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4700000007

第7章 《左传》其书(2)

《公羊传》中也有一些对经文的训释,使经义一目了然。如隐公元年经“祭伯来”,《左传》仅记“祭伯来,非王命也”,不知祭伯为何人,来鲁国何事。《公羊》则曰:“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奔也。奔则曷为不言奔?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在释义例的同时,对祭伯其人其事亦解释清楚了。至于经文僖公十六年正月记“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公羊传》曰:“曷为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此段按观察事物的先后次序,分三层言事,既探究圣人之用心,又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和表达的谨严,历来为学者推尊为解经之典范。

《公羊传》叙史实的成分不多,但偶尔也有略胜《左传》一筹的。如宣公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一段: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

这里详细记录了华元与楚子反、子反与楚庄王之间的对话,与《左传》相比,同是一件事,《公羊》显然更富于戏剧性。再如庄公十二年传“宋万弑其君接及其大夫仇牧”,《公羊》也比《左传》详细生动。不过这样的例子毕竟极少。

三、《穀梁传》

《穀梁传》的体例,与《公羊》相近,也用问答式的解释体。《公羊》、《穀梁》二传,最早都有一个口耳相传的阶段,问答体即标志其师弟授受的记录。

《穀梁传》的作者,《汉书·艺文志》只说:“《穀梁传》十一卷,穀梁子,鲁人。”“子”即“先生”,故未知其名。颜师古注为“名喜”;钱大昭《汉书辨疑》据闽本《汉书》,以为“喜”当作“嘉”;桓谭《新论》、应劭《风俗通义》、蔡邕《正交论》、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引麋信注,皆作“穀梁赤”;王充《论衡·案书篇》又作“穀梁寘”,阮孝绪《七录》及《元和姓纂》引尸子语又作“穀梁俶”;杨士勋《穀梁传疏》又引作“穀梁淑”。其名如此繁多,学者认为此乃代表不同时代,非专属于一人。

《穀梁传》的传授,旧说由穀梁赤传荀子,荀子传两汉初年的鲁申公,申公传博士瑕丘江公,江公传荣广及皓星公,荣广传周庆、丁姓及蔡千秋。千秋又事皓星公,以传尹更始。更始撰《穀梁章句》,以传翟方进、房凤及子成。汉宣帝好《穀梁》,立之于学官。后世学者多认为《穀梁传》后于《公羊传》,大概写定于汉昭帝、宣帝之时。

胡安国曾说:“事莫备于《左氏》,例莫明于《公羊》,义莫精于《穀梁》。”由此可知三传之区别。就阐发《春秋》之大义来说,《穀梁》确有超出《公羊》的地方,如隐公元年“春王正月”的传文,《穀梁传》曰: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为公也。君之不取为公,何也?将以让桓也。让桓正乎?曰: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不正而成之,何也?将以恶桓也。其恶桓何也?隐将让而桓杀之,则桓恶矣。桓杀而隐让,则隐善矣。善则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恶也。兄弟,天伦也。为子受之父,为诸侯受之君,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公羊传》则曰:

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穀梁》开宗明义即坚持“隐不正而成之,将以恶桓”的立场,推演出“隐无正,桓无王”这一正隐治桓之说,以证明《春秋》为乱臣贼子所作这一意义。《公羊》之说,则重在阐述周代立嗣之礼制,对《春秋》之大义,却不如《穀梁》之精深。

《穀梁传》的传经,还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如僖公二十二年泓之战,对宋襄公那种“蠢猪式的仁义”,《公羊》赞曰:“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大其”就是非常称赞和推崇宋襄公“不鼓不成列”的做法。而《穀梁》则指出:“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信?”这是批评宋襄公迂腐。打仗还讲什么“信”啊?信是正道,可是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打仗就要讲“诈”。所以宋襄公此时讲“信”,是不符合战争规律的。《穀梁》还评论说:“道之贵者时,其行,势也”。意为施行正道,贵在适合时宜。用兵,也应根据时势的发展变化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宋襄公“不鼓不成列”,“何以为人”,实在是太迂腐了。《穀梁》此论,显然优于《公羊》。

又如宣公十五年经文:“冬,蝝生。”《公羊》说是“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天灾。”意为鲁国行“初税亩”,上天于是给予惩罚。《穀梁》则说:“非灾也。其曰蝝,非税亩之灾也。”与《公羊》针锋相对。《穀梁》无疑是正确的。

同样,《穀梁》少叙史实,然偶而也有优于《左传》的细节。如晋国骊姬谮杀太子申生一事,《穀梁》虽略于《国语》,但详于《左传》。写骊姬诡称梦见献公夫人齐姜(申生生母),设计陷害申生,骊姬啼号蛊惑献公,都可谓声口毕肖,相当生动。再如成公元年“鞌之战”前,写郤克出使齐国:季孙行父秃,晋郤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而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萧同侄子处台上而笑之。闻于客,客不说而去,相与立胥闾而语,移日不解。齐人有知之者,曰:“齐之患,必自此始矣!”

而《左传》写郤克出使齐国就远没有《穀梁》生动,仅在“宣公十七年”说:“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献子(郤克)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

《公羊传》和《穀梁传》既为解经之作,当然与《左传》作为史书的性质不同,但是三传又有一定的联系,这是在读《左传》时必须加以注意的。

(第三节 )《左传》与《国语》的关系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之说,又《史记·五帝本纪》中说:“余观《春秋》、《国语》。”《十二诸侯年表序》中说:“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于是后人有认为《左传》与《国语》同为左丘明所作,且都为解释《春秋》的。《汉书·艺文志》“春秋类”著录“《国语》二十一篇,左丘明著”,大概即本之于司马迁。《左传》与《国语》又有“《春秋》内传、外传”之说。《汉书·律历志下》有“《春秋外传》曰:……”是为以《国语》为《春秋》外传之始。王充《论衡》也认为《国语》为“左氏之外传”。至韦昭作《国语》解序,以《左传》为“内传”,《国语》为“外传”,又是本之于班、王二说。后世更有人发挥说,《国语》是左丘明作《春秋传》的稿本,“时人共传习之,号曰《国语》(《文献通考·经籍考》引巽岩李氏说)。所以,《国语》长期被目录学家列入“经部春秋类”中,以“准经典”的身份流传后世。

之所以称《左》、《国》为内外传,除了上述的原因,还因为两书中之史事有很多相同之处。《国语》记史时间始于西周穆王,终于鲁悼公(约前九六七—前四五三年),在时间上与《左传》大体相同,而且有许多历史事件既见于《左传》,又见于《国语》。因此后人疑《左》、《国》本为同一书。到了晚清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更认为《左传》、《国语》本为一书,后经刘歆割裂《国语》,乃一分为二。

驳《左》、《国》非一人所作,自晋代傅玄开始,至唐、宋以迄清代、近代,皆有说者。如隋代刘炫,唐代柳宗元,宋叶梦得、陈振孙,清代崔述等,皆有论述。这里且以崔述之论为代表。崔述《洙泗考信录》论“《国语》非左氏作”云:《左传》之文,年月井井,事多实录;而《国语》荒唐诬妄,自相矛盾者甚多。《左传》纪事简洁,措辞亦多体要;而《国语》文献支蔓,冗弱无骨,断不出于一人之手明甚。且《国语》,周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恣放,即《国语》亦非一人之所为也。盖《左传》一书,采之各国之史,《师春》一篇,其明验也。《国语》则后人取古人之事而拟之为文者,是以事少而辞多;《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故名之曰《国语》。语也者,别于纪事而为言者也。黑白迥殊,云泥远隔,而世以为一人所作,亦已异矣。

崔述从事辞之风格、材料之来源及体裁之差异来论述《左》、《国》作者非同一人,识见实为精邃。

崔述比较《左》、《国》两书之差异,不但可以说明两书非一人所作,也可以说明两书本非同一书之分化。对于后一个问题,近代有许多学者已有详细论述。如杨向奎先生《论〈左传〉之性质及其与〈国语〉之关系》一文从《左》、《国》体裁的差异,记事的分歧,以及在先秦典籍中名称的不同,证明二者不是同一书的分化。嗣后,孙次舟先生发表《〈左传〉〈国语〉原非一书证》之文,从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的实际情况以及《左》、《国》内容的比较,否定《左传》为刘歆割裂《国语》而成。刘节先生的《〈左传〉〈国语〉〈史记〉之比较研究》一文,则认为《左传》、《国语》乃共同依据一种原始史料,然后按不同的目的加以改编,《国语》注重保存掌故制度,而《左传》注意政治和战争方面的史事,再次反驳割裂说。

争论虽然存在,但关于《左传》、《国语》的关系,较多的研究者对比的看法是:《左传》《国语》是在战国时就已存在的两部书,它们都参考过相同的原始史料,但各自独立成书。《左传》晚于《国语》,《左传》可能参考了《国语》中的史料,甚至改编了《国语》中的某些记载,但《左传》并不是割裂《国语》而成的。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世界文化百科

    世界文化百科

    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中都有解释自身起源的故事,并且无一例外地将人类的起源归功于神的创造。在欧洲和中东,人们对《圣经》里关于上帝“创世”,并创造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深信不疑。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通过对旌表制度的源流与流变、旌表的方式与流程、旌表的事例与作用的论述,以使读者能够对古代孝与旌表制度有一个更为详尽的了解。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热门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 事变

    事变

    这一切,是为了告诉人们,世界曾经是这样的,历史曾经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善良的眼睛看不到这一切,未来的世界和未来的历史还会这样重现。——作者一王宏章笔直地站立在一张长方形桌前,手里的烟灰掉在桌子上。接受国民革命军新编22军军长李昌莆的一番指令后,他说了一声:“是。”不是很响亮,听得出他接受的有些勉强,他咽了一口嘴里的唾液,很大的喉节上下滑动了一下。他没有立即坐下,心里想,你李昌莆这不是诚心要我死吗?要我的老婆当寡妇吗?屋里很静,弥漫着皖北土地上生长的那种干燥呛人的烟草气味,坐在身后的两个女机要员不时发出细嫩的咳嗽声。
  • 超级强化天师

    超级强化天师

    老天爷开个玩笑,把一件不知来历,却具有强化功能的异宝万宝炉赐给了关天养,看他如何凭借万宝炉走上世界之巅?百分百强化法宝,强化丹药,强化灵兽,万宝炉在手,天下我有。无人能抵挡关天养前进的步伐。
  • 世界上最经典的1500道心理测试题

    世界上最经典的1500道心理测试题

    本书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精选了1500道轻松有趣的心理测试题目,从不同角度帮你解读自己与他人内心深处的秘密,包括心理、性格、情绪、IQ、爱情、社交和职场等领域,语言诙谐、幽默,观点辩证、独到、权威,内容充实、时尚,让你在轻松的阅读测试中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懂得人性,更容易交友,更具魅力,更能取得成功,让自己的人生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 I and My Chimney

    I and My Chimne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学科的开创者,也是中国东方文学、东方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先生一生著述丰赡,学术经历极其丰富。大半个世纪以来,他身体力行,做出楷模,被公认为中国的东方学、东方文学以及相关的其他一些研究领域中成就最大,资历最高,影响最广,最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学术带头人。先生走了,先生不会再回来。我中心悲伤。只是突然又想起先生经常提到的陶渊明的一段诗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一段诗,先生说,他一直很喜欢。先生自己,也常常吟咏。如果是这样,先生也许走得是安心的。
  • 白露降

    白露降

    我妻子在家骂二弟不孝的时候,二弟带着闺女已经坐火车回浙江金华。二弟一家在那一边漂泊打工。二弟在一所农民工学校教书。二弟媳妇在一家厂子做饭。二弟家的儿子先在家里上初中,后去那边上技校,技校一毕业就在留在那里上班。二弟家的闺女一直在家上学,今年考上广东的一所大学,手里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我妻子说二弟,天底下能找出这样的儿子吗?老子过些天要住院开刀,他却一拍屁股一甩手丢下老子不管不问跑掉了。我父亲眼睛里生白内障,要住院开刀切除。
  • 千万别这么吃

    千万别这么吃

    “民以食为天”。如何吃得营养、吃科科学、吃得有品位,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书告诉人应该吃什么、该如何吃,尤其指出了种种人们习以为常的错误饮食习惯。这本书的内容对每个人都有用,当你面对美食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千万别这么吃!”你知道怎样饮食才能获得健康吗?你清楚你的身体里需要什么营养物质吗?你了解餐桌礼仪吗?你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吗?本书将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的诠释“吃”,引领你去走近饮食、了解饮食、透析饮食,向你展示吃的文化,吃的科学。以这里为起点,吃出你的健康来,吃出你的品位来。拥有它,你将拥有美丽和健康;翻阅它,你会获得审美愉悦与精神享受,从而受益终生。
  • 翠崖必禅师语录

    翠崖必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君霸爱:毒宠废材痞妃

    帝君霸爱:毒宠废材痞妃

    这位看官,请问什么是绝配?你白痴啊,当然是郎才配女貌,天才配天才啊!不!不!不!天才配天才算什么!天才配废物那才叫惊世绝配。他,帝国一字并肩王殿下,冷若冰霜,心狠手辣!最重要的是:女人勿近!她,尚书府嫡女,面目丑陋,精神力全无!外加一花痴女,人人来欺,经脉全堵的废物。金麟岂是池中物?遇风一朝便化龙!从此锋芒毕露,震世惊华!当一场意外,强者入住,双眸咋现。废物?哼!真是可笑!谁见过双系在身,灵武双修的废物!唯有他,独具慧眼“女人,嫁给我呗。”“哦?敢问殿下,嫁给你有啥好处?”“江山为聘,天下为嫁。若要在整个大陆肆意妄为。你,非我不嫁!”“美男在手,天下我有!好,成交!”