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9500000009

第9章 观察台湾(8)

当前两岸关系能不能用“非零和”来表达?看来在台湾还有不少分歧。据报道,在最近的民意调查中,有37%的受访者认为两岸仍处在敌对状态。是敌对,就不可能讲“非零和”。就在这次台湾会谈过程中,有些官员和媒体的态度也表明他们对排斥“零和”的说法并不以为然。至少他们对非零和的竞赛规则还不了解。

在“非零和”条件下,至少要考虑以下两个原则:

1.鼓励兼容性原则,即任何一方要对方有所回应,就应当采取鼓励对方同意自己意愿的行动。要使对方认为对他有利,或可以接受。换句话说,有所失才有所得。不能不作任何让步。只要求对方让步,自己不让步,就不符合“非零和”竞赛的原则。

2.劣势战略原则,或“囚犯两难推理”(prisoner’s dilemma)。如果双方都采用“优势战略”,即对自己最有利方案,那么会谈就无法打破僵局,不能获得结果。因此,在“非零和”状态下,会谈要取得成果,就只能采取劣势战略,即要有所让步,这样就不可能一方全胜、一方全败,而是双方都有所得,同时又有所退让。“非零和”下的协议,只能是“虽不满意,但可接受”,不能要求达到自己完全满意。

其实“求同存异”也是一个原则,对中共来说,在处理双边关系时,一贯强调这个原则,而不是什么权宜之计。这意味着不强求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让对方保留自己的意见,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不急于解决,有的可以等到双方都可以接受时再解决,有的可以长期不解决。例如,不同社会制度就不要求对方同自己完全一样。

在台北会谈过程中,有些官员指责对方“无视我方的”什么,说什么底线“不可能放弃”,某人来台要重新考虑等等,似乎想尽办法向对方施加压力,企图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获得全胜。还有些官员认为排斥“零和”的目的是为了使“台湾经验”成为两岸共有的瑰宝。这些想法都是还停留在“零和”状态下,有的报纸社论指出,不宜“要求对方非接受我方的意见不可”,“不在言词上引发不必要的争议”,这是符合“非零和”竞赛规则的。在中山大学的一项座谈会上,有学者指出,“我方则企图透过协议的达成,达到隐含对待政治实体的目的,也是会谈陷入僵局最大的盲点”。这是“优势战略”不可能达到目的很好的说明。

从“零和”转到“非零和”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在接触初期,不可能一谈就成,需要一个过程。有人指责说与中共谈判从来都是很难的。这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会谈中涉及的政治问题,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解决呢?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思考方式不同,还需要一个互相了解、互相调适的过程。问题不是单方面的。有人以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为例,说明与中共谈判很难谈成。这是一个误解,人家违反协议,企图强加于人,任何有尊严的人怎么可能接受呢?

双赢的结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要达成这个目标,还要从“非零和”竞赛转变为合作竞赛,即互相合作、互相妥协、共同得利,这样才能双赢。当然要达到这一步,还有许多路要走。只要双方真正从全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在今后的会谈中,多一些诚意,少一些谋略,就有可能在互信互谅的基础上,转变为合作竞赛,达到双赢目标。

(《联合报》1994年1月15日)

二、李登辉的“摆脱大中华”

7月9日,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走出了危险的一步。在此之前,他在5月19日出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中,就已经反复强调要“摆脱大中华主义”,这实际上是为“两国论”埋下了伏笔。那么,什么是“摆脱大中华主义”呢?现在我们根据他所着的《台湾的主张》一书加以剖析。

什么是“大中华主义”?

李登辉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兼具霸权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大中华主义”,或者说“大中华主义”是“与霸权主义相结合的民族主义”。

所谓霸权主义,指的是某些大国、强国以自己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对外进行军事入侵和武装干涉,政治上控制、孤立和侵犯他国的主权,经济上封锁、制裁以及文化上渗透与和平演变,以此建立其在世界事务上的垄断与霸权地位。长期以来,中国是霸权主义的受害者,也是反对霸权主义的积极力量,怎么能把霸权主义与中国联系起来呢?

民族主义,本来是在民族压迫的条件下形成的,要求反对外来民族的统治、争取民族的解放。孙中山先生主张的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当然具有进步意义。可是,也有一种侵略性的民族主义,它以各种方式侵犯其他民族利益,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发动对其他民族的侵略战争等等。中国并没有煽动什么民族主义,我们强调的是爱国主义,一是坚决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保卫国家民族的利益;二是团结全国各民族的力量,进行建设,振兴中华。这和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有本质的区别。这次北约轰炸我驻南大使馆,全国人民为维护国家民族尊严而提出强烈抗议,这完全是正义的行为,可是有人却把它说成是一种煽动民族仇恨的“民族主义”而加以攻击,其用心是十分险恶的。

至于所谓“大中华主义”显然是指它是一种“大民族主义”。大家知道,大民族主义认为本民族是“大民族”、“优秀民族”,理应高踞于其他民族之上,因而可以歧视、压迫国内其他民族,侵略、奴役国外的其他民族。中国对内对外都实行民族平等,并没有歧视、压迫、侵略、奴役任何其他民族,“大民族主义”的帽子扣不到我们的头上。

总之,中国既没有霸权主义,也没有煽动民族仇恨的民族主义,李登辉所谓“兼具霸权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大中华主义”是根本不存在的。

为什么要“摆脱”?

李登辉不仅制造了所谓“大中华主义”,而且说它对亚洲和全世界、对台湾都有严重的威胁,所以才要摆脱。

先看对亚洲和全世界。他说:“大中华主义”,“对其他亚洲国家而言,仍然极具威胁性”;还会威胁到“美国与日本亚太事务的领导地位将弱化”,“企图削弱并取代美国在亚洲的政治、经济地位”。他特别警告美国:“一旦中国大陆自认有能力分享美国所拥有的利益时,必然就会背弃美国的政策,转而积极将美国势力驱出亚洲”,同时又警告日本:“大中华主义”会使日本“在经济与军事上遭受孤立,而致威胁日本的‘存在’”。中国目前或将来都不会对亚洲以及别的国家造成什么威胁,李登辉危言耸听制造这种可怕的“威胁性”,不过是为了把亚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都拉到自己的一边,企图借助外力,共同反华。

再看对台湾。他说:“中共当局也经常以霸权主义的斗争心态,对我们多方威吓”,“用旧的‘斗争吃掉’的心态,面对新的两岸关系,一定要把我们纳入他们的所谓‘一个中国’模式”;“中共当局以霸权心态强加于我们的‘一个中国’论调”,台湾“坚持拒绝所谓‘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的存在可能“出现危机,甚至为中共吞并”,等等。

我们历来主张“和平统一”,早已表明统一“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所谓“斗争”“吃掉”“吞并”都不是“中共当局”的政策。那么剩下来的只是“一个中国”和“一国两制”了。很明显,绕了半天,他所要摆脱的还是“一个中国”,换句话说,就是要制造“两个中国”,但这又不好明说,只得制造一个莫须有的“大中华主义”作为靶子,而加以攻击。

他想怎样“摆脱”?

李登辉为了摆脱一个中国,早已拿出“一个分治的中国”“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来应对。在本书中,他又从国际、台湾、大陆三个方面寻求“摆脱”的途径。

在国际上,他求助于美国和日本,他挑动日本:“面对中国大陆,立场最软弱的,竟是日本”,他要日本“掌握中国大陆的真正情势,理直气壮地与之交涉”;他挑动美国:“美国并不需要涉足中国大陆,而是要将中国大陆拉到文明世界来”,很明白,这就是要加强对中国的和平演变。

台湾能做什么呢?他自我吹嘘说:“环顾世界各国,最积极促使中国大陆改变的,莫过台湾”。他提出“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要以“大台湾”来取代“大中华”,要以在台湾建立的多元文化的“新中原”取代中华文化。最终目的是要使全中国“台湾化”。

当然,他也知道上述种种不过是梦想而已,于是,他寄希望于大陆自己的分裂和分割,他主张“中国分权分治”,“大约分成七个区域”。从此,中国从大变小,从强变弱。“一个中国”没有了,不但他所追求的“两个中国”可以存在,而且还会一分再分,这样,他最后“摆脱”中国的目的就可能实现了。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李登辉并不是要摆脱什么并不存在的“大中华主义”,而是要“摆脱一个中国”,直到摆脱中国。可是,李登辉还嫌“摆脱大中华主义”不能明确地表达他的真正意图,于是,干脆喊出了“两国论”,企图彻底“摆脱”中国,从而公开地露骨地显示了他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

(写于1999年12月)

三、国民党的“邦联”说帖

最近国民党准备把“邦联”的主张列入该党“十六全”的政策纲领之中,看来他们是认真对待的,也造了一些舆论,似乎是在两岸关系上一次“重大的政策转变”。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是给予批判,还是给予“理解”,或是加以利用,或是置之不理,这个问题有必要加以探讨。

什么是“邦联”?

根据国际法的规定:邦联是两个以上的国家根据国际条约组成的国家联合。邦联是一种“复合国”,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联合体。

历史上有过几个邦联,如1778-1787年的美国南部的邦联,1815-1866年的德意志邦联,1291-1798年和1815-1848年的瑞士邦联,其情况如下:1777年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退出联邦的南部各州组成邦联,以反抗联邦政府。“邦联条例”规定:邦联的大陆会议有权管理外交、邮政,决定战争,任命高级军官,管理印第安人事务等等。邦联会议主席只能通过各州当局行使权力,各州有权发行纸币、征收捐税、制定关税、签订对外贸易条约以及保存军队,有关宪法、财政、战争、媾和等问题,须经13州中9州批准,方能生效。邦联会议只是一种协商机构,邦联的权力十分有限。

1815年根据维也纳会议建立德意志邦联,由34个封建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组成,各邦在内政、外交、军事上均独立自主。

1291年瑞士成立邦联,起初只有3个州结成“永久同盟”,后来增加到13个成员,它是一个不同制度、各具主权的成员之间的松散联盟。彼此利益并不一致,只是在反对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上有一致性。后来瑞士沦入法国的统治,到1815年才恢复邦联。

以上几个邦联,后来都发展成为联邦。

邦联有几个特点:1.各成员国都是主权国家,都是国际法主体,而邦联不是一个国家,不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2.邦联设有处理有关共同事务的共同机构,但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对各成员国公民行使管辖权。3.没有统一的立法和财政预算。4.各成员国公民只有其本国国籍,而没有邦联的共同国籍。5.有些邦联曾经在军事上、外交上采取某些联合行动。

由此可见,邦联的本质特征是:第一,它是主权国家与主权国家之间的联合。第二,邦联不是一个国家。总之,一句话,邦联是“两国论”,而不是一国论。

国民党提出的邦联

根据国民党“纲领草案说帖”的解释,他们的邦联主张有如下几个值得注意的要点:

1.前提和终极目标

前提是:①以国统纲领为主轴,主张在“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基础上,追求两岸和平稳定关系。②台湾优先。

终极目标是:迈向民主、自由、均富的统一。

2.邦联的阶段性与过渡性

邦联不是“立即目标”,也不是“最终解决方案”,邦联是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一种过渡性、阶段性的安排。

3.邦联的几个“通则”有助于解决两岸问题

各成员均维持其外交权、国防权。

各成员地位基本平等。

各成员对其内部事务有其自主性。

以和平方法解决各成员间之争议。

各成员在同一屋顶下,具有共存共荣的关系。

4.邦联的内涵应当遵循的原则

“对等分治”与和平渐进原则,既要顾及台湾民众当家做主的意愿,又要顾及民主统一的目标。

不是“台独”,不是急统。应是最有利于维持两岸现状的构想。

不是国协,不是联邦。国协更为松散,不以统一为最终目标。联邦的各邦不具备完整的自主权,各邦与中央有从属关系。

以上是国民党提出的邦联的基本内容,我们以此为基础进行讨论。

对“邦联说帖”的分析

1.性质。

按照国民党提出的说帖,邦联有如下十分明显的性质:

它是建立在“对等分治”的基础上,各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不仅各自维持其外交权和国防权,而且各具完整的自主权,成员之间没有中央与地方的区别,互不隶属,只是对等共存,和平共处。显然,这是主权国家与主权国家的联合。

同类推荐
  • 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

    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

    本书内容包括:神权政治观向道德政治观的转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式与多元政治文化的形成、儒家文化对国人政治心理的塑造和影响、墨家的政治哲学等。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这部著作全面、系统而又概略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情况,展示了我们党通过扎实的反腐倡廉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懈探索及巨大成绩。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共产党人不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但我们是实践论者,始终重视实践经验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本书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相互联结的理论支撑点,旨在展开以人为本的新实践与科学发展观的新体系及其有机统一。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与思考之作,具有把握时代精华、突出体系完整、富于理论创新等显著特点,适合专业理论工作者阅读。本书文字简洁、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也适合广大干部群众阅读。
热门推荐
  • 沥青

    沥青

    倒霉的张决因为和受害人生前不睦,并在案发现场的凶器上有他的指纹、附近留有“疑似”鞋印而入狱。坚信自己可以正大光明出狱的张决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为此,张决计划了一次又一次的越狱……
  •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主要介绍了国内常见家兔品种、家兔的日粮配合、兔的饲养管理、兔的繁殖、常见兔病防治及兔产品的加工等。《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内容简...
  • 茧

    小和尚相忘是高僧静澄的爱徒,从小就有佛缘,被称作“佛子”。一个春天,他结识了来寺里上香的官家小姐明月。一年年过去二人慢慢有了朦胧而真切的情意。身为佛子的相忘在爱欲和佛理的旋涡中无力自救,明月终于出嫁,做了龚家少夫人,相忘则成了有名的高僧。一年大旱,龚家劫了朝廷赈灾的粮食以谋私利,并因此囚杀了明月。相忘怒杀龚家父子,重伤而死,但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为了苍生,还是为了明月。
  • 倾城志:亡国公主之帝临天下

    倾城志:亡国公主之帝临天下

    那一年,她七岁,从万人之上沦为乞丐。那一刻,她发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那一瞥,她遇见,从此两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这不是甜蜜文,这是一代女皇的成长史。
  • 快穿之长生久颜

    快穿之长生久颜

    被意外遗留在人间的鲛族小公主艾久久,偶遇绑(jie)定(chi)系统一枚,为了回到鲛族位面,从此开始了在各个世界里作天作地的欢乐旅途~一不小心就把好好的情侣给拆成师兄弟了?再一个不小心半路情缘变天长地久了~……公主殿下,咱们专心回家不好吗?再玩,再玩天都要翻啦……
  • 春天里的蚂蚁

    春天里的蚂蚁

    王志超拖着行李箱总算站在了张巷村15号201室的门口。他顶着头乱发,穿一身被挤得皱巴巴的非品牌西装,烈日将他的脸晒出了细细的一层油脂。他伸手抹了把脸,细密的汗珠在他的手掌中破碎。定了定神,王志超推开房间门,一股浓浓的烟味就扑面涌来,差点呛他个跟头。透过满屋子缭绕的烟雾,屋里的景致影影绰绰的,倒也能尽收眼底。房间给王志超的第一印象,除了挤,就是乱。烟味儿散开后,浓厚的异味开始显山露水,一个劲往王志超鼻孔里钻。那异味里掺合着汗味臭鞋子味以及剩饭剩菜的味道,都已经发酵了,充斥着房间的角角落落。
  • 灵与肉

    灵与肉

    张贤亮说:"世界如果没有女人便不成其为世界,如果我在摇篮中发现这个世界没有女人,我一定在摇篮中自我窒息而死。"《灵与肉》是张贤亮的中短篇合集,包括《灵与肉》、《刑老汉和狗的故事》、《吉普赛人》、《四十三次快车》、《霜重色逾浓》五个短篇和中篇小说《土牢情话》。其中,中篇小说《土牢情话》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一个年轻的“摘帽右派”在文革中蹲土牢时遭遇的一段感情经历。姑娘姓乔,丰腴、妩媚而又端庄,是看押我的班长。因为爱我,不顾危险夜里送饼子给我,夏天利用职权把我安排在靠窗凉快的位置,冒死往外递条子,得知我将被迫害,大胆提出私奔。可我,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对信念虔诚的悔悟,全部向当局坦白,导致善良的乔姑娘被领导糟蹋。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
  • 江湖侠缘

    江湖侠缘

    一个浑浑噩噩,名叫无欢的年轻人,偶然的原因踏入一个被叫做江湖的圈子,偶然的原因经历了许多故事,偶然之间他不经意的成了一个传奇。
  • 大神别跑,哥罩你

    大神别跑,哥罩你

    【小甜饼新文《听说那个校草是我男朋友》已上线~欢迎收藏~】 莫清歌是全服PK榜第七、装备榜第十的唐门女侠,因她犀利风骚的走位和操作,玩家们一致认为她是“人妖”。某天,她在新手村意外捡到一只高冷萝莉小徒弟……可谁知,这位看似萌新的小萝莉,其大号竟然是全服PK榜第一、装备榜第一、财富榜通通第一的高冷大神!小萝莉本体是个男的就算了,可他竟然还是莫清歌一直在全服通缉的仇杀对象?重点是,为什么她一直不待见的唐学长也在玩网游?而且他那个和她仇人一模一样的游戏ID是怎么回事?莫清歌表示,生活给她的打击太大,她承受不住!唐非墨:“师父,【九歌】的前半段人生是你在养,那【默笑非墨】的后半段人生,就用来养你了。”【犀利毒舌爱吐槽宠徒狂魔女主VS腹黑高冷扮猪吃老虎男主】
  • 对你是离别,对我是等待

    对你是离别,对我是等待

    那一天,那个城市正遭遇近十年来最暴烈的风雪天。郁宁走进一座品位堪忧的大宅,并不知道将在那里见到再也无法忘记的人。她是美院一穷二白的学生,初衷只是一份报酬优越的工作,为此她成为年轻的舞台美术师严可铭的助手,却不知不觉中踏进一个从不曾想过的圈子。她觉得她像落水的人,在未知的河流中载沉载浮,迎接未可知的挑战和机遇,相识身份性情各异的人,但最美妙的是她爱上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