作者成绛卿的心得之作。
  • 生存与安然

    生存与安然

    从海拉尔起,大约过了整整三天,我才适应了原有生活中的一切。估计一头来自草原上的羊要适应城市,从慌张到安详也需要三天。火车开始向南开,尘世在南,我觉得我又在钻回那个厚闷而熟悉的口袋。过去的半个月里我意外地得到了呼伦贝尔大地的慈爱从容宽厚安逸,我是个享受到了幸福的人。
  •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在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相互裹挟的今天,文学与电影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复杂关系。当前关于电影研究最令人兴奋的前景并不在于出现了某种对所有电影或小说进行理解的新方式和新方法,而是在跨文化的视野之下,所有文本都可作为“互文”加以观察,所有的观看都是重读,所有的改编都是重写,甚至可以试图将改编视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式,从而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热门推荐
  • 穿梭科技世界

    穿梭科技世界

    一个幸运的倒霉蛋和一个纬度神器碎片的故事。后面写到再改。
  • 七月烤火

    七月烤火

    作者以机智、幽默、传奇的智慧,以雅俗共赏的精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大千故事。书中涉猎的人与事,或正直或邪恶或清廉或贪婪或惊奇或趣然,皆不乏对生活哲理的探求和对陈规陋俗的贬抑。作者以小说家的创作手法,把玩书中的故事,其文字简约,笔法娴熟,开阖有度,节奏轻快,读来如品茶饮酒,颇具韵味。
  • 股往金来:轻松玩转股票的17堂公开课

    股往金来:轻松玩转股票的17堂公开课

    如果你初入股市,还没赚到任何利润——那么,不要急,只有通过实践和研究,你才能学会如何交易。不要持续交易低价股票,高价股票快速获利的几率更大。补仓之前,先清理你手头的股票。如果你在股市上一直很“倒霉”,那么你最好先离开一阵,考虑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你的损失。不要用别人的钱进行交易。不要轻信任何看上去似乎“胜券在握”的交易。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星光战场

    星光战场

    意气风发的好莱坞从业者,因为一次的意外,醒来时却不仅仅是物是人非……豪门世家的公子,黯然发现自己一无用处。再也找不到依托的灵魂真的可以解脱?被改变的世界、两个完全不同的灵魂,掀起一场世界娱乐圈的风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让生命本身闪耀星光。而苏钺铺就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星光大道。
  • 带着游戏穿越成神

    带着游戏穿越成神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在游戏内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现实,你会怎么做?李乐:用游戏的一切,统一修真界!
  • 转身之后,我爱妳

    转身之后,我爱妳

    他无意间认识了她,带着天才的身份故意和她进了同一家医院,招惹她,爱上她,却把她带进她复仇人生的起点……
  • The Vested Interests and the Common Man

    The Vested Interests and the Common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神秘人类的故事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神秘人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包括《太空环游的故事》、《星球纵览的故事》、《海底探险的故事》、《岛上猎奇的故事》、《科学传奇的故事》、《奇异幻想的故事》、《神秘人类的故事》、《远古寻踪的故事》、《机器大战的故事》和《古堡秘影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包括法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 凡尔纳和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等人的作品近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 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