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700000009

第9章 加入新四军(2)

张道庸浑身发热,血往上涌,他几乎不能控制自己,任性地大喊大叫,一会儿掉泪,一会儿生气,在感情的浪涛里颠簸着:“犯点错就够枪毙?许(世友)军长拖着那么多人逃跑,回来都没枪毙,为什么要枪毙叶道志?”

“许是许,叶是叶,许是要跑回他的老部队,叶是要投奔张国焘,性质完全不一样,你不要模糊敌我界限!”

“再说,他当过我们红四方面军的师长、政委,这么个人才活到今天多不容易,国民党没杀他,马家军没杀他,日本人没杀他,却要死在我们自己人手里,你们忍心吗?”

“张道庸,我警告你!你把新四军和这些反动派相提并论,是何居心?都是张国焘的陈词滥调,叶道志跑到武汉不就是去投敌吗!”

“回八路军路过武汉有什么错,你没去过武汉?你也是去投靠张国焘吗?”

“你是不是又喝酒了?”

“没有。”

“我看你是酒喝多了,尽说胡话!”

“今天你们不放叶道志,我就不走!”

“张道庸,你这是无理取闹!你给我听着:明天到军部来,开你的斗争会!”

第二天,军部坐满了领导干部,专门批张道庸,从早晨一直批到晚上。开始张道庸还为自己争辩几句,越争辩批得越厉害,后来他干脆一声不响,一直闷坐到晚上。批判的人也都疲乏了。主持会议的领导宣布散会前,问张道庸认识提高了没有,有没有认识到叶道志的叛变行为。张道庸起先仍是不响,问急了,呼地站起来,大喊着:“叶道志是好人,杀了我的头,他还是好人!”

8月30日,叶道志被执行枪决。

不久,张道庸离开了一支队队部,到二支队的四团当副团长,接替了叶道志原先的职务。

10月22日,项英从延安开会回到云岭。得知叶道志已经被枪毙,他不无感慨地说:“叶道志携枪逃跑,其行为是非常错误的,但不是叛变投敌,而是想回八路军工作,问题的性质是违反纪律,属于内部问题,还应考虑他曾任过红四方面军的师长、师政委,怎么就仓促决定枪毙呢?这个决定太简单太重了。”

历史证明张道庸当年的看法是正确的。事隔45年后,解放军总政治部于1983年10月21日复查,认为这是一起历史错案,决定为叶道志平反,恢复名誉。

从此叫陶勇

光阴荏苒,转眼就到了1939年秋天,天也渐渐凉了下来。江北国民党守军李明扬从同乡好友、三战区王敬久军长那里弄到一批弹药,计有迫击炮弹5000发,盒子枪弹2万发,步枪子弹13万发。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一向卡李明扬的脖子,从他眼皮子底下过就得剥一层皮。而且其间公路、铁路、长江运河六七百里地,要通过日军、伪军、土匪、杂牌军的种种封锁关卡,不是要钱就是要命。

就在李明扬为此事一筹莫展之时,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员陈毅来见,让他喜出望外。他知道陈毅这个人讲义气,而且足智多谋,便把押送枪弹之事托付陈毅帮忙。而陈毅正为新四军不能过江犯愁,这下正好有了过江的借口。

他回到指挥部与副司令员粟裕一商量,粟裕也是大为高兴。派谁去?两人又一同想到了“拼命三郎”张道庸。而且粟裕还说,得让他改个名字。陈毅说,我已经想好了。

接到通知,张道庸带着营长朱传保和教导员姜茂生匆匆来到江南指挥部。

“报告!”

“快进来,快进来。”陈毅、粟裕等领导都在。

“首长,有什么指示?”

“先看看地图。”粟裕招呼他。

一张很大的地图盖住了半个八仙桌,地图已折叠得很旧了。陈毅拿着一支铅笔指指点点地讲解时局:“现在苏北地区很复杂,敌、伪、顽三种势力并存。日军进占时间不长,兵力也不充分,因此只占了仙女庙、扬州、南通、靖江等几个重要城镇。拥兵数万的国民党韩德勤部势力最大,雄踞东台、兴化、盐城一带,而且对新四军极其仇视。李明扬、李长江驻守泰州,陈泰运的税警团驻守溱潼、曲塘一带,虽属地方势力,但对我们不会有太大的威胁。”

陈毅把手里的红蓝铅笔一丢,直起腰来,点上烟,喷吐着烟雾,继续说:“目前苏北的形势是这样的,蒋介石把我们困在这块狭小地带,有大江拦路又有日、伪、顽三种势力包围,处境十分危险。”

有人补充道:“应该冲破限制,大胆向北发展。”

“对!”陈毅赞同地说,“毛主席在‘五四指示’中也要求我们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这样与南下的八路军连成一片,打通华中、华北抗日战场。但军部有的同志不赞成这样。”

虽然陈毅没有指名是谁,但谁都知道是说项英。

张道庸心里着急,怕陈毅忘了他的存在,问陈毅要起烟抽来。陈毅给了他烟,又给了他任务:“为了迷惑敌人,迅速插入敌后,指挥部决定你们四团二营改为苏皖支队,由你和卢胜负责。你们的位置变一变,你任司令员,卢胜任政委。你把队伍带到仪征、六合、天长一带,在那里尽快稳住脚跟,扩大队伍,与西面的挺进纵队携手建立根据地。”

粟裕嘱咐他:“你们这次是以帮助李明扬送一批弹药的名义过江去,沿途日军封锁很严,又有那么多杂牌军打劫,可不能出现意外。”

“保证完成任务!”张道庸回答。

陈毅似乎突然想起什么,夹着香烟的指头朝上一指,说:“张道庸,给你改个名字好不好?”

张道庸一愣:“改名?”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

陈毅告诉他:“现在蒋介石到处找茬,破坏统一战线的大帽子我们可戴不起呀。你打着苏皖支队的旗号,再把名字改了,可就不是新四军过江了。”

张道庸这才明白改名的意义,而且还来了兴致:“改个什么名?可得响亮点的。”

粟裕在一旁插话说:“陈司令员是大学问家,一肚子墨水,他给你起的名字错不了。”

陈毅虽考虑多时,还是征求张道庸意见:“你看这样好不好:去掉你的张姓,取后两个字的谐音,就叫陶勇,怎么样?”

“陶勇?”

“是嘛,乐陶陶的陶,勇往直前的勇。”

粟裕很欣赏这个名字:“这名字好,陶代表你乐观的性格,勇代表你‘拼命三郎’的作风,真是名如其人了!”

张道庸一听解释,也满心欢喜:“司令员起的名字还能错得了?听着像‘道庸’,其实已经是‘陶勇’了,我就叫这个名字!”

陈毅又回到正题上:“你马上回去准备,两天后出发。此外,每个连还要留下一挺机枪和部分轻武器,准备组建新二营。”

为李明扬押运弹药

部队是在一个漆黑的雨夜出发的。

陶勇和卢胜走在最前面,战士们背负着沉重的弹药紧随其后,哑巴挑着团部的行李箱愉快地东张西望。他是陶勇在一次战斗中的“战利品”。

那是在一次战斗后打扫完战场准备撤退时,几个战士绑来一个人,看着挺壮实,而且脖子梗梗的,一副犟模样。

“这不是个日本人吧?”张道庸观察了一阵说。

“不是鬼子也是汉奸!要不怎么会躲到鬼子的床底下!”一个排长说了抓住这个人的经过。正说着,那个被绑的汉子呜呜哇哇地喊起来,身子使劲摆动着,想说话但说不出来。

“他是个哑巴。”张道庸判断出来,立即让人给他松绑。估计是个被鬼子拉来的民夫,就把他放了,并给了他两块银元。怕鬼子的援兵赶到,张道庸命令部队准备撤离。刚走出两步,哑巴冲过来抱住张道庸,把大家吓了一跳。从他的比画中,众人知道他是不想走,要留在新四军。

张道庸犯起难来:现在战事这么频繁,条件又这么差,哑巴可怜是可怜,可带着他怎么打仗呢?

谁知哑巴虽哑,却不笨。见张道庸在犹豫,他抢过一个给团部挑东西的战士的扁担,放在自己肩上,朝下压了压,使劲点点头。

“你当我的挑夫?”张道庸明白哑巴的意思,问道。哑巴的头点得更重了,像捣蒜一般。张道庸拿目光征询卢胜的意思。

“你要喜欢,就给你当挑夫吧。”卢胜也很同情哑巴。

哑巴不等张道庸说话,伏下身子挑起担子就走。看来他是光哑不聋,更不傻。张道庸看他那副模样,竟大笑起来:“这下好,我这个‘傻子’再配个哑子,还不得让人取笑?”

卢胜也逗道:“这有什么要紧?‘傻子’配哑巴,等于长袍配马褂,正合适!”

这是哑巴参加新四军后第一次跟部队行军。南方的道路一下雨便泥泞拔脚,弄不好会一跤摔在地上。听见点动静,陶勇总是大眼珠子一瞪,压低嗓门向后面传令:“注意隐蔽!”

前面就是敌人封锁的宁沪铁路了。两道铁轨在夜色中闪着寒光,远处传来火车的铿锵声。负责接应的内线还没到,部队只好在泥水里停下来。

从朱荡出发以来,还算顺利。先是通过宁杭公路,接着渡过运河,都没有同敌人正面接触,不知眼前这道封锁线如何。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联络暗号。陶勇兴奋地击掌回应,然后对身旁的卢胜说:“来了!”

来人是苏北特委和叶飞派来的联络员。陶勇部队跟着联络员来到挺纵三团的驻地后,受到热情接待。卢胜跟叶飞的部队很熟,熟人都跟他问这问那,也有人想调到他和陶勇的部队来。李明扬派来的陈玉生对此十分羡慕,他对陶勇说:“这在我们那边未曾见过如此亲密的,还是自己的部队亲切。”

陈玉生是留在李明扬第八支队的共产党员。这次押运枪弹,李明扬派他率八支队陪同前往。李明扬亲自找来陈玉生,拍着他的肩膀说:“这个任务只有你胜任,我信任你。”

陈玉生本来不愿意出面,但又怕引起李明扬的怀疑,只好带着李明扬慰问新四军的款项来见陈毅。

陈毅同意陈玉生一同押运,但怕目标太大,不但起不到押运作用,反而可能招致日军打击。最后商定八支队和新四军各出一个营共同押运。陈玉生便把支队大部留在扬中,亲率一个精干大队,穿越五道封锁线赶来竹箦桥,与陶勇等人共同上路。

陶勇率部把这一百多担弹药安全送到泰州,那里是“二李”(李明扬、李长江)的大本营。交接完毕,他带着部队秘密开往邵湖的元闸,派人四处寻找渡船,准备穿越日军的第四道封锁线。

夜幕笼罩大地,洼地雾气沉沉,湖水不时向上泛着银光,岸边茂密的苇丛,仍在微微摆动,沙沙声十分奇妙地穿过广阔寂静的夜。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水鸟的鸣叫。

一个小个子侦察员跑来报告:“陶司令,船已准备好了。”

陶勇马上跟着侦察员走上堤岸,只见十几条渡船从芦苇丛里悄无声息地漂了出来。

陶勇低声命令:“部队分两批渡湖!”

很快,隐蔽在周围的战士们匆匆集结起来,一个接一个上船,陶勇则手持驳壳枪机警地站在岸边。突然,从南边传来一阵“突突”的马达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艇!

“快,准备战斗!”陶勇命令将船开进芦苇丛中,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开枪。

汽艇的马达声越来越近,一道道炫目的探照灯光束在湖面上来回游弋,随后就是一阵噼噼啪啪的乱枪射过来,日军还在船上乱嚷。

“是不是被鬼子发现了?”

战士们的目光透出怀疑,有人举着枪向汽艇瞄准。陶勇用目光制止任何人轻举妄动。

日军对着芦苇丛折腾了一阵,汽艇在湖面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弧形,拐到别处去了。

陶勇命令大家赶快上船,准备出发。

这时船老大喝住他:“别动,再等一会儿。”

果然,不一会儿日军的巡逻艇又开回来了,见没什么动静,才重新开走。

这时,侧耳细听的船老大才对陶勇扬扬手:“这次走远了,上船吧!”

陶勇上来握住船老大的手说:“还是你有经验,鬼东西还会杀回马枪哩!”

11月中旬,经过分批押运,五百多副担子的弹药终于全部安全运到泰州西门外的一个码头上,李明扬与陈毅和新四军的友情由此建立起来了。

弹药运完,陈玉生却不想走了。他找到陈毅恳切要求:“陈司令,我想把部队留在扬中,不回去了。”

陈毅知道陈玉生的心情,但话说出来却没给他留余地:“你这不是要坏我的名声吗?李总指挥让你来执行任务,你却不回去了,是破坏我们同李明扬的关系,破坏统一战线,人家会骂我们共产党人背信弃义的。”

“李明扬肯定已经知道我是共产党了。”

陈毅不禁哈哈大笑:“你还以为人家不晓得你陈玉生是共产党?李明扬为什么派你来?没有坏处,但要当心,别被人缴了枪。”

陈玉生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陶勇、卢胜,带着队伍离开了竹箦桥归队。

陶勇完成押运任务后,马上急行军,在天亮之前,赶到扬州西边的陈家集附近。自从1937年丢掉上海、南京以后,国民党部队已从这里完全撤出。随之而起的是各种地方武装,大刀会、红枪会、三番子,五花八门,相互争斗,封关设卡,最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陶勇率部到这里后,帮着老百姓打水、扫地、干农活,很快赢得当地人民的好感。

“陶司令,你们到底是什么队伍?”有一天,房东老大娘好奇地问。

“苏皖支队,打鬼子的。”陶勇回答。

“不是新四军?”大娘说出自己的疑问。

“不是不是。”坐在门前的警卫员赶忙答道。

“唉,要是新四军来这里就好了。”老大娘有些失望。

陶勇心里很美,嘴上却说:“我们苏皖支队也是打鬼子的队伍。”

“打鬼子跟打鬼子也不一样。那新四军是大队伍,敢跟鬼子对着打。就你们带的这些武器,要是跟鬼子打,够呛……”

原来为这个!陶勇听了好不丧气。他跟卢胜商量:“看来不打一仗,老百姓还是不知道我们姓什么。”

“那就打!不过必须打胜。”卢胜很同意陶勇的想法。

两人就趴在地图上找“对象”。研究了半天,最后决定先打掉大仪镇和甘泉山的两个伪军据点,使下乡的鬼子失去拐棍。

“这次你在家坐镇,我带人去。”卢胜冒出一个想法。

同类推荐
  • 曹锟(北洋风云人物)

    曹锟(北洋风云人物)

    少时读书不成,卖布蚀本,又不愿继承父业,人称“曹三傻子”。愤而从戎,结“袁”而上,方成直系首领。成为北方霸主后,曹锟广敛钱财,家资无数,权力欲极盛,总想弄个总统干干。曹锟重金“贿选”,留下千古骂名。本书正是以“贿选”为核心,记述了曹锟“贿选”前后的起起伏伏。少时读书不成,卖布蚀本,又不愿继承父业,人称“曹三傻子”。愤而从戎,结“袁”而上,方成直系首领。成为北方霸主后,曹锟广敛钱财,家资无数,权力欲极盛,总想弄个总统干干。曹锟重金“贿选”,留下千古骂名。本书正是以“贿选”为核心,记述了曹锟“贿选”前后的起起伏伏。
  • 蒋经国传

    蒋经国传

    陶涵《蒋经国传》,是蒋经国一生重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活动和思想的精彩记录,既呈现出蒋经国复杂多面的个性,客观评述其一生历史功过,同时又以一个美国外交官的宏阔视野和国际政治、军事角力的视角,勾画出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各个重要节点的来龙去脉。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蒋经国的抉择,理解蒋经国的时代,理解20世纪的中国。
  • 体会《论语》

    体会《论语》

    今天这个时代,依然可用狄更斯《双城记》刚刚开始的几句话来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聪明的时代,这是最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欺骗的时代……”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他们在各方面都正好相反。威廉·克拉波(比利)·杜兰特,一个从高中辍学的学生,是个浮夸的梦想家和赌徒,重视人际关系,喜欢冒险。而小阿尔弗雷德·斯隆则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工程师,是严厉的管理者和经理人,重视数据和逻辑(当然还有利润)。比利勇敢地蔑视当时的工业和金融巨头,奋然创办了通用汽车公司。斯隆则将其转化为世界上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不管怎样,今天,全球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还在应对他们两个入在20世纪前50年所创造的那些先例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符箓大师

    符箓大师

    李冥天的一生,大概是这样子吧,这个是所有书的情节连接线,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看看《长梦决》也不错哟(说这话的时候总有点心虚的感觉)
  • 倔傲老公:朝拜我的裙摆

    倔傲老公:朝拜我的裙摆

    他一把抱住她:“你就是点点,为什么不承认?当年你明明说过不恨我,还会等我领完奖带你回家照顾,为什么我回来了你却不在?”他抱得那样用力那样猛,任她怎么样挣脱也挣不了,后台其他演员的窍窍私语声渐渐转为安静,所有人秉息凝神,看着这场舞台中央明目张胆的耍流氓……
  • 快穿之我家宿主假佛系

    快穿之我家宿主假佛系

    木梁成为一只孤魂野鬼后,就被一个叫圆满的智障系统被迫认主了。木梁:听说完成任务会有复活的奖励?圆满:不存在的木梁:麻烦出门右转圆满:嘀嘀!由于宿主不配合,进行强制绑定...绑定成功,祝宿主任务愉快~木梁:...我愉快你全家苦逼成为系统劳动力,还没有复活的奖励,木梁决定将佛系进行到底只是那个称自己为主系统的男人你是干吗的?“你好小姐,我是圆满的主系统。”“然后呢?”“给我。”“不给。”“给我。”于是遇上系统的佛系女鬼,成了一个暴躁女鬼。遇上暴躁女鬼的凉薄主系统,变成一个黄爆不要脸的妻奴。【古代小剧场】“小姐姐,那位是主系统。”“嗯,晚上走。”晚上惦着自己的包袱躲在草丛等皇宫城门小哥换班的木梁突然被人从背后拍了一下,转过头,绝世美颜距离自己只有不超过两厘米的距离,露出两排白牙说:“皇妹,不睡觉长不高哦。”【末世小剧场】喂,能不能尊重一下我作为丧尸的骄傲,投食你是认真的吗?主人公(主系统):媳妇那红红的眼睛跟兔子一样,那小尖牙怎么那么萌!丧尸嘴下逃生的人:那人莫不是脑子有问题?
  • 情迷二分之一他

    情迷二分之一他

    关水儿没想过,自己平凡的一生从被领假证的前夫抛弃开始,就跟开挂了一样。去国外散心发现怀孕了,然后一直待到生产,生孩子的时候还狗血的遇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还外带有了一个差不多二十年没见面的弟弟。几年后,弟弟打算回国内发展,自己也收拾包袱一块跟了回去。游氏集团董事长独子回国,接下游氏集团。多少名媛千金争破脑袋想进入游氏。这好运还真砸到了刚回国正愁没工作的关水儿身上。
  • 纯洁的苏的在深圳

    纯洁的苏的在深圳

    纯洁的苏的放弃高考,去深圳投奔姐姐苏约,所见所历却是性,毒品,代孕,人奶交易,令她无法一一应对,就连可以作为朋友的小保安,最终也弃她而去。在特区的特殊环境里,苏的觉得,要守住一点点的纯洁,是多么的不容易!深圳,令无数少男少女向往!特区,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 爆笑清穿:年妃娘娘,有喜了

    爆笑清穿:年妃娘娘,有喜了

    现代有名小混混穿越到康熙皇帝的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的侧福晋年媚兰身上,让胤禛头都要炸了,因为年媚兰变成一个不是惹是生非,就是赌得天昏地暗的荒唐女人。“要干仗,不用告诉对方有多少人,只需要告诉时间和地点!”年媚兰豪气地说。四阿哥傲娇地笑了笑:“你的对手,只是我,而且在炕上!”“老子是男人,只想揩油你的女人!”“爷的女人你尽管揩油,但你的油,由爷揩!”“老子要倒扑四爷你,让你感觉压力山大……”最后,胤禛的后宫乱不乱,由年媚兰说了算!
  • 妖孽大神:校草你有毒吧!

    妖孽大神:校草你有毒吧!

    豪门太子爷竟是女生?!国民男神,国民王子,国民校草,国民老公!各种桂冠统统往身上冠。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被家里强行转回国内上学。没关系,老娘撩妹,耍帅,撩大神。但是!人帅颜高天不容,花痴脑残身旁靠。谁又来告诉她,这个腹黑大神怎么了?节操碎了一地啊!“怎么,想睡我?”某腹黑挑眉。某妖孽“嗯,大神给不给睡呀?”“好啊,我洗干净了,来吧!”某妖孽一口老血卡在喉咙,心肌梗塞啊!!!
  • 爱上天蝎座女孩

    爱上天蝎座女孩

    两岸文学PK大赛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遇见彼此最中意的那个人,并且始终守候在对方身边,不卑不亢,不离不弃。(本书8月27日已经完本,放心订阅)
  • 末日炎王之天灾系统

    末日炎王之天灾系统

    突然一道声音出现在张炎脑海:“天灾系统已装载,请激活!” 张炎紧握双拳,血雨、恶鬼、冰河、亡者……天灾都给我等着,这一世我要做不一样的炎王!将一切都轰碎,焚灭!读者交流群(QQ:1070974196)
  • 两次别离

    两次别离

    在这个世界上,灾难时刻都有可能发生。《两次别离》写的是人与灾难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灾难不会结束,它发生后就会与活着的人一起生存下去,用繁复的触须拖住灾难的经历者,寄生在他们身上,寄生于经历者的话语逻辑与心理逻辑之上。反映灾难的文学作品可说多如牛毛,但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似乎并不多,问题出在哪里?这使我不由得想起著名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所说,“我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终于明白,最基本的一点是,我们得有大诗人这种悲悯的态度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