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8700000004

第4章 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3)

幕前的是现象,幕后才是精神所在。TVB开台十年内的一大特色,是由女性的揸FIT人(高层)创造了香港电视节目最多元化的时期。也因为节目种类繁多,幕后也以极短时间培养出人才济济。主帅梁淑怡三十岁便成电视女强人,并把提升女性地位的意识注入收视率最高的肥皂剧中,致使“女强人”自《家变》的洛琳(汪明荃饰)变成现实中的普通人。由梁推动的改革进步,还有用胶卷而不是录像带拍摄的“实验”电视电影。没有她作推手,便没有从《北斗星》、《CID》、《七女性》、《龙虎豹》等制作中冒出头来的许鞍华、谭家明、严浩等香港新浪潮导演。

然而好景不常。创作领导电视台的风气在一九七七年输了给会计师们。TVB于梁淑怡离开后正式改由看数字的人决定观众可以看什么。一九八〇年代开始,多元化节目时代正式终结,香港人以每周五晚,每晚三线连续剧的节目编排作为看电视的唯一选择。这个不变未尝不可以申请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因为它到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已维持了三十年。

2007年11月8日

我是个无线孤儿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在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于香港启播。在它之前,香港只有一家英国人经营的丽的电视,它属于有线电视,每个家庭要付出月费廿五元才能收看节目。而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却是无线制式,所以香港人把该机构叫做“无线”,除了是简称,也是昵称,因为它是香港第一个免费电视台。

免费的意义有三个,一是电视普及化:香港在无线开台前与开台后的最大分别,是迅速多了上百万计的电视观众。二是电视节目内容大众化:以往在丽的电视出现的古典音乐欣赏节目如《丽的音乐会》,在无线变成了更适合各年龄、阶层口味的有奖游戏和《欢乐今宵》。三是电视家庭的诞生:七十年代是香港经济起飞时期,无线的成长刚好赶上这个热闹,它像这个时代生长出来的巨翼,为香港人提供庇护之余,还把他们带上云端,看见美好的愿景与未来。而要达成未来的幸福,无线告诉它的忠实观众们一家团结是不可缺的成功因素——以在翡翠台(它的中文频道)前团结的方式。

的确,无线的成功正是在于它以近乎宗教的方式把香港人的家庭情感牢牢拴在一起。曾几何时,由晚上六时播出晚间新闻报道开始,那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得以回到家里松开的第一口气。接着是周一至周五的有奖游戏节目《精打细算》,顾名思义,节目中被拿来估价的全是家庭用品。七时是“翡翠剧场”,由早期的《春晖》(半小时)到全盛时期的《家变》与《网中人》(一小时),剧情从未离开“父(母)慈子(女)孝”。八时以后不论是小品、处境喜剧、前卫导演的实验还是武侠剧,均属于“分流时间”。但一家人在一小时后又可以在小匣子前共享天伦,《欢乐今宵》是名副其实老幼咸宜,而且节目主持人们的默契和亲厚程度也与一家人无异。资深艺人如爸爸妈妈,辈出新人如姊妹兄弟。以至过年过节,《欢乐今宵》都是香港人少不得的家中一分子,导致日后在香港人的词典里写下了“电视就是无线,无线就是电视”。

也是在这样的四十年里,无线由大家庭式机构逐步“进化”成机构式大家庭:它由充满人情味变成出了名的霸权主义(封杀和雪藏艺人歌手的例子比比皆是)、冷酷(对待功臣元老也是一年一骚)、保守(节目形式、编排、内容绝大部分三十年未曾改变,遑论如日本、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多元多样化)。上述三种特质,使它既在香港文化的影响力上稳坐第一把交椅,但也像足了封建家庭里的大家长,至今不让香港电视史上出现思维与视野迥异的接班人。

而巩卫无线对香港人的统治的巧妙方式,就是在电视剧集里安排大家庭的死而不僵——众所周知,香港的人口密度再高,也不流行一家三代住在同一屋檐下,偏偏无线剧集最爱将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状况当现实搬演,到今天还经常摆开长桌让十个以上的“家庭成员”以吃饭之名把剧情以你一句我一句的台词交代过去。(最夸张的是长达二千多集的《真情》,一围桌可以坐二十人。)

“大”家庭(也是伪家庭)的设计,就像无线编剧们不文明地否定了核心家庭的价值一样,是不给个人和新一代有发展空间的。是以在无线剧集里,事无大小都容得下大家长们置喙,都要插手来管。结局当然是化险为夷一家和睦,因为大家长的旨意极少不被子女们顺从。

我看无线剧集三十多年,无法认同《溏心风暴》中彰显的“大家长全面胜利”是一种正面的情怀,是因为“家庭”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孕育与培养下一代有自己的人格思想。如果无线是个大家庭,我情愿是个孤儿。

2007年6月19日

香港电视圈烂GAG文化

四十年一晃眼成为过去,适逢无线到了不惑之年,亚视又作出扑击的姿势,历史——对现时电视文化的改变的期望和落空——好像真是个开不完的笑话,抑或,是无线对香港文化的重大贡献之一——烂GAG,教我们看了笑不是,不笑也不是?

烂GAG的黄金定律——如上周王晶在《再会欢乐今宵》上现身说法,是师父(刘天赐)教落,明知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是要完成任务准时交货,因为PUNCHLINE(笑点)好笑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员有否卖力演出,观众会否被硬销打动而勉为其难付出一笑——这说法使我想起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布蓝青被关进精神病院前留给我们的台词:“我们都需要陌生人的慰藉。”烂GAG换来的笑声,大可被看成是大众的怜悯心——假如它们不是“罐头”即效果笑声。

香港电视四十年发展史的令人啼笑皆非,是因它不断以重复过去的错误来往前。不论是愈变愈工厂化的无线,还是每隔三五年便革一次命的亚视,甚至连收费的有线电视,即使节目种类理应独立于主流电视台,也因员工背景与无线、亚视剪不断理还乱,无法摆脱香港电视自八十年代以来便维持一种精神、一副面貌的“宿命”——你看我我看你,你抄我我抄你。抄袭在学校中不容许,在职场中不容许,因为人生只是匆匆几十寒暑,光是剽窃别人开发的东西不只在公义上说不过去,对自己的潜能也是有所辜负。但香港的电视文化就是以“抄袭”为宗旨,尤其身为大阿哥的无线。当然,外国电视节目也有从跟风出发,但甚少出现抄到一模一样的“唔怕货比货”:像盛极一时的有奖问答游戏,《百万富翁》与《一笔OUT消》绝不混淆;真人秀中,《生还者》(SURVIVOR)和《大阿哥》(BIG BROTHER)是两种风味。但我们的《美女厨房》、《奖门人》到今天的《味分高下》,除了在日韩皆有原版,有时还出现自己抄自己。《味分高下》的概念就是《奖门人》的一个环节,无线可以说是出于环保而把物资循环再用,有要求的观众则很难不认为它只是换了包装不换内容,是懒惰之故。

因此有人建议,要怪就怪香港人太无所谓——有匙羹喂上来就吃,能不怪那饭来张嘴的人,却去怪匙羹吗?

想必无线中人也举脚赞成。甚至认为“抄袭”不是问题——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来最伤脑筋,而且讨论完了也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所以干脆不去追究来龙去脉,一切以实时反应为目标。观众笑代表他们受落、开心,而要取悦观众,便是要懂得控制大众的情绪,“抄袭”的好处,是有样本可供参考。只不过各处乡村各处例,我便在无线收费电视台看过《美女厨房》的原装版而明白到文化差异造成的“别人高我们低”——无线把外地节目改装成本地版的手段永远一样:将一切变成稚童化。

将一切变成稚童化,即是,从制作人到演出者(或游戏参加者)到观众都可免除掉“责任”与“要求”,每个人均是白纸一张,由零开始,成功了便是有幸运之神眷顾,失败了也没有面子问题。这跟很多日本原版综艺节目呈现的精神何其差天共地,因为支撑游戏的,是日本人的专门与专业精神,他们有一种叫“达人”的文化。

“达人”绝不只是购物狂与收集癖。如果是电影达人,他就是会走路会思考的电影词典。“达人”是寓学问于兴趣的一种人。一个人之成为“达人”,不是天生而是自选,兴趣于他们是珍宝,通过认真研习和深入认识自己的喜好,他们会感觉如身处天堂。“达人”与“不是达人”的分别,反映在无线抄袭的与日本原装的电视节目上:一个做到极致,一个粗枝大叶;一个敬业乐业,一个是“WHO CARES?”。

烂GAG在今日的无线仍是“免死金牌”,是仗着“WHOCARES?”精神已深植在普罗大众的价值观里。“WHOCARES?”当然不是指“视功名如粪土”,香港人CARE的东西多的是,但若从“电视制造一个社会的灵魂”这句话看香港,香港人关心的事情,有很多是无线告诉我们的。以娱乐为例,无线四十年来最成功的,就是令“娱乐”这个名词变成只有一个层次——不用脑筋,没有品位,何必认真,无谓要求。

一切都是“得啖笑”,不好笑也变成了好好笑——你能相信普天下还有如此不是笑话的笑话?香港人渐渐分不出可笑、失笑与好笑。香港人还相信自己真的擅长生产笑匠——对比起近年席卷全球的THEOFFICE、EXTRAS、LITTLEBRITAIN等喜剧高手,你会发现英式幽默的主要食粮是无惧自嘲,反观从《双星报喜》时代到今日的《再会欢乐今宵》,我们的搅笑强项不是对生活、对人生、对民族性格、对普世价值的反思与自嘲,而是手到拿来的食字GAG。

日前在《无线大宝藏》中看到《点解咁好笑》中一段以懒音取笑果的食字GAG,昨晚在《再会欢乐今宵》的“新方茂博士”中玩的也是同一模式。对一个大电视台的智能完全采取放弃,可以变成对一个社群失去信心——我从不认为说句“现在的人都不看电视了”便能解除无线的影响力,因为四十年来日积月累,无线精神已不只是通过电视来影响大众——加上在企业文化携手协力之下,电台是一种TVB,报刊是一种TVB,网络也是一种TVB。所以森美小仪、I LOVE YOU BOYZ将继往开来,秉承无线继续影响将来成长后宣称从未看过《欢乐今宵》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

壹传媒的崛起使大众把社会风气的改变归咎于小报文化。但没有人要看揭秘和丑闻又怎会令小报变成大报?以输打赢要的方式对待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若你问我,作为香港人过去四十年来的精神食粮与思想机器,无线才是始作俑者。由香港小姐选举为电视文化带来GLAMOUR(嫁入豪门);剧集不断鼓吹向上爬需要不择手段;游戏节目不要智慧;生活节目只要消费;音乐节目成为众所周知的分猪肉和俾面派对;儿童节目三十多年来独沽一味,并且不以年龄分类,把儿童的智力水平及心智发展三岁与十三岁一视同仁;大型综艺节目如筹款晚会变了是官绅名流出风头。日子有功,这这些些加起来,再加上亚视的不成气候,香港人才会在层层现实的压力和历史的冲击下,让无线播下的种子,在“苹果”中开花结果。

《红楼梦》中贾探春一语把荣国府的千秋功罪道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九十年代没有几出经典的无线电视,在今天好像又屡翻出红盘,其实只要细心推敲,不难发现那与大众潜意识里有着“不能要求太多”的心态有关——在政治(陈太叶刘是名牌之争)、天灾人祸(歌星斗多粉丝举牌演唱会)都能被消费的今天,无线的社会角色已向“商场”转型,难怪现任总经理的职能和形象更像公关与推销员。

既然是推销,感性当然比理性重要。无线四十年也教晓了香港人发泄情绪比培养情感重要——在一切都是买卖的前提下,前者固然比后者有保障,也使人觉得安全得多。

2007年11月6日

今天你无线了没有?

詹瑞文和我共同创作的《万千师奶贺台庆》已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贺台庆》这概念最早源自做《东宫西宫之开咪封咪》的那夏天,适逢奥运,无线电视以“大堆头”主持团队作每晚直击报道。然而多了嘴巴不等于水平提高,结果让四年一度的盛事变成连场的诙谐秀——以照顾大众口味之名示范了香港第一大台对有常识之士可以不尊重到何等地步。

因受某活性乳酸菌饮料广告的启发,我想到套用它的文案作剧名:《你今日闹咗无线未?》。

踏入二〇〇七年,无线四十岁。四十是不惑之年,对于曾跟香港人经历不少忧患的媒体机构,理论上也应累积一定智慧,事实刚好相反,当全球都在面对“电视已死”或起码危在旦夕的困境,苦苦构思五花八门的拯救招数时,一台独大的无线还是沉溺在所谓的成功方程式里。“成功”背后除了自觉计算的成分外,也有该台高层不自觉的“平庸”。

同类推荐
  • 爱的年份

    爱的年份

    李筱懿、陶妍妍、林特特、韩松落、鲁瑾、李月亮、闫红、慕容素衣、晚睡、艾小羊、芝麻、蓑依、李荷西……27位细腻作家的爱情圆桌谈:思索:你的爱情,到了什么年份?发现:为你做一堆不擅长的事在动荡的岁月里相濡以沫因为你,我变成了更好的我,而你依然是那个特别好的你答案:不管你是单身中、恋爱中、婚姻中,你其实一直在被爱,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改变:唤醒爱的感官,等待爱情和生活自然成熟。这里的29种爱情,初恋、暗恋、错过、白首……每一个故事都戳中我们爱情里的痛点,每段爱情都让我们更加珍惜手中所拥有。
  •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唐诗更甚。《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唐诗中开阖大气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本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叶君主编的《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便收录了胡适一生中精彩的演讲文稿和时评文章若干篇。《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的这些演讲文稿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以及对学术研究、时事政局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风采及了解大师的缜密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三国之四世三公

    三国之四世三公

    朝代更替,是偶然还是必然!皇室兴衰,是天意还是人为!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袁常,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第六子,据一地称霸,引四方云动!王朝更替,皇室兴衰竟早有定论,且看袁常如何破解束缚千年之宿命!
  • 虹映蔷薇

    虹映蔷薇

    一条中心街道,一直从城市的这一头连接到城市的另一端,其他的街道仿佛像树叶的脉络一样伸展开来。街街相连、巷巷相通。一米宽的小巷,两旁连着约两米高的瓦房,疏松的沙土覆盖在热辣辣的地面上,尚小贤就是住在这样的地方。瓦房上面交联错乱的电线网,斑驳的泥黄色土墙,坑坑洼洼的墙面,以及门檐上的墨绿色青苔,一起构成尚小贤眼中最初的风景,说不上是美好的,却也是他生命所维系的地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北宋大丈夫

    北宋大丈夫

    新书:《大唐扫把星》已经发布了。……后人都说大宋无丈夫,从而是弱宋。弱宋不能自守,偏安一隅,遂使神州陆沉。这是一个大丈夫横行当世的故事。这是一个给大宋安装脊梁骨的故事。……爵士五百多万字的完本老书《带着仓库到大明》正静静的躺在那里,欢迎新读者去踩踩。新书的qq群:邙山军预备队,号码:624065836这是普通群,全订本书的书友,在群里找管理员验证过全订后,再进全订群。
  • 远梦轻无力

    远梦轻无力

    她的身份因多舛的命运而不断变换。术江国的郡主也好,大珣国的贵族千金也好,地位低贱的宫女也罢,她只求安生立命,无奈命运半点不由人!她不愿向命运低头,不想再四处飘零。...............她身边驻足的男子一个又一个。“你真是与众不同,你应该知道我的心思!”“我们真的可以‘小红低唱我吹箫’了。”“只要你点头,我就向太皇太后求亲!”“我给不了王后的地位,但我能给你我所有的爱!”“我们拉过勾,我会永远保护你!”..............他们哪一个能真正成为救赎她的人,哪一个又能成为她最后的归宿?!
  • 锦园春

    锦园春

    侯府嫡女前生温婉谦和,却落了个悲惨收尾。重活一世,江云昭绝不复蹈前辙,必会扫清一切障碍,走上高门贵女的安顺荣华之路。贵女重生,谋一世安顺荣华。表面上,此乃重生嫡女的宅门奋斗史。实际上,这也是某只傲娇忠犬的漫漫追妻史。只不过追的年头……略微长了那么一点。
  • 刁蛮宠妃一窝三宝

    刁蛮宠妃一窝三宝

    天下奇闻,素来眼光高冷的他竟然宣布要开荤!某女胡子邋遢,那么精心一伪装,尼玛还是被他识破身份,骨渣不剩。她心有所属,压根看不上他,“大家都是出来混的,王爷您别太当真!”但他很认真,可她放得下,怀了崽照样跑路撒!某爷不淡定了,高大的身影罩过来,“怎么?不负责,还想私逃吗?”某女微怂“别乱来啊!”他锁她入怀,“亲爹探娃,合情合法!”【身心干净一对一,轻逗暖萌宠无敌】
  • 艺术眼系列: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

    艺术眼系列: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

    本书精选卢浮宫31件馆藏艺术珍品,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对经典艺术发问,是第一本真正写给孩子看的艺术书!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文前介绍了什么是艺术杰作?什么是博物馆?第一部分讲述了卢浮宫的点点滴滴,以及如何能轻松而有效地游览卢浮宫;第二部分是作品赏析,针对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设置了不同程度的问答,很容易就找到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解答;第三部分则是参观卢浮宫的实用建议。
  • 我们从此是路人

    我们从此是路人

    从第一次见到韩默言起,陆染整整暗恋了韩默言五年。她用两年去追逐他的脚步,三年试图去日久生情。可是,还是不够啊……韩默言还是……不喜欢她。即使再深的感情,也有干枯的时候,陆染累了,她放手。那么,韩默言,如果不喜欢我,请你滚远点。
  •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创造财富需要智慧,需要胆略,每一位大富豪的历史,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上著名的大富豪,他们不但为自己创造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创造财富,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飞跃的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
  • 诸天布武

    诸天布武

    这是诸天融合、万界回归的时代,而严凌则是在融合前夕穿越万界,在远古大佬的教导下,布武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