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100000005

第5章 投身抗战(2)

准备离开这个伤心地,回到他熟悉的龙泉,继续他的革命生涯。但是,回去谈何容易。刘保罗作为当时战斗服务队的负责人,对他的申请不屑一顾,并责备他道:“你对这里不满意,要去龙泉;龙泉不满意,就去延安;延安要是再不满意,难道你要去莫斯科吗?不要一味地老天真和兴趣主义了!”显然,在王朝闻看来,刘保罗的一席话只是牵强辩解,毫无实质意义,但要是据理力争,也只是徒劳,所以一走了之便是最好的出路。但是上面一直没有批准他的离队申请。让王朝闻深感意外的是,离队的阻力并不仅仅只来自于上级领导,更多的其实是那些当地群众。因为王朝闻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群众都不希望他走。最后,部队决定将此事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方式加以解决。幸亏王朝闻一早就得到了风声,便在投票之前做了一些必要的工作,最终以一票的优势,有惊无险地获得通过,顺利离开了战地服务队。

但是,事与愿违,通往浙江的道路已经被日军切断,王朝闻不能回龙泉了,于是他决定“打道回府”,回到了阔别五年之久的家乡四川。在家里待了不到一个月,王朝闻便决定设法在当地与党取得联系,以便尽快开展革命工作。

1940年3月,汪精卫叛国投日,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王朝闻听闻此事,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了。他毫不犹豫拿起了自己的雕刻刀,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到这场声讨运动中去。没过多久,一座泥塑汪精卫与陈璧君跪像便在少城公园的成都民众教育馆顺利完成。观众一看就会觉得汪精卫与陈璧君的跪姿似曾相识,据王朝闻回忆,这个灵感来自于杭州岳庙的秦桧夫妇跪像!

在雕塑过程中,有一件趣事也再一次间接折射出王朝闻与生俱来的高超艺术才能。汪精卫在投敌之前,曾经担任国民党副总裁和国民参政会会长等职,因此塑造雕塑所需要的参考照片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但问题在于,寻获雕塑的另一形象陈璧君的照片却如同大海捞针,久久未能找到。不过王朝闻并没有因为这个难题而举步不前,反倒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设计了一个陈璧君觉得丈夫的行为可耻而用手掩面的姿势。如此一来,不但解决了因找不到照片而无法刻画人物面部形象的难题,同时还与汪精卫这个丑恶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再稍加以细致的观察,还可以注意到王朝闻对细节的把握也是细致入微。他让陈璧君的上身贴住汪精卫,从雕塑的整体性上看,避免了雕塑整体出现不必要的空隙;从人物关系上来思考,则隐晦地体现了汪精卫和陈璧君这对汉奸夫妇的主从关系。更让人惊喜的是,王朝闻还有意增加了一个闪光点:他在画陈璧君掩面的手上也下了一点工夫,让她的手指稍稍分开,留出一丝缝隙,恰好可以窥看外界发生的事情,揭示了汉奸夫妇狡诈阴险的本性。后来,这座雕塑在少城公园的成都民教馆院内展出,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普通民众个个怀揣着强烈的爱国之心,面对这两个汉奸卖国贼,这气自然是不打一处来,不仅破口大骂在所难免,有些群众甚至因为难以遏制心中的愤懑之情,而向两个叛徒吐唾沫或是扔果皮,恣意地发泄淤积在心中那些久久不能释怀的愤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座上形同虚设的四个大字——请勿损毁。王朝闻心中虽然十分珍爱自己夜以继日辛勤创作的艺术作品,但是转念一想,这其实是对他艺术成果的直接肯定。于是那珍爱之情转瞬即逝,反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成都这短暂的一年里,王朝闻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专长在艺术院校教书育人,因此,收入也算相对丰厚,生活过得也算宽裕。不过萦绕在王朝闻心头的一件事始终让他那颗不安的心久久难以平复。因为他来成都的目的始终是找到党组织,与党取得联系,毕竟长期在国民党统治下生活的滋味并不那么好受。作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这样急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身在国统区,常常身不由己,党员身份不允许暴露,使得王朝闻常常痛苦不堪。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朝闻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联系到了余莲隐和张毓琛这两位女同志,他的革命之路得以继续。

1940年秋天,余莲隐联系上王朝闻,并告知他说:“你要去延安不是不可以,但在成都没法帮你解决,只能去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才可以办理手续。现在张毓琛同志也有事去重庆办事处,你们正好可以一同前往。”王朝闻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握着余莲隐同志的双手,一个劲地连声道谢。的确,王朝闻等这句话已经好久好久了。他终于等到了!欣喜若狂的他当即向自己任职的复兴美专递交了辞呈,简单地收拾了下行李,向家人匆匆告别之后,便踏上了前往重庆的旅程。抵达重庆之后,张毓琛独自前往八路军办事处,王朝闻则住在好友卢鸿基的宿舍内静候消息。等待的日子总是枯燥和乏味的,王朝闻为了打发这无聊的等待时间,特地跑到大别山一带画战地速写。据王朝闻自己回忆,这些速写极富战地生活气息,再加上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在艺术上还是相当成熟的。可惜,在联系出版的过程中,这批作品在战乱炮火中不幸遗失,成为了王朝闻心中一次挥之不去的伤痛,因为对于一个为艺术而生的艺术家而言,作品的遗失莫过于谋其财害其命。

从成都出发的时候,王朝闻身上携带着他老师刘开渠先生写给周恩来同志的一封推荐信。这封信大致介绍了王朝闻的专业水准和思想品德,但因为沿途多次接受宪兵的检查,一来二去就不得不将信毁掉了。幸运的是,王朝闻再次碰到了一位贵人,他就是沙汀。沙汀对王朝闻讲,周恩来曾经要求他介绍一个学习雕塑的同志去延安。听闻这个消息,王朝闻异常兴奋,觉得希望的曙光再次降临。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沙汀通过卢鸿基转告王朝闻:次日去育才学校见周恩来同志。

初次见到周恩来,王朝闻自然是既紧张又兴奋。沙汀把王朝闻介绍给周恩来,并简单地介绍了他的一些情况,诸如他是学习雕塑的,曾经在杭州艺专进行过专业的学习,等等。同时也向周恩来传达了王朝闻想去延安的想法,并让他拿出几幅作品让周恩来过目。周恩来接过作品,一幅幅地细看,对其中几幅作品更是反复观看,而且在观看过程中一言不发,足见其认真。看完之后,周恩来才继续与大家伙一起聊天。周恩来平易近人的形象在王朝闻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他是那么的儒雅、亲切、谦逊。中午,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王朝闻正好同周恩来坐在一条板凳上。

期间,周恩来起身准备添饭,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再次震撼了王朝闻。周恩来在起身的那一刹那,用一只手按住板凳的一头,以防凳子失衡将王朝闻摔倒。虽然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却折射出一代伟人身上的不凡气质。换言之,和周恩来的第一次见面,让王朝闻切身体会到一位伟大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卓越品质。

正当王朝闻还沉浸在同周恩来第一次见面的喜悦之中时,他接到了办事处的通知,命他速去办理赶赴延安的手续。王朝闻欣喜若狂地来到办事处,此刻,他深知自己离革命圣地只有一步之遥了。接待他的是一位名叫徐冰的同志。徐冰简单地跟王朝闻作了一些交代,告诉他说:“这次跟你一同前往延安的还有一位叫李纲的小同志。我们安排你们乘坐国民党的交通车走,你化装为四行仓库的职员,而李纲则化装为练习生。前往延安的路程可能会比较艰险,希望你们两位同志相互帮助,共渡难关。”王朝闻爽快地满口答应,但是接过证件一看,便心生疑惑。证件上他化名为曹松茂,证件上的日期填写在四行仓库的图章上面。按照王朝闻多年来的经验,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先写好年月日再填盖上图章的。而眼前证件上的这一步骤却恰恰相反。王朝闻心想会不会是办证件的同志在这个小地方疏忽了?转念又想,乘国民党的交通车走,还得同那些国民党人周旋纠缠,甚是麻烦。想到这儿,便警觉地试探徐冰:“能不能改坐军车前往?”徐冰看出了他的担心,微笑着解释道:“放心,这份介绍信绝对是真的。万一路上出现什么突发状况,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镇静。你们只要咬定是四行仓库的人,到时会有人为你们证明的。”王朝闻虽然频频点头,但心里那团疑云还是没有打消。徐冰接着补充道:“现在局势异常紧张,这你是知道的。军车已经很久没有来过了,因此能为你们搞到这个车子的座位已实属不易了。希望你能理解。不瞒你说,现在想去延安的同志数不胜数。倘若这次你不走,轮到下次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了。”一听这话,王朝闻的心不由自主地紧了一下。他当然不愿意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二话没说拿着介绍信、车马费和行装,告别了徐冰。回到住处之后,王朝闻兴奋地向卢鸿基等一帮伙伴讲述了今天的经历,听完之后大家分析道:“这么多人排着队要求去延安,偏偏安排让你先行出发,可能同那次在育才学校见到周恩来同志有关。”经大伙儿这么一分析,王朝闻也觉得有理。此时此刻,王朝闻的心早已飞到了延安。

过了不少天,王朝闻和那个叫李纲的小同志终于有惊无险地来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董必武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俩,并听取了两人的汇报。听完之后,告诉他们当前国共关系紧张,去延安的军车相对较少,所以只能先在办事处停留一些日子,并嘱咐他们没事不要随便出门,以免发生意外。王朝闻再一次陷入了等待之中,他不知道这次等待又需要多久,也不知道这样的等待何时才是尽头。1940年年底,终于从延安来了一辆军车。王朝闻佯装为八路军的司务长,随同运送物资的返程车奔赴延安。

同类推荐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丁晓兵,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年来,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管德传

    管德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管德传》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管德传》记述了管德的成长经历和为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可以使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管德、学习管德。
  • 少年钢琴家和他的爸爸妈妈

    少年钢琴家和他的爸爸妈妈

    郎朗,此时你已经在美国辉煌的音乐殿堂中拥有了自己的钢琴,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听你妈说你来过电话,你还是那么乐颠颠的还是那么自豪,你总是抢话,总是不等妈妈说完一句话你就把话抢过去了。你有太多的喜讯要向母亲汇报,有太多的幸福要让母亲与你分享。可是,你知道吗?你的母亲在接到你的电话时一直在默默流泪。那泪不仅仅是酸楚的,也不仅仅是喜悦的,还有着更多更多的回味吧?
热门推荐
  • 千金嫡女:谁都别惹我

    千金嫡女:谁都别惹我

    全身异能的她穿越到一个任人欺负的将军府嫡女身上,二娘,二妹的狠毒她一下子给灭了,收了紫色眸子的妖孽弟弟,带着两个呆萌美男侍卫,开始报复欺负她的人,来一个送死的,她收了,来一个又一个美男,有点招架不住,跑到哪里又来一个,又来一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滚滚向前(中国好小说)

    滚滚向前(中国好小说)

    这是一篇写军嫂生活的小说。军嫂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丈夫是军人,聚少离多,女人除了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和自我发展,还要同丈夫一起分担国家、社会责任,所以女人们的生活更多磨难和坎坷。但是军嫂的乐观、向上,包括身为军人的丈夫那种责任感带来的正能量,也是令人满心温暖。生活是充满了不平静,但是日子越过越好。
  • 绑嫁

    绑嫁

    一夜之间,她拼命想要逃离的那个男人,竟然成为了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 遂昌杂录

    遂昌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本初唐

    我本初唐

    程鸿,一个横店的龙套,一个天雷给滚到了初唐贞观四年,什么?我这还有亲戚?还是亲爹?还是真的?怎么回事?(大家还是来起点看吧,现在还不够收藏呢)P;很多人告诉我说,前面几章你改改吧!又不分段,又没标点,影响阅读。简直就是小学生试卷添标点断句的题目……我一直没改,倒不是一意孤行,而是这段承载着一个东西,至于是什么我就不卖惨了。若是有机会说给你们听,海涵一下将就看吧!
  • 三生三世莲理枝(全集)

    三生三世莲理枝(全集)

    他叫莲绛,红莲业火的莲,点绛唇的绛。她叫十五,花好月圆时的十五。她曾是名动大洲的第一王妃,可八年后,她从棺中爬出,双手满是泥土和鲜血,无心、无情地走上了复仇之路。他是南疆历史上身份最神秘的年轻祭司,是能将死人气活的毒舌男,却独独是她羞涩又傲娇的夫君。他性情冷漠,厌恶的人在面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孤傲,天下在他眼里算什么?他深情,为了与她厮守,不惜成为冷血的魔鬼,他幼稚,在她面前,他就是个长不大的、要人哄的孩子;他善妒,他的夫人,哪怕别人多看一眼他都会吃醋。然而她要的是天下大乱,万劫不复。他要的却是三世情深,痴心一颗。桃花开,桃花落,桃花尽了笙歌没……此生执着什么,你若问我,终是笙歌落!他本妖娆无情,可却偏生念她成疯、思她成狂,哪怕她是鹤顶红,他也甘之如饴,最后为她,堕落成魔!“莲绛,你若敢死,我就敢忘!把你忘得一干二净,黄泉碧落,永生不见!"泪眼婆娑中,仿佛看到他唇角带笑,静静地看着她,“十五,你送我一场红梅落雪,那我便赠你三世情深,不负不弃。你送我一捧落花,我便赠你一颗痴心。”
  • 春秋故事

    春秋故事

    林汉达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他编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林汉达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连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语言,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
  • 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因此,要与孩子的心灵进行沟通和碰撞;要研究孩子内化的过程与规律;要研究如何去激活知识;要研究方法,如何去启迪孩子等等。每个家长都应将教育视为孩子共同经历的精神生活过程,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以及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
  • 送黄秀才姑孰辟命

    送黄秀才姑孰辟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刁蛮公主要娇养

    重生之刁蛮公主要娇养

    生活艰辛,公司受气。长的好看难道是一种错?一朝穿越成公主。两个男闺蜜,看看这个也好,看看那个也棒。选哪一个呢?你让我母后坐冷宫,我让你连进冷宫的机会都没有。我能让宰相回家种田,也定会让你家破人亡。想坐皇后先过了我这一关再说。你乃嫔妃,我是公主,我又有何惧你?谁说女子不可称帝?我不成皇胜似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