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2500000013

第13章 爱有哪几种?(4)

有人描述美国社会是:年轻人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意思是说,老年人在美国非常孤独而痛苦。而中国人,即使在异国他乡,子女始终重视对父母的关切,或者愿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经常地去看望父母,使父母在老年时能得到子女亲情的慰藉。这种家庭的和睦关系是中国人值得珍惜的文化传统。

子女对父母之爱,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血缘之爱、创生之爱。

人类是有理智、有感情的动物,人类对于自己的创生者,都必然会怀有深深的爱。基督教的信徒热爱上帝,因为他们相信上帝是人类的创生者。

现代遗传学已经证明,每个人的DNA决定了他(她)的体质、容貌、智力、性格、疾病等特征,而每个人的DNA都是由父母双方的DNA所组成。从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父母是每个人真正的创生者。因此,全世界的人都会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父母。

子女由父母所生,因此,对父母之爱,是人的天性。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

(二)亲情之爱。

正如前引诗经中的诗歌所描述,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子女在人生的最早十几年中,完全是依靠父母而成长的。子女依靠母亲的乳汁喂养,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依靠父母的搀扶而能走路,依靠父母的开导而学会讲话,依靠父母的帮助而获得最初的知识。在这十几年中,子女和父母自然地建立了深厚的亲情。这种亲情是任何其他人间感情所不能代替的。

(三)感恩之爱。

每个人对于有恩于自己者,都会有感恩之爱。清代朱有纯编的《朱子家训》中有一句话,被流传很广,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意思是,一分的恩情,要以十分来回报。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朱自清有一篇十分有名的散文——《背影》,写的就是他对于父亲的感恩之爱。散文描述说:父亲已经年迈,身体又胖。父亲送我(作者)上火车后,想到要为儿子买些橘子。我看到他买来橘子后,要将橘子送到火车上给我,“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当然,作者不是只因为父亲为自己买橘子而感动,他想到父亲一生为子女付出的辛劳,而现在已经年老体衰,他不由地流泪了。

子女对父母付出的爱,是父母晚年最好的慰藉,同时也是子女莫大的幸福。

同胞手足一世情(手足之爱)

兄弟姐妹的关系,中国人称为同胞手足关系。这个称呼颇为贴切,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血脉相连,与一个人的两手之间、两足之间或手和足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

中国传统文化对手足关系十分重视。

孟子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孝”是与父母的关系弟”就是与兄弟的关系。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描述兄弟之爱的佳作。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萸少一‘人。

王维有兄弟五人,姐妹二人。写此诗时,诗人年仅十七岁。一人离家外出(可能在长安谋取功名),举目无亲。在重阳节日中,他非常想念亲人,而他最想念的是他的兄弟姐妹们,想到他们在登山游玩时,大家都佩插香花(茱萸),饮菊花酒,而独独地少了他自己,他们一定会非常想念自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和他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充满眷恋的心情。

宋代文豪苏轼和苏彻兄弟两人,一生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们在许多诗词中表达了两人的深情。

嘉祐六年(1061)初冬,苏轼出任凤翔(今陕西西部)判官(州府官员);苏彻留在京城(今开封)侍奉父亲。苏彻送他兄嫂出行,骑着马走了一百多里,在郑州西门话别。苏轼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四句是:登高回首坡垄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兄弟分别后,苏轼回头张望,隔着山垄,只见弟弟的黑色帽子时隐时显。那时天色已晚,哥哥担心弟弟孤身一人,骑马回去,衣服单薄,会受凉。

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府。中秋节的夜晚,明月当空,他想念着弟弟苏彻,写下一首著名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綺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的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意思是:但愿我们都能活得长久,虽然相隔千里,每年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这皎洁的月亮(婵娟)。

苏轼于1101年去世(64岁),根据他的遗愿,他被葬在中州(今河南省)嵩山之南。此处背靠奇峰,面临清溪,环境优美。苏彻1112年去世后,也同葬于此。

王维和苏轼的著名诗词,充分表达了人间兄弟手足之爱所达到的深度。

手足之爱,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同胞血缘之爱。

同卵生殖的孪生兄弟之间的DNA,是100%相同的。兄弟姐妹之间DNA吻合程度也在99%以上。兄弟姐妹,或同父同母,或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他们的血缘关系都非常密切。这种关系使他们在内心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密感,使他们感到他们的命运是天生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幼时伴侣之爱。

兄弟姐妹一般情况下,在幼年时都生活在一个家庭中,他们是儿童到少年时期最亲密的伴侣。幼年时,他们在一起玩耍,在一起学习。即使到了中年或老年,他仍然会保留着幼年时期的共同的温馨的回忆。由于是同父同母所生,他们在性格上、爱好上会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这些都会加深他们感情。

(三)共同责任之爱。

当他(她诚长后,或在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后,尽管他们很可能分别住在不同街道、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但他们有着共同的责任,即关心他们的共同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这种共同的责任使他(她)必然会始终愿意共同地为父母或其他手足付出自己的爱心。

手足之爱,或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感情,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值得人们珍惜。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之爱)

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除家庭外,还要广泛地与社会接触。社会有广义的大社会和狭义的小社会之分。大社会指的是大众、人民、民族、国家、世界、人类等。小社会指的是每个人直接接触的周围人群,例如学校中的老师和同学,医院中的医生、护士和病友,同一居住区的邻居,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同一专业的同行,等等。在这些小社会中,人们亲密相处,必然也会产生感情和爱。由于本书的篇幅限制,这里选择与每个人的人生关系重大的两种爱:师生之爱和朋友之爱,加以论述。

一个人的成长中,除了父母之外,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师。老师不但传授给你各种知识,同时也传授给你做人的道德和品行。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老师有特别的尊重。中国古人说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太公家教》),都表示中国人对老师的高度尊重。

对老师的爱,也可以称为“师爱”。

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关系,是说明师生之爱的极好的例子。在《论语》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叙述。孔子对弟子的爱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他深刻了解各个弟子的优点和特长,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

例如对颜回,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称赞了颜回在贫困的生活中保持乐观的精神。对闵子骞,他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意思是:闵子骞真孝顺啊!人们对于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是没有不同意见的。对子游,孔子以为子游习于文学”。孔子认为子游的特长是在文学方面。

(二)他的教育是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导。

例如对子路,他说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孔子设礼稍诱子路。”意思是,子路的性格直爽而粗犷好斗,孔子用礼节慢慢地诱导子路。

孔子对不同弟子问的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下面的事例:

求问孔子:“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其大意是:子有(冉求)问孔子听到应做的事,就立即去做吗?”孔子说对,立即去做。”子路(仲由)问同一问题,孔子却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另一学生子华感到奇怪,问为何问题相同,而回答不同?”孔子说子有做事多虑退缩,所以我要激励他;子路做事有两个人的胆量,所以我要抑止他。”

这件事说明,孔子对于学生的教育非常细致而深人,他会考虑不同学生的性格和优缺点。

(三)他非常重视教导弟子怎样做人。

他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意思是:你要做道德高尚的读书人,不要做道德低下的读书人。

(四)他对弟子的生活也十分关怀,并给予安慰。

伯牛得了难治的病。孔子去问候,说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意思是: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真是命啊!

(五)他对于弟子服务于社会或国家寄以厚望。

孔子很称赞子贱(宓不齐)的治理政治的才能,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意思是:可惜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了,治理更大的地方也会差不多的。

由于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和教导,弟子们对于孔子也非常尊敬和爱戴。

公元前489年,在孔子带领多个弟子周游列国期间,楚庄王拟聘请孔子去楚国。陈国和蔡国(今河南省淮阳和上蔡地区)的国君害怕孔子受聘楚国不利于本国,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围困起来。

在受困的七日内,断绝了粮食。弟子们尽心尽力,寻找食物,到湖中捉鱼,到田野采集嫩草煮食,帮助老师共渡难关。当得到一些食物时,都要让老师先吃。而在这七天中,他们继续向老师请教各种问题。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安葬在曲阜家乡。弟子闵损、冉雍、冉求、颜路、曾点、漆雕开等都来送葬,并且按照孔子的“应为父母守孝三年”的教导(“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弟子们像对待父母一样,为孔子守墓三年。子贡是孔子弟子中在政治和商业两方面成就很大的人。孔子死后,他从江南千里赶来奔丧。其他弟子三年后离去后,他继续守墓三年。他将南方的稀有珍木移植在老师墓旁,以寄托他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从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师生之爱的例子,以及古今中外许多其他例子,包括人们亲自体验的师生关系,可以理解师生之爱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师生之爱是精神性的。

老师所能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传授;二是精神的感化。两者都是精神性的。这是师生之爱与父母子女之爱的重要区别。后者主要是血缘性的、生活性的、亲情性的。

孔子当年向学生讲授的是六经:《诗经》、《书经》、《易经》、《春秋》、《礼记》、《乐记》。这是知识的传授。

孔子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品德的教育,教导他们怎样做人。《论语》中的名句大多是这一方面的。例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在当代社会,学校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主要是知识。小学到中学,老师向学生传授的是人类自古至今所积累的文化精华与科学知识,人类的文明事实上就是依靠老师的传授而代代继承。

到了大学,特别是研究生阶段,老师所传授的有一部分是老师自己所特有的学术积累,其中老师的学术见解或学术造诣是非常宝贵的。这一部分知识是学生从其他地方得不到的。近一两百年来,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或哲学,影响深远的学术进步,很多是依靠一些著名科学家和教授对学生的代代传授而取得的。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老师的治学态度、处世原则和做人精神,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陈独秀的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战斗精神;胡适的崇尚自由、民主的精神;竺可桢的求是精神;陈寅恪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不但影响了他们当年的学生,并且影响了全中国几代青年。

(二)师生之爱影响人的一生。

人的一生的成就和品德,究竟是受谁的影响最大。当然各人情况不完全一样,但是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会承认,是受老师的影响最大。

孔子的弟子中,有许多位后来都有突出的成就,例如曾参,他写作的《孝经》是一部专门论述儒家孝道的著作,后来被列为儒家经典,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曾子的《孝经》,则完全是继承孔子学说的。

同类推荐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标准论概论

    标准论概论

    本书是阐述作者上世纪80年代草创的标准论的。书中指出,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在人们的思维中几乎处处都存在的衡量上起着决定作用;说到了作者已解决了人们一直未解决好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了标准的定义;阐明了可与力学三大定律相比拟的标准论的三个定律:“标准由人确定定律”、“标准决定定律”和“权威统一标准定律”;说到了标准论定律的具体应用;还说到了标准论的方法论方面的事。
热门推荐
  • 神枪李书文

    神枪李书文

    季节已是深秋,湛蓝的天上挂着几片白云,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几声有气无力的蝉鸣,放眼望去,苍茫的大地上看不到一丝丰收景象。奉天通往沧州的官道上,三匹大马疾驰而过,腾起阵阵灰尘,留下一路急促的蹄音。夕阳西下,人困马疲,三匹马不由得放慢了脚步。马背上的三个壮汉解开了胸扣,一阵凉风吹过,顿觉全身舒爽。边上的一位窄脸汉子一边抹着脸上的汗珠,一边向中间那个圆脸汉子发着牢骚:“马特使,这个黄士海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让袁大人这样折服,让我们不远千里前来相请?我看练兵处大人府里的几个日本和德国的洋武士就很了得,难道他比这几个洋人还厉害吗?”
  • 绮楼重梦

    绮楼重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守尸人

    守尸人

    太平间,是生与死的交界点,在生死界上,需要注意的忌讳有很多,我是个在医院太平间旁边长大的孩子,用不一样的视角告诉你医院的禁忌。禁忌1:看到有病人抢救时不要去凑热闹。禁忌2:发现有病人家属把死人生前用品扔到垃圾桶的,不要直接把自己的垃圾扔到上面。禁忌3:夜里听见猫叫不要出去看,不管你是病人还是家属。
  • 表无表章栖玩记

    表无表章栖玩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封王座之纵横大陆

    冰封王座之纵横大陆

    玩魔兽把自己玩到异界去了并不希奇,希奇的是你见过这样的异界经历吗?埃尔罗伊虚空劈出一剑,跟前的木棍化成无数的碎片,哼道:“你会凌空劈么?”柔伊在掷出一个火球之后得意的说道:“你会玩魔法么?”依耶芙特则召唤出一只水元素,不屑的哼道:“你会召唤宠物么?”我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后吼了几声,叫:“你们会跳街舞么?会唱两只蝴蝶么?”前面的众人倒下一大片!“我会唱两只小蜜蜂!”络瑞斯在我身后傻傻的说到,前面的众人全倒!
  • 我真的不是灵修

    我真的不是灵修

    “你就是杜航吧?我很崇拜你的。听说前几天发生在锡市的那次S级诡异事件就是你一个人解决的。”“你这么厉害现在的修为一定很高吧?”“是灵罡级,还是灵神级?或者更高?”每当这样的问题,杜航总会露出不置可否的微笑,不做任何回答。这在外人看来或许是深藏不露,其实只有杜航自己才知道他根本就不是灵(和谐)修。
  • 这样办事效率高

    这样办事效率高

    人际交往的最小单位是两个人,有了两个人方可交往。如果再加入一个人或许多人,那么,人际关系就更复杂了。而我们的世界并不只有两个人、三个人,而是有几十亿人。人的一生中,得和成千上万的人打交道,于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就多了许多可以琢磨的东西。人们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看来,只知道两人之间交往的技巧还不算在人际关系领域中入了门,想成为交际“专家”且具有极好的人缘关系,还得懂得人世间你、我、他诸多交往的关系和类型,这样才可能“走遍天下皆朋友”。
  • 裸体女郎(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裸体女郎(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当你进入“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迷离世界,那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扣人心弦暗藏玄机的情、那案外案谜中谜的悬念、那出人意料的结尾,篇篇精彩绝论!希区柯克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诱惑!它一定让你心跳加速,不睹不快!
  • 撼天记

    撼天记

    偶然的机会,吴天拥有了窥探天机的能力,也在无意中触动了天道的逆鳞。天地不仁,万物为狗。不甘屈服于天道的吴天,剑指苍穹。今生即已无回头之路,那我无法无天能奈我何?气冲霄汉,响彻九天。
  • 如山的爱却如此轻盈

    如山的爱却如此轻盈

    父爱如山,父亲给予我们的爱是厚重的,深沉的,悠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