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700000005

第5章 绪 论(4)

永嘉文化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早在5000年前,瓯越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并造就了瓯越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及宋、明、清的古塔、古桥、古亭、古牌楼等名胜古迹。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古建筑,选址讲究,规划严谨,风格古朴,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是中国四大民居之一。较为突出的有岩头、枫林、苍坡、芙蓉、花坦等村,均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楠溪江流域散布着的古村落,给风景区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赋予楠溪江丰富的文化内涵。神奇的楠溪江山水造就了无数的杰出人物和灿烂文化。南宋时期,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反对程、朱理学空谈心性和“贵义贱利”、“重本轻末”思想,提倡功利之学,注重经世致用,在国内名声显赫,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号称“永嘉四灵”的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是南宋中后期中国诗坛的着名流派,诗风浅近平易,简约清淡,开江湖诗派之先声。起于北宋徽宗宣和之后的“永嘉杂剧”,又名南戏,被誉为现代戏剧之滥觞,开辟了中国戏剧史上的新纪元。楠溪江名人履迹,诗文着述丰富。历史文化名人王羲之、颜延之、谢灵运等曾为永嘉郡守。南朝陶弘景,唐朝张子容、孟浩然,宋朝陆游、叶适、徐照,明朝王叔果、潘舜臣,清朝朱彝尊、金简庵、朱步墀等也都曾游历过楠溪江,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任永嘉郡守期间,遍游永嘉山水,吟咏不辍,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山水诗,遂使楠溪江成为山水诗的摇篮,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找诗魂的胜地。

永嘉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全县38个乡镇,就有省级扶贫欠发达乡镇13个,市级扶贫欠发达乡镇13个。全县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以位于楠溪江中下游的沙头镇为界,分为明显的城乡两大经济区域。沙头镇以北地区,当地人俗称“山底”,地形以山地为主,经济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番薯为主。沙头镇以南地区,当地人俗称“垟下”,地形以沿江平原和谷地为主,经济以工业为支柱产业。工业产品以服装、皮革、阀门、教玩具等为主。

(二)永嘉县教育发展沿革

永嘉教育源远流长。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就出现郡学,为浙江地方官学之先。随着郡学的创办与发展,继而出现了县学、书院、私塾。北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县令吴君平创建县学。至南宋,书院盛极一时,多数为当地知府、县令、名儒、绅士倡导或捐资创办,一般选择在山水名胜、景物秀丽的地方构筑院舍,也有借用祠堂庙宇改建。书院、私塾的发展,激励着永嘉学子奋发攻读,饱学成英。从宋至清800余年间,有木待问、赵建大、周旋3人中状元,科举成名的进士近700人。明、清有社学、义学,县城书院渐向官办半官办转化,私塾遍布城乡。清末,朝政腐败,一批有识之士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改革科举,兴办学堂,以挽救民族于危亡。永嘉兴办新学勃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县城出现第一所小学堂,随之新式学堂纷纷兴办,但这些学堂学制未定期,课程无标准。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清政府颁发《钦定学堂章程》,为中国规定学制之始。是年,永嘉成立县学堂。翌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学堂设置始有章可循,全县自城镇及乡村,踵起兴办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颁布《壬子学制》,学堂易称学校,开始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和社会民众教育,对旧的私塾进行改造,职业教育也随之发展,全县有小学82所,在校学生4039人。民国20年(1931年),推行义务教育,全县有小学322所。民国29年(1940年),实施国民教育,全县有乡镇中心学校和保国民学校740所。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先后创办了近200所短期小学、战时小学、流动小学和补习学校。

1949年5月7日,永嘉全境解放。县人民政府设立了文教科,接管了全县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旧教育进行整顿与改造。教师开始由政府统一调配任用,同时根据“维持原状、训练干部、了解情况、稳步改革”的方针,取消了训育制度,废除了党义、公民、童子军等课程。在农村大力提倡群众办学、发展小学,在城镇积极鼓励私人兴学。建立了助学金制度,解决工农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全县教育得到蓬勃的发展。1952年,全县小学由1949年的403所增至559所,学生数由15233人增至18083人,教职工由745人增至889人。1956年,所有私立学校全部转为公办,全县有小学421所,在校学生36309人。私立济时中学改为永嘉县第二初级中学,另创办初级中学8所,全县招收初中新生28个班1400人;永嘉中学增设高中部,招收新生4个班200人。嗣后20年中,永嘉教育事业几经曲折,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学校一度处于混乱状态。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教学秩序恢复正常。1979年,县文教局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撤销区教办和公社贫管会,建立区、公社中心学校,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从党政机关转移到学校中来,加强了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同时从永嘉实际出发调整了高、初中学校布局和招生计划。要求每个公社重点办好一所初中,有条件的扩大初中规模。将小学附设初中班合并到公社初中,集中师资力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985年,县教育局根据中共永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精神,在各区、镇、乡建立教育委员会,同时提倡单位办学,鼓励私人办学。1987年秋,开始在七都、三江、清水埠三个乡镇实施普及初中教育。1988年,县教育局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领域里的各项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1989年12月,普及初等教育达标,经省验收确认。2002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全县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007年全县共有幼儿园199所,在园幼儿20021人;小学共183所,在校生68547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8%;普通中学69所,在校生47711人,其中普通初中56所,在校生32712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9.7%;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

(三)S乡及其中小学简介

本书从文化学视角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综观全书,有以下特点:一是选题新颖,富有创意。目前,从文化学角度系统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问题,尚不多见。此书明确提出研究教学改革应当与一定的社会文化问题结合起来,这一观点不仅富有新意,而且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二是论据充足,说理有据。作者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证研究;既有课堂观察,又有问卷调查;既有访谈叙事,又有统计分析;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典型案例。因此,使得全书材料丰富,观点与材料统一。三是结构严谨,表达流畅。

S乡位于永嘉县东北部,系楠溪江上游的一个山区乡。面积94平方千米,境内多高山,最高峰五尖山海拔1401米。辖17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农业人口3194户13757人。S乡系经济欠发达山区乡,经济靠农业收入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乡人民政府驻地S村。

S乡素有耕读传家的文化特征。人们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形成的耕读文化传统,其表征为农耕是家庭家族生存繁衍的根本,读书是家族兴旺发达的保障,是族人进身的阶梯,也是农家子弟从社会底层摆脱出来取仕为官的唯一途径。S乡宋代开始创办私塾,明清时乡里较大的自然村都有私塾,私塾是农家子弟最普遍的读书学习场所。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传统,一度影响了后来的基础教育制度。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耕读小学”成为S乡较为普遍的办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生产队(组)办小学一至二年级,配备一至二名教师,学生半工半读,勤工俭学。这种办学方式缓解了当时农村小学生员超额的压力,满足了农村孩子就近入学的要求。可以说,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落实,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加之农民外出经商,农村学生逐年减少,一些农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一些村小一师一班、二师二班、几个年级并班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小学学生总数不足10人。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率,本着“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提高质量,群众满意”的原则,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S乡遵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开展校网布局调整工作,逐渐撤并了“麻雀学校”,创办寄宿制学校。2007年底,S乡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3所小学,合并成4所小学。目前,S乡有乡级初中1所,乡级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3所。

S乡中学创办于1979年,是S乡一所初级中学,坐落于S乡S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根据上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永嘉县调整了高、初中学校布局和招生计划,要求每个公社重点办好一所初中。S乡中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办的,因学校建制与政制相平行,故当时学校命名为S公社中学。初办时招收初一新生56名。因尚无校舍,暂借S公社中心小学的部分校舍。

安排教师4名,部分学科师资不足,则由S公社中心小学调剂。1980年,在S乡S村东上脚下选定校址,占地约3亩。8月开工建校,翌年3月建成二层平房一幢,师生迁入新校舍上课。师生住宿则借用附近民房,分布四散。那时候学生宿舍里连床都没有,睡觉都是打地铺。校园无围墙,附近居民可自由穿越,鸡鸭牛猪亦时来操场漫步。农民收获时节,操场即成附近农民的晒粮场。初创时,只招收一个班,学制二年,因此全校也只有2个教学班。1981年改为三年学制,学校随之增至3个教学班。此阶段,一方面学校教学质量偏低,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家庭困难,没等初中毕业就进城打工了,因之辍学率很高,第一届三年制学生初一招进时60人,到毕业时只剩16人,辍学率高达73.3%。1984年3月,永嘉县恢复乡、镇建制,学校随之更名为S乡中学。1987年S乡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年9月,全乡所有小学毕业生无需参加初中升学考试直接进入S中学就读,初一开始扩至2个班。为了迎接省“普九”验收,由县政府拨款、乡政府集资,开始扩建校舍。1999年9月,在原旧教学西侧建成一幢四层综合楼,并开设了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原二层平房经过装修,成为师生宿舍。学校筑了围墙、门台,挂了校牌。至此,校园布局总格局形成,教学及生活用房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1989年12月通过省“普九”验收。此阶段学校扩至6个教学班,教职工增至20人,学生数最多时达365人。2000年,永嘉县进行校网调整,毗连S乡的其他二所乡级初中并入S乡中学,学校扩至15个教学班。为了实行寄宿制的需要,县政府拨款,拆掉旧校舍,建成一幢5层的生活楼。2003年,S乡中学成为永嘉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试点校(初中)启动课程改革。嗣后,伴随着课程改革,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高。目前,S乡中学有18个班级,教师56人(含代课老师5人),学生896人。

S乡中心小学位于S乡S村,创办于1949年。当时正值解放初期,学校属民办性质,由当地村农会领导管理,首任校长即由当时的农会主任兼任,教员4人,由农会聘请并负责支付工资,在校生不满100人。校址设在村尾张氏宗祠内。从1950年春开始,学校正式由政府接收,成为公立学校,校长和教师也由组织任命调派。1988年,学校由张氏宗祠搬迁至村头新校舍内,从此告别了“师生与棺材同堂”的局面。1998年学校通过省级验收为“九年制普及教育达标学校”。2003年,永嘉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试点校(小学)启动课程改革。2000-2007年,由于校网调整,附近8所村级小学先后并入,办成寄宿制学校。学校现有13个班级,学生数516人,教职员工36人(含代课老师2人)。学校占地面积为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48平方。

除此之外,S乡还有三所村级小学。A小学是位于S乡A村的一所村级小学,创办于1956年。2000-2007年,附近6所村级小学先后并入。现有6个班级,8名教师(含代课老师2人),234名学生。B小学是位于S乡B村的一所村级小学,创办于1956年。2000-2007年,附近4所村级小学先后并入。现有6个班级,7名教师(含代课老师1人),148名学生。C小学是S乡一所最偏僻的山区小学,位于S乡C村,创办于1956年。由于C村地理偏远,交通不便,为了方便孩子就近入学,S乡校网布局调整前后该校一直存在。现有6个班级,6名教师(代课老师2人),75名学生。

同类推荐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熊培云继《重新发现社会》之后最新力作。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本书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章,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 普通高中教育的精气神

    普通高中教育的精气神

    本书主要内容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甘肃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近百年历史沿革进行了检索性回顾和梳理;第二部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甘肃省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标准;第三部分对甘肃省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过程和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选择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原兰州炼油厂第一中学)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校园文化建设范例,全面介绍了该校“校园文化建设手册”基本框架和内容体系;第五部分集中介绍了47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理念。需要声明的是,办学理念、校训等排列顺序重新进行了逻辑规范;第六部分对甘肃教育强县——会宁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热门推荐
  • 吾凰在上:邪王盛宠娇蛮妃

    吾凰在上:邪王盛宠娇蛮妃

    意外穿越,慕云玖成了个不受待见的将军夫人。但全新的灵魂不会再任人宰割!她要拳打小妾,脚踩渣男,拆了将军府,努力赚钱走上人生巅峰,再迎娶个绝世美男子!可自从偶遇了有毒的闲郡主,她觉得,自己可能误入了要被掰弯的歧途。直到有一天,慕云玖有个惊天大发现——那个妖孽如花,盛世美颜的郡主殿下竟然是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骨债

    骨债

    他是仙界帝君,天地共主,定仙神之律法,掌六界之生死。她是上古魔尊,王族后裔,魔界统治者千溯唯一的亲妹妹。她调皮捣蛋,他视而不见。她肝肠寸断,他无动于衷。她使出了上千种讨他喜欢的法子,最后都被他给扼杀在了摇篮中。她与天族联姻,他表面上冷若冰霜,转过身去,却险些溃不成军。万年后,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子,毫无征兆地死于非命,魂魄散于天地,空余一副骨架。他散尽修为,几千年来,一路守护,为她集齐最后一缕魂魄。殊不知,沧生海中,她早选择以命抵命,为他化解天劫。“千洛,人不会因为伤心就死掉的。”“会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 欧洲之行(Aunt Jane's Nieces Abroad)

    欧洲之行(Aunt Jane's Nieces Abroad)

    本书主要讲述了约翰叔叔带着三个侄女——贝丝、露易丝和帕齐到欧洲旅行的故事。在旅行中,他们目睹了维苏威火山喷发,他们乘坐的马车险些坠崖,约翰叔叔遭遇绑架差点丢掉性命,孩子们冒险营救……
  • 良相如此多娇:皇上请多多关照

    良相如此多娇:皇上请多多关照

    人一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那如果是一条修炼了几千年的蛇精?先是挖错了坟被个道士打掉了真身;然后是碰上个倒霉时间被吸进了其他空间;阴差阳错接了一个古怪丞相的身,还要跟着一个疑似断袖的皇上!就凭他长得和那个臭道士一模一样,她就不会待见他的!深陷阴谋算个啥?道士皇上,有本事就追上本蛇妖吧!【此文慢热,另有重口情节,小白莲慎入】【Q群:乌龙山庄:373813342】
  • 七零媳妇养成记

    七零媳妇养成记

    重生前,她身败名裂,活得凄惨又憋屈。重生后,她斗渣妹撕极品,将所有欠她的人都踩入地狱深渊,可她却唯独欠了那个前世为她而死的男人。为了报恩,她主动撩上他。可后来她却发现自己惹上的是只恶狼……“老公,说好的高冷禁欲呢?”余沫熙扶腰抗议。辰柏霖邪气一笑;“在‘战场’赢了我,休息两天,输了,全年无休。”
  • 天月变

    天月变

    背负血海深仇,身怀无上绝学,驰骋修真界,纵横天地间!仇人的头颅将滚落在脚下,仙魔的魂魄将弥漫九天!天道从不会庇护弱者,因此,当奇遇在他身上发生的那一刻,他就决定牢牢抓住这次机会,将来定要弑神杀佛,重拟天纲!
  • 修的不是仙

    修的不是仙

    走过,路过,不能错过。胸口碎大石了。一个拿着锤子的小屁孩说道。不一样的修仙路,不一样的水文巨作。你说看这水文干啥,我说排解无聊烦闷就好。
  • 劫访

    劫访

    张富贵是被自己咳醒的。睁开眼,他感觉嗓子就像是扯毛绳,没憋住又咳了几声。紧挨着他睡的六指扯起被子包了头,蹬了他两脚说:操,快起来,赶紧出去。张富贵歉疚地说:就出去,就出去。只要不是被呛着了,连续咳嗽过三声,就得赶紧躲到没人的地方去,大家都很自觉。地下室是车库改成的,十几平米,住了十二个人,床是上下三层,像火车上的硬卧车厢,每层睡四个人,就像码砖头垛子,只能侧立起来。一层挨一层太低,坐着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上床下床只能爬着出进。张富贵紧咬牙关憋住要喷出来的咳嗽,抓了衣服从中铺爬出来,快速穿上衣服,猫着腰从地下室上来,就拼命咳起来。
  • 纵宠金牌妖后

    纵宠金牌妖后

    她尉迟妍姗,乃月华国护国大将军之嫡女,素有天下第一美人与第一天才少女之称。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最重要的是,她的练武资质亦百年难得一见。热力推荐:嗜宠——相门毒女宰相府嫡系大小姐天生痴傻蠢笨不如猪,貌丑无盐赛鬼魅,半面天使艳惊天,半面鬼刹吓死人。亲娘不在,亲爹不爱,姨娘欺辱,庶妹迫害,下人践踏,人可打骂。被丢弃于乡下老宅苟延残喘,却不想仍旧有人不甘寂寞,一朝毒计出,傻女魂归西,却因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异世灵魂。她,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级S级赏金猎人,一手玩儿毒,一手耍暗器,出道至今从无败绩,却不想某日一觉醒来竟魂穿千年。如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女,裙下之臣自然多不胜数,上至王孙贵族,下至草根黎民,而她,却偏偏瞎了眼错将狼人当良人,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亦毁掉了自己的一生。为他,她不惜含泪凤冠霞帔嫁与他人为妻,亲手将那个爱他如命的男人送入地狱,只为帮他除掉他此生最大的敌人。为他,她不惜忍痛亲手将自己的庶妹推入他的怀抱,只为能免除她不在之时他的空虚寂寞。为他,她不惜褪下红装换铠甲,四处征战十载,将一个女人最绚烂的年华留在了血流成河尸骨成堆的战场,只为满足他的野心为他打下这天下!却不想十年前,他便亲手喂她喝下了绝子汤。十年后,他更与庶妹一同亲手将她推上了黄泉路。天可见怜!蚀骨恨意、冲天怨气得以保她灵魂不灭,重生一世,一切皆刚刚开始。身为讨债人:欠了我的,我尉迟妍姗誓要你们百倍奉还!身为欠债人:前世债,今世偿;前世情,今世还。【精彩一】八抬大轿抬入王宫,却不见新郎相迎。洞房花烛夜,新郎却与宠妃云雨不休。天下第一美人,瞬间沦为天下第一笑话。谁料翌日宠妃登门挑衅,新郎冥王的一句“断其四肢,拔去舌头,打入冷宫”却惊呆了所有人。一时间,阴晴不定的冥王对王后的态度似乎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唯有尉迟妍姗自己心里清楚,他对她是爱之深恨之切。尤记得上一世他临死前曾说过:若有来世,我还会娶你为妻,却不会再爱你,因为我对你的爱,早已被你挥霍殆尽!既然如此,那么今生便换我来爱你吧。【精彩二】“唔······好热······”皇甫雨泽忙将她凌乱的衣裳拉好,扭头对暗一冷声命令道:“退下!”
  • 快穿女配:帝少太撩人

    快穿女配:帝少太撩人

    他是华国权势滔天的四爷,她是韶家最为出众的长女。世人皆知他冷漠无情,不近女色,却唯独宠她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