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8200000027

第27章 李登辉渐露“台独”真面目(5)

(二)六年内一定有机会回大陆。李登辉说:“代表们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对大陆究竟有没有政策?’、‘我们什么时候会回大陆?’大家的关心非常重要!我想到这个问题只有一句话:‘我们在未来六年间一定有机会回大陆!’”、“一定有机会的!”时间:1990年3月12日。背景:李登辉应邀出席台“中华基督教国民大会团契”的星期礼拜会,并以“基督徒与主的关系”为题证道。结果:此事遥遥无期。近年来,垂垂老矣的李登辉确是几次流露出想到大陆看看的心思,但是,一方面,他此前的所作所为多少已经堵上了通向西岸的大门,另一方面,他又不思改悔,坚持其反动立场,出尔反尔,朝三暮四,没有诚信,又有谁会邀请他来呢!

(三)六年后本人就要退休了。李登辉说:“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本人是在访问‘国大代表’的时候提出来的。为什么要提出来呢?如果本人当选第八任‘总统’的话,希望六年中把‘中华民国’现在所遭遇的问题,在六年中把它完成,主要目的在这里……同时,六年后本人和李元簇先生就要退休了,为什么呢?年岁已经大了,没有那个能力来做这些事情……”。时间:1990年5月12日。背景:李登辉在“就职”后首次记者会回答记者所提出的问题。结果:六年后,李登辉决意参选,并当选台湾“第一任民选总统”。

(四)五年以后我不会出来竞选。李登辉说:“我想本人的答复是一样的。但是政治问题非常的敏感,五年以后我不会出来竞选,直选也好,间接选举也好,我都不出来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政治不安,我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形。但是,我所要表示的就是:去年讲出来的话,现在还是一样的!”时间:1991年4月30日。背景:在“就职”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李登辉,当时的岛内支持度非常高,不知道五年以后,如果全民都拥戴李继续连任的话,李登辉会不会接受?由于李登辉的回答相当模糊,有不少政界人士、媒体预测,李登辉仍保留了连任的可能“弹性”。结果:同上。

(五)李郝之间会“肝胆相照”。李登辉说:“郝柏村是一位‘行动型的人’、‘解决问题的人’,对我忠心耿耿,我们两人之间‘肝胆相照’”。时间:1990年5月3日。背景:会见“立法院”次级团体时,澄清自己与“行政院长”人选郝柏村之间的关系。结果:两人后来撕破脸,1996年郝柏村干脆自己出来选“副总统”。

还有:

1988年12月,李登辉刚上台就明确地宣称:“我们与中共之间,是一个敌对的关系,我们如不能统一大陆,中共就要统一我们”。

1990年1月29日,李登辉又赤裸裸地表示:“中共存在一天,中国统一的问题一天不解决,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定与安全”。李登辉一面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为死敌,一面却对“美国之音”记者伪谈什么“两岸当务之急是消除敌意、建立互信的基础”。这样一个骨子里敌视中国大陆人民的李登辉往往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却大谈什么互信,不是很滑稽吗?

言而无信、反复无常的李登辉一再炮制的“父子论”就是他出尔反尔的又一证明。1993年9月15日,他对美国合众社总裁范兹奎说:“中共自认为两岸‘父子关系’,所谓父与子即意味他是‘中央’而我们是地方”。但是事过一年,李登辉自己又抛出了一个“父子论”。1995年3月24日,他在一次讲演中胡说,“我们不必怕中共,中华民国已存在84年了,中共才存在四十几年,我们是父亲,中共是儿子”。

曾经出将入相、权倾一时的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在接受台湾《新新闻》周刊专访时,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李登辉争权夺利的内幕,揭露李登辉善于权谋、纵容“台独”的丑恶行径。

郝柏村说,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以“副总统”身份继任“总统”,他们(注:指宋美龄、俞国华、李焕等宫廷派人物)出于维护岛内政局安定的考虑,支持李登辉。在推选代理主席的时候,他没有参与,宋楚瑜、李焕、蒋孝勇知道得多,尤其是蒋孝勇知道宋美龄反对李登辉代理党主席后,不断向他们传递消息。宋美龄不是坚决反对李登辉代理主席,只是觉得蒋经国丧礼没有办完,不必那么急。

不过,他们支持李登辉代理主席的心意并没有因宋美龄的反对而改变。但在中常会决定代理主席案的前一天,宋美龄又亲自写信来,强烈反对李登辉代理党主席,俞国华、李焕看后都很紧张。在这一情况下,他们主张第二天中常会上暂时不讨论代理党主席案,给宋美龄一个面子。李登辉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很紧张,在“总统府”里一直跟中央党部保持联系。

但在中常会上,列席会议的国民党副秘书长宋楚瑜觉得要趁热打铁,以免夜长梦多,起身讲话,说是自己曾在蒋经国的床边密切接触过,要求中常会通过李登辉代理党主席案;加上余纪忠刚好轮到当会议主席,没有对宋的提议表示反对意见,其他人也不好意思说,怕开罪于李登辉。这样,李登辉代理党主席案遂得以通过。但是,宋楚瑜虽曾做过蒋经国的秘书,但以其副秘书长的身份,是不可能在床边跟蒋经国谈话的。

郝柏村说,蒋经国在世时,对重大事件的决策,要跟“行政院长”、党秘书长或“国安会秘书长”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再做结论,但李登辉却独断专行。1990年“二月政潮”期间,李登辉在决定“副总统”人选李元簇时,好像只与李元簇谈过,根本没有征求过其他党内大佬级人物的意见,包括辈分排在前面的林洋港在内,所以后来党内才出现举行秘密投票的声音。

李登辉对党内大佬不尊重,却纵容民进党。民进党对蒋介石不恭敬的动作出来后,他们认为外省籍负责人出来讲话,会被人误会,希望本省籍“总统”李登辉能站在国民党的立场,对过去所谓省籍情结起一个调和作用,但李并没有发表讲话,可见李实际上是在纵容民进党、支持民进党。

郝柏村说,李登辉不让李焕接着当“行政院长”,跟当时的情治头目宋心濂有密切的关系。早在国民党“十三全”选中央委员时,时任党秘书长的李焕把宋心濂摆到后面,却把情治单位其他几个人的名次摆在了宋的前面,如“调查局长”翁文维、“警政署长”罗张等,引起宋的强烈不满。宋后来利用李登辉直接报告情况的机会,大说李焕的坏话,离间二李。

郝柏村说,李登辉不让李焕当,而找他当“行政院长”,他很意外,可能是为了压制李焕可能的反弹。当时,他是替李登辉挡箭的。包括“双十节”阅兵,“台独”分子李镇源组成“100行动联盟”闹事,为了不让李登辉难看,他亲自出面处理,由此得罪了那批人。

郝柏村说,李登辉在蒋经国去世之前,处处谦恭、谨慎。在蒋经国眼里,李登辉是一个言辞不多、性格内敛、“政治野心”与“权力欲”不强,没有自己的班底和派系背景的温顺羊羔。其实,李登辉并不是恭驯之辈,而是屈于当时的环境,只好忍耐,等待时机。1994年,他在与司马辽太郎的“对谈”中表白:“蒋经国先生是否真的希望让我作为他的继任者并不清楚”,“在那种政治情况之下,假如蒋经国先生稍稍露了一点声色的话,说不定我就已经被摧毁了吧!”如果蒋经国先生在天有灵,对自己费尽心血培养的接班人的此番话,会作何感想呢?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追悔莫及?

在蒋经国在世时,为了权宜之计,李登辉在许多问题上表现不一、言行相悖。其外貌呈一介书生,但其政争权术却阴险狡诈;他一面说“让贤”、不求“连任”,鼓吹“世代交替”,一面又在为其竞选连任“总统”做各种准备;他一边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坚持“一个中国”和统一政策,一边说“从没讲过一个中国”、台湾属中国的一部分是“奇怪的梦”。归结起来,李登辉忍耐以求时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两面手段,颇具欺骗性。他早年曾参加过共产党,后因时局的变迁而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他制造和利用国民党的派系矛盾,不择手段,排除异己,确保自己的独裁特权;他假借“民意”,进行分裂祖国的勾当。他是一个十足的阴谋家,彻头彻尾的阴险政客。将台湾人民希望当家做主和两岸关系平稳发展的愿望寄托于李登辉及其他一些这样的人身上,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两岸关系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同类推荐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是针对广大从事基层农村社区工作者编写的一本培训教材。《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主要介绍了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基本常识和操作规范,重点阐述了我们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内容,并对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中突出的成功模式、典型案例做了分析说明。《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在介绍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希望对广大从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者能提供借鉴和帮助。
  •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陈晓钢编著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对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陈独秀著作的仔细研读,在准确把握陈独秀对各类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出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所涉及的各主要方面。其次,是将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合乎逻辑地勾勒出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因此,阅读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与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联系紧密的有关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 权力与笼子

    权力与笼子

    好的批评,是一种情怀、一种正义。《权力和笼子》一书,是一部反腐败评论集,是一本反腐防腐的干部教育读本,是一册痛定思痛的公众权利读本。作者以新闻人的敏锐、以评论者的犀利、以杂文家的文笔,对“反腐不易,防腐更难。反腐要力度,防腐靠制度。”进一步提出了“权力不进制度的笼子,就不会有真正的防腐剂”以及“制度选择是本质选择。不把权力关进笼子,就会被权力关进笼子。中国绝不能从‘制度腐败化’走向‘腐败制度化’。制衡权力、保护权利,是一个现代国家抵达文明彼岸的必由之路。”的结论。
  • 微博反腐及其规范化研究

    微博反腐及其规范化研究

    每一个新事物都会被更新的事物所代替,成为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就像手摇式的纺车已经被现代化的织布机所取代一样,微博反腐也将会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暂绽放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理由相信微博反腐将会被更具有优势的反腐渠道逐渐取代。实际上微博反腐是人们在遭受腐败的侵害时做出的一种反抗举动,是一种维权性质的行为,而维护权益总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扩展自己的权益,因此各种扩大人们权益的微博参政行为便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政治前进的趋势。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佛说离垢施女经

    佛说离垢施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蛮书

    蛮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界之打出个未来

    异界之打出个未来

    执着守卫家族的林笑,在族人的鼓励下,毅然出去闯荡,机智勇敢成团队主心骨,闪族持他从猎手一步步的走向猎神,豪情壮志成就一代枭雄,新一代的巅峰顶级强者就此横空出世!
  • 父辈的传奇

    父辈的传奇

    故事发生的时候,我爷爷已经去世整整十年了。这里要说的是我的父辈,是我的四个伯伯和我的父亲。原先我一直以为,我的祖宗一向生活在苏鲁皖三省交界的那块穷乡僻壤上;其实不然,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东北。那年东北老家发大水,土墙草顶的房屋被大水冲淹得一败涂地,我爷爷奶奶只好带着我的四个伯伯和我父亲背井离乡,南下入关,来到苏鲁皖三省交界的这个叫肖庄的地方,也就是现在意义上的我的老家。我们疲沓的李姓一家人,准备在肖庄安营扎寨时,遭到了全庄男女老少的一致抵制。
  • 一纸情深墨几许

    一纸情深墨几许

    初遇,她是至高无上的公主,再见,他却已然不是那年的竹马少年,她说:“原是我痴心错付,我林芷一生骄傲,也卑微一世,就算一死也决不会嫁与你”。桃花落得决绝,一如她的背影。直到她凄美的身影淡出视线,他的眸暗了下去,宛如心底的一丝光彻底熄灭……被他的手掐着脖子,看着她眼中的仇恨与绝望,他咬牙切齿道,“林芷我告诉你,除非我死,否则你休想逃掉,你要敢死,我让他们全部陪葬。”闭上眼睛,爱也好,恨也罢,在他萧千墨面前,她输得一败涂地……
  • 杨力谈老年养生

    杨力谈老年养生

    关注老年人的健康,让每个老年人都掌握自我保健之法,延缓衰老,提高晚年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由中国首席中医养老专家为你讲解养生的奥秘,这是一部让中国人多活十年的书!
  • 突然无敌了

    突然无敌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突然就无敌了……PS:读者大大群1:572671454读者大大群2:777626707新书发布《不可描述的无敌》
  • 奇然智禅师语录

    奇然智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关东家事

    关东家事

    无论怎样发挥想像力,爷爷也决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一生还能和“胡子”挂上钩,而且这么紧密。逃荒的艰难,人生地不熟的困苦,兵荒马乱的旅途……爷爷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胡子”能和自己的命运联系到一起。民国初年九月的一个傍晚,北方的天空寒冷、萧索。爷爷很高兴,因为卖了一车的山货,而且价格不菲,这对于一个刚刚从山东来到东北闯关东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来年的生产资料,今冬的生活物资基本上齐备了。现在,爷爷和于世魁每人赶着一辆马车,伴着斜阳和兴奋的心情,从古老的齐齐哈尔赶往新开垦的住地——于家窝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