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父亲,组织带领自己未成年的亲生子女实施盗窃犯罪,最终亲手将自己和女儿送进了监牢。一家三口共同参与流窜作案犯罪,涉案金额之巨大,为当地罕见。当作者听民警说起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时,一个念头在脑海里形成,这条有悖于常理的奇特的罪恶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呢?
8月26日,暑假即将结束,中学生们正在抓紧享受漫长假期的最后休闲时光。
在看守所的提审室里,法官庄严地宣读着刚刚送达的刑事判决书:……被告人欣欣,女,现年十六岁,文化程度初中二年级,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欣欣在提审室内咿呀作响的电风扇下不住地抽泣着。这个原本老实巴交的女孩连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被自己的父亲和弟弟以“挣钱还债”为借口,联手哄出家门参与盗窃,最终在懵懂中锒铛入狱。她透过铁窗,看到看守所外一片茵茵的草地上,依稀开着几朵鲜花,正在微风中自由摇曳……
她若有所思,面对女看守民警的诚恳,述说了自己滑入深渊的经历——
幸福,曾经致富先锋
我出生在安徽省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排行老二,家中有个大我两岁的姐姐,还有个小我一岁的弟弟。母亲赋闲在家。父亲张强曾经是个手艺不错的木匠师傅,带着两个徒弟开过家具店,一度生意红火,我家也成为这个穷乡僻壤少数先富起来的家庭。
我的童年也是灰暗的。从记事起父母亲就经常吵闹打架,问题就是一个穷字。在三个孩子中,我被父亲骂得最多,原因是我最爱顶撞他。比如说,每当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父亲总拿我姐弟开涮。说什么:“都是被你们这帮小兔崽子给吃穷的。”于是,我就说他:“是你生下我们来的,你就有义务把我们养大。”
后来,父亲在朋友的点拨下,决定创办家具厂。由于家具款式新,质量好,适应当地市场,生意红火,收益不错。我家同贫穷的乡邻们比起来,算是万元户了。我家不愁吃和穿,没有了温饱不济的忧虑,没有了父母亲的吵闹声,家里和谐平安。我和稳重的姐姐、调皮的弟弟得以在这样一种难得的环境下成长,是同村很多孩子们眼里的奢望。
可是,好景不长,还没有等我小学毕业,家里的变故就来临了。一切的变故都跟一个厂有关,在妈妈的纵容下,父亲盘掉家具厂,开了一家大蒜加工厂。因为,妈妈有个亲戚是干这个的。她说:“办大蒜加工厂赚钱,张强你干这个吧!”父亲于是去妈妈的亲戚家看了看,发现工艺很简单,远不比自己的家具那么复杂、精细、技术含量高。他有点看不上,不太愿意办大蒜加工厂。只是迫于老婆的“威严”,父亲才不得已关了生意兴隆的家具厂的大门,改办大蒜加工厂。
然而,这家折腾了三年的大蒜加工厂,因没有技术含量和市场,先天不足而倒闭了。这家厂的倒闭不仅使父亲辛苦积攒的资金化为乌有,还留下六七万元的债务。从此,家里的经济状况再也没有好转过。父亲每天四处打零工挣钱仅够养家糊口,远远无法偿清债务。这次错误投资,转厂农副产品加工,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导致家境清贫,使得我们三姐弟都没有读完初中,辍学后便流落在校外,妈妈有直接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常年疲于奔命、心烦意乱的父亲对子女更加疏于管教,放任自流。
而此时,妈妈和父亲的争吵又开始没完没了,比原来贫穷时还吵得凶。临近年关,讨债的人又纷纷上门,父亲烦躁不安,妈妈又要骂他是没有用的男人,真是火上浇油,越烧越旺。就这样,他们夫妻的争吵打架已经白热化了。当年的春节过后,妈妈终于抛弃了我们三姐弟和父亲,离家而去。
我们姐弟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
阴谋,弟弟骗姐姐出家门
爸爸仍然在外面打零工,晚上回家来;姐姐远赴广东做工;弟弟去参加了什么“职工技术培训班”,一般晚上不回来;我则在家里养头猪,照看家里。
一天下午,爸爸因没有活干早早地回家了,坐在家门口低头抽闷烟。这时,一声“爸爸”,令张强抬起头来看,发现是已经离家三个多月的十四岁的儿子天天回来了。“你咋来了?”张强问。“培训班结束了呗。你看,给你带好吃的来了,回屋喝酒去。”天天把手中的东西往他爸爸面前晃了晃。
张强随儿子进屋,天天把包里好吃的东西摆在桌子上,还拿出了一瓶高档酒“五粮液”。张强睁大了双眼,“你这个酒从哪来?要五六百元一瓶哪!”爸爸疑惑地问儿子。天天笑嘻嘻地说:“管它呢,吃吧。”他替张强满满地斟了一杯,一股浓香满屋子飘荡起来。爸爸口谗得要命,忙坐下和儿子对饮起来。
酒过三巡,儿子天天神秘地对爸爸说:“爸爸,我们到外面发财去吧!”“啥意思?”爸爸有点热乎乎地问。“到外面经济发达地区去偷啊,我不是学了这门技术了吗?”天天说。
“这个?……”爸爸有点迟疑。天天一见爸爸还在犹豫,就又说道:“我家还欠人家六七万元债啊,去浙江偷,钱来得快,有钱了就可以还债,有钱了你又可以娶老婆了。”
爸爸抬头望了望儿子,他好像今天才发觉,天天长大了,儿子懂事了。儿子辍学后,就去了“技术培训班”,三个月后,他已经是个“技术娴熟”的入室盗窃高手了。
爸爸没有当面答应儿子,却在心里打起了算盘。做过生意,办过厂,见过世面的他懂得一些法律知识,偷东西犯法,他很清楚。但他也知道未成年人犯罪并不追究刑事责任。而在当地去外地偷东西并不是丢人的事情,本村、邻村都有人带了几个小孩在外面“发财”,还回家盖了新房子。不过,要带自己的孩子出去偷东西,还真是没有听说过。就这样,爸爸犹豫了一段时间。
晚上,爸爸和儿子一起喝酒时,天天又提起了偷东西发财的事。这次爸爸终于决定听从儿子的建议,带上自己的孩子到浙江去“发财”。
可是,儿子一个人,人手不够,咋办?爸爸找到本村一个熟悉“行情”的人,此人对这方面的操作十分清楚,他为爸爸找了个符合这几样条件的小帮手:未成年、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成员简单。这个孩子叫小虎,才十三岁,父亲早亡,母亲改嫁,与年迈的奶奶生活。
于是,爸爸和小虎的奶奶签了个字据:1000元租小虎半年,到8月底归还,先付500元,回来再付清另500元。500元进了小虎奶奶的口袋,小虎则跟着张强走了。
儿子十四岁,小虎十三岁,要是弄个女孩子多好,更加不会引起注意,人手还是不够。爸爸开始把目光瞄上了在广东做工的大女儿。不料,姐姐听了爸爸的话,就劈头骂了回去。
爸爸又把目光瞄上了我,但他不敢同我讲,他知道我的脾气。于是,爸爸就让弟弟来做我的工作。我后来回忆,当时弟弟是说到外面去玩的。我那时连村子都没有出去过,真的好向往去外面见见世面。听弟弟说去外面游玩,别提多高兴了。至于偷东西的事,弟弟提都没有提。单纯的我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以为是一次难得的旅行。
3月份的一天,我们一行四人经长途跋涉来到了经济发达的省市。我这才知道,是被带来盗窃的。可是,“为父亲还债”的心理,和“未成年人偷东西不会坐牢”的宽慰,使我横下心来帮助父亲盗窃还债。
歧路,偷窃致富终入狱
萧山、诸暨、金华、衢州,我们一路偷过来。从3月19日到4月15日,在爸爸的组织带领下,短短18天,我们作案数起,涉案金额高达11万元。
3月24日下午,天天、小虎撬开这个城市的富春街道桂花西路一户人家,窃得旅游鞋1双,手机1只,合计人民币690元。这是我们到这个城市发的第一笔财。同天下午,我、天天、小虎三人用同样手段撬开附近小区另一户人家的大门,窃得珠宝首饰等共计价值2149元。当天晚上,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送到爸爸手里。3月25日,我们三人在富春街道继续盗窃,偷了一块价值100元的玉佩。为了不被警察发现,我们于3月31日转战到了诸暨市。在暨阳街道的一户人家,我们三个孩子撬门入室,窃得摄像机、日元等钱物,共计人民币87691.68元,发了一笔大财。
爸爸为了保证自身安全,花了很多心思。为了掩人耳目,迷惑警察,爸爸让我们孩子和他分开住不同的旅馆。每次盗窃,爸爸都是留在旅馆等候,孩子们偷到东西后,就到旅馆交给他,由他统一保管、支配。爸爸还告诉我们,万一被警察抓住了,千万不要供出他来。因为他是大人,要是被抓,是要判刑的。我们人小是不会坐牢的。我们在爸爸的教导下,年纪轻轻就干起了“梁上君子”的丑事。
4月4日,爸爸觉得所盗窃的钱财足以还债和盖两栋新房子了,就打算回家了。当我们在衢州火车站候车时,已经追踪我们许久的公安民警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是多么狼狈呀!
此案开庭审理时,有位女法官问我爸爸:“作为父亲,怎么会想到叫女儿和儿子去盗窃呢?”爸爸低下头,长时间不语。
公诉人的公诉词指责我爸爸说:一般来说,子女犯错,父母亲有过错。而本案则是父亲教唆自己的子女走上犯罪道路。被告人张强不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应该对子女走上犯罪道路承担责任!
对我这个女儿,爸爸在法庭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欣欣是我三个孩子中最懂事的,请法院从宽处理。”事实上,爸爸正是利用了我的懂事。我是善良的,甚至在判刑后,我还反过来劝慰爸爸要想开些,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
最终的判决,我的量刑是最轻的。那位女法官深情地对我说:“欣欣,请面对现实,好好反思,认真改造,你还年轻,希望早日走上正道,美好的生活在等着你!”
我很感谢这位女法官的教导,我一定不辜负她的期望,重新做人,做个好人,做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公诉人在公诉词上指责张强道:“一般来说,子女犯错,父母亲有过错。而本案则是父亲教唆自己的子女走上犯罪道路。被告人张强不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应该对子女走上犯罪道路承担责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做父亲的张强是知法犯法。他利用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关条款,教育、唆使自己的未成年子女和邻村的未成年人去犯罪,使三个未成年人像迷失的“羔羊”,任其宰割。这个“问题家长”罪恶深重。
而案中的三个未成年人抱着“未成年人犯罪不会坐牢”的侥幸心理,为“替父亲还债”的血缘亲情,一步步滑入深渊,让人扼腕痛惜。
青少年在看到自己的亲人犯罪,或者被卷入犯罪事件时,怎么办?有的人认为,对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违法犯罪不告发,是对他们的保护;家长被抓后,自己怎样生活?其实,如果在亲友违法行为发生之初,你能够主动劝阻,制止其不法行为的继续,就可以有效防止自己所熟悉的人和家庭成员坠入违法犯罪的泥坑。即使是能对已经在进行中的违法犯罪进行及时举报、揭发,也能够防止自己的亲人更深地陷进去,能保护社会上更多的人。因此,青少年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地劝阻,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应该争取外界的帮助,这是对家庭的真正保护。本案中的欣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她也不至于连同家人一起陷得这么深。
当然,青少年在发现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举报,或者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时,要讲究斗争策略,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