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4800000005

第5章 《诗经》的作者 时代及地域(2)

卫釐侯在位四十三年,他的太子共伯不大可能很年轻,再说太子的弟弟和都到了敢于搞政变的年龄,也说明太子不可能还在“髧彼两髦”的年纪,那么共伯的妻子共姜身为国君夫人,年纪也不至于很小。《毛序》说她身为国君夫人,丈夫死后,父母却逼她改嫁,这不是叫人难以接受吗?

《诗经》的作者难以考证,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对于先民们的创作,本来就不必一味穷究其作者名姓的,而牵蔓扯藤地附会,更是不正确的态度。我们看英国的《伯阿乌尔》、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中国的《格萨尔王》……谁是它们的作者呢?并没有人能确指得出来,但是这些诗并不因此而失去它们的价值。

我们可以断言的是,《诗经》作者的队伍是相当庞大的,成分是相当复杂的。既有“为王前驱”的士兵,“伐木丁丁”的工匠,也有“采采苤苢”的妇女,“独为匪民”的征夫,“退食自公”的官员,它既有被“二三其德”的丈夫遗弃的妻子,也有丧妻之后,“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的丈夫,可说是各色人等,无不囊括在内。这真是一个罕见的创作大集团,它艺术地、集中地再现了从西周到东周几百年间各个阶层人们的思想感情、生活状况,反映了周代政治、经济、阶级关系、部族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它既是光辉灿烂的中国诗歌的源头,又是一幅巨大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画卷。

第三节漫长的时间与广袤的空间

要探求《诗经》中具体作品的创作年代,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因为《诗经》中的作品,特别是十五国风,从它们的产生到被写定,一定经历了很长很长的时间,经过了很多很多的作者。这正如美国的基特里奇教授所说:“一段民歌很少有、或绝对没有可确定的年月日,它确定的创作年月日并不像一首赋体诗或十四行诗那么重要。”民歌的完成,“是两重创作的结果,第一重创作是个人的,第二重创作是群众的”。我们接触到不少民间歌谣,一首民歌因为时代、地域、作者的因素,而被不断修改、不断创作,往往出现两种以上的“版本”。如《古今风谣》中所收元朝至正年间燕京的儿歌:脚驴斑斑,脚踏南山。南山北斗,养活家狗。家狗磨面,三十弓箭。

到明代,此歌个别文字作了改动:

狐狸斑斑,跳遍南山。南山北斗,猎回界口。界口北面,三十弓箭。

我们就很难说清它的第一个“版本”和最早流传的时代。

用古代儿歌来说明民歌创作的情况,并不是要把《诗经》中所有的诗都看作民歌,尽管朱熹在《诗集传序》中曾经下了这样的定义:“‘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因为如上所说,《诗经》中的作品来自当时的各个阶层,而且像《颂》,就是贵族所作用以祭祀的乐歌。我们要说的是,《诗经》中的不少诗歌,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的,班固《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当这些诗辗转流传到达太师手中时,肯定已经不完全是原创时的面貌了。

《诗经》中大量作品的创作年代,都无法稽考。过去有一种说法,即指定《国风》中的《豳》、《桧》为西周诗,《秦》为东西周之交诗,《王》、《卫》、《唐》为东周初年之诗,《齐》、《魏》为春秋初年诗,《郑》、《曹》、《陈》为春秋中叶诗。这种说法,显然较为武断。比如《豳风》中某些作品可能是西周时所作,某些作品却可能是东西周之交的创作。歌谣流传的空间也许可以被限定,而歌谣创作的时间却较难被界定。

下面谈谈《风》、《雅》、《颂》各类诗创作的大体时间和产生的地域。

《风》

《周南》、《召南》

《周南》、《召南》与周武王时期的周公和召公有密切的关系。郑玄《诗谱》说:“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其得圣人(周公)之化者,谓之《周南》;其得贤人(召公)之化者,谓之《召南》。”《诗谱》此论主要依据《武》乐。《礼记·乐记》: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始奏,象观兵盟津时也。再奏,象克殷时也。三奏,象克殷有余力而反也。四奏,象南方荆蛮之国侵畔者服也。五奏,象周公、召公分职而治也。六奏,象兵还振旅也……

《春秋公羊传》也说:

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这里的“陕”不是今天的陕西省。其地一说是今天的河南陕县,一说是西周时的王城,即今之河南洛阳市一带。周、召之地以此为界分开。

方玉润《诗经原始》主要从方位上来考证:

窃谓南者,周以南之地也。大略所采诗皆周南诗多,故命之曰《周南》,何以知其南耶?周之西为犬戎,北为豳,东则列国,唯南最广,而及乎江、汉之间。

《周南·汉广》中提到“汉之广矣”、“江之永矣”;《召南·江有汜》提到“江有汜”、“江有沱”,以及《关雎》篇中的“在河(黄河)之洲”等,都说明“二南”产生、流传的地域,大体是在河南的临汝、南阳,湖北的襄阳、宜昌、江陵一带,这里的确是十五国风中最南的地域了。

论其时间,崔述《读风偶识》说:“成王之世,周公与召公分治,各采风谣以入乐章。周公所采,则谓之《周南》,召公所采,则谓之《召南》焉。其后周公之子世为‘周公’,召公之子世为‘召公’。盖亦各率旧职而采其风。是以昭、穆以后,下逮东迁之初,诗皆有之。”“昭、穆以后”,“东迁之初”,指的是“二南”中诗歌的起始时间。“二南”中《召南》的《甘棠》,是人们为怀念召伯作的,召伯是周宣王时的大臣,这是较早的一首诗;《何彼秾矣》中有“平王之孙,齐侯之子”的诗句,说的是周室王姬下嫁诸侯。因此“二南”中诗歌最晚的创作时间大致在东周初年。

“二南”的特点,在于作者多是女性,所以反映她们劳动、恋爱生活的作品较多,如《芣苢》、《关雎》、《卷耳》等。其中不少还是礼俗诗,如写新媳妇归宁的《葛覃》,祝人子孙繁衍的《螽斯》、《麟之趾》等。

对“二南”乐曲的特点,先秦人的评语都比较概括、笼统。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吴公子季札来鲁观乐时,赞叹“二南”道:“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论语·八佾》说孔子推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清人方玉润对此作了较详细的评说。方玉润说:故其为诗也,融浑含蓄,多中正和平之音,不独与他国异,即古豳朴茂淳质之风,亦不能与之并赓而迭和。

可见其音偏于雍容和雅,而且据《礼记》等书记载,“二南”中有包括《关雎》在内的六首礼仪歌。因为礼仪性乐歌一般都属《雅》诗,所以有人据此提出“二南”的乐调和《雅》有渊源关系。汉儒把“二南”列为“正”诗,也许跟这一点有关。

“二南”的产生地,因为周昭王南征时,尽丧六师,而沦为楚人占领区,如《左传》所说:“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故而又有人说“二南”是《楚辞》之源。

《邶风》、《鄘风》、《卫风》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来鲁观乐,乐工为之歌《邶》、《鄘》、《卫》。季札击节赞赏曰:“美哉,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襄公三十一年,卫北宫文子引《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时,也称“卫诗”。可见春秋时期,人们是把《邶》、《鄘》、《卫》之诗统称作《卫风》。古人这样归纳,不是没有理由的。邶、鄘、卫原来都是殷商的故地,周武王灭商后,把殷都朝歌一带分为三块:朝歌之北称为邶,朝歌之东称为鄘,朝歌之南称为卫。产生在这三地的诗歌,实际上都是朝歌之土风,所以统称“卫诗”。卫诗流传的地域,在今天河北的磁县、濮阳;河南的安阳、淇县、汲县、开封、中牟等地。

这三组诗中创作年代可考的有《木瓜》、《硕人》、《载驰》、《定之方中》等。其中时代最早的应推《硕人》。《左传》鲁隐公三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卫庄公是公元前七百五十年左右的人,《硕人》的创作年代大约也在这个时候。此外《载驰》和《定之方中》都是以狄人灭卫为创作背景,狄人灭卫发生在公元前六百年左右。而考证《木瓜》的创作时间则比较复杂。按《木瓜》中有“投我以木桃”,“投我以木李”之句。《大雅》中也有一首据说是卫武公所作的《抑》,其诗中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卫武公是西周后期的卫人,如果这两首诗都是武公所作、或者武公引用《木瓜》诗句到《抑》诗中,都可证明《木瓜》的创作时间,最迟应在西周后期。

《卫风》中有一些篇幅较长、结构严谨的诗,如《谷风》、《氓》等。过去的学者如郑玄、孔颖达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们还认为邶、鄘、卫是殷商故地,因而卫国的诗歌乐调多少也体现了商代风诗的影响。冯吉轩《论郑卫之音》就说:“《国风》中各国风谣大部分比较短小,像《卫风》的《氓》与《谷风》这样大段分节的非常罕见。这也说明《卫风》的音乐水平较别国高出一截,具备了更细致、更深刻地反映生活的能力。……这正是它继承了商音乐较高水平的音乐传统的结果。”

卫诗在内容上多反映婚姻爱情问题。如《诗经》中最著名的两首弃妇诗,《氓》产生在卫国,而《谷风》产生在邶地。而《桑中》、《静女》、《伯兮》也都是情感热烈、真挚的恋诗。另外,卫诗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人民对上层统治者的讽刺、不满、反抗的情绪,如《相鼠》、《墙有茨》、《新台》等诗,其揭露和批判都是入木三分、不留情面的。这跟卫国昏君多、人民负担重有必然的关系。

《王风》

《王风》全部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的作品。“王”,是王都所在地的简称。公元前七七○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治事变。周幽王昏暴,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申侯联合犬戎攻周,弑幽王,宜臼即位为平王,徙居东都王城,这就是平王东迁事件。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地位与各诸侯无异,因此不称其诗为“雅”,而称“风”;又因为毕竟王号未除,所以不称《周风》,而称《王风》,算是还给王室保留一点面子。

同类推荐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韩国民族文化性格探究

    韩国民族文化性格探究

    也许你正在电视机旁津津有味地看着韩剧,为其中的主人中流泪心碎;也许你现在正用三星的手机和家人好友愉快的通话,享受着浓浓的亲情;也许你正在一边走路一边欣赏mp3的韩国流行音乐,酷龙的动感节奏让你充满活力。
  • 诗与思的交响

    诗与思的交响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鲜有人将笔触及几十万戎马半生的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一道军令骤然就定格在边疆垦荒种地的历史。这闻名中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殊经历即便在韩天航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中也只是通过一群女性侧面表现出它的历史背景。
  • 诗经开讲

    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假戏真做:宠妃别猖狂

    假戏真做:宠妃别猖狂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千代不知道她是会对着那年樱花曼舞树下的红衣少年浅言嬉笑;还是披上华贵的宫服,与那个温玉痴情的皇帝一起共享人间繁华。命运的齿轮即将倒流,只是发生过的虐恋还会继续,情深缘浅。情浅缘深。 —— “千千,我终究还是要负你了。”阳光下,红衣男子不复往常的魅惑风采,声音低哑。对立的绝色女子,满是针孔的双手终是落下,地面上遮下一片光晕。一身龙袍的帝王对着面前陷入昏迷的女子呢喃。只是,回应他的却是女子眼角无意识的滑下的泪珠。
  • 苏陶陶穿唐记

    苏陶陶穿唐记

    他从荷包中取出桂枝,沉吟片刻后便笑了起来。桂枝别称月中神树,意为公子如玉。这般明目张胆的调戏自己,她倒是第一人,且看成亲那日,他如何连本带利的讨回来。
  • 重生宠妻记事

    重生宠妻记事

    对于做得了好儿子,当得了好爸爸的43岁大叔郝柏言来说,前世的自己唯一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妻子方秋白了。一睁眼,发现自己重回17岁的第一反应什么?郝柏言答曰:要发家致富!要宠着自家老婆方秋白!绝对不能让她收到丝毫苦楚!
  • 将军嫁到

    将军嫁到

    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上的了厅堂,下的了战场,斗的过百官,打的跑敌军。诗词歌赋小意思,排兵布阵没问题。倾城绝世的容颜,惊才艳绝的才情,引的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话,天下女子,慕容汐才是王道。女扮男装是她的命运,一生为国是她的使命,如果老天没有突然抽风的话…*对话一:“慕容将军,你舟车劳顿辛苦了,让寡人给你揉揉肩膀捶捶腿吧。”某男殷勤说道。某女听了一脸无语,说道:“皇上请自重。”对话二:“皇上,那个慕容实在太不像话了,区区一个武将,也敢给臣妾脸色看。”某妃告状。“哦,那看来朕也要给你脸色看,不然朕怕慕容将军不高兴。”上官瑾辰严肃说道。场景三:某小太监急急忙忙跑到上官瑾辰面前报道:“皇上啊,慕容将军还是不肯换回女装,把您赏赐的衣服都给烧了。”“最近天气渐凉,你去问问慕容将军需要多少取火,让尚宫局那些嬷嬷准备。”某小太监一脸黑线,尴尬望天。
  • 丢了一拍的心跳

    丢了一拍的心跳

    他看着楼下进进出出的人“他们是来找我的吗?”元末拉上窗帘,将他从轮椅上抱起放至床上,为他盖好被子,轻轻理一理他的头发,双手抚上他的脸,眼中的柔情似水“少爷不必理会,到您的睡眠时间了。晚安。”元末轻轻关上门,转头对其他人吩咐道:“垃圾,处理掉。”是关于他和他相互成长的故事。
  • 帝宫策:凤摇直上

    帝宫策:凤摇直上

    前世,她成为众妃争宠的牺牲品,胎儿惨死腹中,她立誓,日后再也不给他人操纵自己人生的机会!如今,她重生归来,正在她命运的分叉口之时。此次,她要睁大自己的双眼,自己判断人生。扶摇直上,风临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家嫔妾不如商府嫡妻

    皇家嫔妾不如商府嫡妻

    什么?!暗中相恋五年的皇家六王要迎娶丞相家嫡长女?!那她这个将军府小小庶女咋办?什么?!六王成太子,嫡长女立马升级,将来更是皇后娘娘?!哦,你太子尊贵,我庶女低贱,你要我做嫔妃贱妾我就要做?!哦,你给我山珍海味华宫锦殿美服珠钗?对不起,我不要,我连凉暖宁做商府嫡妻也不做红门高墙内的嫔妾!母亲做了一辈子姨娘,到头来,连个葬身之所都没有,她做了小半辈子庶女,为母亲报仇,在府中如履薄冰小心做人,斗姨娘斗姐妹,斗兄弟,为的,便是再不为庶!再说,瞧,她遇见的这呆商,愣头冷脸的,却恰是她一直所追寻的良人,于是,使了小计谋,费了小口舌,嫁得如意郎做了呆商嫡正妻,却没想到,这呆商竟是世族侯府小侯爷,据说嫡母刁难,姨娘找事,姐妹叔伯各个难伺候,那也不怕,为了幸福,一战到底各凭本事!新房红烛燃燃,熏香四溢,呆商相公轻挑红盖,她娇羞一笑,却见他俊脸面有苦色,“夫人,家中嫡母今年四十有三,平日最爱穿金戴银与人比较,家中姨娘一十一各个姣美艳如花,还有三个妹妹素来喜欢招蜂引蝶比美比衣,还有两兄三弟….”“行了,说人话。”“夫人,恐怕你日后少不了披着金甲斗嫡母,斗妹妹,斗姨娘,斗叔伯,您瞧咋办?”“相公,我已做好万全准备,金甲随身穿,就看我夫妻二人,如何所向披靡!”=====【红妆滴话】简介是浮云,亲们还请看正文,另,本文种田文,一对一,涉及各种宅子里精彩的斗,涉及皇家宫闱里的现实,涉及复仇,女主励志,逐渐成长,性格腹黑而有原则,男主呆愣冷脸火热内心,文中还有感人友情,亲情,斗归斗,情总不灭。望亲们多加收藏支持,谢谢了︶ε︶。==========【亲爱的们的有爱文,文风不同,却都很有爱】【废物女皇一忙着爬墙】正点np【弃女强上帝王大叔】搞笑幽默【魔王,老娘要劫色】呆萌喜感【太后,今夜谁寺寝】激情四射【殿下独占小狐妃】甜蜜宠文
  • 穿行黑暗

    穿行黑暗

    我虽行走于黑暗之中,但心向光明,在黎明到来之前,请让我成为引领你回家的光。光明与黑暗并不矛盾,有光的地方就会有黑暗,两者共存的,在黑暗森林之中一定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在这片黑暗森林中,切忌不要让光芒暴露自己,所有人都在虎视眈眈,他人的存在就是威胁,任何暴露自己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 郁尘初雨

    郁尘初雨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再开出花来,一辈子不长,但我愿和你将错就错,不长不短,刻骨铭心。
  • 重生之逆流年代

    重生之逆流年代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大裤衩,人字拖,李世安一下子就回到了九十年代的夏天。VCD里正转动着盗版的碟片,满大街都是广东香港泛滥到内地的流行歌曲和港片,手里的冰激凌在融化…… 那如梦如烟的往事散发着芬芳,这九十年代出土的梦属于逆流年代。温馨提示:“告别一个时代,幸会一个时代”或许这句话是对过去曾经的记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