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6700000012

第1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论(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过程;也是将实践经验升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向前发展的过程。这一进程是一部曲折多转、成功与失误相交织、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又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互推动的过程,而且是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基本脉络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作大致勾勒,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又大致可归为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1921—1949,实为28年)是历经曲折但最终完满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30年”。第二个“30年”(1949—

1978,实为29年)则是一段得失成败交织、经验教训并存的“30年”,虽不突兀和显赫,但也不沉寂和平庸,它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第三个“30年”(1978—2009,实为31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出困境,不断从一个胜利迈向又一个胜利的“30年”。

(一)第一个“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21—192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并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面临的问题。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建党初期即党的一大前后,并没有立即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相反,党的一大关于以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为最直接的斗争目标的主张,恰恰是与中国革命的实际不相适应的。不过,早期的共产党人很快就看到了在中国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注意到产生于欧洲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实践于中国具体国情的问题,因而他们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运用,初步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联系的思路,对中国革命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立足于对中国国情研究的基础上,1922年7月党的二大划分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目标;1923年6月党的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达成了与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共识;1925年1月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这些正确结论和独立的探讨不仅为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初步积累了经验,而且也为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经验。

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事实上,当时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更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方式和步骤;虽然也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权、统一战线、工农联盟和武装斗争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这些认识的形成,大都是被动接受共产国际指示的结果。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尚不具备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客观条件;虽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但仅仅是停留在思想观念上,而没有把它自觉地外化为实际行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尚处于一种不自觉的、被动的状态,还缺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毛泽东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指出:“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因此,党的领导机关中占统治地位的成分,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在这一阶段的紧要关头中,没有能够领导全党巩固革命的胜利,受到资产阶级的欺骗,而使革命遭到失败。”

2.第二阶段(1927—19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探索与转折时期

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深入开展,面对中国革命大起大落的复杂形势,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纷纷开始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新途径的苦苦探索。在1927年8月以后,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效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效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这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为代表,放弃进军长沙的原定计划,开辟出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这两条道路都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最初探索。但是,哪一条道路适合中国国情?实践证明,前者不行,后者则指出了革命胜利的航向。

领悟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真谛的毛泽东,认识到在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绝大多数人口的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须上山打游击,武装割据闯局面,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尽管这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没有,却是中国实际的要求,亦有上千年的中国农民战争历史传统。井冈山斗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重要成果。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党内“左”倾领导人,虽然将马克思主义奉为指导思想,但对于包括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传统却持否定态度;同时,对于共产国际指示又盲目迷信甚至顶礼膜拜,反对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顽固地坚持城市中心论。即使是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依靠广大农民进行武装斗争燃起的星星之火正在形成燎原之势时,他们仍然强行实施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路线方针,食“本本”而不化,他们的错误路线指导致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

不同的是,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调查和研究,结合井冈山的斗争、农村根据地的不断壮大等亲身体会,客观、理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发现并提出了中国革命迥异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特点。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之后,转战闽西赣南,创建了党领导的最大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近六年历史的中央苏区,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这个时期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分之一,是党所受艰难困苦最长的一段时间,因而也是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进行极其艰苦探索的一段时间。第二,这个时期,对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对于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有进一步认识。毛泽东提出的反对“本本主义”,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已初步得到界定。第三,这一时期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但其间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作为新中国的最初雏形,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建立的国家政权形态。它磨砺和造就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安邦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如果要论中国共产党的局部执政,实际上是从这里开始的。党在这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经验,也不能不视之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左”倾错误领导不仅使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全国苏区几乎全部丧失,而且在战略转移的长征途中又几乎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以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会议,在改组中央后,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的拨乱反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

3.第三阶段(1935—194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大飞跃时期

从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后期的10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为深刻和完整的认识,基本上明确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历史性大飞跃的10年。在这个大飞跃过程中,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和宏观方面论,实现了五个方面的理论大发展。

第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实哲学基础。1937年,毛泽东联系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相继撰写并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重要著作,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揭示了“左”倾错误的认识根源,批判了党内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为在理论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有力的哲学论证。

第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后来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或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或具体实践)相结合(或之统一)”,来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这样的明晰提法和思想,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入更加自觉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阶段。

第三,明确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个相反的道路,就是共产党要利用城市不能完全统制乡村,而广大的人力物力又在乡村,国家疆域大,有回旋余地这样一些有利条件,组织人民“进行长期的广大的战争,去反对占领城市的敌人,用犬牙交错的战争,将城市包围起来,孤立城市,从长期战争中逐渐生长自己的力量,变化敌我形势,再配合之以世界的变动,就能把敌人驱逐出去而恢复城市”。这就是“乡村能够最后战胜城市”的道路。随后,毛泽东进一步论述了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思想。

“三大法宝”思想是中国革命道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及其理论上的成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关键成果。

第四,构建了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在1940年初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概念,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科学的定位。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时构建的和后来继续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精辟地论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前途、发展阶段、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等诸多重大问题。新民主主义理论较之“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外延更大,层面更高,更为系统、深入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核心理论。

第五,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从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彻底肃清了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错误的认识根源,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全党所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了全党的共识。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将继续证明,毛泽东代表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党在奋斗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体系”,以这个思想体系武装起来的党,必将给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有了历史决议的思想基础,党的七大决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这样,我们党自创立以后第一次将自己经过千辛万苦而获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之大全。

同类推荐
  •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本书规范了理论学习。加大督办督察力度,保证决策的落实。同时,校党委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着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选拔干部到地方政府和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挂职锻炼,使后备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No.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No.4)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承担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党建、毛泽东思想和科学无神论等四个学科的建设任务,本报告集体现了四个学科年度建设的部分成果。自2010年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部以这些学术报告为基础,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这已成为该研究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集就是以2011~2012年度学术报告为基础形成的。本报告集增加了“毛泽东思想”学科前沿报告。四个学科的前沿报告分别系统梳理了2011~2012年度各学科的在国内外发展的总体状况,总结了最新成果,提出了对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本集分为“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党史与党建理论研究”“科学无神论研究”等四个部分,共收入19篇文章。
  •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不只是泛泛地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还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美国民主的成因和发展,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涵盖面极广,相当于一部关于美国的“小百科全书”,论述内容包括美国地理环境、种族状况、移民对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缺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制度的比较等,还分析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哲学观念、宗教思想、文学艺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社会学著作。
  •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恶性的较量大概就是政治博弈,良性的就是大家有事无事坐在一起,谈谈人生观与宇宙观。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用“桃子”做武器,杀死了三个力敌万人的武夫,这是中国最出色的刺杀事件;专诸刺王僚的故事想必人尽皆知,显而易见,在饭桌上革别人的命远比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来得直接,来得有效;赵匡胤用一顿饭就把武将手中的兵权轻松解下……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从历史上著名的几场饭局来看,有时想要革命,还真得请客吃饭不可。因为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摆不平的事,一顿饭就搞定了。
热门推荐
  • 记忆巡踪

    记忆巡踪

    漫漫人生路,回蓦成篇章。作者毕生的职业生涯,都是肩扛录像机,把镜头对准他人与社会,用胶卷、胶片、录像带、储存卡,留下了社会变迁、七彩人生、壮丽河山、国际友谊等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卷,那时的他,几乎是忘我的。退休离岗后,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后蓦然回首:终于把镜头聚焦自己,追溯昔日的人生足迹,把已逝去的春花秋月、功过得失、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定格在这本自传体的回忆录——《记忆巡踪》中。
  • 盛世浮华:废材五小姐

    盛世浮华:废材五小姐

    “等我。”只为她一句话,他甘愿被她锁住万年,忍受血鸦啄食肉身之苦。“你是谁?”三万年后,她再度出现,却已然忘记所有。他是魔尊,暗夜之王,魔界霸主。她是神王,七界之主,女娲后代。万年纠葛,两世情缘,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艰难?“柒儿可信我?”那日,他眼中的深情,让她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信。”待他再度归来时,却对她刀剑相向。“女人,把你的血肉给我,我保你来世荣华富贵。”“呵,是嘛。”她逃出生天。“凤珏,你我从此恩断义绝!”
  • 快穿之女配别样逆袭

    快穿之女配别样逆袭

    罗茜意外被一个自称快穿炮灰逆袭的系统选中,开始了多个世界的穿梭,遇到了多个极品,斗倒了多个奇葩,替炮灰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有了不同的结局……
  • 精灵养成系统

    精灵养成系统

    穿越到一个精灵为主流的世界,杜明本以为自己会在老爷子的安排下成为一个平凡的精灵研究员,却在系统的推动下,在精灵养成的道路上狂奔不息。PS:已有完本老书《精灵世纪:GO》,质量有保证。
  • 一剑动神州

    一剑动神州

    神州大地有九州,武道境界分九重。紫衣青莲,踏遍九州,一剑自定天下劫;一袭貂裘,运筹帷幄,身负经天纬地才。看少年兄弟如何一步步成长为问鼎江湖权倾庙堂的大人物。江湖的刀光剑影,庙堂的权谋争斗,粉墨登场的鲜活人物,和他们荡气回肠的故事!带你走进一个全新的武侠世界。
  • 世界帝国史话:罗马帝国

    世界帝国史话:罗马帝国

    本书向您叙述罗马帝国的兴亡时也和您一起领略罗马帝国璀璨的文明。罗马帝国是西方最为强盛的帝国,它创造了将地中海括为内湖的版图神话,称雄西方世界达数百年;它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疆域全盛时,罗马帝国控制着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罗马帝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可谓深远,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给现在的西欧诸国留下了无数难以估价的宝藏,在今天的西方世界里,到处都有无法消除的古罗马影响的痕迹。此外,罗马帝国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 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读心理故事,品心理智慧,用最短的时间最全面地了解心理常识,心理入门,人际心理,职场心理,爱情心理,调节情绪,透视人心,操作心理,搭建人脉。
  • 重播

    重播

    马洛以450美元的代价,受聘于一名律师,到火车站跟踪一名年轻女性,任务很简单:别跟丢人,只须查明下榻旅馆即可。然而马洛立刻发现事实绝不是这样,他决定买一张前往圣地亚哥的车票,追踪下去……一九五八年最后的长篇,马洛的谢幕之作。
  • 做强小公司胜于做大大公司

    做强小公司胜于做大大公司

    “隐性冠军”是强有力的小巨人,预示着“小而强”的时代已经来临。很少有人知道:在小城温州,一家打火机厂每年生产的打火机占据了40%的全球市场份额;在广东中山一个小镇上,一家叫长青集团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燃器具阀门制造商;在长沙,隔江相望的“三一”和“中联”公司占据了我国混凝土输送泵市场60%以上的份额……这些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大未必强,小未必弱,你可能做不到最大,但一定要做到最强!  “做强小公司”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有竞争力的小公司则风头正健,日益成为市场经济中一股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 天下无妖令

    天下无妖令

    【作者已经回魂,正在拼命存稿中,很快重新稳定更新。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刀片,够我刮几年胡子了!】一道天下无妖令改变了人、魔、神三界的命运,背负着神秘使命的主角达斯,懵懵懂懂地步入了一场世纪巨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