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3100000004

第4章 什刹海与北京城(3)

清朝中期,什刹海一带曾被称为凤潭、鸡头池、莲花泡子等;道光、咸丰年间,人们以银锭桥为界,东边水面称“前海”;西边水面称“后海”。据民俗专家介绍,当时沿岸民居纷纷将临水门窗装饰成为扇面、寿桃、圆月、方胜等形状,谓“十拌锦”。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将瓮山泊扩建改造为昆明湖,朝廷曾下令从香山双清泉和卧佛寺引水至玉泉山,增加昆明湖水量后,再经由通往下游的高粱河河道注入积水潭和什刹海。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内城水局,属于西北隅。前为十刹海,水浅不能泛舟,多种莲花、稻米为生涯。中为秦家河地,俗呼后海,自广化寺门前抵德胜桥,亘成王府前,皆是也。水阔,然不甚深,可泛小舟。当年河地主人有采莲小舟二,游人可借乘之。最后德胜门西净业湖也,亦名积水潭,南北岸皆有庙。北为净业寺,西高阜上为汇通祠。南为普济寺,俗称高庙,中有楼可凭眺,北望城谯雉堞,足资遐赏。佛院凌霄花最佳,当年有牡丹台、鹿囿,近已废矣。

四、王府的兴衰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改北平为北京,开始大规模城市改造与扩建,什刹海附近地区由城市中心地带变为内城北端。朝廷为了安抚“靖难”有功之臣,使大多来自江南的文武官员在京城安家乐居,在城内建造宅园;而有资格在什刹海周围受赐建造私宅仅限于公、爵等皇亲贵胄。据考古专家专证,明代年间始建的名苑名称为:定国公府、镜园、刘茂才园、方园、堤园、杨园、英国公新园、李广花园、米氏漫园。而在德胜桥以东仍保留数百亩稻田,出产稻米供御用,由朝廷委派太监数十人常驻管理。

清朝入关后,实行“旗、民分城居住”政策,规定北京内城仅允许满族旗人居住,汉民只能住在正阳门以南外城。按照民间说法,北京城有两条“龙脉”,一条是“土龙”,指紫禁城,另一条是“水龙”,由中南海,经北海至前海、后海。什刹海位于“水龙”龙脉之上,因此成为皇亲贵胄建造王府的首选之地,康熙时期,什刹海被划入“御苑”范围,内务府专设奉宸苑负责管理御苑内园圃、河道事务。拱卫京城的八旗军队分区驻扎,镶黄旗军队驻守安定门内,而位于什刹海的王府群落则由驻扎在德胜门内的正黄旗军队守卫。

按清朝规制,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皇室宗亲的住所称为“府”,其中亲王、郡王的住所称“王府”,其正房可称“殿”,殿顶可覆盖仅次于皇宫“金瓦”等级的绿色琉璃瓦,所谓“碧瓦”,殿中可设屏风与宝座,但规制须小于皇宫。

“府”的规制次于王府,其屋顶不能使用琉璃瓦,也不能称“殿”,并不允许设屏风和宝座。非皇室宗亲的朝廷官员的住所只能称“宅”或“第”,无论在房间数量、油饰彩画图案、台基高度、大门式样及规制,朝廷都有严格规定,不得逾制,否则将获罪受罚。

各受封王的王爵御封种类可分功封、恩封,前者因祖上战功卓着而受封,如清初时随努尔哈赤驰骋天下的“八大铁帽子王”;后者为皇帝对皇室宗亲的直接封赏,如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按照清朝规制,始封王身故后,其后人承袭时须低爵位一等至镇国公、辅国公级别,称“世袭递降王”。除此以外,皇帝还封以与皇家亲近的蒙古族王爷爵位,允其在内城建造王府。因为较多王府分布在西城,而掌管朝廷的各部大臣、高官大多住在东城,粮食、布匹、火油等民生物资也大都集中在东城各处,故民间有“东富西贵”之说。

在什刹海沿岸众多王府中,阿拉善王府(位于前海北沿毡子胡同)和敦郡王府(位于三座桥北、南官房口,亦称“十王府”)建立时间最早,前者主人与皇室联姻,其后裔,第三代阿拉善亲王罗布桑道尔吉平定新疆、西藏、青海叛乱立下战功,清朝康熙皇帝为表彰其殊荣为其封王加爵,并特拨银两赐建府邸。后者主人为康熙第十子敦郡王,雍正元年(1723年)被夺爵拘禁,十多年后被释放,封为辅国公,其去世时按贝子规格殡葬,故称“贝子宅”。愉郡王府(位于现定阜街,原为李广桥西街),主人为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道光年间,因愉郡王后裔被降爵为镇国公搬离,王府被道光皇帝赐予自己的八儿子锺郡王,称锺郡王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醇亲王奕譞第七子载涛被过继作为已去世锺郡王后嗣,延续家族香火,继承家业,成为王府的新主人,数年后又加郡王衔,人们仍习惯称该王府为“涛贝勒府”。除亲王府、郡王府之外,许多王公贵族或高官在什刹海周边建有府邸、馆舍。

恭王府和醇亲王府因规制、规模与名气超过其他王府,可称得上紫禁城之外、京城中各王府的“至尊”,两府分别位于后海南北两岸,隔湖相望,并且都被传说与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原型有关;更为重要的是王府历经大清王朝自中兴到覆亡的沧桑,成为“活”的博物馆和历史教科书。

恭王府,原址明朝时大太监李广府第;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学士和珅(1750-1799年)建府辟园,始占地面积达5.7公顷。

古人以“水”喻“财”,因而恭王府内处处见水,只内引不外流,实为京城内的风水佳地。所谓“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

园内分府邸、花园两部分,府邸殿堂宏伟、威严,占地46.5亩,分为中、东、西三路;头门上镶嵌63枚金色门钉,喻义“七九”,按照中国传统,“九九”是“至尊”象征。花园又名翠锦园,占地38.6亩,也分三条轴线与府邸对应,园内花木繁茂,叠石假山,曲廊亭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在花园中央有一座用太湖石垒砌的假山,山脚下开辟洞府,称“洞天福地”,穴中设一座石龛,安放有一座由康熙亲笔书写的“福”字,正上方盖有“康熙御用之宝”玉玺的碑石。“福”字底下的“田”未封口,据说喻义“疆土无边”,成为恭王府中的“镇园之宝”。据说,和珅倒台后,嘉庆皇帝几次想把此碑迁回紫禁城,因顾及惊扰龙脉,动摇大清根基,只好作罢。此碑与“西洋门”、“大戏楼”被称为恭王府花园“三绝”。

有关这座“福字碑”的来历,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康熙十二年时,孝庄皇太后60大寿吉日将至,突然旧疾复发,经太医们多方诊治仍不无好转,束手无策;康熙皇帝依照“请福续寿”古法,为祖母祈福,首先沐浴斋戒三日,遂后提笔一气呵成写下“福”字,盖上自己的印玺。孝庄皇太后将此字悬挂于床头,每日面对并抚摸,数日后身体逐渐复原了。为此,康熙皇帝命人将此字镌刻在汉白玉石上,永久保留下来。据说这一“福”字的写法是康熙在梦中由上天感应所悟,暗含“子”、“才”、“多”、“田”、“寿”五字,寓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在“福”字上方嵌印康熙御用玉玺以镇福。乾隆时代,和珅位高权重,将这块碑悄悄移往自己府内花园假山下的洞府,连同花园内建筑格局中形状、墙饰等喻义“吉祥”共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一道,号称“万福”,藏有“福”字的假山称“福山”,“福”字碑两旁各有一条龙饰,喻义“龙坐江山”。据说和珅曾夸口:“皇帝是‘万岁’,我是‘万福’”。

旧时代的北京人流传一句话:“和珅倒,嘉庆饱”,指的是和珅依仗自己在朝廷中显赫的权势,肆意搜刮、收受贿赂,积财聚宝,富可敌国。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长子5岁时由皇帝亲自赐名为丰绅殷德,并指其为年仅6岁的十孝固伦公主额驸(驸马),“待年行婚礼”,赏戴双眼花翎。乾隆皇帝去世后,嘉亲王喁琰(1760-1820年)继位,改元嘉庆,庙号“仁宗”。清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因罪被皇帝赐死,在朝廷宣布20项罪名中,“僭侈逾制”、独断专权与非法敛征钱财成为其主要罪名。如和珅宅邸内有一处使用金丝楠木盖建的房屋,名为锡晋斋,其中的楼阁,以及室内隔断,仿照紫禁城内宁寿宫式样;花园中的许多点缀装饰与圆明园内蓬岛、瑶台几乎相同。其东西配殿,一座为乐古斋,一座为尔尔斋,据说曾被和珅用来收藏金银珠宝。对此,嘉庆皇帝大怒并质问道:“不知是何肺肠”。传说朝廷从和珅宅邸查缴贪银8亿两,超过朝廷每年7000万两税收总额达10倍之巨。在朝廷公布查抄和珅家产清单中列有:“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等,可谓证据充分,罪无可赦。或许,在这些表面理由后面另有隐情,然而对于号称“天下第一贪官”如此结局,合乎社会“善恶终有报”愿望,因而被人们普遍认可。

恭王府第二位主人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同母胞弟庆僖王永璘(1766-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被晋为亲王,其府邸称“庆王府”,民间俗称“老庆王府”。道光三十年(1850年)庆王永璘长子奕匡沿袭辅国将军爵位后,按规制对王府进行整修,大兴土木,建起了万字楼、大戏楼等建筑。次年奕被封为恭亲王,内务府奉旨将奕匡由老王府迁至位于定阜街原大学士琦善府邸,原王府由恭亲王奕(1832-1898年,咸丰皇帝的异母弟,曾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居住,成为王府的第三位主人,始称“恭王府”。此后,王府又进行大规模建设,添置山石林木,博采西洋建筑风格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精华,集南北山水胜景于一园之中,可称“京城中最气派、规模最大的王府”。此外,在恭王府周围分布王府的地亩与宅园,在大、小翔凤胡同内另辟别邸,北临后海,幽美宁静。当时朝廷严格禁止歌姬舞女入宅,因此恭王奕将别邸作为唤凤引蝶之所;也有说,有一段时间奕与慈禧太后关系不睦,担心自己一旦被降爵或革职,府邸被收回,因而购买此园作为退路。据史籍记载,“院临后湖,座设明镜,以揽山色水光之胜”,故名“鉴园”

醇王府,位于后海北沿,起初为清朝康熙时代重臣、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1635-1708年)府邸,他曾官居阁揆达13年之久,“掌仪天下之政”,被尊称为“明相”。康熙二十三年(1688年)被以“贪污受贿”罪名弹劾下狱,据说他向朝廷揭发了自己一桩罪名“谋反”。乾隆年间,明珠的后人因触犯权臣和珅被判罪,府第成为和珅别院。和珅出事后,这所府第被赐予皇兄永瑆,称“成亲王府”。当时,为了保护什刹海水源,朝廷曾规定“非御赐,不准引用什刹海水”,因此,被允引水入园,以造曲径溪流、潺潺水景,是贵族特权的一种彰显。由此位于净业湖畔(积水潭西海)成亲王府成为京城中唯一引入玉泉山水流的王府,被誉为“府第中之至佳者”,王府花园西侧建有渌水亭,后于同治光绪年间,由醇亲王亲自改为“恩波亭”,以示“恩赐引玉河水入宅”,与之相呼应,花园东侧建有“箑亭”,形若一把打开的扇子。明珠之子纳兰性德(1654-1685年)曾在王府中生活。他19岁中进士,被选拔入宫做御前侍卫,诗书骑射样样精通,享有康熙时代“第一风流才子”雅号。当年他手植的一株“明开夜合树”至今仍保留在王府花园原址内,该树每年初夏开小白花,昼开夜闭。在成亲王府时期,成亲王永瑆在花园内一块形状嶙峋的假山石上手书“歳歳平安”,他将“歳”字中下部的“少”写为“小”,喻义并非过一年少一年,而是越活越年轻。

清道光年间,一代词人龚自珍(1792-1841年,字尔玉、伯定,又称定庵)与文采横溢的女词人顾太清(又称西林春、太清春)知遇,传出风流佳话,后者为醇王府贝勒奕绘侧福晋,号称“醇邸四美”之一。相传龚自珍与太清春相遇于醇王府花园内,而进入醇王府则是由一种名为“黑车子”载入。所谓“黑车子”是由太监在街上物色英俊书生,以游览向导为名将其用黑色薄帷遮掩的车辆,通常趁着天色昏暗载入王府之中,供府中妻妾嬉戏。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道光皇帝第七个儿子、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奕譞(1840-1891年)因其原居住的宅第(位于现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为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出生地,称“南府”,按清朝规制升格为“潜龙邸”,受赐迁居至后海原成王府。

同类推荐
  • 庄子:开阔混同的精神世界

    庄子:开阔混同的精神世界

    除了儒家,还有一个超越人世、物我两忘的世界观,曾主宰了半个中国。在周文化成为主流之前,先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水草丰茂,烟雾缭绕,到处是沼泽、森林,鬼怪幽灵飘荡其间,人不过是这大地上栖息的其中一物类而已。这种“连续的世界观”在商朝灭亡以后,保留在了宋(商遗民的国家)和楚国文化里,而《庄子》及其精神本身反映的便是这样一种观念。庄子用自己高超的叙事技巧构筑起一个混沌的世界,在这里,有硕大无比的大鹏、大鱼,有长寿绵绵的大龟、大树,有海上仙山。他会跟你说各种荒诞的故事和寓言,但始终不肯点破,直到最后,你也分不清何为真实、何为幻象。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三十六计(全集)

    三十六计(全集)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问世以来,受到全世界精英人士的一致推崇。今天,《三十六计》丰富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军事斗争的范畴,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管理、科技、体育乃至人生哲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智慧源泉。本书在忠于原书原解的基础上,对每条计策都作有详细的智慧解析和例说,并分别从军事战争、商战管理、人生智慧等三大方向上辟加了多达500余个妙趣横生的古今中外谋略案例,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令人深刻感悟三十六计的博大精深,不仅开阔视野、丰富谈资,更启迪智慧、增长才干。
  • 论语演义(一)

    论语演义(一)

    《论语》可说是中国第一书,华人社会从孩提起即深受其影响,八岁读触动情思,八十岁时再读仍觉隽永无穷。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二十章一万六千多字几乎谈遍,句句精练到位,若能虚怀体悟,真诚实践,确可身心受益。因近代西化浪潮冲击,当代世变酷烈,人心失守,不少人又重新探究审理。然而,《论语》智慧的真相一般人依旧未明。《论语》为四书之首,以孔子思想为核心,义理涵盖《大学》《中庸》,并启发后续的《孟子》思想。不通《五经》,不会真正了解《论语》所言为何,孔子那些因机触发、自然流露之语,若熟悉经旨,便可知其所谓,豁然贯通。
  • 论语(全集)

    论语(全集)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是一部妇孺皆知的哲学巅峰之作。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是儒学主要的经典,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便于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本书在编撰体例上对《论语》的20篇分别逐一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评析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解读,力求以详细的解析和现代的眼光进行有实际意义的阐释。
热门推荐
  • Cubs and Other Stories

    Cubs and Other Stories

    The Cubs and Other Stories is Mario Vargas Llosa's only volume of short fiction available in English. Vargas Llosa's domain is the Peru of male youth and machismo, where life's dramas play themselves out on the soccer field, on the dance floor and on street corners. The title work, The Cubs, tells the story of the carefree boyhood of PP Cuellar and his friends, and of PP's bizarre accident and tragic coming of age. In a candid and perceptive foreword to this collection of early writing, Vargas Llosa provides background to the volume and a unique glimpse into the mind of the artist.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以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为主要内容,将前沿性媒体运营理念与实战性媒体运营实务相结合,涉及媒体实务、媒体运营、新媒体、传媒思想等方面。《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对区域性媒体的运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可作为高校传媒专业参考用书,也可为传媒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 剑神酒祖

    剑神酒祖

    老话说得好: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内力修为是决定一名武者是否是高手的关键因素!而内力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这本是万古不变的真理在苏白身上并不适用,因为他可以将喝下去的酒转化为内力,几十年的内力不过只是多喝点酒而已!多年后已是一代宗师的苏白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神情寂寥,喃喃道:“人生但求一醉而不可得,真是寂寞如雪啊……”
  • 过眼录

    过眼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108分钟改变世界

    108分钟改变世界

    本书为2011年4月,俄罗斯为尤里·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108分钟”50周年而出版的纪念图书。全书共分7章。分别介绍火箭的故事;苏联航天器发射场的创建;控制系统和飞船的研制过程;宇航员的选拔;加加林飞行的整个经过;飞行成功后全世界的庆祝盛况。书后还附有关于加加林飞行的最新解密官方文件资料。
  •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是一部以全面提升中国家族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常识、呵护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引导孩子求知好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心理等方面着手,以经典的教育故事为主体,探讨了家族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凝炼出了闪光的教育智慧。这不仅是一本献给所有父母的教子课本,同样是一本所有家长的修身指南,更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
  • 废材王妃太绝色

    废材王妃太绝色

    穿越成废材了吗?好吧!升级很难吗?一顿饭就让人升级,一瓶药剂就让人升级,一杯酒就让人升级……黎凤筠发现,自己来了以后,身边的人都在不停的升级!除了自己!还有没有天理了?咦,为什么只有碰到这两个男人的时候,自己才会有能修炼的感觉?
  • 宁静客栈

    宁静客栈

    高尔斯华绥以小说闻名,他的散文也一样广受好评;题材丰厚,视野宏阔,叙事不拘一格。本书收入若干人物和风景素描与回忆,文论与序跋,书简。书中作品有的以含蓄的笔墨,抒情的调子,再现人物的性格面貌,勾勒出一幅幅肖像画;有的则着重渲染一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