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少年在父母亲离异后,感受到强烈的耻辱,于是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还不时受到一些同学的嘲笑和欺负。他在盛怒之下,竟然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来。出事以后,这个少年就想到要和作者见面,因为,他曾经听过作者的讲座,对作者很有好感。于是,他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作者的办公室。
那天,这个少年是在他母亲的陪同下来的。十五岁的他已经读初中二年级了,但身材瘦小,精神不振。
他母亲告诉说,儿子在读小学时,成绩蛮好的,读初一时,因为自己和他爸爸闹离婚,他的成绩开始不稳定了。我以为是小学升初中一开始不适应的缘故,后来,儿子的成绩还是上不去,我就急了。
他妈妈的话匣子一打开,就一时收不住了。既然谈到成绩,我就从这个话题入手谈吧。我问少年:“你现在成绩怎样?”他低着头不回答。“不要紧的,说吧,我看你很聪明的,原来成绩好的,现在一时上不去也许有另外的原因。你说出来,也许会好受些。”
这时,他慢慢地抬起头来看看我,有点迟疑的样子。他妈妈一见又插嘴说:“是的,有原因的,他班里有个同学老欺负我儿子。”
“是吗?怎么老欺负你呢?你说说看,他是怎么欺负你的?”我开导他。接着,这个少年就把班里有个同学如何欺负他的情况说了出来。少年告诉我说:“更气人的是,有一次,这个同学因圆珠笔水写完了,向我借一支用。可我自己才一支笔,作业也没有做好,就没有借给他。这一来,他下课后,把我的圆珠笔弄坏,还要把我爸爸妈妈离婚的事说给班里的同学听。虽然当时他没有说我爸爸妈妈离异的事,但他说我是‘野种’,我当场哭了。”说完,这个少年已经热泪盈眶。一旁的妈妈也眼睛红红的,很是辛酸。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我问。少年说:“他们会说谎的,说我自己不小心弄破的。我在老师面前不太会说话。”
这时,他妈妈又插嘴道:“我儿子胆子小,不敢向老师汇报。有次在上课时,后面有个女同学在他背上用圆珠笔写字,儿子转过身去反抗,被老师看到了,反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弄得他整堂课没有听好。”
“那么,班里这么多同学没有一个同你要好吗?”我问。
“原来我有好多同学要好的,自从他们知道我爸爸妈妈离婚后,有些同学把我当什么看了也不知道。”这个少年委屈地说。他妈妈又插嘴道:“我的处境也这样。离婚的女人在社会上好像是另类。”
这对母子给我的印象是,有很强烈的饱受同学和社会上一些人欺负的受害感。而正是这种“受害者”的心理,极大地影响了这个少年的学习成绩。
一个原本学习成绩不错、老师也喜欢的中学生,怎么突然在班里的人缘这么差呢?少年的母亲说是在儿子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她和他父亲闹离婚,几次吵闹时,儿子哭哭啼啼地求我们不要离婚。为了儿子,我们暂时凑合着过,那时,儿子的学习成绩还算过得去。到下半年时,母亲和父亲实在难以一起生活,原因是少年的父亲天性花心,做驾驶员的他屡屡到娱乐场所找小姑娘玩,还染上了性病传染给了母亲。母亲无奈坚决离婚。在儿子的归属问题上,妈妈问他你是跟爸爸还是跟妈妈?这个问题着实使少年为难。最终他跟母亲过。父亲开始几个月还付些抚养费,后来就不闻不问了。他要来看儿子,母亲自然就不给他看了。为此,这个少年在被窝里不知哭过多少回。心理的抑郁导致他思想情绪的低落,和同学也不那么合群了,有的同学还嘲弄他。
一次单元考试,坐在少年后面的女同学要他把试卷拖到桌沿下来,方便给她抄一下。少年觉得不太好,当时不肯。这个女同学就威胁说,要把他父母亲离婚的秘密说出来,这个少年无奈就只好把试卷答案给后面的女同学抄了。
少年把父母亲离婚的事当成天大的耻辱,沉重的心理包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在他的意识中,父母亲离异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是见不得人的丑事。他希望同学为他守住这个秘密,一旦被同学知道,就觉得会被大家瞧不起,被孤立。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矛盾与痛楚,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和情绪,使他出现了在班里人缘差、性格孤僻的情况。
父亲不在身边,儿子的一切事情由妈妈包揽,其个人的独立自主创新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少年显得胆小,不敢交往,性格孤僻。在内向的母亲身边,这个少年养成了固执、敏感的性格。在受到后座女同学几次欺负后,为了封住她的口,保守父母亲离婚的秘密,这个少年终于像火山爆发那样,在一天晚上,他从爷爷的柴棚屋里弄了点农药出来,趁人不备,将农药放在那个女同学经常喝的水壶里。第二天早上,那个女同学在拧开盖子倒水时闻到浓浓的农药味,发出尖叫,马上向老师报告。警方马上进行调查,没几天,这少年就进入警方的视线。
鉴于他已表示深深的忏悔,认罪态度好,以及没有到十六周岁等各方面的原因,他被取保候审了。
我望着这个少年,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对这个“受气”的少年进行了心理上的开导:父母亲离异,和你没有什么关系,这是大人的事。父母亲离异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国家《婚姻法》规定,结婚、离婚自由。离婚是大人的选择,你作为儿子是无辜的。离婚后的父母亲仍然有抚养和教育儿子的义务,直到把你培养成人……这个少年经过开导明理,渐渐地脸上开朗起来,眼底没有了忧郁,面部没有了悲戚。他从父母亲离婚的强烈耻辱感中解脱出来,表现出一种豁达与自信的神情,父母亲离婚的阴云从他心中渐渐地散去。
后来,我获悉,这个少年能够坦然面对家里的变故,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了,他和同学们已经非常合群,他像一只雄雁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离婚是大人们的选择,孩子是无辜的。作为离婚的当事人,需要做的不是为了孩子离不离,而是离与不离都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尽量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有些父母亲在离婚时,总问孩子:“你跟谁呀?”把这样一个问题抛给一个未成年人来回答,这实在是很残酷的。在这里,孩子是无辜的,孩子也没有选择的能力,是大人在选择生活。
一旦离婚,某一方认为孩子失去了一半的爱,就千方百计地补偿,对孩子百般溺爱、千般放纵,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不利。要允许孩子同离异别居的前配偶交往,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朋友,帮助孩子建立个人相对独立的价值观。无论离异与否,只要你是有责任感的父母亲,就尽量不要让你的孩子受到伤害。
作为离异后的孩子,对父母亲的离婚要重新认识:离婚的事现在很普遍,并不存在面子不面子的问题;作为子女对此没有任何责任,没有必要认为是个秘密,可以大胆地告诉同学和老师,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看那些无聊的同学还能对自己有什么威胁。对于认为父母亲离异是耻辱的这种文化障碍,全社会尤其是心理辅导员要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作为离异家庭的子女要心胸宽阔一点,不管跟谁生活都一样,照样会幸福。要多参加集体活动,更多地感受集体的温暖。就算有的同学或者老师曲解你,你想改变他们对你的看法,你就要更好地把握自己,应试教育上学习出水平,素质教育上助人为乐见风尚。虽然你生长在一个并不完整的家,但你要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拥有一颗完整、健康的心,这样就会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