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4400000002

第2章 毛笔的起源与发展(1)

第一节蒙恬造笔的传说

人类的历史靠文字来记载,而文字是靠笔来书写的。根据裴文中关于周口店猿人考古的报告所与,发现原始人“骨骼上的刻划”,为人工有意义的制作,可以推测在原始社会已经有了用于史前美术刻画的工具,这与我国古书上记载的我们祖先最初书写的工具为“尖木器”、“书刀”的情况相吻合。

《书序》中说:古书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物原》上说:“伏羲初以木刻字,轩辕易之以书刀。虞舜造笔,以漆书于方简。”《考工记》上说:“筑氏削,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郑注:“削,即今之书刀。”疏曰:“古者未有纸笔,以削刻字。至汉,虽有纸笔,仍有书刀,是古遗法也。”伏羲氏以木刻字,用尖木器画八卦。轩辕氏用骨刀,或石刀刻划文字。虞舜创竹枝笔,先以树乳再用漆汁书写文字于方简,创造后代用笔蘸墨书文字的方法。换句话说:用尖木器画八卦,用骨刀或石刀划文字,就是用竹枝笔点染漆汁书写文字的先河。

《辞源》上说:“上古无纸笔,以漆书于方简。”可见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古人已发现漆树液汁,作为书写文字或图绘形象的材料。元吾丘衍《学古编》中说:“蝌蚪书,乃文字之祖,像虾蟆子形。上古无笔墨,以竹梴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这里提到的书刀、骨刀或石刀、竹枝笔,既可以刻划图画,也可以刻画文字,也就是我国毛笔的远祖了。

说起毛笔的发明,在民间影响最大的是秦朝大将军蒙恬。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候人们写字,通常是用木签或竹签蘸了墨,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写起来速度很慢。蒙恬是当时著名的武将,同时却又有着一肚子的文采,通俗的说法就是粗中有细。他用竹签蘸墨写战况报告,感觉到十分的不方便。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而墨水蘸多了,又容易往下滴,还没写字呢就把非常贵重的绢给滴得满是墨点,而且,有时心里一急,手上用的力稍大一点,就把绢给戳破了一个洞。这事使他非常不爽。

在这之前,蒙恬就动过在写字的工具上搞点发明的念头,现在天高皇帝远,凡事都没法当面秉告、请示,都得形成文字的战况报告才行,而战事往往说来就来,有时根本来不及写报告,他感到相当的有压力啊。俗话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就是在这一番压力之下,蒙恬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伟大的发明——毛笔。

战斗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野兔太多,拎在手上挺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拖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哎,可以用兔尾代替那种硬竹签来写字呀,兔尾能吸墨,也不会戳破绢面,肯定能行。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截竹管上。看看兔尾太粗了,又拿来刀子把它修得细、尖一些。然后,他端来墨水,试着用兔尾写字。这一写,您猜怎么着?蒙大将军的眉毛又皱起来了!原来,兔尾是从刚死去的兔子身上剪下来的,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同时毛也很硬,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还不如原先用竹签那样“戳”出来的字好看呢。

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个费了半天工夫改造出来的兔尾扔进了大帐前的石坑里。

一次不成功,并没让蒙恬打消要发明书写工具的念头,在作战的间隙,他还是不断地琢磨其他的改进方式。一连十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理想的方法。

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尾,不由心中一动。他将兔尾捡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将兔尾捏净上面的脏水,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笔画也显得圆润起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原先在兔毛表面的油层也被碱给“化”掉了。当然这是后人的推测,蒙恬那个年代还没有人懂得化学变化之类的学问,人们对事物往往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蒙恬由这第一支笔引发了兴趣,以后又接连制造了很多支这样的毛笔送给手下和朝廷的大臣,他的制笔的水平也逐渐提高,所驻军之处的百姓也跟他学会了造笔的技术。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的名称“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筆”,也就是现在简体字的“笔”。

关于蒙恬发明毛笔,还有另一个传说。蒙恬受秦始皇之命,带兵去修筑万里长城,以抵制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为了规范管理修筑长城的民夫,他把平日宰羊时丢弃的羊毛绑在柳条棍上,沾上石灰水写字,给民夫居住的茅舍一一编号。这样,最初的毛笔——柳条笔就诞生了。

蒙恬发明毛笔的传说很生动地描述了人们发明毛笔的历程,但事实上,早在蒙恬之前很久,中国人就已发明了毛笔。1954年,在长沙左家农山一座战国古墓中,曾发掘出一枝毛笔。它是用上好的兔毛制成的,毛杆为圆竹棍,用丝缠绕,外面封漆固定,因属楚国文物,人们称为“楚笔”。这支楚笔的制造,就是在蒙恬之前数百年的事了,而且在制笔工艺上已经显得很用心和讲究。

那么,楚笔就是中国最早的毛笔吗?也不是,楚笔还不能算是最早的毛笔,考古专家们曾在新疆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了比它年代更早的毛笔。这支笔的笔杆是木制的,以三瓣合成一个圆管,下端有一圆孔,用来安插笔头。这是因为我国北方不产竹,所以只能用木代竹。

徐坚《初学记》中说:“按尚书中侯及曲礼,则秦之前,已有笔矣。”《韩诗外传》中说:“周舍为赵简子,墨笔操牍,从君之后,伺君之过而书之。”《庄子》中说:“宋元君,将图画,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舔笔和墨。”周舍为春秋时代人,庄子为战国时代人,可知我国在秦前已经有笔,笔的历史可谓相当久远。

也有人认为毛笔的发明可上溯到5000年之前,因为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来看,上面有些图案画得相当精细,没有毛笔是很难画出来的。古代之所以流传着“蒙恬造笔”的故事,很有可能与蒙恬对毛笔做过较大的改进有关吧。后唐人写的《中华古今注》里也讲到:蒙恬对毛笔的笔杆、笔毛用料和做法都有所改进。这种说法应是比较客观可信的。

尽管毛笔的形成可能是古代很多人的智慧的结晶,但在传说中历代更倾向于将蒙恬认作制造毛笔的祖师爷,这也是约定俗成的力量吧。在许多以毛笔制造为业的地方,都流传着一些相关的信仰习俗,比如,在每年阴历的三月初三蒙恬生日那天,人们都要在当地的蒙公祠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要给祖师塑像敬献三牲,行跪拜礼。祭祀仪式结束后,大师傅和伙计们才能按辈分高低围坐桌旁进餐。

第二节毛笔在中国历代的发展

一、新石器时期

中国毛笔的起源,可上溯到五六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有出土实物可以证明,古代先民们最初是削尖竹木作为书画工具。这一做法在如今的藏族地区中仍有所应用,即将竹管削成三角形的竹笔,一端削成坡面,一端削为单刃成笔头,蘸墨书写。用这种竹笔书写,虽然挺健有余但柔软不足,影响到绘画的生动流畅。1980年考古专家在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的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中,出土文物中包括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等工具和陶制水杯等一些彩绘陶器。这些彩绘陶器上所绘图案流畅清晰,装饰花纹粗细得体,显然不是竹木削成的笔所能描绘出来的。由此可以推断,在距今5000多年前,可能已出现毛笔的雏形。

考古发现的一些甲骨文上,有的残留着已写但未刻的文字,这些文字笔画圆润,用手指或其他硬的工具绝不会出现这样明显得心应手的效果,只能推断这些文字是用毛笔写出来的。作为佐证,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这就是后来的“聿”字,在当时是指“笔”。商代陶片与甲骨上保留着用墨书写的卜辞,如1932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一陶片,上书一“祀”字,笔锋清晰。1936年出土一件朱笔书写的陶器和刻有文字的甲骨片,笔迹清晰,转折流畅自如,只有用富有弹性的毛笔,才能达到如此的艺术效果。

二、战国时期

战国时代是毛笔的发展期。战国时期帛画龙凤仕女图和人物驭龙图,画中线条有扁有圆,粗细变化自然,显然为毛笔所绘制。这一时期,毛笔在华夏区域已被广泛应用于书写文字和绘画,许多出土文物说明了这一点。尽管当时毛笔样式仍较原始,但制作已很精良。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长沙楚墓出土时,毛笔放在竹筐里,全身套在一支小竹管内,杆长18.5厘米,径口0.4厘米,毛长2.5厘米。经富有经验的制笔专家验证,这支毛笔是用上好的兔箭毫做成的,做法是将笔毛围在杆的一端,然后用丝线缠住,外面涂漆。与笔放在一起的还有铜削、竹片、小竹筒等器物三件,据推测,可能是当时写字的整套工具。竹片的作用相当于后世的纸,铜削是刮削竹片用的,小竹筒可能是用来贮墨一类的物质。在先秦经典文献中提及笔的地方很多,如《尚书》、《诗经》、《庄子》等。《诗经·静女》中写道:“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崔豹《古今注》云:“牛亨问:‘彤管何也?’答曰:‘彤赤漆耳。史官载事,故以彤管,用赤心记事也。’”可见,彤管即朱漆笔。《庄子·田子方》曰:“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笔和墨,在外者半。”当时,毛笔尚无统一的名称。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统一称为“笔”。在民间有关毛笔的传说中,则是将笔字“从聿从竹”的确定权按在了蒙恬的头上。

概括地说,早期的毛笔是将兔毛等兽毛缠在竹竿上而成,形制尚较简单粗糙。随着书写的发展,毛笔的制作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笔”字的前身甲骨文

战国时期的毛笔制做方法十分简单,通常是将笔杆的一头用刀劈成几片,将动物的毛夹在它的中间,然后用细线缠结实,这样笔毛就被固定了。最后还在笔杆的外面涂上一层漆,可使笔毛更加结实,也使笔的根部在浸了水、墨之后不至于很快就被泡松、浸烂。

这一时期的简牍、盟书、帛书都是用毛笔书写的,笔行写出的笔画具有弹性,起止处较尖锐,中间和偏前的部分略粗。它们与金文凝重的形态不同,笔势由迟重变为流美,笔画和体式也较金文更为简略。所以,毛笔的出现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是一场艺术革命。

三、秦汉时期

秦代的毛笔与战国时代的毛笔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既然蒙恬造笔的传说影响极大,那么,不难推测,在作为毛笔的革新期的秦代,大将蒙恬必定对毛笔做了很大改进,使之定型。晋代崔豹《古今注》记载:“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宋代苏易简《文房四宝·笔谱》道:“秦蒙恬为笔,以狐狸毛为心,兔毫为副。”这说明蒙氏是将当时已普遍使用的竹管兔毫毛笔做了改良,以鹿毛和羊毛混合、或以狐狸毛和兔毛混合制作笔头,用不易变形的干木料为笔杆,一头劈开数片,将笔头夹在中间,再用麻线缠紧,涂漆加固。而“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用正是“披柱法”,即选用较坚硬的毛作中心,形成笔柱,外围覆以较软的披毛。它的优点是笔头可以保持浑圆的状态,更利于吸墨和书写,且更具稳定性。这种模式至今仍在沿用,可以说从秦代就奠定了毛笔制造技术的量基础模式。这种秦笔的实物,1931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甘肃居延一批汉简中发现的木管毛笔可资印证。另外,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始皇三十年墓出土毛笔三支,外套竹制笔管,笔杆亦竹制,上端削尖,下端较粗,镂空成毛腔,笔头纳入腔内。最初的笔套是可以将整支毛笔都插到竹管里面去的。至秦代出现两管粘连,中部镂空,可同时插入两支毛笔,抽取便利的双筒笔套。笔杆和笔套都髹漆保护,也有美化装饰的作用。可见,毛笔的制作至秦代已接近成熟。

汉代时,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汉代的毛笔与秦代的毛笔相比,有的基本相似,有的又有了较大的改进,笔杆主要由竹做成,笔直均匀,笔杆的另一头削成尖状。毛笔开始讲究装潢,在笔杆上刻字和镶饰,如1957年和1972年在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两墓中先后出土刻有“白马作”和“史虎作”的毛笔。

这一时期,出现了专论毛笔制作的著述,即东汉蔡邕著《笔赋》,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能等作了评述,这是中国第一部制笔专著,结束了汉代以前无文字评述的历史。

同类推荐
  • 与如花的灵魂共舞(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与如花的灵魂共舞(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三国演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三国演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教你学举重(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举重(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名人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名人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英雄与伟人(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英雄与伟人(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证契大乘经

    证契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庄子之所以活得那样逍遥、自在,是因为他把利益看得很轻,把功名看得很利淡,所以他才能够真正做到“乘物以游心”,并达到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如果我们也像庄子一样,凡事也想开一些,那么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在喧嚣中拥有一份宁静,在忙碌中拥有一份悠闲。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有一个庄子。有人仰慕“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有人秉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处世态度,也有人心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洒脱性情。
  •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一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一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十九只彩线娃娃

    九十九只彩线娃娃

    《九十九只彩线娃娃》为“微阅读1 1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微型小说作者(吕保军)长期创作的精品作品,集结成书。本书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滇考

    滇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伴雷而生

    伴雷而生

    青年遭人围杀后重生后失去记忆,驭雷术?那是什么东西?什么?重生后所修的雷属灵诀竟然已经断了传承?好不容易恢复的记忆竟然还不完整?去寻找吧,寻找失去的记忆,寻找丢失的一切。无尽轮回,终究成神。
  • 绝色前妻

    绝色前妻

    三天三夜,连续不断的凌辱与蹂躏!她被折磨的体无完肤。他是地狱的魔鬼,恶魔的化身!只是不满这场包办的婚姻,他用尽各种方法来折磨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她从南宫家净身出户。一切幻想,一切希冀,一切期望,原来都是场恶梦。这场婚姻带给她的只有恶梦与灾难。要结束这一切,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濒临绝望而崩溃的边缘,她毅然割断了自己的手腕。殷红的血液流淌、蜿蜒,绽放成娇艳而绝美的花。从小训练,她是一个冷酷而无情的杀人工具。她唯一的情意,就是自己的主人,心爱的情人。她只是没有想到,她只是一件工具。她完成最后一项任务时,他,她唯一爱的人,一刀扎进她的心脏。跨越千年,一个古代女杀手的灵魂,穿越到了她的身上。重生,她不再娇弱,不再无助,她变的冷酷、无情!他的冷漠,她不在乎,因为她比他更冷漠。他要离婚,她毫不犹豫,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千疮百孔的心,她只想做个普通而平凡的女人,过着简单的生活。他却不能容忍,她离开的太洒脱,太干净!他发誓,他要她后悔,要她跪在他的面前求他。于是,各方势力都去找她的麻烦,一次次,要把她逼上绝路。她开始暴发,决定成为这个世上最强的人!雪雪完结的文:冷血总裁的逃妻:推荐:一个女佣四个大少慾火锋芒
  • 爱、自由与责任: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

    爱、自由与责任: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

    本书立足爱、自由和责任三个关键词,不仅分析了奥古斯丁爱的哲学的确立和对古典伦理学的终结,分析了贯穿中世纪的意志主义的奠基和流变,而且分析了中世纪道德观对后世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效应,尤其是对马丁?路德、康德和约纳斯的责任思想和普遍伦理的深远影响。此外,本书试图阐明中世纪这一前现代的哲学形态与后现代思想的内在精神的契合。
  • 网游之崩溃世界

    网游之崩溃世界

    2055年,我们身处的宇宙在一道无比浓郁的强光所扫过,随之濒临崩溃。世界被未知的力量数据化,产生了不可预测的结果,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机缘......
  •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