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800000005

第5章 夏商西周:上古的光荣与梦想(3)

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什么?这是一个法理学的题目啦。我所敬爱的刘星先生,便写过以此为题目的一本小书。(刘星:《法律是什么 : 二十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在开展这个题目之前,我们照例来看段公案。

周穆王乃是著名的旅游家。但他在位之时,也仰赖了一位大司寇吕侯,制造了一部“刑”来治理百姓。这部刑便叫做《吕刑》,这在西周初年乃是立法的又一盛事,表示礼刑在形式上分途,在实质上合作,以治理万民了。

这部“刑”,规定了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而外还有罚金的办法,称为赎刑,古称共有三千条,恐怕不是法条而是判例。

好,这部刑乃是法律。那么之前我们大费周章来讲的礼是什么东西?道德?普通规章?习惯法?都不好说。

大家都知道,法律是底限道德。但是法律和底限道德毕竟有差别。我们拿久不出场的某甲来讲案例。

比如大家在意识中都隐约觉得:说谎不好。这是一个道德的共识。那某甲说谎了,怎么办?完全没有办法。如果说了点小谎,大家集体鄙视一下,从此少跟这个人交往也就完了。

一个群体到底是有聪明人的,聪明人找了大家来商量:从此谁再撒谎,用棒子打十下。这看起来像是在立法了,我们记为法1。

有天,某甲的爸爸得了不治之症(整完儿子开始整老子了)。某甲得到医生的消息,擦干眼泪,强颜欢笑地对爸爸说:“医生说了,你这是小病。”甲父一听,从病床上一跃而起,曰:“胡扯!刚才我听到了,我这是不治之症!你又说谎,按法 1要送官用棒子打十下!”于是把某甲扭送公安机关,把案情一说,执法者们犯了难。

这个情况有点特殊。或者说,大家反倒是觉得甲父有点不近情理。哦,看来说谎还是要分情况的。于是重新修改法 1,新法为:善意的谎言,无罪;恶意的谎言,用棒子打十下。是为法2。

问题继续在发生。某甲把一个人给坑了,骗掉一百块钱,被逮捕。某甲坦然道:“我这是善意的谎言,因为钱是万恶之源。我把他钱骗走,是为了让他走上善途。”嗯,善意与恶意不是法律用语,而是道德评判,没有实际可行的标准。出台司法解释:所谓恶意,乃是使被害人遭受实际的不利益。是为法3。

好,继续。某甲心想,骗十块钱也是打十下,骗一千万也是打十下,索性干一票大的!于是骗了一千万。被扭送官府。执法者终于明白,不同的罪要处以不同的刑,于是制定了处罚细则:骗一百元以下,棒打十下;骗一百元至一万元以下,棒打五十;骗一万元以上,棒打一百。是为法4。

有行刑的衙役,平素就对某甲怀恨在心(就是上次那个被某甲骗了一百块钱的冤大头),用带刺的荆杖来行刑,把某甲屁股给打烂了。执法者觉得有问题,继续完善,规定了刑具的规格和施刑的部位。是为法5。

……

从法 1到法 5,乃是一个法律不断形式化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法律越来越不像道德,而越来越像法律的过程。当然,这个进程在中国不是主流。中国古代的法,停留在法 1的层面就可以了。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古代的法官们(当然要汉代及以后了)会这样论罪:虽犯律条,其情可愍,无罪释放,予以表彰。

台湾一位学者林端先生做过一个讲座,说:红绿灯在大陆只有参考价值。律条在古代同样如此。

不管怎么说,从礼到刑,乃是一个立法技术上的进步,尽管吕侯制刑在中国法律史上的地位并不高,也不为人关注。毕竟嘛,法律是一项技术活。

不过也毕竟嘛,技术在古代中国一向是没有市场的。

在西周生活

某甲投胎到西周,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嗯,我想比在其他任何朝代都要舒坦,更能感触上古的风气。

如果投在王公贵族家,那继承父亲的爵位就有戏(条件参见前文);就算是次子而且庶出,那起码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当个卿啊士啊什么的吧。

如果投在一般的国人(一说,国人便是士)家里,那也是人格健全的公民。在城市里有房子住,在郊外有田地耕。

要是你的田地还是“井”字型的,就是我们练字时的九宫格,周围八个格子所收获的农作物,归自家;中间一个格子所收获的农作物,归公家。

如果某甲投胎做了一个庶民,那也不是多么垂头丧气的事情。《诗经》里头有篇《七月》,就是为我们描写庶民某甲的幸福生活的:

正月里把农具修理;二月里到田间耕种,督耕的 “田畯 ”看得满心欢喜;妻子给某甲送来盒饭,女儿携着竹筐去陌上采桑;

……

八月里某甲开始收获,女儿缫丝给贵人做衣裳;十月获稻,酿制美酒给贵人献上;冬天出猎,寻觅狐狸做贵人的皮袍……

用阶级分析法来看,恐怕这个诗是奴隶主作的,把庶民的生活写得如此其乐融融。如果投胎再次一等,那就到没有国界的地方去做野人。这样不为疆域所覆盖的地方,在西周还是很不少的。

天子吃着大夫送上来的粮食,大夫吃着自己封邑里那井字田中间一格里的粮食,士吃着自己田里井字中间一格里的粮食,庶民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这样“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民食力”的有层次的生活,安详而稳定。

我们大家知道,《礼记》有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那么恐怕庶民某甲不是很能接触礼了?嗯,结论也许可以说正确,但推理过程有问题。我们先把原文找到:“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人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什么意思呢?古代贵族出行,都坐车(今人貌似也是)。车前面有条横木,名字就叫“式”。诸侯在路上,遇到对面一个大夫坐着车过来了,诸侯就“抚”一下“式”,以表示打招呼。那么大夫呢?要恭敬地下车行礼。这就叫“国君抚式,大夫下之”。那么大夫遇到士,也是一样的。士遇到庶人呢?这就不用了。因为老百姓哪里有车嘛,也就不存在下车行礼的问题了。

这就叫“礼不下庶人”。那么“刑不上大夫”呢?也有他的说法,我们下一节讲。

总之,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放在一起讲,工整固然工整,却不免断章取义。其荒谬和拿“果真”造句说“苹果真好吃”是一样的。

当然啦,庶人需要遵守的礼比较简单。东汉著名的郑玄先生在注释《礼记》到这一段的时候,说:庶人既没钱(不能备物)又没闲(遽于事),所以相对就没那么多繁文缛节啦。

但是不可否认,无论庶人还是贵族,礼几乎构成了西周人生活的全部。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行军打仗,居家旅游,从摇篮到坟墓,都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一般来讲呢,可以分为这样五类:

吉礼:祭祀祖先,敬事鬼神。这是西周人的精神生活。

凶礼:就是办丧事。

军礼:行军打仗时的礼仪。当然不是打仗之时,而是战前和战后。如誓师之类。

宾礼:外交场合的礼仪。

嘉礼:婚礼,冠礼(成年仪式,呼唤复兴此礼),宴会之礼。

我们重点来谈谈婚礼。

某甲长大了。到法定婚龄了,要结婚。西周有没有法定婚龄呢?不好说没有。比如我们今天规定,女的到二十了,可以结婚了,这是法定婚龄。西周是什么样的规定呢?女的到二十了,还不嫁,就要有专门的官员(这个专门的官员叫“媒氏”)来追究你的责任了。男的是到三十。也就是说,西周的法定婚龄乃是法定非婚不可龄。

难怪嘛,那时候地广人稀,人口乃是很可宝贵的,所以不是鼓励生育,而是强制生育。

好,幸福的某甲打算结婚,那就先了解一下政策吧。西周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没错,一夫一妻。嫌少?那后面再加个小括号:一夫一妻(多妾)。简单来讲,只有一位正妻,其他的按照一定等级再划分,都是有身份等差的。比如天子有一位“后”,再往下有夫人、世妇、嫔、妻、妾等等。就算是再穷的士,也会有妻妾。《孟子》里面一个齐国的士,穷到在坟地上捡别人家的祭品吃了,也还是有一妻一妾的。黄蓉姑娘在大理戏弄渔樵耕读之“读”的时候,攻击《孟子》这段寓言的不合理,说“乞丐何曾有二妻”,把个大理前宰相朱子柳唬得五体投地。如果当时聊公在彼,定可以帮老朱扳回一城。

那有没有真正贯彻一夫一妻制的呢?有。谁?匹夫。

匹夫在今天固然是骂人的话(当然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用这么“文绉绉”的词语来骂人了),但那时候还不是。比如在郊外活动的野人、庶民之类,男的都叫匹夫,女的都叫匹妇。意思是没有小妾,只有夫妇两个相匹。

好啦,某甲要结婚。而且某甲奔卅了,快到法定非婚不可龄了,再不结婚官府要宏观调控了。怎么办?

某甲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女子。一打听,叫某乙。某甲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看咱俩挺般配,要不你就从了吧。行不行?肯定不行。这里违反了西周缔结婚姻的几项禁止性条件。

头一项,同姓不婚。某甲姓某,某乙也姓某,同姓,不能结婚。这是中国史上的一大进步,不是小进步,是里程碑式的进步。为什么呢?从优生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今天都知道近亲繁殖是有害的,生下来的小孩子奇形怪状呆头呆脑。那么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认识的呢?不是什么封建礼教之大防,而是比今天更深刻。

第一个,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和今天的理由一样,近亲结婚生下来的小孩和秋后的蚂蚱一样蹦达不了几天的。那时候去古未远,同姓的一般都是近亲。这个道理,洋人到近代还不懂。达尔文那样伟大的生物学家,连进化论都搞得清楚,却硬是和自己的表妹结婚,生下的小孩子平均年龄比东汉的皇帝还要短。

第二个,附远厚别。怎么说呢?就是通过结婚来扩大本组织的规模。不要老跟组织内部的人结婚,结来结去搞得本组织成了近亲繁殖。要结婚找外面人去。比如姬姓和姜姓一结婚,势力就扩大了,这叫“附远”;厚别呢,把自己组织内部人员之间的伦理关系理理清楚。不要一对起话来全是“哥,你比爸强”“妈也这么说”。

嗯,一个是优生学上防止近亲繁殖,一个是政治上防止近亲繁殖。比今天的认识高明啊!

所以某甲只好去找乙某结婚而不能找某乙。我们再强调一次,西周规定同姓不婚。所以西周开始,中华民族的智慧爆发的加速度就高于之前了。

某甲找乙某,可不可以?还差一点儿。你得调查清楚对方的背景。品德好不好(逆家子)?是不是没事就自个家的成员互相生小孩玩(乱家子)?几代以内有没有受过刑的(世有刑人)?有没有家族病史(世有恶疾)?是不是死了爸(丧妇长子)?

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这个叫做“五不娶”,也是某甲找老婆所需要考虑的方面。当然,至于是不是严格遵守,那是另一回事了。

好,某甲找了乙某,家庭背景清白。可不可以结婚呢?不行。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你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私许终身,是要遭到举国上下集体鄙视的(《孟子》: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当然啦,这是比较文明的情况。也有一些部族,还没有习惯一定要父母之命和媒人介绍。这种情况,周公制礼的时候也有考虑。所以专门特设每年的二月份,男女可以私自约定终身,而不会受到官府的处置,不影响婚姻效力(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样的规定,于防水大坝之上又开水闸泄洪,以适应不同民族的需求。周公真是大圣贤呀!多么体贴入微的制度设计!

结婚的程序呢,也是不简单的。起码要经过六个环节。首先,某甲要托媒人(看吧,媒人的作用来了)向女方求婚。这个叫“纳采”。其实一直到今天有些传统重的地方还有这个环节,并且是要送一定礼物来表示诚意和美好愿望的,比如银元、绸缎衣服、八副罗裙、鞋面、红绿手帕什么的,要凑足十个,表示十全十美。古时候没有这么麻烦,送只大雁就可以了。为什么送大雁呢?

因为大雁是候鸟,顺时气而合阴阳;而且大雁死了一只,其配偶就守寡一辈子(德鸟啊!)。这种优良品德是值得我们某甲学习的。

送过大雁了,某甲的媒人还要问乙某:你妈贵姓?乙某气鼓鼓地回答:“姓某!”得,这事就黄了。乙某的母亲如果跟某甲同姓,也是不许结婚的,还是优生和伦理的考虑。

聊公菩萨心肠,不忍心让一对新人就这么黄了,就站出来饱含热泪对乙某说:“其实,你妈不是你的亲妈,你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你生母不姓某,而姓乙啊!”乙某恍然大悟,问题就解决了。

同类推荐
  • 思想中国:法的精神

    思想中国:法的精神

    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国家图书馆华睿讲堂精华!这是一个高级研讨会,不同于辩论会,既不是简单的争论,也不是简单的批评和质询。而是深入的研讨。在这个共同探讨之中,通过一个长时间的积累,使我们的社会科学能够对中国的社会发展稍微起到一点儿作用。这也是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学术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大学能够让这些终生处于思想悬置状态的老怪物处在年轻学生中间,一起交流和共鸣,创造一些人类的新知识;而这些知识还需要通过更大的渠道、更多的媒介向社会传播。
  • 法伴人生

    法伴人生

    本书结合相应的法律条令,用案例分析作具体的讲解分析,并展示相应的法律知识要点。
  • 耕地、宅基地与土地承包

    耕地、宅基地与土地承包

    全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内容为主线,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覆盖面非常广,针对性强,有利于读者对照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 听律师讲故事

    听律师讲故事

    本书与一般的法律知识读物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本书内容涵盖婚姻家庭、继承、劳动纠纷、合同、房屋买卖、侵权以及行政诉讼等等方面,可以说基本上覆盖了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为的方方面面,一些日常遇到的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以案说法,举一反三,通俗易懂,即便是没有任保法律基础的普通百姓,也能很容易的读懂。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有很强的可读性:为了避免枯燥的法律说理,本书选择的都是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既注重全面涵盖法律知识,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使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熏陶,真是一举两得,以逸待劳。
  • 危险犯与风险社会刑事法治

    危险犯与风险社会刑事法治

    本书以我国刑法危险犯作为研究的起点,探讨了我国危险犯的立法现状、立法特点。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危险犯立法无法适应预防犯罪的要求。对制度风险,立法应完善制度以预防风险,不应盲目地将造成风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对民众主观扩大化认识的风险,立法及司法应通过民主协商化解民众的风险性认识。
热门推荐
  • 比太阳更早升起的

    比太阳更早升起的

    文学的持续生产,也要仰赖于文学最基本部分的建设。这个建设是帮助新人涌现,是期待新人带来的新作品,带来新的感受力,产生出新的思想方法与表达的艺术。《比太阳更早升起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取得四川省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着力发掘富于原创能力的新锐作家,资助出版他们在文学创新方面的文学成果。这种举措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四川文学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计之长远的人才培养与新的艺术经验积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 惟愿不负卿相思

    惟愿不负卿相思

    忆他千万遍,魂牵梦萦难。不能时刻相伴,便用一生来祭奠。此生只为一人痴,以星为牵梦为引。不求执手一生,惟愿不负卿相思。既定命运不可破,情爱与责难相抉,一朝入牢笼,此生难解脱,负尽天下人,余自寂灭生。
  • 从零开始读懂社交学

    从零开始读懂社交学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工作、事业会困难重重。如果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越大。拥有了有效而丰富的人脉关系。也就获得了通往财富和成功的门票。《从零开始读懂社交学》介绍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教你如何运用社交技巧来博得他人的好感,建立起扎实而强大的人脉关系,成为一个人脉高手。
  • 反正都要在一起

    反正都要在一起

    你是世人眼里的坏蛋,也是我心里的英雄。最坏的你,赠我最好的爱情。我的男人是个无业游民,毫无前途,一无所有。很多人问我看上他哪一点,我只能说:第一,详情请看他的脸。第二,我小时候想要拯救世界,愿望落空后,勉强改成了拯救失足男青年。
  • 蛋炒饭与蜂糖茶

    蛋炒饭与蜂糖茶

    小柠18岁那年的高三,那是开学的第一天,在楼道上遇见了一个命中注定的女孩子。就此开启了一段风花雪月的爱恋,亲人朋友竞争者之间的恩爱缠绵。从校服到婚纱,这一段感情走得不容易,一时多少欢笑,多少眼泪。
  • 重生之王妃真给力

    重生之王妃真给力

    第一面,他在她面前病倒,为救人她为他人工呼吸,谁知他清醒得知后,竟说对她一见钟情,非要娶她为妻,她本意拒绝,他却突然病倒,被强行带到他身边时,虽有些懵乱,可心里还是存了些担心,当看到床榻上他的病容时,还是留下照顾了他一夜,自此后,好像一切都开始有了变化,只是这淬不及防到来的不知是幸运还是灾难,答案只能让时间来告诉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扶弟魔1

    扶弟魔1

    霓虹灯下,扭动的不仅仅是青春的身子,也是那看不见的喜怒哀乐。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回顾2012年,巨蟹的身价默默攀升,虽然很低调,刻意不引人注意,但突出是藏不住的,你仍然在群体中发光,拥有大众人气,得以重返主流,重获青睐。现在沉闷、躲藏的气氛即将结束了,巨蟹座2013年的新课题:要如何应对迎面而来的牵制与威胁,又能亮丽现身?土星要你修练的是“子女、恋情、表现”等领域,情绪的控管也是。
  • 帝宫欢:第一皇妃(全集)

    帝宫欢:第一皇妃(全集)

    她是天朝贵族不屑一顾的罪臣之女,寄人篱下,卑微如泥。他是皇朝宗室位高权重的亲王,尊贵无双,宛如神祗。他却将她立为正妃,百般恩宠。几番生死相许,她情根深种,他却执意将她休弃下堂……怎样的恨?让一个女子甘愿剜心剔骨,自绝于世。怎样的爱?让一个男子为她背弃一切,倾尽天下。
  •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本书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